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桃小食心虫地面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连续 2年田间调查和观察结果表明 ,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的出土期长达 70d以上,7月份出土量仍占20%以上。采用40%毒死蜱乳油300倍液于幼虫出土始盛期进行地面处理,40d后防治效果达83.3%。此法不仅防治效果好 ,而且持效期长 ,施药后50d防治效果仍有71.48% ,一次施药可有效控制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 相似文献
2.
3.
4.
长枣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是桂东北枣区的主要害虫.据调查,1989年虫果率高达38.01%,平均35.13%,虫果造成产量损失一般在30%以上,是目前长枣生产中极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于1989~1990年对该虫作田间系统观察.据观察,长枣桃小食心虫在灌阳县新街乡枣区年发生2代.其以幼虫在树干周围2~15厘米深的土层中吐丝缀合土粒形成扁圆形茧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5月中,下旬出土,5月25日至6月10日为出土盛期;出土幼虫在地面爬行短时期后,又进入土里(土缝隙)或杂草中做夏茧化蛹,蛹期7~12天,6月中下旬开始羽化;成虫盛发期在6月25日至7月27日;产卵盛期在7月8日至30日;幼虫孵化盛期在7月17日至8月5 相似文献
5.
6.
8.
为明确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成虫的种群动态变化,2002—2014年在陕西省礼泉县当地具有代表性的苹果园中,采用性诱剂诱捕器对桃小食心虫成虫的种群动态进行系统监测,并于2010年和2011年的7—8月桃小食心虫成虫盛发期,系统调查了成虫发生量与苹果着卵量的关系,建立基于性诱剂监测的桃小食心虫成虫防治指标。结果显示,苹果园桃小食心虫成虫的种群动态、始见期和终见期在年度之间差异很大,每年主要集中在6—8月发生;桃小食心虫成虫每年出现多次无规律的高峰,但第1代成虫高峰期发生的早晚与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出现的早晚有密切联系,即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出现早,则第1代成虫高峰期出现也就相对较早,且越冬代成虫发生量明显多于第1代成虫。性诱剂诱捕的成虫与卵果率之间呈极显著的对数关系,当以卵果率1%或2%为防治指标时,性诱剂诱捕器诱蛾量为8.3头/诱捕器·日或30.0头/诱捕器·日。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梨小食心虫种群发生动态和桃树新梢受害情况,有效减轻果实受害,在江苏省张家港市连续多年对桃园梨小食心虫开展调查监测。调查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苏南地区1年发生5代,成虫始见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发生盛期在4月上中旬,第1代至第4代成虫发生盛期分别在5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其中第3代、第4代成虫诱虫量较高;种群年度间总体呈下降趋势。桃树新梢受第1~2代幼虫为害,以第1代为重。据此,确定防控策略为“压前控后”,减少前期为害,实现对梨小食心虫的有效控制,保障桃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就柑桔锈螨[Phyllocoplruta oleivora (Ashm。)]对柑桔的为害及经济损失进行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受害面积和不同锈斑颜色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果实锈斑颜色级别与果重、果实大小及糖、酸、Vc、糖酸比等营养成分含量也存在显著或极显普差异。被害时间越早,锈螨发生量及叶、果受害面积越大,落果和裂果率越高,果实直径越小、果重越轻。应用该螨的种群动态及其为害引起的产量及经济损失资料,建立该螨的动态防治指标模型。并利用1986年四川开县调查数据,获得一组双因子防治指标系列。 相似文献
14.
三化螟经济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三化螟虫量与产量损失关系的测定、天敌因素的作用、化学防治的经济和生态效益、防治费用及稻谷市场价格变动情况等因素,制定出不同产量水平条件下的三化螟经济允许损失水平。并制定出产量水平在每公顷6000公斤的条件下,三化螟的经济阈值:早稻孕穗末期、始穗期和抽穗期分别为每公顷1260,1470和1710块卵块;晚稻分蘗期、孕穗末期、始穗期和抽穗期分别为每公顷1335、1380、1620和1890块卵块。 相似文献
15.
16.
17.
柑桔锈螨对柑桔的为害及防治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柑桔锈螨〔Phyllocoplruta oleivora(Ashm。)〕对柑桔的为害及经济损失进行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受害面积和不同锈斑颜色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果实锈斑颜色级别与果重、果实大小及糖、酸、Vc、糖酸比等营养成分含量也存在显著或极显普差异。被害时间越早,锈螨发生量及叶、果受害面积越大,落果和裂果率越高,果实直径越小、果重越轻。应用该螨的种群动态及其为害引起的产量及经济损失资料,建立该螨的动态防治指标模型。并利用1986年四川开县调查数据,获得一组双因子防治指标系列。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