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建溪流域为主的闽北各县(市),是我国有名茶区,古代所产茶叶统称“建茗”即“建茶”。见于记载的最早有五代时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载:“选人王休,居太白山下,日与增道异人往还,每至冬时,即溪冰敲其精壶存煮建茗,共宾客饮之”。此即为公元712~741年建茗──建茶已传输至陕西眉县、名闻国内了。古代茶叶是绿茶类蒸青片茶、散茶,建州以片茶为主且最多最著名。片茶即团饼条。龙、风等是其花色品种。片茶“片大极硬,须场侵之,方可碾。”(毛文锡《茶谱》935年)。由于其制造方法是茶树鲜叶经蒸、捣、拍、穿、封、焙。宋…  相似文献   

2.
黄桂枢 《中国茶叶》2007,29(6):34-35
(一)普洱府城茶庄商号 普洱茶最早的生产加工集散中心在昔日的清代普洱府城。普洱建城,始于8世纪中叶唐南诏时,派苏、张、周、段等姓白族官员到此镇守,建“奉逸城”。明代时,普洱茶生意大旺,据史志载,外地迁入的“客籍”户,大多与茶叶贸易有关,民居、茶庄及其与茶叶经贸相连的马栈、铁匠、鞋匠、皮匹铺等在城外集中连片,形成新的街市。清雍正七年(1729)设普洱府后,将其土城外墙建成砖墙,并在普洱设茶局,专办“茶引”(执照)、茶税及督办贡茶厂,选取最好的女儿茶,以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敬贡朝廷。茶局管理贡茶加工、茶叶生产和运销,每年四月为“花茶市”,交易活动10天。  相似文献   

3.
福建乌龙茶是福建出口的乌龙茶产品的总称,包括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以及以品种名称命名的福建所有乌龙茶。我省最早出口的茶叶称武夷茶,至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随着武夷茶大量出口,才有乌龙茶之名。乌龙茶名称的前身称“乌余”,又称“青茶”。“青茶”原先是指乌龙茶的在制  相似文献   

4.
浅谈闽东茶叶税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业经济是闽东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叶税收是闽东地方财税的重要来源.2000年闽东茶叶税费达8500万元,如何应用好税收杠杆,调控和促进这一涉及千家万户的经济产业的持续发展,是各级政府所关心的问题.本文叙述了茶叶税收的演变与发展,分析闽东茶叶税现状,提出了税收征管的办法与建议. 一、茶叶税收的历史演变 我国税制始于唐代中后期《旧唐书·德宗本纪》载:建中三年(782年)判度支赵赞上言……“竹木、茶、漆皆,十税其一,以充常平之本”,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形成的茶税和茶叶税率.茶税确立后,每年为朝廷提供…  相似文献   

5.
浙江遂昌是茶叶之乡,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和崇宁元年(1102),所制“三井毛峰”、“太虚妙露”等名茶自明初起即为历代宫廷的御用贡品。蔡源乡位于遂昌西南部,所在区域植被覆盖率高,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海拔均在500米以上,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近些年来蔡源乡茶产业发展迅速,当地农民参与种茶、制茶的积极性较高,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对蔡源乡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等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今后蔡源乡茶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叶》2011,(1):F0004-F0004
“6CBL4连续扁茶机”是在单锅扁茶机的成熟技术基础上改进创新、设计而成的,它彻底改变了传统扁茶加工“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的状况,所制茶叶色泽一致、扁度一致,并获得国家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00920199619.4外观设计专利200930199126.6)。  相似文献   

7.
《茶务改良真传》刊载于1929年版《建瓯县志》。由李梦庚等多个茶人口述而节录整理的,实际上是乌龙茶(武夷岩茶)传统生产采制技术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建瓯茶人研究和改良“种植制焙诸法”,推广新技术,以提高乌龙茶品质,振兴茶叶的具体措施。其宣传收到了显赫的效果。其一,“建瓯茶叶研究会联络群力锐意改良,宣统二年(1910)南洋第一次劝业会,如金圃、泉圃、同芳星诸号均获优奖。民国三年(1914)巴拿马赛会詹金圃得一等凭奖,杨瑞圃、李泉丰得二等凭奖,此其效也。”其二,“原夫茶之始出仅一、二种,今则品类多,而制…  相似文献   

8.
名优茶评比古称“斗茶”.现代叫“茶王赛”。起源于北箢贡茶产地建州(今建瓯)一带.兴于唐末的茗战,主要是茶农之间在采制茶叶时以新茶的品质比制茶技巧、论质量胜负的一种比赛活动。到了宋代,斗茶之风日盛。斗茶方法大有进步。标准以“茶、水、茶器”三事相互争胜负。它的出现推动了采制技术的创新、品茗艺术的发展,名优茶知名度的提高。福建乌龙茶中的名品就是通过名优茶评比活动,让世人所认识。其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在国内外名优茶评比中屡次获胜,久负盛名。1912年在南京召开的南洋劝业会(全国性的首次茶叶会展和赛会)。  相似文献   

9.
武夷岩茶赞     
武夷岩茶在我国茶叶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和光辉的一页。武夷茶在南北朝时(公元479年),就以“晚甘侯”(茶名)著称于世。唐代成为士大夫上层贵族的馈赠佳品。宋元两代入贡朝廷,盛极一时。元大德六年(公元1320年),就于九曲溪的四曲溪畔设置御茶园。明代罢造龙团,改蒸  相似文献   

10.
名优绿茶冷藏后的提香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掊和 《中国茶叶》2000,22(4):18-18
茶叶在低温条件下存 放,可以减缓其内含成分的 劣变速度,有利于保持干茶 绿亮的色泽,使春茶存放至 “春节”也还有新茶感。但 冷藏茶有一个很大的缺陷 ──香气较低沉,影响其饮 用与经济价值。但如果保存 方法得当且在冷藏后采取相 应的提香措施,则不仅能使 冷藏茶保持绿亮的色泽,而 且能改善香气,充分发挥低 温冷藏的优点。 1.冷藏茶香气低沉的 原因 茶鲜叶中的香气物质以 基因形式存在于细胞内,通 过制茶过程的热力作用,香 气基团裂解,产生很多新的 茶香成分。特别在制茶结束 前1-2min的提温炒(烘) 制作业,如制龙井…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福建省农业厅、福建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茶叶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02年中国(福建)国际茶、茶具、茶文化博览会”将于2002年9月12日至15日在福州“福建经贸会展中心”隆重举行。福建是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创制乌龙茶、红茶、白茶和茉莉花茶的省份,是闻名中外的特种茶主产区。省城福州在清代就是我国三大茶市之一,又是我国茶叶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埠;五口通商后,福州、厦门成为通商口岸。早在唐代,福建的福州、建州等地所产之茶有…  相似文献   

12.
茉莉花茶窨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花茶为我国传统的特种茶类,年产量七万吨左右。长期沿用的传统窨制均系“干坯”窨制,工艺繁琐、耗大、效低、生产周期长,鲜花利用率低[1],花茶生产成本高。近几年来随着茶叶工作者的努力研究,花茶窨制理论和生产实践有了很大成就,出现了“湿坯”窨制新技术和理论。本文就茉莉花茶窨制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一、窨制原理的研究窨制机理是花茶窨制技术的理论依据,长期以来传统花茶窨制一直以茶叶表面吸附(包括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或毛细管凝聚学说为理论基础[2-7]。为了探讨茶叶吸香差异,顾峥等(1984年)对不同茶坯吸香力进行…  相似文献   

13.
茶叶作为一款大众皆宜的保健饮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几千年前,同时茶叶在国内外的市场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聚会上人们都爱品尝一下茶香茶气来开胃或解乏,所以其消耗量相当之大,同时也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物质与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在逐渐精益求精,人们在购买商品时也会对产品的包装进行比较。茶叶,长期以来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也是我国的重要文化产物之一。因此我们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茶叶的文化特色,并进行挖掘创新,毫无保留的展现出茶叶的魅力。“中华茶”品牌是主打茶叶为原材料的、新时代的、带有民族文化价值的制茶品牌。目标是做属于中国的、可以不断创新的、注重质量的制茶品牌,让当代年轻人了解中国自己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14.
元代的茶法和茶叶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瑛 《中国茶叶》2006,28(3):42-44
自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征收茶税以来,茶叶逐步成为历代政府实行官买官卖——即所谓“征榷”的大宗货物,其地位仅7欠于食盐。忽必烈于中统元年(1260)征茶税,至元十二年(1275)开始在江淮以南普遍推行榷茶,其法“由约而博”,总其大要,可分为三个大类。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至公元前1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公元前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当前,茶已经成为世界三大无醇饮料中饮用价值最高最普遍的天然饮料。有50多个国家生产茶叶,115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茶叶,170…  相似文献   

16.
一、欧战前后(1)平稳时期民国时期,茶业受诸多方面复杂因素影响,时盛时衰,此起彼落。辛亥革命后仍政局不稳,军阀混战,独霸一方,政府无力顾及茶事复兴,闽茶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我省茶叶自光绪二年(1880)大旺之后的1899至1916年间,闽茶输出约在廿万担左右,输出值,历年平均都占全省输出总值的30%以上,居首位,为平稳时期。而此时闽北重点产茶县建瓯,清末茶界有识之士,成立茶叶研究会后(茶商协会),锐意改良种植,制焙诸法。茶商常聚集建瓯“八角楼”研究行情,刊出《茶务改良真传》,推广效仿武夷制法做乌龙茶,加工采用拼…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50年代以前,各地出售的商品茶,一般皆属散装茶,顾客买多少,现称现实,唯独乌龙茶全部是以大小包装的形式投放市场,至今国内外乌龙茶销区也仍然保持这种形式。包装茶原于武夷茶的初制工序,由于武夷岩茶单丛、名丛的品种很多,而大部分品种的数量却只有几两,在初制烘干工序中,因数量少而难于单独供焙(足火),于是采用武夷山区制造的、没有杂味的“武夷纸”裁成内小外大的正方形,放入茶叶约25两(司码秤),刚好包成长方形四方包,包外标示茶叶的品名,然后合并烘焙,商家为表示地道产品,在茶包上加盖茶庄、茶行名称后,即原…  相似文献   

18.
《茶叶科学技术》1994,(1):38-40
1.北京茶叶总公司丰富春节市场北方最大的茶叶专营企业——北京茶叶总公司,日前将包装茶新品种“京华大白毫”茉莉花茶投放市场,它的面市将丰富首都春节市场。该茶用名山所产优质早春明前绿茶为茶坯,配以优质茉莉鲜花,经过六次窨制一次提花而成。具有“条壮、毫显、香浓、味鲜、耐泡”五大优点。  相似文献   

19.
何彬 《茶叶通讯》1995,(1):16-18
说说湖南省初制茶叶机械何彬(湖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长沙410005)茶叶初制历代都是人力操作,手揉脚踩。20世纪初开始利用机械制茶。湖南研究机械制茶始于1930年前后。为提高茶叶品质、普及新法制造红茶,1932年,在安化研制推广冯绍裘设计的人力推动的木...  相似文献   

20.
2月20日,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福茶公司)在福州举行的60周年庆典上,推出了创新传统制茶技艺的茶叶新品“东方红”红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