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接种鉴定了9种植物分离得到了12个大丽轮枝孢菌株对沙打旺和苜蓿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绿豆,西瓜,茄子,棉花,向白葵,番茄,马铃薯,萝卜和沙打旺分离菌株都能正常侵染沙打旺,引起典型表观症状和维管束变色。绿豆和西瓜分离菌株侵染苜蓿后能引起轻策的表观症状,其他菌株侵染后仅引起维管束轻度变色,但由变色部分可分离了大丽轮枝孢,这表明苜蓿可以无症带菌。  相似文献   

2.
依据柯赫氏法则鉴定了由内蒙古和陕西北部采集的标样,确认沙打旺黄萎病病原菌为大丽轮枝孢营养体亲和群VCG2B,对22种豆科牧草和饲料植物和温室接种测定表明该菌对沙打旺、红豆草、鹰嘴豆、胡枝子、绛三叶、毛苕子、鹰嘴紫云英、救荒野豌豆和大英野豌豆有很强的致病性,对豌豆、扁豆和草木樨状黄芪致病性弱。红三叶、黄花草木樨、白花草木樨、花苜蓿、中生苜蓿、黄花苜蓿和紫花苜蓿无明显表现症状,仅维管束变色,由变色部位  相似文献   

3.
香港坪用天堂草叶斑病的病原真菌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姜子德  戚佩坤 《草业科学》1996,13(4):29-31,34
对香港大球场草坪天堂草(Cynodondactylon×C.transvalensis)419号的枯死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依病草的症状、其上产生的真菌子实体的形态、分离菌株的培养性状和形态及致病性测定结果,判断是由弯孢菌引起的叶斑病,鉴定出3种病原真菌: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苍白弯孢菌(C.palescens),苍白旋孢腔菌(Cochliobo-luspalescens)。其中,苍白旋孢腔菌经单子囊分离被证明为苍白弯孢菌的有性态。对各菌均进行了形态描述和显微绘图  相似文献   

4.
以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第三期幼虫作为诱饵线虫,利用撒布分离法,对土壤中的食线虫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从不同的土样中分离到了棣属于2个属,7个种的26株捕食线虫真菌。7个真菌种分别为寡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 oligospora),指状节丛孢菌(A.dactylodes),蠕虫节丛孢菌(A.vermicola),圆锥节丛孢菌(A.conoides),白色单顶孢菌(Monacrospori  相似文献   

5.
沙打旺种带真菌检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南志标  刘若 《草业学报》1997,6(4):11-16
对来自江苏,河南,河北,辽宁,陕西和内蒙古等6个省(自治区)的沙打旺种样进行了植株残体检验,洗涤检验和真菌分离培养检验,探讨了光照与种子表面消毒处理在分离培养检验中的作用,并以解剖检验法研究了真菌在种子内的侵染部位。结果表明:以水琼脂为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检验可较为全面地检测沙打旺的种带真菌,光照与表面消毒处理对真菌检出种数及检出率无显著影响(P>0.05)。种子间的植株残体是传带病原真菌的重要来源,残体检验是了解种子与植株健康状况的重要方面。从来自6省(区)的种子及种子间植株残体上共分离鉴定出23种真菌。根据田间检验结果,可以确定的重要病原真菌是小丛壳(Glomerelasp.),拉伯兰单胞锈(UromyceslapponicusLagerh),茎点霉(Phomasp.),匍柄霉(StemphyliumbotryosumWalr)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uhm)。解剖检验表明,茎点霉,匍柄霉,细交链孢〔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l〕和多主枝孢〔Cladosporiumherbarum(Pers)Link〕等真菌主要存在于子叶内,种皮上仅发现产黄青霉(P  相似文献   

6.
我国五省(区,市)的沙打旺病害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南标  刘若 《草业科学》1997,14(6):30-34
对我国江苏省淮阴县、北京市平谷县、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陕西省吴旗县和甘肃省武威市的不同年龄的沙打旺(AstragalusadsurgensPal.)病害进行了调查,并以生长地≥0℃年积温和草原湿润度为指标,分析了病害与产地环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沙打旺植株田间发病率随草地年龄而增加,在四龄时最高可达100%。共发现10种真菌病害,它们是锈病(Uromyceslapponicus)、白粉病(Erysiphepisi)、小丛壳炭疽病(Glomerelasp.)、交链孢黑斑病(Alternariaalternata)、多主枝孢叶斑病(Cladosporiumherbarum)、茎点霉褐霉病(Phomasp.)、棘壳孢叶斑病(Pyrenochaetasp.)、丝核菌基腐病(Rhizoctoniasolani)、壳针孢斑枯病(Septoriasp.)和匍柄霉叶斑病(Stemphyliumbotryosum)等,另发现细菌病、病毒病(花叶病)和菟丝子各1种。细菌、病毒未鉴定,菟丝子为中国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各地病害发生种数与≥0℃年积温相关不显著(P>0.05),但与草原湿润度(K值)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CIMH1株捕食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首次对国内土壤中分离出的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CIMH1株(Arthrobotrysoligosporastrain:CIMH1)捕食马线虫第3期幼虫的活性、效力及杀虫机理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菌株生长环境对其捕食活性有很大影响。在20℃、有氧条件、玉米粉浓度相对较低(0.4g/L)、菌丝生长较稀疏的CMA培养基中,捕食活性最佳。捕食线虫时,在虫体运动刺激及虫体内部某些物质诱导下,菌株会产生一些特殊捕食性结构,如粘性菌丝(Stickybranches)、粘性菌环(Stickyrings)和粘性菌网(Stickynetworks)等。通过这些功能性构造,菌株将线虫捕获并杀死消化。少孢节丛孢菌CIMH1株在最佳条件下,对马线虫第3期幼虫的平均捕食效力为78.15±3.8%。  相似文献   

8.
新疆苜蓿病害种类和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报道了新疆天山南北8个地州人工栽培紫花苜蓿上的19种病害,其中一种病害,类似由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albo-atrumReinkeretBerth.)引起的苜蓿黄萎病,而由束状匍柄霉(Stemphyliumsacini-iforum(Cav.)Witsh.)引起的苜蓿匍柄霉叶斑病为新疆首次指导。不同地区苜蓿地的病原群体结构呈现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草坪草的丝核菌病害由丝核菌(Rhizoctoniaspp.)所致草坪草病害的症状变化大,易与其它病害混淆。通常将这些病害称为“褐斑”(brownpatch),但褐斑并不是丝核菌病害多种症状的描述。丝核菌能侵染许多草种,但其中有些菌系在某些草种上仍有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苜蓿地方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 Ⅰ 种子贮藏蛋白标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SDS—PAGE方法对我国18 个苜蓿地方品种和北美9 个苜蓿基本种质来源的代表品种各20 粒单粒种子贮藏蛋白及14 份豆科牧草种(品种)种子贮藏蛋白进行了分析,根据电泳分析结果计算品种间的欧氏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14 份豆科牧草种(品种)种子贮藏蛋白的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种内种子贮藏蛋白带谱差异较小,同属不同种间的差异明显,而属间的差异明显大于种间。在聚类分析中,以3.61 的遗传距离划分时,14 份材料被分为4 组,分属于4 个属,这与分类上是一致的。我国18 个苜蓿地方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7,以0.5 的遗传距离进行划分时,18 个品种可分为7 组,品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品种的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北美9 个苜蓿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89,聚类结果表明,杂花苜蓿(Medicagosativa ssp. varia)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ssp. sativa)之间的遗传差异相对较小,而与黄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ssp. falcata)间的遗传差异相对较大。与北美9 个苜蓿品种相比,我国苜蓿地方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较小,这与我国苜蓿地方品种的地理分布相对较窄,品种间基  相似文献   

11.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首次从我国内蒙古土壤中分离出一株捕食线虫性真菌,该菌株适宜在20℃,pH6,玉米粉浓度0.4g/L的玉米粉琼脂(CMA)培养基中生长。通过对其菌丝、孢子及捕食性结构的形态学观察,鉴定其为节丛孢属的少孢节丛孢菌CIMHI株(Arthrobotrysoligospora,strainCIMHI)。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变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世界上已分离的IBV毒株达30多种。由于新的变异毒株不断出现 ,致使病毒对组织器官亲嗜性发生变化 ,导致不同病变型的出现。本文就不同变异毒株引起的病变型进行综述 ,以供参考。1呼吸型为经典型IB ,首先由Schalk和Hawn(1931)在美国北部的Dakota州发现。Beach和Schalm(1936)确定该病由病毒引起。Jungherr等(1956)报道了分离株Connecticut和Massachusetts…  相似文献   

13.
霉浆体(Mycoplasma)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生物,最早由Nocord和Roux(1898)发现,分类上属软皮体细(Mollicutes),软皮体纲迄今发现了100多种。鸡毒霉浆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是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病的主要病原,因其广泛的致病性和严重的经济损失而引起重视。近年来,MG的研究从常规的病原分离、血清学试验、免疫和药物控制发展到分子生物学研究,使人们从本质上更深人地了解了MG的属性,并为控制MG感染提供了新技术。本文综述MG在基因研究和分…  相似文献   

14.
ELISA和IHA检测猪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喘气病(MycoplasmaPneumoniaofSwine,MPS),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Enzooticpneumoniaofpig),是由猪肺炎支原体(M.hyopneumoniae)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存在于世界各地,是造成养...  相似文献   

15.
植物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检测与定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超  方香玲 《草地学报》2021,29(7):1599-1604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土传病原真菌,被列为世界十大植物病原真菌之一。该菌能够侵染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大豆(Glycine max)、西瓜(Citrullus lanatus)、香蕉(Musa nana)、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和苜蓿(Medicago sativa)等100多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作物,引起枯萎病和根腐病等。对土壤和植物根组织中的尖孢镰刀菌进行检测和定量是病害早期诊断和有效防治的基础。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尖孢镰刀菌检测和定量方法(主要包括培养基菌落平板稀释法、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及其应用进行总结,旨在对农牧业生产中尖孢镰刀菌检测和定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人工草地是解决草地畜牧业冬春季节草畜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通过3年(1993~1995年)牧草引种栽培试验,对优选出的4种牧草无芒雀麦(Bromusinermis)、老芒麦(Elymussibiricus)、甘肃红豆草(OnobrychisUicicaefoliacv,Gansu)、甘农1号杂花苜蓿(Medicago.variacvGannongNo.1)的产草量和营养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牧草的产草量和营养价值逐年增高,第3年产草量达到30000kg/hm2,是高寒地区建立人工草地的优良牧草。  相似文献   

17.
新疆北部(北疆)几种苜蓿属植物遗传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17份国内外紫花苜蓿栽培品种为对照,对新疆北部地区28份四倍体苜蓿属植物即紫花苜蓿(Medicagesativa)黄花苜蓿(M.falcata)多变苜蓿(M.varia)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倍体种群为外繁育类型,其总遗传变异的90%以上来源于各群内部,但由于地理或生殖隔离等因素导致个体别群表现出内繁育衰退现象,因此,应加强对这些种群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相似文献   

18.
从健康桑蚕消化道来源的肠球菌(Enterococus)中发现了α、β和γ(非)溶血性的菌株都有,而且β-溶血性菌株的分离比例较高(22.5%)。这些β-溶血性菌株只在厌氧条件下得到好的表达。在API20STPEP(V.5.0)系统中这些菌株主要是一些Ent.durance菌株和不能认定菌株。  相似文献   

19.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Penaeusmonodon-typebaculovirus,MBV)能危害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万氏对虾(P.vannamei)、长毛对虾(P.penicilatus)、短沟对虾(P.semisulcatus)...  相似文献   

20.
苜蓿黄萎病菌与轮枝孢属近似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形态学、生理学和酯酶同工酶诸方面比较了苜蓿黄萎病菌即黄萎轮枝孢Verticiliumalbo-atrum苜蓿菌系与V.dahliae、V.nigrescens、V.nubilum和V.tricorpus等近似种的异同。结果表明,上述菌种无性态形态特征和酯酶同工酶谱带明显不同,生长的适宜温度与pH值范围也有差异。菌丝休眠体的形态是区分各近似种的重要形态鉴别特征,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可作为辅助鉴别特征。在鉴别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种即V.albo-atrum和V.dahliae时,对高温(30℃)和低pH值的耐受性也可作为参考指标。酯酶同工酶电泳有可能成为快速鉴定苜蓿黄萎病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