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对藜麦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以及产量的影响,在天祝县松山镇藜香村以陇藜1号为试验对象,设置白膜覆盖、黑膜覆盖、降解膜覆盖和露地(CK)共4个处理,进行了不同覆盖材料对藜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材料对藜麦产量的影响显著,产量排序为黑色地膜平铺穴播>降解膜平铺穴播>白色地膜平铺穴播>露地不覆膜穴播(CK),为今后建立藜麦高产覆膜模式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海拔对藜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藜麦产业发展提供依据,以陇藜1号和陇藜4号为指示品种,在海拔分别为2 912、2 730、2 151、1 980 m的临潭县城关镇、天祝县松山镇、通渭县马营镇和平川区种田乡进行了多点试验。结果表明,总体上随海拔升高,藜麦灌浆期至成熟期延长,生育期也随之延长;随着播期的推迟,藜麦生育期呈缩短趋势,产量也降低。单株重、千粒重是直接影响藜麦产量的主要性状。产量变异系数陇藜1号 < 陇藜4号,说明陇藜1号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且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藜麦在白银市种植的适宜密度,以品种银藜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方差分析和处理间多重比较差异显著性分析,试验观察了不同定植密度对藜麦生育期、主要性状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植密度为株距40 cm、行距50 cm时,银藜1号的性状、产量表现最好,折合产量为1 791.67 kg/hm2,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藜麦的2K5、Q13-7、土黄藜、Q13-13、黄藜、YY6、SCI和红藜8个品系作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品系藜麦萌发期耐盐碱程度.设置混合盐碱溶液的浓度分别是0、25、50、100、150 mmol/L,统计各品系的发芽数、根长和芽长等,计算发芽率、活力指数等.结果 表明,芽长、发芽率、活力指数等指标均呈现出在低盐碱处理时升高,高盐碱处理时降低的整体趋势,萌发时间也随着盐碱胁迫的程度增加而推迟.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结论,藜麦2K5和Q13-7的耐混合盐碱胁迫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甘肃省通渭县把藜麦种植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的富民产业来大力发展.为进一步摸索出更为合理的种植密度,设置藜麦不同种植密度试验,探讨不同播种密度对藜麦产量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指导实际生产.研究结果表明,在陇中旱作区藜麦种植密度以667 m2种植4167株为宜,藜麦产量显著高于其余4个处理,较66...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藜麦在天祝县土壤气候条件下的最佳种植密度,促进天祝县藜麦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本研究设置了9个不同的密度处理,观测分析各密度处理对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为3 000株/亩、4 000株/亩、5 000株/亩处理的藜麦株高显著高于密度为7 000株/亩、8 000株/亩、9 000株/亩、10 000株/亩、11 000株/亩处理;密度为5 000处理的藜麦茎粗与密度为7 000株/亩、8 000株/亩、9 000株/亩、10 000株/亩、11 000株/亩处理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密度为3 000株/亩、4 000株/亩、5 000株/亩、6 000株/亩处理的藜麦主穗与密度为8 000株/亩、9 000株/亩、1 0000株/亩、11 000株/亩处理之间达到显著性差异;不同密度处理的千粒重在3.20~4.06 g之间,其中,密度为6 000株/亩处理的最大,为4.06 g,密度为11 000株/亩的最小,为3.20 g;各密度处理中密度为5 000株/亩的藜麦产量显著高于其余所有处理;密度为4 000株/亩和6 000株/亩的藜麦产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综合考虑各密度处理下藜麦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藜麦种植密度在4 000~6 000株/亩时藜麦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明显优于其他密度处理,产量在200.49~205.92 kg/亩之间,可以实现高产高效,建议作为当地最适宜的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和藜麦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在不同作物(铁研53/青藜1号)、同一作物不同熟期品种(铁研53/安早10号)间作种植模式下,对玉米铁研53,安早10号和藜麦青藜1号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青藜1号的主要农艺性状在间作和单播中无显著差异;铁研53/青藜1号间作比例在1:1条件下,铁研53的生物量显著高于其它间作比例和单播,且可以明显提升青贮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安早10号的生物量在间播和单播中也无显著差异;铁研53/安早10号间作比例在3:1和1:3条件下,铁研53的生物量显著高于其它间作比例和单播,且在间作比例为1:2、2:1和1:3条件下,青贮玉米的品质可以达到I级。【结论】研究结果不仅可以有效提升青贮玉米的生产力,且可以为青贮玉米的优质、高效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施肥量对旱作区藜麦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平川区旱作区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对藜麦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藜麦的株高、主穗长、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均得到了提高。尤其是施用藜麦专用肥(N-P2O5-K2O为13-22-10),籽粒产量达3 622.45 kg/hm2,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增产1 377.55 kg/hm2,增产率61.36%,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陇藜1号、冀藜2号、青藜1号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开花后15、20、25、30、35 d进行收获,研究不同收获时间对藜麦籽粒产量和物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5次收获时间可分别对应种子的乳熟期、黄熟前期、黄熟后期、完熟期和枯熟期,各品种不同收获时间籽粒产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均随着收获时间的延迟不断增加,至开花后30 d收获产量最高,之后又略有降低,开花后35 d的产量与开花后30 d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开花后25 d的产量与开花后30 d的产量差异未达极显著水平,开花后15、20 d的产量与开花后25、30、35 d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同时随着收获时间的延后,收获的籽粒物理特性趋于向好,不仅籽粒体积(直径和厚度)、千粒质量持续增加,而且比重增大,籽粒散落性增强。由于藜麦籽粒成熟的不一致性和脱落性,以及种子易在穗上发芽,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可在开花后25~35 d,即种子黄熟后期至枯熟期,根据天气等实际情况确定收获时间,趋利避害以达到最佳收获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11.
海拔和经纬度对藜麦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确定藜麦在甘肃省的适宜种植区,通过对甘肃省12个生态区(7市12县)种植的藜麦进行田间调查及分析检测,探讨海拔和经纬度对藜麦生育期、长势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理位置对藜麦生育期、长势和籽粒品质均具有显著影响,变异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生育期、产量、品质、株高。藜麦生育期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经纬度呈显著相关(P<0.05),籽粒产量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海拔和经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粗蛋白含量和海拔与生育期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粗脂肪与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株高、产量和品质均与海拔存在显著回归关系,说明海拔是影响藜麦生育期、长势和品质的主要生态因子,高海拔区种植的藜麦植株生育期明显增长,粗蛋白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永登县于2014年开始引种藜麦,虽然面积逐年递增,但是产量提高不明显,在施肥方面也不够重视。本试验采用纯N 0、纯P 0,纯N 8 kg/亩、纯P 14 kg/亩,纯N 10 kg/亩、纯P 17 kg/亩,纯N 12 kg/亩、纯P 17 kg/亩4个施肥处理,分别对藜麦生物性状、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氮磷配施水平为纯N 10 kg/亩、纯P 17 kg/亩时,藜麦的生物性状良好,产量最高,可作为当地藜麦种植施肥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西藏目前主推藜麦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以西藏农牧学院植物科学学院提供的藜麦品系W4为材料,对其进行根尖染色体常规压片法制片,比较采用8-羟基喹啉、秋水仙素和冰冻方法的预处理时间、1mol/L HCl酸解时间对藜麦染色体制片的影响,探讨最优的根尖处理方法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用0.1%秋水仙素溶液(离体)处理3h,1mol/L HCl 60℃酸解13~14 min的总体作用效果最佳;藜麦W4的核型公式为2n=36=32 m(2SAT)+4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87%,核型分类中属2B型.  相似文献   

14.
不同化控剂对藜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降低藜麦倒伏率的有效农艺措施。本研究对比5种不同化控剂(多效唑、金得乐、矮壮素、缩节胺和乙烯利)和打顶措施对藜麦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正常田间栽培的藜麦对照(CK)相比,喷施多效唑和矮壮素能够有效降低植株株高,提高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2)喷施矮壮素和打顶措施能增加藜麦单株叶面积,分别较CK高18.2%和9.7%,缩节胺处理抑制植株叶面积的增长,较CK处理降低12.1%。化控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矮壮素效果最佳;3)打顶能显著促进一级分枝数的增加,但侧枝折断率较高,喷施矮壮素显著降低一级分枝数和侧枝折断率;喷施化控剂能促进植株茎秆增粗,且金得乐和缩节胺处理茎秆增粗效果优于其他处理;4)化控处理显著增加单株籽粒重和产量,以矮壮素处理下产量最高,较对照高114.7%;喷施矮壮素、多效唑和打顶措施能显著提高藜麦千粒重。因此,喷施矮壮素能够显著控制株高,降低侧枝折断率,促进植株生长,提高叶片光合性能和产量,可作为藜麦高产栽培适宜的化控抗倒伏措施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藜麦——小杂粮作物的后起之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其营养价值丰富、全面,高蛋白、低脂肪、低升糖,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唯一一种单体植物即可基本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是常见食物里最理想的食材。2010年以来,藜麦在我国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短短几年时间,在国内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种植,藜麦成为我国小杂粮作物的后起之秀。但由于藜麦引入我国种植的时间不长,藜麦产业发展出现了一些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藜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青海高原藜麦生产过程中适宜的栽培模式,以大白藜和青藜5号为参试藜麦品种,设置3个钾肥水平(37.5、75.0、112.5 kg/hm2),3个氮肥水平(225.0、300.0、375.0 kg/hm2),3个磷肥水平(300.0、375.0、450.0 kg/hm2),3个种植密度(9、10.5、12万株/hm2),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正交回归试验,探索钾肥、氮肥、磷肥和种植密度对藜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大白藜的最优组合是KCl 75.0 kg/hm2,纯氮225.0 kg/hm2,P2O5 450.0 kg/hm2,密度12万株/hm2,影响因素依次是氮肥、钾肥、密度和磷肥。青藜5号的最优组合是KCl 37.5 kg/hm2,纯氮225.0 kg/hm2,P2O5 ...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藜麦生育期、农艺及经济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找出最佳施肥配比。结果表明,80%化肥+20%有机肥,即亩施尿素32 kg+磷酸二铵32 kg+硫酸钾32 kg+有机肥300 kg时,藜麦生育期最短、各生长性状最好(除分枝数外株高、茎粗、千粒重等最大),产量最高(亩产量384.29 kg),经济效益最好(亩产值2 305.74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播种时间对藜麦生长发育、产量等的影响及在天祝县的土壤气候条件下藜麦的适宜播期,以陇藜1号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0年4月17日(A1)、4月28日(A2)、5月9日(A3)、5月20日(A4)、5月31日(A5)和6月11日(A6)在天祝县分6期进行播种,收获后测定其主要农艺性状.结果 表明:A2、A3、A4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土壤速效钾含量和藜麦养分吸收及产量对不同钾肥施用量的响应规律。[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钾肥施用量(0、40、60、80、100 kg/hm2)对土壤速效钾含量、藜麦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不同施钾水平下,土壤速效钾含量随藜麦生育期推进呈降低趋势;且施钾量为100 kg/hm2水平下,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随施钾量的增加,钾肥贡献率、钾肥农学利用率(KAE)及钾肥吸收利用率(KRE)呈先增后减趋势,钾素偏生产力呈减小趋势;藜麦植株中氮、磷、钾素的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且均在T3条件下达到最高;产量构成因素以T3处理最高,其产量较T0、T1、T2、T4分别提高102.58%、61.03%、43.14%、20.67%。[结论]施钾80 kg/hm2可获得较高的藜麦产量及钾肥利用效率,是研究区合理的钾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