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县东浦乡下闸村养猪专业户毛礼冬,1988年4月养肉猪24头,饲养156天出售,平均每头毛重123公斤,净收入为2767元。同时,他还放养了3亩多水面的白鲢、花鲢和草鱼等,利用猪粪喂鱼,预计下半年这批鱼的收入比猪的利润还要高。毛礼冬养肉猪的经济效益为什么这么高?其主要原因: 一、适度规模,量力而行。他养猪已有3年,出栏6批,每批出栏20至30头,一年60头左右,由于猪价不稳,适度养猪风险少。二、养二元或三元健康的杂种猪。他每  相似文献   

2.
<正> 山圈养猪又在蓬莱兴起,它是在总结养猪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挖掘饲料资源、节省粮食、降低养猪生产成本、提高养猪效益的好办法。安香于个体猪场,由于长期坚持山圈养猪,自繁自养、就地利用青绿饲料与配合饲料来养猪,从1937年到现在,除增殖骡3头、牛6头外,还出售肥猪500头、仔料435头、共计68700公斤,收入280200元,扣除饲猪成本盈余168031.6元;养猪节省粮食53586公斤,平均每增重1公斤节省粮食0.78公斤,耗粮降低22.38%;节省饲料费用25185.42元,平均每增重1公斤节省饲料费用0.47元,生产效益提高了22.28%。  相似文献   

3.
过去,西宁市郊区养猪生产各项指标很低,品种杂乱、繁殖率低、繁活率不高、饲养周期长、出栏率低;肥猪饲养一年半以上毛重仅达90公斤,料肉比在5—5.5:1以上;养猪成本高,经济效益差,严重阻碍了郊区养猪生产。 1981年9月以来西宁市畜牧兽医站承担了“推广长苏互”组合为主体的猪杂种优势利用及建立“三化”养猪繁育体系的  相似文献   

4.
<正> 在养猪生产中过去光追求存栏数和出售头数,不讲出栏率和出肉率,从而导致饲养期长、出栏率低,这是养猪发展缓慢的因素之一。 猪肉生产的数量和肉猪出栏头数是衡量养猪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场二分场牧场,1976年以前大都亏损,1976年共生产小猪10562.5公斤,肉猪34993.5公斤,出栏中猪、肉猪895头毛重45405.5公斤,出栏率只有51.2%,出肉率62.5%,全年亏损13884  相似文献   

5.
<正> 浙江省临安县养猪状元鲍文华1988年在有关部门支持下,科学养猪,实行“四自”(自繁自养、自配自喂、自防自医、自宰自售),全年出栏肉猪505头,出栏体重64387.5公斤,平均出栏体重127.5公斤/头,共收入263988元,除去各项开支盈利5.6万元,平均每头获利110.89元,均获全县当年出栏肉猪头数、头均获利第一名。具体做法是:1.自繁自养,推广三元瘦肉杂交猪。通过多年的养猪实践和试验选出了三元瘦肉杂交猪种。为解决三元瘦肉杂交仔猪的泉源,饲养了杜临、长临等二元杂交母猪20头,再与自养的大约克公猪配种,从而基本解决了自养肉猪的仔  相似文献   

6.
双辽县东明乡王家村农民张绍文养猪15年,平均每年出售5头商品猪,特别是去年,出售商品猪20头、仔猪30头,收入达4600.00元。张绍文养猪讲科学、会管理,已成为全县有名的养猪“状元”。他养猪的办法有8条。1、选好仔猪:要选腰条长、耳朵大、前胸宽、尾粗大、四肢壮、毛管亮、活泼健康的仔猪,为了选留好仔猪,采取自繁自养的办法。仔猪长到10公斤左右就  相似文献   

7.
双辽县郑家屯镇养殖场养牛专业户赵品卿,凭其多年经营农牧业生产的经验,1984年7月在国家的扶持下,办起了一处育肥出口肉牛专业户,饲养黄牛130头。到11月末已育成出口,运往香港五车共93头,毛重54,610公斤。另外还出售活牛25头,现存栏12头,获纯利润15,000元。经他手60天育肥的肉牛,由入槽的48,989公斤,增到出售时54,610公斤,纯增重5,621公斤,平均每头增重60.44公斤,每头日增重1.79~3.88公斤。赵品卿育肥  相似文献   

8.
同光大队是余姚县蜀山公社的一个养羊新区,这个大队,属平原纯稻地区,解放前后,都没有养过湖羊,畜牧生产以养猪为主,在183户社员中,1962年仅养猪60头,粮食亩产285公斤,1963年响应了党的号召,积极发展畜牧生产,贯彻了“粮畜并举,猪羊并举,公养和私养并举”的生产方针,全年养猪365头,湖羊227头、平均每户养猪羊3.2头,积猪羊肥17.65万公斤,粮食亩产415.5公斤,1964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全年养猪482头、湖养398头,每户平均养猪羊4.8头,共积猪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三化”养猪即“公猪引进良种化,母猪当地良种化,肉猪杂种化”。推广“三化”养猪是合理用种、充分利用杂种优势、降低养猪成本、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过去,我市养猪生产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很低。主要表现在猪群混杂,血缘不清、繁殖率低、繁活率不高、生长缓慢、饲养周期长、出肉率低等情况。根据调查,一般饲养18—22个月龄,毛重才能达到90公斤,屠宰率60%左右,料肉比5—5.5:1以上。养猪成本高,经济效益差,严重阻碍了我市养猪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包头市郊区东园乡东园村农民李补换,靠“四良四改”饲养肉猪,搞农牧结合,走上了致富之路. 李补换从1990年开始养猪,目前存栏种公猪4头,基础母诸18头,育肥猪79头,初生仔猪80头。固定资产达10万元。1993年出栏肉猪163头,纯收入2万余元。他还改造了2亩荒地,种植了饲料作物。购进了一台饲料粉碎机,使养猪生产成龙配套. 李补换养猪成功,首先是选用了优良品  相似文献   

11.
江山市地处浙西南,全市面积2019km2,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丘陵农业市,是浙江省首批畜牧业强县(市)之一。2007年全市畜牧业产值突破20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生猪饲养量156.45万头、出栏104.63万头,养猪产值达13.5亿元;家禽饲养量653.0万羽,出栏437.50万羽;蜂  相似文献   

12.
<正> 地处甘肃中部定西县境内的内官村,交通便利,人口集中,有11个社、1231户、5696人。人均占有耕地1.9亩,多数为水川地,农业条件较好。民用建筑闲散地户均50多平方米。近年来,该村广大农民充分利用剩余劳力和剩余时间,在房前屋后闲散地发展庭院养猪,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1年猪饲养量达1.2万头,出栏9848头,出栏率为82%。饲养繁殖母猪385头,产活仔猪6160头。纯收入80万余元,户均649元。实现了家家都养猪,户户有出栏。庭院养猪不仅成为该村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且也是主要的肥料来源,通过养猪积肥,增加地力,粮食产量平均由250公斤增加到400公斤,成为我县农牧结合发展商品养猪业的典范。总结他们养猪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六化”。  相似文献   

13.
<正> 荆门县沈丛公社沈丛六队社员张万才,家里租辈三代有饲养母猪的习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去年,老张饲养母猪三头,繁殖仔猪76头,出售仔猪重达520公斤,收入1350元。既增加了社员养猪的猪源,又增加了收入;同时还解决了责任田、自留地肥料问题。他的作法是:一、选择好良种母猪。母猪要体格大、肩膀宽、尾巴扁形。乳头多,达16—18个,特别是后边两个乳头距离要大。  相似文献   

14.
<正> 王治山是京山县雁门口区台岭乡田家门楼村草、畜、鱼配套生产的养殖专业户。今年上半年他已出售肉猪25头,收入3909元,获纯利1624元,头平获利65元。比一般农户出售1头肉猪的纯利增加1倍以上。为什么王治山养猪赚钱多?用他的话说就是“科学养猪,过好三关”。  相似文献   

15.
周金荣是黄岩县红旗乡路边村养猪大户。他自八五年毅然放弃石匠生涯,开始走上从事养猪道路以来,在养猪生产上连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八八年,饲养生猪437头,其中存栏母猪20头,为国家提供商品肉猪227头,养猪净收入17000元;转包粮田16亩,净收入1900元;饲养罗斯蛋鸡140只,已开始产蛋。猪粮二项净收入18900元。总结近四年来周金荣搞规模饲养的经验,归纳起来为“七改一提高”。一改单一经营为综合经营,做到养猪和种粮养鸡有机结合;二改单养肉猪为母猪肉猪配套饲养,  相似文献   

16.
暖圈养猪是蓬莱市针对农村敞圈养猪的改革,是在低温条件下提高养猪效益的好办法。近几年来,本市农村的农户因地制宜地采用了这一办法,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例如,自1991年以来,东方猪场每年冬季(3个月)用暖圈养猪2240头,连续两年,合计多增重89106公斤、少耗料28960公斤,多收入358874.8元;同期,南王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北方冷凉地区,农户养猪致富是件比较难的事,大部分农户只养两三头。而高台县黑泉乡定平五村的蒲长忠却大养其猪,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988年,他筹集资金开始发展养猪事业,到1991年的4年中,累计饲养生猪692头,繁殖仔猪285头,养猪总收入达8.38万元,年均收入2.19万元。其中,在1990年饲料价格猛涨,生猪收购价下跌,养猪不景气的情况下,他们坚持养猪200头,收入达3.09万元。由于猪多肥多,每年收集猪粪200多方,节约化肥开支400多元,使粮食单产年年提高,亩产达800公斤,比其它农户高出20%。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农业厅畜牧处统计,2004年该省从广西调进猪苗约100万头。这意味着海南省的猪苗年短缺至少约100万头。海南省养猪行业协会预测,全省猪苗短缺数量应该接近150万头。海南省猪苗价格一直在10元/公斤以上,有时甚至高达14~15元/公斤。养猪业内人士指出,14元/公斤是相当高的暴利价格,由于猪苗的大量短缺,该省相当一部分养猪利润拱手让人。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承德地区兴隆县兰旗营乡蛇皮村农民司志洪,29岁,高中毕业,全家4口人,承包0.213公顷(3.2亩)耕地和61棵果树。1988年春,他开始搞家庭规模养猪生产,坚持走“自繁、自养、自宰、自卖”一条龙养猪的路子,5年多来共出售肥猪687头,纯收入4.5万元,现存栏猪53头。他夫妻俩多次受到省、地、县表彰和奖励。在市场猜价和饲料价不稳定的情况下,司志洪在偏僻山区坚持规模养猪生产的做法是: 1 自繁 1988年他自筹资金先后从外地购买12头黑母猪,采用纯种长白公猪配种,利用杂交一代仔猪搞快速育肥。自繁减少了传染病,养猪风险小;品种好,适应性强,生长快,育肥有把握;避免了市场仔猪价格的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县农户养猪,大多沿用传统方法育肥猪,前期采用以青粗饲料“吊架子”,后期集中精料(主要是玉米和薯类)1~3个月时间进行催肥,即用单一饲料与“吊架子”的方法育肥。因此,养得少、出栏慢、消耗饲料多、经济上亏本。一般从仔猪断奶至出肥,坝区喂1年左右,山区要喂1年半至2年。据坝区符汶、符溪、峨山等公社的调查统计,53户社员养肥猪82头,户平养1.55头。仔猪从断奶至出售时间平均为312天,即372日龄出肥,头平活体重83.5公斤,净增重72.4公斤,日增重232克。头平消耗精饲料77.5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