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台湾翠玉乌龙茶品种为材料,按照闽南乌龙茶全速包造型工艺,参照企业茶叶生产在造型工艺中的常规烘焙时机,对造型叶采取不同烘焙时机处理,分析其理化品质,研究不同烘焙时机对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焙时机对造型工艺中造型叶叶温和容重的影响显著,复包揉阶段A3处理(比常规烘焙时机推迟3次包揉烘焙)的容重较A1处理(常规时机烘焙)显著增加(P=0.0149<0.05),其他各造型阶段造型叶容重变化不显著,对造型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且毛茶感官审评结果无显著差异,表明闽南乌龙茶造型工艺中烘焙时机仅对造型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深入了解乌龙茶烘焙技术原理以及不同烘焙工艺与方法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阐述了乌龙茶烘焙技术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效果,并探讨了乌龙茶烘焙工艺研究进展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分析了烘焙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乌龙茶烘焙技术的创新方向。[结论]应用现代烘焙技术达到炭焙茶所拥有的优良品质是目前乌龙茶烘焙技术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以铁观音品种鲜叶为材料,按照闽南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对杀青叶采取不同成型技术处理,分析其理化品质及生产效能,研究成型方法对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成型机成型工艺(采用成型机、速包机、包揉机成型,先多次轻压,2次复火后包揉)处理下的茶叶品质较好;全程重压成型工艺(采用成型机重压数次,1次复火)处理下的茶叶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4.
乌龙茶的品质高低与茶树品种、产地和制作技术有关。阐述了在白茶之乡福鼎市试制乌龙茶的全过程,探讨不同产地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包揉的次数,缩短包揉时间,可减少用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深入了解乌龙茶智能化做青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总结分析.[结果]阐述了做青技术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及乌龙茶智能化做青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乌龙茶做青设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智能化技术在做青工艺上的应用方向.[结论]应用智能化技术开发清洁化、连续化和智能化的做青装备是乌龙茶做青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季节安溪铁观音茶叶酚类物质的含量差异及其与茶叶品质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不同季节安溪铁观音茶叶中的茶多酚总量及主要的酚类物质进行分析测定,并对茶叶样品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不同季节安溪铁观音茶叶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差异显著,夏茶的茶多酚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含量明显高于春茶和秋茶,茶叶滋味苦涩味较明显,茶叶品质较低;春茶和秋茶的黄酮醇含量明显更高,茶汤色泽较好。[结论]该研究可为有针对性地调控茶多酚含量以提高夏暑茶品质提供依据,并为乌龙茶品质化学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高香型乌龙茶茶叶半机械化加工工夫红茶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  王玉华 《现代农业科技》2010,(8):367-367,369
总结了高香型乌龙茶茶叶半机械化加工工夫红茶的工艺技术,包括加工厂环境与设备要求以及茶鲜叶要求、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4道工序,以为工夫红茶的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桂香红美人茶加工工艺及技术参数,为广西红茶的创新技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无公害茶园中金萱茶树品种被小绿叶蝉刺吸的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在红茶传统加工工艺基础上,结合乌龙茶晒青工艺、智能红茶发酵机发酵技术、智能烘干技术等多种先进的茶叶加工技术研制桂香红美人茶。[结果]总结出桂香红美人茶加工工艺及关键技术参数为:被小绿叶蝉刺吸的鲜叶→晒青(鲜叶失水率6%~10%)→萎凋(萎凋叶含水量62%~64%)→揉捻(40~60 min)→智能发酵机发酵(温度:32℃,湿度:95%,时间:3.5 h)→造型→智能烘干(温度:80℃,时间:120 min)→提香(温度:100℃,时间:30 min)→成品茶。[结论]该技术充分利用小绿叶蝉危害的鲜叶加工出市场价值较高的红茶新产品,能大幅度提高有机茶园综合效益,对推进有机食品生产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多功能饲草揉丝机内流场流动特性是影响物料抛出、加工消耗功率、物料揉丝质量及气动噪声的重要因素。为改善揉丝机内流场流动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与试验相结合,研究多功能饲草揉丝机内气流流动特性。采用灵敏度分析法确定影响内流场流动特性较大的工作与结构参数,作为优化设计变量,以出料口平均气流速度最大为目标函数,采用多岛遗传算法优化多功能饲草揉丝机内气流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出料管处气流速度数值模拟值与实测值最大相对误差为8.1%,说明所建立流场数值模型准确。对多功能饲草揉丝机内流场流动特性影响较大因素依次为转速、进料口宽度、进料口高度及锤片厚度。优化后出料口平均气流速度相对优化前提高7.85%。研究为多功能饲草加工设备内部流动特性分析与优化提供参考,对提高多功能饲草揉丝机工作性能与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开发新型天然抗氧化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用水和50%乙醇提取红茶、绿茶、乌龙茶中的抗氧化性物质,并研究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在相同提取条件下,绿茶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的茶多酚含量均最高,其次为乌龙茶,红茶的茶多酚含量最低。绿茶提取物的还原能力最强,其次为乌龙茶提取物,红茶提取物的还原能力最差。50%乙醇提取物清除.OH的能力依次为:绿茶〉乌龙茶〉红茶,其脂质体氧化抑制率依次为:红茶〉绿茶〉乌龙茶。不同种类茶叶的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和抑制脂质体氧化及清除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的作用。[结论]茶叶提取物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消除剂,不同品种茶叶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11.
塑型提质是乌龙茶生产的关键环节,现在是采用机械包揉方式完成的,包揉机在这个生产加工环节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降低乌龙茶加工中“包揉”工序劳动强度,采用“包揉加锅炒”造形工艺代替传统的乌龙荼“包揉”工艺.比较了不同锅温(60℃、70℃和80℃),炒板摆幅(大幅、小幅)与摆速(57、67 r·min-1)及投叶量(3.7、4.2和4.7 kg)对乌龙荼理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探讨了锅炒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投叶量为4.7 kg,锅炒温度80℃,小幅摆速为67 r·min-1处理的乌龙茶内含物质丰富,感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3.
<正>以揉茶机为代表的一大批茶叶机器的引进使用和仿制成功,称得上是我国近代茶叶机械化的开端,也见证了我国茶叶市场在国际市场上鼎盛繁华的一段历史。揉茶机,又叫茶叶揉捻机,主要用于红茶、绿茶、乌龙茶等茶叶的揉捻加工。在茶叶的制作过程中,"揉捻"是一道重要工序,在对萎凋的茶叶进行揉捻的过程中,一方面茶叶细胞组织经过破坏,茶汁外溢,加速了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  相似文献   

14.
茶尘特性与除尘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了解茶叶加工中茶尘特性、危害及除尘措施.[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阐述了茶尘产生的主要来源、特性和危害;分析当前除尘措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思路.[结论]加强人员和生产管理,并合理改进与应用除尘设备,能够有效提高茶尘控制效果,保障茶叶清洁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农业物料物理特性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物料物理特性的研究为农业生产、农业物料加工机械装备及系统的设计、生产工艺过程的检测与控制等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其研究成果的应用对提高农业机械及装备现代化水平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主要农业物料的基本物理特性、力学特性、光学特性和电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农业物料在收获、加工和运输等过程中易出现碰撞损伤,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深入研究其碰撞损伤机理对于降低农业物料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物料损伤来源主要为碰撞接触损伤,为了解典型农业物料碰撞损伤机理,在研究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基于撞击式损伤原理,针对农业物料碰撞损伤机理综述了经典接触力学中小变形碰撞接触的研究现状和典型物料碰撞接触的损伤规律,从碰撞理论、碰撞模型、碰撞检测及数值仿真等方面,分别阐述了脱粒型、脱壳型和柔性果型农业物料碰撞特性的研究进展和技术难点,并探讨了典型农业物料在逆向建模、碰撞损伤模型改进、碰撞算法改进以及开发高精度损伤传感器等方面研究的可能性,为农业工程装备设计及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杭州茶叶机械总厂共同研制的“农产品顺流式干燥新工艺”及“HSL—10型农产品顺流连续式干燥机”1990年1月16日在杭州通过了由农业部科技司委托浙江农业大学主持的技术鉴定。该项工艺及设备的主要特点及技术性能如下:1.农产品顺流式干燥新工艺具有先高温后低温,先快速干燥后慢速干燥的特点,干燥前期能很快制止农产品中酶的活性,较快地除去湿物料自由水分,并能充分保证干燥后期的质量,从而更加符合茶叶与多种农产品干制的特性。由于顺流式干燥工艺是较高的温度接触较湿的物料,较低的温度接触较干的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游离氨基酸是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与茶叶的滋味品质密切相关.大多数氨基酸具有手性中心,因此存在滋味特性及生理活性均可能截然不同的L型和D型两种对映异构体.由于检测技术的限制,过去的研究多集中在L型氨基酸上,而茶叶中D型氨基酸罕有系统的研究报道.因此,研究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对映异构体,对茶叶化学理论体系的深化及滋...  相似文献   

19.
花香型绿茶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香型绿茶是具有乌龙茶香气特征的新香型绿茶。为提升花香型绿茶的品质,2007年和2008年9月以浙农113鲜叶为原料,分别对摇青和做形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适度的摇青或养护技术可制成花香型绿茶,且摇青技术制茶品质较好;摇青3次制茶品质较佳,茶叶有浓花香味;做形方式3的造型效果较好,茶叶外形扁直,有浓郁花香,清爽中带有花味。因此,确定花香型绿茶的优化加工工艺为鲜叶—摇青(3次)—杀青—揉捻—做形(方式3)—毛火—足火。  相似文献   

20.
从振动技术原理出发,介绍了国内外振动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研究进展;从农作物播种、种子加工、果实收获、农业物料定向排序等方面,总结了振动技术的应用现状,重点阐述了农业物料在振动作用下的排序及定向原理。研究认为,由于农业物料种类繁多,外观特征复杂,形状不规则,质地不均匀,物理参数难于测定,给振动力学和数学模型的建立增加了难度,应加大对农业物料的优化设计和物料力学特性的基础性研究,建立振动力学和数学模型。总之,振动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物料特性相互融合,可以实现作物播种、收获、种子定向排序、施肥、耕作等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为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