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鸭新型疱疹病毒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别探讨了F株鸭新型疱疹病毒对番鸭,半番鸭,鹅和SPF鸡的致病性,经实验室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株病毒可导致雏番鸭,雏半番鸭发病,死亡,对雏番鸭相同的病变,自致死鸭脏器中重新分离到原攻击病毒;人工感染幸存鸭大多腹泻,生长发育明显受阻,体况消瘦,通过同居感染雏番鸭试验结果表明,该病毒不易经空气传播。对雏鹅,SPF雏鸡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可见。该病毒对雏鹅。SPF雏鸡均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试验从疑似鹅副黏病毒感染的雏鹅肝、脾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鸡胚培养试验、血清学检测、特异性试验、RT-PCR测定,初步证明该分离株为鹅副黏病毒。该毒株的成功分离为鹅副黏病毒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某发病的鹅场分离到 1株血清 1型的鸭疫里氏杆菌 ,与同地区分离到的 1株血清 1型鸭源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 ,分别经腿肌注射的途径攻雏鸭和雏鹅。结果表明鸭源分离株对雏鸭和雏鹅的致病性比鹅源分离株强 ,而且这 2株鸭疫里氏杆菌对雏鹅的致病性比雏鸭强  相似文献   

4.
对安徽省六安地区疑似小鹅瘟病死雏鹅进行剖检,对具有典型症状和病变的病死雏鹅脏器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用接种鹅胚的病毒增殖法,从病死雏鹩的脏器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通过鹩胚致病性试验、鹅胚中和试验、雏鹅感染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初步鉴定所分离的毒株为小鹅瘟病毒,且该病毒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5.
小鹅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接种鹅胚的病毒增殖法,从具有小鹅瘟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的病死雏鹅的脏器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并进行了鹅胚致病性试验、鹅胚中和试验、雏鹅感染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毒株为小鹅瘟病毒.  相似文献   

6.
小鹅瘟病毒GD-06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某地死亡的、具有小鹅瘟典型病变的雏鹅肝、脾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采用鹅胚增殖病毒,通过电镜观察到细小病毒样粒子;人工感染7日龄健康易感雏鹅,引起100%的发病和死亡,并具有典型小鹅瘟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经琼脂扩散试验,用此株病毒感染的鹅胚液制备的小鹅瘟沉淀抗原能与小鹅瘟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针对编码主要结构蛋白VP3的基因设计合成一对引物,扩增出与预期长度相符的特异性DNA片段。  相似文献   

7.
雏鹅网上育雏可节省大量垫料,省去更换垫料的劳动,减少雏鹅与粪便接触的机会,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成活率,但育雏网成本高有些养鹅者觉得不合算,面对这一问题我们近几年进行了网上育雏与火炕育雏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试验方法1.1 种蛋选择选择接种过小鹅瘟疫苗后45d种鹅所生产的种蛋,抗体监测合格进行孵化。1.2 试验雏鹅与分组试验雏鹅选择在同一孵器孵化同一天出壳的健康鹅雏800只,分二组,每组400只。试验雏鹅选择后,从雏鹅出壳后24h开始试验,到30日龄试验结束。1.3 试验用鹅雏采取…  相似文献   

8.
2004年3月以来,辽宁省部分地区雏鹅,出现下痢、口吐黏液、采食量减少等症状,个别鹅出现转脖、抽搐的情况。发病后的前4天曾经用过庆大霉素治疗,但没有效果。发病鹅表现为下痢、采食量减少,没有出现神经症状。肠浆膜呈橘黄色,小肠中后段膨大增粗,肠壁变薄,没有凝固性栓子。肝脏肿大,胆囊明显膨大,心肌颜色变淡,肾脏肿胀。为查明原因,笔者对发病的雏鹅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工作,通过电镜观察、琼脂扩散试验、病毒中和试验、抗血清保护试验,证实获得1株鹅细小病毒。经鹅胚接种、雏鹅攻毒试验,证实所分离的病毒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地方送检的病鹅做出正确诊断,试验采用患病雏鹅的肝脏、脾脏、肾脏作为病料分离病毒,经分离鉴定获得1株鹅细小病毒和1株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并用此病料研制成自家苗。结果表明:该自家苗对小鹅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均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10.
用病毒分离法鉴定诊断小鹅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未免疫小鹅瘟疫苗的健康母鹅所产种蛋的12日龄鹅胚,从死亡的具有小鹅瘟典型症状雏鹅的脾中分离到1株病毒,电镜负染观察到细小病毒样粒子。雏鹅接种试验结果,试验组雏鹅表现出小鹅瘟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由此证明该雏鹅死于小鹅瘟。  相似文献   

11.
从患病雏鹅的病料样本中分离鉴定出一株小鹅瘟野毒。采用鹅胚扩增病毒。以琼脂扩散试验从感染鹅胚尿囊液中检出小鹅瘟病毒抗原,用感染鹅胚尿囊液人工接种8日龄健康雏鹅,雏鹅表现出典型的小鹅瘟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从山东省潍坊某鹅场病死雏鹅的心、肝和脾等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通过12日龄鹅胚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病毒进行致病性试验、鹅胚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等。结果证明,所分离的病毒为小鹅瘟病毒,命名为W株。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制预防鹅痛风病的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AstV)疫苗及卵黄抗体,试验对黑龙江省某养鹅场疑似痛风死亡鹅的肝脏及肾脏组织进行了病原分离,并对分离病毒进行了鹅胚传代、RT-PCR检测、核苷酸序列测定与比对、病毒含量测定及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分离得到一株鹅星状病毒;分离毒株可致传代鹅胚100%死亡;鹅胚传代尿囊液的RT-PCR检测为阳性;阳性产物核苷酸序列与鹅星状病毒AHDY株基因(登录号为MH410610.1)和FLX株基因(登录号为KY271027.1)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和93%;分离株病毒含量为1×10~(4.83)ELD_(50)/0.2 mL;2日龄健康易感雏鹅接种分离毒株48 h后陆续死亡,剖检表现为心脏、肝脏与输尿管尿酸盐沉积及肾脏出血肿胀,与自然发病雏鹅症状一致。说明该分离毒株为导致雏鹅痛风病的病原,可作为研制鹅星状病毒疫苗及卵黄抗体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14.
2006年4月12日,农安县雏鹅1000只,8日龄死亡的雏鹅达600只,损失惨重。病鹅不吃料,拉水样粪便,精神沉郁,发病后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合饮水均无效,经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学检验,确定为绿脓杆菌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弱毒株的培育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上连续传代的方法,获得了由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强毒株(NGVEV-CN株)致弱的弱毒株(CN40株)。该弱毒株TCID50为10^-8.083,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易感1日龄雏鹅连传8代不返强。该弱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最小免疫剂量为10000TCID50,免疫后3d产生部分免疫力,5d产生坚强免疫力。口服免疫效果最好,对雏鹅免疫期在30d以上。该弱毒株能够干扰强毒在雏鹅体内繁殖,进入鹅体后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繁殖并排泄出体外,使同居雏鹅感染并获得一定程度免疫力。临床使用后可极显著降低雏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利用GPV 98E株胚毒免疫产蛋鸭,收集高免鸭蛋,分离卵黄,经水稀释法去脂粗提,硫酸钠盐析获得纯化的鸭源抗鹅细小病毒卵黄抗体,测定其琼脂双扩散效价、含量和回收率;利用低日龄无母源抗体易感雏鹅检测其预防和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经GPV 98E株胚毒免疫的鸭可以很快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纯化的卵黄抗体琼扩效价为1∶32,含量为81.6%,总蛋白回收率为6.01mg/mL。在预防试验中,雏鹅的死亡率为0,在治疗试验中,使用一次预防试验用的剂量治疗发病雏鹅,其死亡率为59%,经二项分布显著性检验,鸭源抗GPV卵黄抗体对鹅细小病毒感染有极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市洪河乡某养鹅大户饲养的10000只雏鹅于4日龄突然发病,3日内共死亡雏鹅1098只,死亡率为11%。经检查,由于饲喂劣质饲料,使雏鹅发生肌胃糜烂和肾病,导致雏鹅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8.
鹅细小病毒BC1105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1年5月中旬在吉林省白城地区的某养鹅场疑似小鹅瘟病死雏鹅的肾脏、肝脏、脑和脾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选用未免疫小鹅瘟疫苗的健康母鹅所产的14日龄鹅胚,进行鹅胚接种试验,连续传代、血凝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电镜观察、PCR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初步确定该病毒为鹅细小病毒,命名为BC1105株。  相似文献   

19.
为确诊某朗德鹅养殖场大批雏鹅出现腹泻、急性死亡的病因,采集患病雏鹅心脏、肝脏、肾脏等病料接种胰蛋白胨大豆琼脂(TSA)、麦康凯和伊红美蓝等细菌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16S rRNA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并对分离菌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和抗菌药物药敏分析。结果显示:鉴定得到1株肠道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a)和2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3株分离菌对小鼠均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分离株对呋喃唑酮、复方新诺明、多黏菌素B敏感,对诺氟沙星、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具有多重耐药性。诊断分析结果为朗德鹅养殖场雏鹅大肠杆菌病和沙门菌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17年10月—2019年5月,本实验室从广东、四川、河北、山东、安徽、辽宁等广大养鹅地区采集了67份典型雏鹅痛风样品进行了实验室检测以及病原的分离鉴定,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均检测到了鹅星状病毒,并且约有94.03%的样品为两个不同种的鹅星状病毒混合感染。病原分离结果表明:鹅星状病毒FLX株的变异株病毒(命名为SCCD)可以在鹅胚上稳定增殖,并且能稳定致死10日龄鹅胚,致病力较鹅星状病毒FLX增强;新型鹅星状病毒株(命名为SDPD)不能在鹅胚和SPF鸡胚上稳定增殖。病毒的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鹅星状病毒FLX株与鹅星状病毒FLX的变异株病毒SCCD株、新型鹅星状病毒SDPD株全基因组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89.7%、58.1%,ORF1b基因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8.4%、61.0%,ORF2基因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81.0%、42.5%。将新分离的鹅星状病毒株接种1日龄健康雏鹅,结果表明,鹅星状病毒SCCD株和鹅星状病毒SDPD株虽然能使雏鹅发生死亡,引起肝炎、肾肿胀和增重减少等变化,但雏鹅均无典型痛风(脏器尿酸盐沉积)表现,而两种鹅星状病毒株混合攻毒能使44%的雏鹅发生典型痛风,并与临床发病症状一致。因此,临床上引起雏鹅痛风的病原可能是两种鹅星状病毒,即新型鹅星状病毒和鹅星状病毒FLX的变异株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