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贾玉峰  张新生  赵明 《玉米科学》2004,12(2):026-029
试验以吉林省主推的普通玉米单交种为母本,以高油玉米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研究双亲对杂交当代子粒的脂肪、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母本对杂交当代子粒脂肪含量的影响大于父本,杂交当代子粒的脂肪含量与其双亲的关系是:普通玉米单交种×高油玉米自交系杂交当代子粒的脂肪含量=0.60P1+0.40P2;普通玉米单交种×高油玉米单交种杂交当代子粒的脂肪含量=0.65P1+0.35P2;普通玉米单交种×高油玉米群体的杂交当代子  相似文献   

2.
玉米F0代子粒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4个不同来源的自交系花粉分别与4个母本自交系杂交,分析杂交当代子粒中蛋白质、淀粉、赖氨酸含量和百粒重的当代杂种优势。试验结果表明:当代子粒的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赖氨酸含量和百粒重均存在当代杂种优势。其中F0子粒中蛋白质当代杂种优势最高达54.1%。  相似文献   

3.
10个杂交大豆品种的种子超氧物歧化酶(SOD)比活力,低于父母本或介于其父母本之间。杂交品种与父本呈低度正相关,与母本呈中度负相关。18个大豆品种种子SOD比活力与大豆油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亚麻酸含量、植株生育日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花粉直感对普通玉米子粒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9个淀粉含量不同的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 I双列杂交模式组配72个当代杂交组合,测定子粒淀粉含量,分析花粉直感现象对玉米子粒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同一母本授以不同父本花粉时,当代组合淀粉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花粉直感现象对当代子粒的淀粉含量存在正负双向影响,其最大增幅为6.59%,最小增幅-5.00%;高淀粉含量的亲本Lx00-6作父本,所得到当代组合子粒淀粉含量均高于母本。  相似文献   

5.
用4个不同来源的自交系花粉分别与4个母本自交系杂交,分析杂交当代子粒中蛋白质、淀粉、赖氨酸含量和百粒重的当代杂种优势。试验结果表明:当代子粒的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赖氨酸含量和百粒重均存在当代杂种优势。其中F0子粒中蛋白质当代杂种优势最高达54.1%。  相似文献   

6.
一个新的大豆细胞质黄化突变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海莉  孙志强 《大豆科学》1992,11(2):120-126
用一个大豆叶片黄化突变体与6个带有不同标记基因的基因型杂交配制了8个杂交组合(包括两组正反交组合)。根据杂交后代的表现对该突变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并测定了亲本和F_1植株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的叶绿素缺失性状呈母体遗传。当以黄化突变体为母本时,杂交F_1和F_2单株都表现为黄化,当用正常的非黄化基因型作为母本时,所有的F_1和F_2植株都不黄化。在自然光照条件下,突变体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约是正常基因型的47.4、40.4和43.7%。突变体新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很低,随着叶片的发育成熟,叶绿素含量逐渐接近正常基因型。根据大豆遗传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和惯例,建议将该突变体定名为Cyt—Y_4。  相似文献   

7.
水稻杂种后代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分离和变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Lemont、CPSLO17、02428、明恢63、培矮64、IR36等6个蛋白质含量高低不同的材料作亲本配制杂交组合,进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F2及回交世代分离大、变异广,有部分植株超过了高值亲本,因此,可从F2或回交世代就进行单株选择。双亲蛋白质含量对后代有影响,但母本作用更大。建议选配组合时以高含量作母本为宜,若要进行回交选育,宜用高含量的母本作轮回亲本。  相似文献   

8.
小麦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父、母体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普通小麦及硬粒小麦栽培品种与蛋白质含量高的六倍体及四倍体育种系间的杂交,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粒重的遗传进行了研究。所有高蛋白育种系都是四倍体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turgidum var.dicoccoides)的后裔。所有杂交都是在低蛋白和高蛋白基因型间进行的,并且对所有组合都进行了正反交;有些杂交是在相同倍体水平的基因型间进行的,有些则是在六倍体和四倍体间进行的。测定了同一个穗子上的自交和杂交籽粒之粒重和蛋白质含量。也测定了相同倍性水平(四倍体或六倍体)间所有F_2代的平均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在两种倍性水平下,F_1代的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其母本自交籽粒的相近,这表明在这2个性状上均存在着较大的母体效应。F_2代的粒重接近于粒重大的亲本,而其蛋白质含量接近中亲值。通过对多数正反交杂种的比较,发现有轻微迹象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存在细胞质遗传效应。种间杂交(六倍体与四倍体组合)产生了粒重大幅度降低而蛋白质含量变化不大的皱缩籽粒。与自交籽粒相比,六倍体母本植株上皱缩的杂种籽粒之粒重比四倍体母本植株上的降低得更多。文章还讨论了籽粒的不同组织在决定粒重和蛋白质含量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实验以10个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的正反杂交组合为材料,分别提取杂交组合果皮、种胚以及母本自交系植株叶片的DNA。每一个正反交组合选取10对多态性SSR引物,对正交组合的母本、正交组合果皮、反交组合母本、反交组合果皮和杂交种F1种胚的DNA进行扩增。数据分析显示,97.5%杂交组合果皮的SSR标记带型呈纯合单一带型,与其母本相同;有2.5%杂交组合果皮DNA扩增出双带型,与杂交种胚相同。根据重复分析结果推测,这可能与母本自交系在某些位点处于杂合状态有关。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SR标记分析玉米杂交组合F1果皮DNA,可以快速鉴定出母本自交系的DNA指纹特征。  相似文献   

10.
爆裂与普通玉米杂交当代子粒灌浆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对粒重不同的2个纯合稳定普通玉米自交系和2个爆裂玉米自交系及其间正、反交4个组合杂交当代的子粒灌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爆裂玉米自交系及其间杂交当代的百粒重及子粒灌浆速率均明显小于普通玉米,且授粉后30~40d灌浆速率即急剧下降;(2)各组合杂交当代的百粒重均高于母本自交系,超母本优势均为正值,平均及超父本优势取决于父、母本粒重的相对大小。杂交当代的百粒重与其父、母本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但与母本的相关系数大于父本;(3)不同部位子粒百粒重均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且授粉后20d差异极小,之后差异增大;(4)灌浆速率的高低和有效灌浆期的长短是导致不同材料及不同部位子粒百粒重差异的主要直接原因,爆裂玉米子粒体积小可能是灌浆速率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分析K932MS中不育及可育花药不同发育时期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差异,探讨其败育的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不育花药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在造孢细胞时期、花粉母细胞时期、二分体和四分体时期均显著低于可育花药,游离脯氨酸含量二分体和四分体时期显著低于可育花药;不育花药中CAT活性在造孢细胞时期显著高于可育花药,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和四分体时期显著低于可育花药;SOD活性在花粉母细胞时期显著高于可育花药,在二分体和四分体时期都显著低于可育花药;POD酶活性在造孢细胞时期和四分体时期显著高于可育花药。造成K932MS败育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不育花药中营养物质的严重不足,同时不育花药的CAT和SOD活性降低、POD活性升高,不利于花药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在分蘖期对目前湖南省普遍栽培的16个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种进行不同淹涝强度处理,测定了淹涝胁迫处理对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农艺性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叶片相对受害率的高低表明杂交稻的耐淹涝能力明显强于常规稻。2)随着淹涝天数的增加,杂交稻和常规稻的株高都呈现出低 高 低变化规律,杂交稻出现最高株高的天数在处理4 d后,常规稻在处理2 d后。 3)随着淹涝天数的增加,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始穗期推迟的天数都增加,杂交稻始穗期推迟的天数幅度小于常规稻。 4)随着淹涝天数的增加,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都降低,杂交稻下降的幅度小于常规稻。 5)随着淹涝天数的增加,杂交稻相对电导率上升的幅度小于常规稻;在杂交稻中,丙二醛含量逐步上升,常规稻表现为先升高后急剧降低的变化趋势;杂交稻脯氨酸含量上升的趋势大于常规稻。 杂交稻耐淹涝胁迫的能力强于常规稻。  相似文献   

13.
Chip color was unacceptable from tubers of Kennebec in an immature condition soon after the tubers were set. Dark colored chips were also obtained from tubers harvested late in the season when soil temperatures were 50 F or less. Two high quality experimental varieties, F5889 in particular, gave excellent chip color regardless of tuber maturity all season and until soil temperatures in fall declined to 40 F. The data indicate that acceptable chip color may be obtained at most stages of tuber development in varieties of high chipping quality. Therefore when selecting seedlings from hybrid plant populations, chip color determined from selections made soon after tuber initiation could be useful. In a supplementary study no marked variations in chip color were obtained from tubers located different distances from the mother plant.  相似文献   

14.
贾森  史振声  朱敏 《玉米科学》2013,21(4):15-19,23
以10个玉米自交系组配成的6个紫玉米组合为试材进行生理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紫色植株的紫玉米组合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及叶绿素a/b值均低于绿色植株的紫玉米组合,类胡萝卜素含量表现为相反的趋势;叶片花青素含量越高,净光合速率越低;紫色植株的紫玉米组合叶片衰老速度较绿色植株的紫玉米组合快。试验还表明,通过紫粒与非紫粒玉米杂交,仍可获得较高的花青素产量。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利用6个普通小麦品系与14个从国外引进的斯卑尔脱小麦杂交,研究了种间杂种优势表现,并探讨了扩大杂交小麦育种亲本的遗传基础和构建种间杂种优势群的途径。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种间杂种存在较强的杂种优势。就平均优势而言,单株产量,单穗产量和千粒重优势最大,分别为111.39%,62.77%,45.72%,单株穗数,株高和主穗粒数优势次之,分别为24.13%,20.18%和12.76%,主穗小穗数和主穗长优势较小,分别为4.08%和0.67%。研究还发现,种间杂种抽穗斯比母本普通小麦晚0-6d,但较父本斯卑尔脱小麦提前20d左右,表明早熟性呈部分显性遗传;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湿面筋含量的杂种优势比普通小麦分别提高了8.55%,12.13%和9.91%,一些组合沉淀表现超亲优势,说明利用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尔脱小麦种田杂交既可以扩大小麦亲本间的遗传差异,又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杂种优势潜力。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与施氮水平对高淀粉玉米郑单18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关义新  马兴林  凌碧莹 《玉米科学》2004,12(Z2):101-103
在四种种植密度和四种氮肥水平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氮肥对高淀粉玉米品种郑单18子粒淀粉含量的影响.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郑单18)子粒淀粉含量增加;随施氮量增加,玉米子粒淀粉含量的变化不显著;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子粒淀粉含量与单株产量、千粒重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子粒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亦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玉米杂交当代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21份纯合的玉米自交系为试材,研究了玉米在杂交当代(Fo)的生理反应。结果表明:杂交当代叶片叶绿素含量较自交有明显差异;杂交当代叶片的过氧化物酶、酯酶酶谱与自交株明显不同;杂交当代酶谱的变化是较长久的,即使在去除杂交果穗后这种变化依然存在;杂交子粒的增重现象伴随灌浆的全过程;未完熟的果穗离体后仍然表现出杂交较自交粒更为明显的增重现象,说明在源不足的情况下,杂交子粒对流的更有效地调节作用;杂交子粒黑层的形成时间明显地较自交晚,说明杂交粒的增大与灌浆时间的延长有关;杂交当代的某些生理反应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茶树插穗发根的解剖学和生物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浙农12等七个无性系茶树品种扦插发根过程的显微切片观察和主要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茶树红棕色枝和绿色枝的不定根原基分别起源于木栓形成层和中柱鞘内侧的韧皮薄壁细胞。根据插穗基部解剖学和形态学特征的变化,茶树插穗不定根的形成过程可分为5个时期,即:根原基未分化期、根原基分化期、根原体分化前期、根原体分化后期和不定根形成期。用80ppm IBA 喷射母树两周后,个别品种的插穗在离开母树时已分化出不定根原体。插穗母叶内的淀粉和非蛋白氮高,母茎内的碳、氮比高,以及母叶内的蛋白氮含量低的品种,具有较强的发根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利用不结球白菜临保不育系来克服微量花粉的问题及构建三交种,进行了不结球白菜不育系育性的鉴定、品比试验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临保不育系的不育性更加彻底;在株高、叶长、叶宽、叶柄长、叶柄宽和叶数等6个农艺性状中,三交种叶宽与单交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它性状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在叶片重、叶柄重、短缩茎重和单株重等4个产量性状中,三交种叶柄重与单交种、对照种差异达显著水平,其它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临保不育系CMS1103A×1105B的配合力最高,父本自交系以1109的配合力最高.  相似文献   

20.
滕海涛 《玉米科学》2009,17(5):53-54
研究了玉米杂交种(杂交组合)及其亲本之间的指纹相互关系,指出了SSR分析杂交种及其父母本指纹显示的可能类型,父母本之间的指纹、父母本互补的条带具有指示杂种优势的作用。在已知杂交种及母本的情况下,母本与杂交种相同的条带类型假设为n条,那么父本的筛选效率有1/2n;在已知杂交组合和父本指纹图谱的情况下,也可以准确推断母本的指纹图谱类型,得到全套相关亲本、杂交种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