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本文立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阐述了在积极心理学发展的浪潮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问题模式向积极模式转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思路、内容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主张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心理现象。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当前心理健康教学工作进行审视,发现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工作由于受消极心理学影响,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弊端,希望引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高校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常会存在各种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应从传统的说教式心理健康教育中走出来,加强对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运用,以此来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态、性格及品质,促使大学生将来能够更好的立足于社会,并具有持久发展的能力。本文先对积极心理学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然后对积极心理学理念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践行积极心理学理念的策略,仅供相关教育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教育部文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并以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倡导的积极心理学运动为理论依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教育模式的概念,重点阐述了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原则、内容、实施和评估等,旨在通过科学整合各种教育形式,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向专业化发展,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高度重视,许多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弱,受不了挫折和打击,不利于自身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对社会和谐稳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主要采取的心理学办法是从消极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查找学生的思想问题,从而忽视了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本文从运用积极心理学创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出积极心理学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路径,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邓淇尹  张娜 《河南农业》2022,(36):14-16
了解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状况,关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核心。以成都某涉农高职院校学生为被试,借助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开展心理普查,通过心理筛查和心理约谈,确定重点群体。研究表明,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积极关注高职院校新生重点群体,为其建立心理档案,分层次分类别开展积极心理育人模式,精准施策,引导该群体提升积极心理品质是高职院校构建心理育人体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是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的一门科学,对于传统心理学的发展而言可谓一场革命。20世纪末,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科学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劳拉·金等提出该理念。迄今为止,围绕该理念形成的理论体系已经形成较为科学、完整的知识框架。然而,纵观今之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实际境况并不乐观。基于此,将积极心理学有效贯彻于高职艺术院校心理工作,势将成为当下以及未来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即旨在于此,探索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以期有效提升对艺术类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土心理学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具有人文主义的思想气质、道德指向的价值追求和以心求心的方法体系。我国现行心理健康教育以西方心理学为母本,在科学主义取向、心理物化框架和消极心理导向下造成了文化要素缺失、心理整体分裂和医学模式盛行等困境。本土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文化品性、目标取向、内容结构等方面都高度契合。基于本土心理学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以人文主义取向为教育价值、以本土心理文化为教育资源、以“心理—道德教育”为教育模式、以内证方法体系为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9.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要树立积极心理学工作理念,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手段、学业考评方式等方面不断探索,保证大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下的育人工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以近年来发展起来在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积极心理健康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研究领域。它面向全体学生,其目标就是通过积极的手段,培养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育人工作者应该运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以增进学生主观幸福感为主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为目的,积极运用鼓励性评价;以完善学生的积极人格为旨归,创设体验情景,从而实现德育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加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分析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心理问题成因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提出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对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丰富教师心理卫生知识;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化解教师心理压力;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学会自我调适,保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方黎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4):130-131,88
在高校德育工作不断深化的同时,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念,科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德育二者相结合的模式,将会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将简要分析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的意义及主要原则,并提出大学生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主要策略,切实提高高校心理健康的质量及水平,旨在促进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障,但长期以来,以学生心理问题为焦点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走进了一些的误区,难以更好地发挥本应有的作用。改变传统心理教育模式,将积极心理教育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达到增进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积极学习策略是在学习策略的基础上,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体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教师以讲授式为主,力求面面俱到;学生缺乏信息加工,教学信息无法保留;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导致学习依赖.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采用积极学习策略,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多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形成积极的学习体验;采用同伴教学方式,形成学习的"心流体验";灵活运用新媒体,创新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流形式,很多高校都在陆续开设以“幸福课”为主要内容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解决下面一系列问题:教师传播积极心理健康意识和观念的问题、学校环境和团体制度协同合作的问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问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开发问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课程考核问题等。这几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从根本上落实高校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7.
护生的心理状况是护理教学质量的体现,同样也是提高人群生命健康水平的前提之一。本研究将在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下通过对护理专业学生总体幸福感、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探寻三者间的关系。调查发现:(1)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全国青年常模差。(2)护理专业与临床专业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在"焦虑"、"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和"对健康的担心"四个维度上存在差异;心理健康状况在"阳性项目均分"维度上存在差异。(3)总体幸福感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性格内向、温和、理智、情绪稳定、固执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8.
韩新红 《河南农业》2012,(14):41-42
90后的心理健康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待中职生心理障碍,应以"积极预防"为主,以"科学疏导"为辅,形成"学校一学生一家庭"联动的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断增强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是个比较受关注的问题。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 ,从积极情感体验、积极心理辅导、积极组织系统三个层次来探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双主体交互模式"的构建,提倡平等和交互性,以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采用已有的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和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对山西省某农科高校青年教师发放调查问卷200份,结果发现:样本高校青年教师在学术科研、教学、晋升和工作负荷等方面感受到明显的工作压力;容易出现强迫、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健康问题;学术科研与晋升压力对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没有明显的预测作用,人际关系、组织功能可以预测心理健康总分14.1%的方差变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