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工业微生物混合发酵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混合发酵是2种或2种以上微生物在同一培养基中进行的发酵,在某种特定情况下,混合培养在发酵过程中有利于微生物间的相互协调,提高产物的生产效率或降低培养基的要求等,比纯培养更快、更有效.对于工业微生物或者具有工业生产潜力的微生物混合发酵生产维生素、沼气等产品进行了探讨,阐明了工业微生物混合发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驯化前后混合微生物于30℃、160 r/m条件下,在辉铜矿矿浆质量浓度分别为50 g/L、100 g/L和200 g/L的9 K和Leathen培养基中培养40 d.结果表明:在9 K培养基中,驯化后混合微生物浸出Cu2 的质量浓度较未驯化的混合微生物分别增加了1008、1433和1452 mg/L,浸出率分别增加了8.92%、6.37%和2.32%;在Leathen培养基中,驯化后浸出Cu2 的质量浓度分别增加了1012、1415和1 552 mg/L,浸出率分别增加了9.00%、6.28%和3.48%;驯化前后混合微生物在辉铜矿矿浆质量浓度为40 g/L、30℃、160 r/m条件下培养10 d后,驯化后的混合微生物中6#和9#菌株大量生长,而驯化前的混合微生物中1#和2#菌株大量生长,表明混合微生物中不同微生物菌株生长量的变化导致混合微生物浸矿效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利用微生物单一培养和混合培养技术,以甘蔗渣为唯一碳源,对酿造酵母、产黄青霉、黑根霉、毛霉和黑曲霉进行不同组合的培养,结果表明,酿造酵母和黑根霉这一组合在甘蔗渣为5.0%,培养96h条件下,其发酵干产物产粗蛋白含量可达224g/kg。  相似文献   

4.
基于分子技术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维系土壤功能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传统的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过去研究其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成为一个难题。随着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现在可以同时对可培养微生物和不可培养微生物进行研究,解决了传统培养方法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对比了各方法的优缺点,为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平板培养法分离培养和鉴定土壤微生物只能反映极少数微生物的信息,种类只占土壤微生物种类总数的0.1%~1%,分子生态学方法应用于土壤微生物的鉴定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着重阐述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内容、意义及目前的采用分子生态学的方法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尤其以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随机扩增的多态性分析方法更为精确和快速,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转基因库安托杨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方法]利用PCR扩增研究外源基因水平转移情况,利用稀释平板法研究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结果]电泳结果显示:林下杂草混合样品和土壤微生物DNA样品中均未出现目的基因片段。转基因株系和非转基因株系的非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杨树的不同生长期出现一定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结论]8年生转基因库安托杨未出现外源基因水平转移,也未对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从传统的培养到分子生物学的飞跃,对开展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微生物修复是生物修复技术的一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阐述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概念,分析了微生物菌的主要来源,总结了微生物修复各种污染物的机理及研究现状,提出了微生物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不同解磷菌剂对美国山核桃根际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旋  朱天辉  刘旭 《林业科学》2012,48(2):117-12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3种施P水平下绿针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蜡样芽孢杆菌3种细菌及其混合菌群对美国山核桃苗3个生长时期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4种细菌菌剂后山核桃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减少,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上升;3种施P水平下,随着施P水平的提高,各种菌剂对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逐渐降低,且3种细菌的混合菌剂较单一菌种对根际微生物数量及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蓖麻、乌桕、油莎豆3种能源植物为研究对象,设计单一植物栽培和两两混合栽培6种处理,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和化学法分别分析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及土壤酶活性情况。结果表明:栽培模式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平均利用率(AWCD),其总体趋势为:乌桕与油莎豆混栽乌桕与蓖麻混栽蓖麻与油莎豆混栽油莎豆单栽蓖麻单栽乌桕单栽;不同栽培模对土壤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有影响,且混合栽培模式下土壤酶活性均高于单一植物栽培的。可见,油料植物混合栽培不仅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碳代谢能力和提高土壤酶的活性,还有利于土壤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杜仲种仁桃叶珊瑚苷含量的测定及积累规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是我国特有的名贵经济树种,杜仲皮、叶、果实、雄花等都是我国十分珍贵的药用、工业原料和新材料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1-3].杜仲果实包括杜仲果皮和种仁,果皮中富含杜仲胶和多糖等,对杜仲果皮内杜仲胶的形成积累规律及其群体变异规律、个体变异规律均已进行了系统研究[4-8].  相似文献   

12.
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热河谷因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而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难点,且一直是生态恢复的热点区域.本文从干热河谷的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植被恢复历史、恢复目标、植被种类筛选、恢复技术、人工植被生态评价等方面概括总结了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的进展与现状,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评述,提出未来研究应予重视或优先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杉木纯林进行密度调控,并采取封育和非封育管理6 a,结果显示:短期的封山育林对杉木林分的整体状况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对其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及植被的生长产生了较显著的影响,在封育区林下植物有60科、101属、116种,植被的总盖度达85%,而非封育区林下植物只有49科、78属、88种,植被的总盖度仅达60%;封育区与非封育区比,封育区林下植物种数增加了28种,增量为31.82%,植被总盖度增加了25%,且多了1层高度>2 m的木本植被层.主要植物特征值分析显示:封育区林下植物的相对密度、相对盖度及重要值等特征值较高的种数都比非封育区多,所占的比例也高;在封育区,对叶榕的重要值最高,达100.43%,且重要值≥35%的种有16种,占其林下植物总种数的13.79%,而在非封育区,断肠草的重要值最高,仅达34.77%,重要值≥35%的种为零;封育区林下植物的优势度比非封育区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毛竹蒸腾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Li-6400测定毛竹蒸腾作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毛竹夏、秋季的蒸腾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冬、春季的蒸腾日变化为单峰曲线;毛竹蒸腾年动态变化为单峰曲线,1月份最低,仅为0.29 mmol·m-2·s-1;8月份最高,达3.90 mmol·m-2·s-1;年均值为1.46 mmol·m-2·s-1.与毛竹光合动态相比,不同季节毛竹的蒸腾作用与光合作用日变化一致,年变化则略有不同,光合年动态变化为三峰曲线,而蒸腾作用年动态变化为单峰曲线.  相似文献   

15.
于2007年主要生长季(4—9月),采用热扩散(TDP)技术测算了华北平原农田24年生毛白杨防护林带的蒸腾速率,分析了毛白杨蒸腾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晴天日和阴天日,毛白杨蒸腾速率的日内变化都为单峰曲线趋势,而在多云日受太阳辐射剧烈变化的影响,为多峰曲线趋势。在4、5、6、7、8、9月份晴天日的单株日平均蒸腾速率分别为5.44、7.84、8.05、7.87、7.26、7.17 L.h-1,在多云日分别为4.10、5.87、6.84、6.68、6.49、5.88 L.h-1,在阴天日分别为4.33、3.56、4.14、5.90、3.39、2.66 L.h-1。(2)毛白杨林带蒸腾量的日际变化或季节变化明显,从4月份开始逐渐升高,5月份由于受林网内农作物灌溉量加大的影响,蒸腾量与6、7月份基本持平,8、9月份逐渐降低。在2007年主要生长季(4—9月),林带蒸腾总量为488.016 mm,4—9月各月蒸腾量所占生长季总蒸腾量的比例分别为11.17%、18.71%、19.30%、19.29%、16.66%、14.88%。(3)主要生长期内,毛白杨蒸腾速率与同步观测得到的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风速具有很好的复相关性,回归分析得到的相关模型可通过显著性检验(α=0.01);且计算偏相关系数表明,各月影响蒸腾速率的最主要气象因子均为太阳辐射。  相似文献   

16.
齿瓣石斛栽培基质筛选及其栽培方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齿瓣石斛栽培基质和栽培方式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栽培基质中,树皮:苔藓(1:1)中新枝数最多,树皮中枝条生长最好,树皮:锯末:羊粪(5:3:2)中产量最高;(2)不同栽培方式中直立捆绑产量最高.因此在齿瓣石斛生产中宜选择树皮基质和直立捆绑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7.
秩和检验法是非参数统计方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对设置在汪清林业局经过不同间伐强度处理的16块落叶松样地计算断面积生长率及蓄积生长率,利用秩和检验法检验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差异是否显著,并与方差分析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秩和检验法能够替代参数统计中常用的方差分析方法,而且计算简单和方便。  相似文献   

18.
区域森林资源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构成和反映森林资源质量的物质基础出发,通过分析影响和决定区域森林资源质量的主要因素,结合目前现有的森林资源调查手段及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专家会议法和Delphi法建立和确定了由区域森林资源质量和构成森林资源质量物质基础的5个主要方面、决定和反映森林资源质量5个主要方面的15个指标、19个分指标、10个分指标的亚指标构成的5层递阶结构的区域森林资源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直观的区域森林资源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广西主要树种冰雪灾害调查及恢复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广西冰雪灾区森林受害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对树种、坡向、海拔高度等因子与林木受灾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调查结果表明:广西主要树种抗灾害能力的大小为油茶>八角>杉木>松树>桉树>毛竹,乡土树种>外来树种;海拔对树种灾害的影响呈S型曲线,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加重;坡向、林木种植模式和经营方式对林木灾害的影响为阴坡>阳坡,纯林>混交林,采脂的松树>未采脂的松树。因此,提出了以下建议:(1)选择抗寒抗逆性树种品种;(2)多发展乡土树种;(3)大力发展混交林;(4)合理布局,科学管理;(5)针对受灾情况,采取不同的恢复技术措施等。  相似文献   

20.
以SBE法为基础确定森林景观最佳观赏点及游览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SBE法在森林景观最佳观赏点及游览路线控制方面的应用,将SBE法的应用由森林景观的管理保护方面扩展到森林景观的量化设计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应用SBE法确定单个森林景观最佳观赏点的过程;森林公园内所有森林景观通过SBE法得到景观美景度量值,并以景观美景度量值为依据制定森林公园内所有森林景观分级,依据景观分级控制单个森林景观观赏空间的规模;最终建立以景观分级和景观控制区域重叠为基础的的高美景度区域,控制游览路线的区域.本研究为森林公园最佳观赏点和游览路线的量化研究提供依据.重视观赏者的审美偏好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