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离子液体溴化十六烷基咪唑盐(C16minBr)为新型光度增敏剂,建立了花生和大豆中钼(Ⅵ)的分析方法.在0.5 mol/L盐酸溶液中,离子液体C16minBr对Mo(Ⅵ)-SAF体系具有增敏作用,形成Mo(Ⅵ)-SAF-C16minBr橘红色三元络合物,并在525 nm处为最大的吸收峰,钼的质量浓度在0.01~0.50 μg/m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25 nm)=1.242×105 L/(mol·cm).将该法用于花生和大豆中微量钼测定的回收率为102%~ 107%.  相似文献   

2.
利用线扫极谱法研究了锌(Ⅱ)-邻菲啰啉(Phen)二元络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并建立了以Zn(Ⅱ)-Phen二元配合物为电化学探针测定HSA的分析测试方法。在最佳条件下,还原峰电流的降低值与人血清白蛋白的浓度2.0~20.0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ΔIp″(nA)=140.3C(mg/L)+1981.06(ni=16,γ=0.996),检测限为1.301mg/L(3σ)。应用该法测定了模拟样品和健康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线扫极谱法研究了镉(Ⅱ)-邻菲啰啉(Phen)二元络合物与透明质酸(HA)的相互作用并建立了以Cd(Ⅱ)-Phen二元配合物为电化学探针测定HA的分析测试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Cd(Ⅱ)-Phen还原峰电流的降低值同HA的浓度在4.0~110.0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Δip"(nA)=3.98 C(mg/L)+30.79(n=17,γ=0.993),检测限为3.23mg/L(3σ)。将本方法应用于模拟样品中HA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通过含三齿席夫碱配体锇(Ⅵ)的氮合物mer-[OsⅥ(L1) (N) (C1) (H2O)]和不同比例的CN-在乙腈中反应,分别得到了fac-(PPh4)[OsⅥ(N) (L1) (CN)2]和fac-(PPh4)2[OsⅥ (N)(L2) (CN)2]两个配合物.当相同的反应在水中进行时,发现配合物mer-[OsⅥ(L1) (N) (C1)(H2O)]易于分解,并分离出产率较低的锇(Ⅵ)的氮合物(PPh4)2[Os(L3) (CN)4].通过X射线晶体学确定了配合物ac (PPh4) [OsⅥ(N) (L1) (CN)2]、fac(PPh4)2[OsⅥ(N)(L2)(CN)2和(PPh4)2[Os(L3) (CN)4]的晶体结构.配合物ac-(PPh4) [OsⅥ(N)(L1)(CN)2]结晶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通过对堆积图的观察发现,碳与苯环质心的距离为3.508A,说明存在边界-面的π—π堆积作用.配合物ac-(PPh4)2 [OsⅥ(N) (L2) (CN)2]结晶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两个芳香环形成的二面夹角为99.3°,这与配合物ac (PPh4) [OsⅥ (N) (L1) (CN)2]中的二面夹角相比要大一点.配合物(PPh4)2[Os (L3)(CN)4]结晶于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金属锇中心也是由一个双齿配体L3和四个CN配体构成的6配位的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配合物mer-[OsⅥ(L1) (N) (Cl) (H2O)]、fac-(PPh4)[OsⅥ (N)(L1)(CN)2]和fac-(PPh4)2[OsⅥ (N) (L2) (CN)2]均通过IR,UV/Ⅵs,CV,ESI/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充分的表征,结果表明,含三齿席夫碱配体锇(Ⅵ)的氮合物与CN的反应主要发生在配体的C=N官能团上,这可能是含三齿席夫碱配体锇(Ⅵ)的氮合物作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从黑土中提取铁、铝氧化物为主的无机纳米微粒,在紫外光照射下光催化还原Cr(Ⅵ),研究其行为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50 mL反应液[(Cr(Ⅵ)质量浓度30 mg/L,黑土无机纳米微粒质量浓度6.5 mg/mL,H2SO40.5 mol/L]光照时间7 h,Cr(Ⅵ)的光催化还原率在90%以上,符合一级反应速率方程lnc=-0.366t 3.489。芳香族化合物对Cr(Ⅵ)的光催化还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ASE提取IC-ICP-MS联用测定茶叶中Cr(Ⅲ)和Cr(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ASE)-离子色谱(I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建立了茶叶中Cr(Ⅲ)和Cr(Ⅵ)的分析方法。样品使用0.04 mol/L EDTA二钠盐和硝酸铵溶液(p H为7.0~7.5)在80℃和1 600 psi压力下提取,C18固相萃取(SPE)净化。以0.075 mol/L的硝酸铵作为流动相,AG7色谱柱分离后用ICP-MS测定。结果表明,Cr(Ⅲ)和Cr(Ⅵ)在0~10.0μg/L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均达到0.03μg/L。以实际茶叶样品为基体,在1.0μg/L浓度水平下,Cr(Ⅲ)和Cr(Ⅵ)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6.2%~89.2%、78.8%~79.4%,RSD4%(n=7)。该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和同时测定2种价态的优点,适合批量、准确测定茶叶中2种价态铬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用LKB-2277生物活性检测系统测定了两种席夫碱合钼(Ⅵ)配合物[MoO2(STZ)2]和[MoO2(VTZ)2]在37℃时对大肠杆菌作用的产热曲线;根据产热曲线求算了在席夫碱合钼(Ⅵ)配合物作用下,大肠杆菌生长代谢的速率常数k,抑制率I,传代时间G和半抑制浓度IC50等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席夫碱合钼(Ⅵ)配合物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MoO2(STZ)2](IC50=72.22 mg·L-1)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优于[MoO2(VTZ)2](IC50=143.57mg·L-1).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r(Ⅵ)还原菌Exiguobacterium sp.EH5(简称菌株E)对Cr(Ⅵ)胁迫下四季青小白菜幼苗的植物毒性及植物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水培盆栽试验,向等体积、含有不同Cr(Ⅵ)质量浓度(0、1、2、3、4、5 mg/L)的水培营养液中按体积比1%添加菌悬液(菌悬液OD_(600nm)≈4),考察菌株E对Cr(Ⅵ)胁迫下小白菜幼苗的生长量、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及铬含量的影响。【结果】(1)Cr(Ⅵ)质量浓度越高,Cr(Ⅵ)毒性抑制小白菜幼苗生长及其蛋白质、叶绿素合成的效果越显著。加入菌株E后,在相同最高Cr(Ⅵ)质量浓度(5 mg/L)对比下,小白菜幼苗茎长、根长、鲜重、叶绿素总量及蛋白质含量比不加菌E对照分别增加98.10%、5.32%、90.49%、10.07%、11.11%。(2)随着Cr(Ⅵ)胁迫质量浓度升高,小白菜幼苗叶片中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随着Cr(Ⅵ)质量浓度升高呈先增后降趋势。加入菌株E后,在相同质量浓度1~5 mg/L下,小白菜幼苗叶片中MDA含量比不加菌对照分别降低19.60%、17.05%、58.85%、28.19%、11.66%。在Cr(Ⅵ)胁迫质量浓度≤4 mg/L时,加菌株E的SOD活性比不加菌对照有所降低,随着Cr(Ⅵ)质量浓度升高(4 mg/L),加菌株E的SOD活性比不加菌对照提高11.51%。(3)Cr(Ⅵ)胁迫质量浓度越高,小白菜幼苗体内(根、茎叶)Cr含量越高。加入菌株E后,小白菜幼苗根、茎叶部分的Cr含量比不加菌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添加菌株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Cr(Ⅵ)对小白菜幼苗的生长毒性以及Cr(Ⅵ)诱导的氧化胁迫,并降低小白菜幼苗对Cr(Ⅵ)的可利用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稻草秸秆作为重金属废水吸附材料的可行性。[方法]以盐酸为改性剂对稻草秸秆进行改性,以去除率、吸附量和吸附后剩余Cr(Ⅵ)的浓度作为吸附效果评价标准,运用静态吸附法优化试验条件,并在最优试验条件下考察盐酸改性和未改稻草秸秆对含Cr(Ⅵ)废水的吸附效果。[结果]最优试验条件为:25℃、转速150 r/min、处理20.0 ml含Cr(Ⅵ)废水,盐酸改性稻草秸秆投加量为0.080 0 g、吸附体系pH 4.0、吸附接触时间为120.0 min、最佳浓度为20 mg/L。盐酸改性的稻草秸秆和未改性的稻草秸秆对废水中Cr(Ⅵ)的去除率分别为97.65%、64.67%,吸附量分别为4.88 mg/g、3.24 mg/g,处理后废水中剩余Cr(Ⅵ)的浓度分别为0.47 mg/L、7.06 mg/L,其中盐酸改性的稻草秸秆吸附后废水中Cr(Ⅵ)的浓度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规定的0.50 mg/L。[结论]盐酸改性稻草秸秆是吸附含Cr(Ⅵ)废水的优良生物吸附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新的三元铜(Ⅱ)配合物:[Cu(TBZ)(L-Ala)(H2O)] ClO4[其中,TBZ =2-(4'-噻唑基)苯并咪唑,L-Ala=L-丙氨酸根].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及电子吸收光谱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发现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G+)、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 typhi(G-)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il(G-)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另外,采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粘度测定及琼脂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可能以插入方式与CT-DNA作用,在维生素C存在下通过羟自由基(·OH),单线态氧(1O2)或者1O2类似物切割pBR322 DNA双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11.
从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土壤中筛选分离出1株六价铬[Cr(Ⅵ)]抗性菌株ng 05,经形态、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 DNA序列比对研究其分类;同时研究反应温度、溶液p H值以及Cr(Ⅵ)初始质量浓度对该菌去除Cr(Ⅵ)效果的影响,进而确定最佳去除条件;此外,利用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TIR)研究菌株去除的机制。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最佳反应温度为35℃,溶液p H值为9,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在此条件下可以达到很好的去除效果,菌株ng 05对Cr(Ⅵ)的去除效率高达99%以上;对比反应前后的红外光谱图可知,菌体表面的羟基作为电子供体将Cr(Ⅵ)还原为Cr(Ⅲ),氨基、羧基、C—H与Cr(Ⅲ)在菌体表面形成络合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成功制备磁性壳聚糖(MCTS)并进行结构表征,探讨其对Cr(Ⅵ)的吸附能力。[方法]采用红外光谱与扫描电镜对MCTS进行结构表征,考察了Cr(Ⅵ)初始浓度、MCTS投加量、吸附时间、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当Cr(Ⅵ)初始浓度为10 mg/L,MCTS投加量为0.05 g,吸附时间为70 min,水浴温度控制为45℃时,不调节pH,去除率最大可达98.6%。[结论]MCTS已经成功制备,其对Cr(Ⅵ)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重金属离子铬(Ⅵ)对螺旋藻生长及其藻胆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铬(Ⅵ)在一定浓度范围内(<10 mg/L)能够提高螺旋藻藻胆蛋白的含量,对螺旋藻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当铬(Ⅵ)浓度过高(>10 mg/L)时,螺旋藻藻胆蛋白含量下降,螺旋藻的生长受到较强抑制。  相似文献   

14.
张玉凤  董亮  杨力  徐建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472-6475
[目的]确定牛蒡寡糖-钕配合物对病原菌的最佳作用浓度。[方法] 采用平板培养和液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牛蒡寡糖-钕配合物对尖镰孢菌菌落直径、果胶酶活性、菌丝生长量和菌丝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 在平板培养试验中,2~180 mg/L的牛蒡寡糖-钕配合物促进菌落扩展,但菌丝稀疏,200~400 mg/L 的牛蒡寡糖-钕配合物抑制菌落扩展,菌丝稀而薄。在液体培养试验中,2~400 mg/L的牛蒡寡糖-钕配合物抑制菌丝生长,抑制率为4.3%~64.4%,随着牛蒡寡糖-钕配合物浓度的升高,其抑制作用加强;2~400 mg/L 的牛蒡寡糖-钕配合物降低了果胶酶活性;当测定时间为15、30、60、90、120和180 min 时,2~400 mg/L的牛蒡寡糖-钕配合物增加了菌丝细胞膜透性。[结论] 该研究为牛蒡寡糖-钕配合物在植物上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杆菌肽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杆菌肽可使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发生猝灭。在不同温度下研究杆菌肽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试验数据,证明荧光猝灭机理属于静态猝灭。杆菌肽与牛血清白蛋白具有1个结合位点,计算得到不同温度下杆菌肽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KA)为3.38×104L/mol(298 K)、2.92×104L/mol(308 K)、1.56×104L/mol(318 K)。通过计算热力学参数可知,杆菌肽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且二者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三维荧光光谱试验显示,杆菌肽的加入引起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变化,表现为蛋白质内部色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疏水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Cr(Ⅵ)盐胁迫下小麦种子中淀粉酶活性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重金属离子Cr(Ⅵ)在不同浓度下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r(Ⅵ)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的临界值为18 mg/L,即浓度低于18 mg/L的Cr(Ⅵ)促进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高于18 mg/L则抑制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Cr(Ⅵ)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芽生长的抑制作用;高浓度的Cr(Ⅵ)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是通过抑制淀粉酶的活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筛选U(Ⅵ)的抗性微生物及建立高效去除U(Ⅵ)的微生物组合.[方法]通过单菌株与混合菌株对U(Ⅵ)的抗性比较,采用正交试验对微生物组合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除考式玫瑰菌外,)XJ1、耐辐射奇球菌、柠檬酸杆菌3种微生物均能耐受50mg/L U(Ⅵ),其中耐辐射奇球菌和柠檬酸杆菌对30 mg/L U(Ⅵ)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4%和84.8%;与单菌株对U(Ⅵ)的抗性相比,柠檬酸杆菌梁耐辐射奇球菌组合对U(Ⅵ)的抗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佳条件为pH 6.0、温度30℃、U(Ⅵ)初始浓度10 mg/L,该组合对U(Ⅵ)的去除率可达到98.3%.[结论]筛选的微生物组合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可为微生物修复核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用LKB-2277生物活性检测系统测定了新合成的席夫碱钼(Ⅵ)配合物MoO2(PT)2和MoO2(NPT)2在37℃时对大肠杆菌作用的产热曲线;根据产热曲线求算了在席夫碱钼(Ⅵ)配合物作用下,大肠杆菌生长代谢的速率常数k,抑制率I,,传代时间G和半抑制浓度IC50等热力学参教.结果表明,席夫碱钼(Ⅵ)配合物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农业废弃物核桃壳为原料制备生物炭,运用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其含有丰富的羟基、烷基、芳香基等官能团。将其应用于水体中Cr(Ⅵ)吸附研究,结果表明,核桃壳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去除效果受热解制备温度、溶液pH值、生物炭投加量、Cr(Ⅵ)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影响显著,但吸附时溶液温度对其吸附效果影响较小。在25℃、pH值4.0、核桃壳生物炭投加量1.0 g/L、Cr(Ⅵ)初始浓度为40 mg/L时,约210 min后能达到吸附平衡,其去除率可达95.77%。动力学研究发现,核桃壳生物炭吸附Cr(Ⅵ)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初期属于液膜扩散过程,之后属于颗粒内扩散过程。热力学研究表明,核桃壳生物炭吸附Cr(Ⅵ)为吸热的自发过程,符合Langmuir的单分子层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20.
系用荧光光谱及吸收光谱法证明了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与荧光探针Indo-1共存时二者能够发生相互作用,并用同步扫描荧光光谱法研究了BSA与Indo-1相互作用时构象变化的情况,考察了溶液的酸度对二者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荧光探针Indo-1在与BSA相互作用时未引起该蛋白质构象的变化,认为Indo-1可作为荧光探针用于诸如BSA这样的蛋白质与其它配体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