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卫亮 《新农村》2014,(7):14-15
松阳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拥有1800年历史,目前全县有保存较好的古村落98个,约占村落总数的四分之一;具备较高保护利用价值的历史文化村落50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区)6个。如何保护发展好这些历史文化村落,成为松阳县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完成“田园松阳”战略任务的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年对古村落的文化资源十分重视,古村落的文化开发与保护意识日益增强,推动了古村落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结合邦塘村案例,研究其中的村落文化特色与开发困境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美丽乡村建设下的古村落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依靠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及各级支持,发展乡村休闲农业。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农业村落培育成现代文明的休闲农业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4.
以乡村文化为核心要素发展海南乡村旅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乡村旅游是海南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特色的海南乡村文化是海南乡村旅游发展中最具吸引力的资源要素。基于海南乡村文化的调研,分析海南乡村文化的现状,挖掘海南传统乡村文化和历史文化名村,探讨发展海南乡村旅游的资源要素。结果表明,海南乡村文化内涵丰富,乡村传统风貌与习俗保存情况良好,地域特色鲜明,以乡村文化为核心要素发展海南乡村旅游,对提高海南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提高村民收入、促进海南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和条件。然而,针对海南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尽管历史文化名村及乡村艺术受到各级政府重视、得到一定程度保护,但普遍存在乡村环境历史遗迹破坏严重、传统乡村文化逐渐被都市文化蚕食等问题,进而导致乡村文化旅游供给“同质化”、旅游与各行各业融合“松散化”,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出应保护乡村传统风貌,依托地域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培育乡村旅游市场,打造乡村文化品牌、提升旅游供给质量等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2020,(6)
正近年来,浙江省舟山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海岛样板。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创建"美丽海岛"精品(特色)村100个,开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35个,建设省市美丽乡村精品村41个,建成AAA级景区村24个,打造美丽海岛生态廊道、主题风景线14条。四个县(区)成功创建省美丽乡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村落建设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热点。以山西泽州县石淙头村为例,从村落形态格局、传统建筑特色、历史文化环境等方面分析石淙头村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在"乡村旅游+"的发展理念下,从文化传承、环境宜居、功能更新3个方面促进石淙头村文化、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历史文化名村的振兴。  相似文献   

7.
姜锴  徐兆云 《新农村》2011,(11):8-11
浙江省龙游县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中坚持"十美"标准,即美的组织、美的布局、美的产业、美的文化、美的环境、美的服务、美的乡风、美的庭院、美的生活、美的机制,注重植入地方传统特色文化,提升"美丽乡村"内涵,坚持"村、景、文、游、业"五位一体,彰显文化特色,用文化装点"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8.
郑有贵 《农业考古》2017,(4):243-246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能片面追求所谓的现代文明,应把乡村文化的根留住。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浙江省通过《千村故事》"五个一"行动计划促进保护利用历史文化村落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推进的实践表明,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村落,讲好乡村故事,可以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使美丽乡村有深厚的文化之蕴,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动力,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村落,还应对如何构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价值取向、形成基于共享发展成果的共同体传承发展机制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探讨,探索形成讲好乡村故事、传承好乡村文化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龙溪镇牢牢把握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机遇,为经济薄弱的山里村争取了250万元的专项经费补助;同时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合作,将公共艺术导入山里村的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以"慢生活、亲自然、更和谐"的理念推进乡村再造和地方重塑,寻求城乡文化认同与和谐发展,让农业更有创意,让农村更加美丽,让农民更加富裕。山里村的实践成果获得社会和政府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文化基石,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积淀。当前,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剧了乡土文化资源的流失,乡土风貌日益消逝,乡土风味逐渐变味。但在近几年的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以乡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民艺体验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并颇受广大游客青睐。在湖北钟祥,以"觅乡愁,归本真"为目标建设的莫愁村向世人展现出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以"湖北民俗民艺第一村"莫愁村为例,探讨莫愁村在乡村旅游开发中乡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等问题,并针对乡土文化资源开发不彻底、不纯粹、缺少特色、形式单一等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乡土旅游为导向的规划建设模式就是把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通过规划把每一个乡村都转变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景区和载得住乡愁的场所,既保护和改善了乡村生态环境,也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实现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利于推广和方便实施的规划建设模式。对近年来参与设计的湖北省远安县新农村规划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提出了4种以乡土旅游为导向的规划建设模式,即古村落保护的乡土人文旅游模式、自然风光开发的风景旅游模式、旅游配套服务模式和城郊农家乐的乡情体验旅游模式,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乡村"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条件下的江西古村落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开发的角度,以江西典型古村落为个案进行调查分析,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次意义重大的历史性迈进,在古村落进行新农村建设和开展旅游则是正视传统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契机,对提高农村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文化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新农村建设规划不当、古村落旅游过度开发有可能给古村落历史文脉造成破坏,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将古村落的保护合理地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古村落旅游发展规划中,才能有效地保护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村落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3.
乡村公共景观设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元素。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壶镇镇陇东村的乡村文化特色为切入点,研究乡村公共景观设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陇东村既注重保护历史特色、生态底色,又兼顾现代化的人性设计和村庄发展的融合,通过乡村公共景观设施同乡村自然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改善乡村的空间环境与生态质量,充分体现了乡村的自然和谐之美,成功打造了生态环保、生活和谐、精神文化充实的“魅力陇东”,从而探索出一条乡村公共景观设施“美丽”的传承与嬗变的具体路径,是类似山区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范本。  相似文献   

14.
《天津农业科学》2016,(2):69-72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中如何营造村落发展特色,避免古村落面貌趋同问题需要我们的共同关注。笔者以临安市太湖源镇指南村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指南村开发摄影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开发的策略与重点,以期为古村落开发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新思路方法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加强乡村环境治理,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文化传承型乡村作为美丽乡村的一个类型,其环境治理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苏州李市村与陆巷村为例,分析了文化传承型乡村推进环境治理的经验,总结了文化传承型乡村的环境治理之道,即统筹推进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文化环境治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村民与乡村生态、文化古迹的和谐共生;多元协作,实现村政府、企业、村民和乡村文化保护组织的共治共享;推进"互联网+",提升乡村环境治理与乡村文化传播的信息化水平;文旅融合,推动乡村经济效益、文化保护和环境治理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1):250-252
为改变现存古村落逐渐衰落、普遍呈现出空心化的现状,从文化地理学角度出发,并结合海岛地域特色,采用"景观基因法"研究海岛传统村落文化基因景观表达形式,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表达载体展开分析。通过对舟山群岛新区传统村落文化基因的提炼,提出适合海岛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策略和景观改造路径,为尽早实现"两美浙江"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正福建省被列入国家首批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认真落实《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全省完成了近千公里公路铁路沿线的景观整治,打造了29条连线成片的美丽乡村景观带。开展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整治,推动古镇保护和旅游发展。新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总数分别位居全国第二位、第六位,获得全国最美休闲乡村获牌数位居全国前列。"十三五"  相似文献   

18.
在"生态乡村"建设背景下,以历史文化名村广西钦州市大芦村为研究对象。从该村的历史文化资源特色分析与价值评估入手,划定村落红线和生态建设红线以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应用生态学理论,进行生态乡村建设保护性发展规划探索。提出既能满足村落保护需要又能促进村落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功能分区与村落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方案和相应的生态乡村建设对策,以实现大芦村的生态乡村建设与发展,为其他村落的生态乡村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镇那柯里村以茶马古道文化、马帮文化、民族风情文化为特色,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大力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业,着力打造"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旅游品牌。目前,那柯里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被评选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之一,特色乡  相似文献   

20.
<正>老树、古井、袅袅炊烟在挖掘机声中消失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在提升自然村落功能基础上,保持乡村风貌、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保护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民居。城镇化大潮中"城进村退"。有识之士呼吁加强对古村落及乡村文明的保护。古村落"临危"古村落是农耕文明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伴随热潮涌动的城镇化进程,那些古村落是偏僻的、寂静的,有些甚至渐渐隐去。但根植于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古村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