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衡4399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采用水旱交替选择法、异地鉴定法等先进方法选育的冬小麦新品种。其高抗条锈、叶锈和白粉病,中抗赤霉病,抗热、抗寒性强;具有节水、高产的突出特点,抗旱指数1.152,为员级抗旱品种。2007耀2008年参加河北省冀中南水地组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8 206.35 kg/hm2,较对照品种石4185增产6.93%;2008年参加河北省冀中南水地组大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 868.4 kg/hm2,较对照石4185增产7.81%,居参试品种第1位;2011年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在高产高效创建示范方麦田实打实收,产量为10 574.7 kg/hm2,刷新了河北省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是非常适合黄淮北片冬麦区种植的一个优良品种。2008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麦2008002号)。该品种是治理地下水超采的理想品种,2014年被列入河北省冬小麦春灌节水稳产配套技术项目入选品种。  相似文献   

2.
衡4399是河北省衡水市农科院独家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审定编号为:冀审麦2008002)。该品种参加了2010年馆陶县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5.21 kg,较对照石4185增产7.09%。参加2011年馆陶县小麦品种区域试试验,平均亩产583.42 kg,较对照石4185增产6.87%。  相似文献   

3.
品育8012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2006年以临优20165为母本、济麦22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后经过多年系谱法单株选择育成的抗白粉病而且高产的小麦新品种。2015—2016、2016—2017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8 474.5 kg/hm2,较对照品种良星99增产6.4%,增产点率达100%;2016—2017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421.0 kg/hm2,比对照品种良星99增产7.6%,增产点率达100%;2018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180001)。品育8012适宜在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中地175是以自选系H446为母本、Q31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春播生育期117 d左右,中早熟;高产、稳产,抗倒伏,抗旱节水;中抗大斑病和小斑病,抗黑粉病和玉米螟,高抗茎基腐病。2011~2012年参加河北省北部春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1 469.5 kg/hm2,较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012~2013年参加河北省西南山区春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1 323.4 kg/hm2,较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差异达显著水平;2013年同时参加河北省北部春播组和西南山区春播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10 558.5 kg/hm2和10 683.0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3.66%和13.11%。适宜在河北省春播玉米区春播种植。2014年通过了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玉2014022号)。  相似文献   

5.
<正>邯6208是由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常规抗虫棉花新品种,2007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证号:冀审棉2007011)。母本为具有抗虫、高产、大铃等特点的优良材料邯抗388系,父本为早熟、结铃性强的自育材料邯4608。2003~2004年参加冀中南春播棉组区域试验,皮棉产量分别为1 332.0 kg/hm~2和1 396.5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15.4%和20.6%;霜前  相似文献   

6.
<正> 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94年3月审定通过了2个冬小麦新品种,即86—5144和邢8049(本刊于1992年第9期和第5期分别作过介绍——编者),分别定名为冀麦34号和冀麦35号。同时预审(认)定了一批各具特点、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小麦新品系,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89—6021 该品系是石家庄市农业科学院用植4041作母本、石4212—10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89年出圃,系谱号为6021。 产量表现:1991年参加冀中南水地组冬小麦预备试验,平均亩产390.9公斤,较对照冀麦24号增产15.7%,居36个参试品种(系)第2位。1992—1993年参加冀中南水地组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平  相似文献   

7.
垦香48是以武运粳21为母本、05-18为父本杂交,在F2代优选单株,经过连续7 a单株系统选择选育而成的香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条纹叶枯病、品质好、适应性强的特点。2016~2017年河北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10 511.3 kg/hm2,较对照品种垦育38增产4.3%;2017年河北省水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 945.0 kg/hm2,较对照品种垦育38增产3.5%。2017~2018年国家水稻京津唐组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9 665.3 kg/hm2,较对照品种津原45增产3.9%;2019年国家水稻京津唐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 634.2 kg/hm2,较对照品种津原45增产4.5%。该品种稻米品质达到了国家优质3级米标准。2018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稻20180002);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0044)。适宜在北京、天津、山东东营、河北冀东及中北部一季春稻...  相似文献   

8.
品育8155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2005年以97土31为母本、917-44907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经多年系谱法单株选育而成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2014—2015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组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5 988.8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9.1%,增产点率82.6%;2015—2017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试,2 a平均产量4 917.1 kg/hm~2,较对照晋麦47号增产4.2%,增产点率73.9%;2017—2018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 668.8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6.9%,增产点率83.3%。2019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90044。该品种适宜在山西省南部旱地、甘肃省天水市、陕西省宝鸡市、咸阳市和铜川市以及河南省、河北省沧州市的旱薄地种植。  相似文献   

9.
春小麦新品种酒春1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酒春11号是以0488-5为母本、9913-1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春小麦新品种。2017—2018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组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8 068.5 kg/hm~2,较对照宁春4号增产6.38%。2019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7 957.8 kg/hm~2,较对照宁春4号增产5.30%。株高86.7 cm,千粒重47.92 g。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148.2 g/kg,湿面筋333g/kg(以14%水分计),Zeleny沉淀值25.0 mL。适宜在甘肃省河西走廊水地品种类型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石新733”由石家庄新品种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定向培育而成。2000年河北省冀中南水地优质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981.2kg/hm2,较对照品种“高优503”增产5.2%,达到显著水平,比超高产的大穗大粒面包专用小麦“906-4”增产20.85%,居17个参试品种首位。2001年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7189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品种临汾8050的选育与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汾8050是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选用优质、早熟、大粒冬小麦临汾5064为母本与抗病、丰产、陕76-22为父本采用品种间杂交配制组合和系谱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05-2006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小麦高肥区试平均产量7 084.5 kg/hm2,较对照临丰615增产7.4%。2006-2007度年第二年参加山西省南部小麦高肥区试平均产量7 539.75 kg/hm2,较对照临丰615增产13.5%。2 a平均产量7 312.13 kg/hm2,较对照临丰615增产10.45%。2006-2007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313.1 kg/hm2,较对照临丰615增产13.0%。该品种基本保留了双亲丰产、稳产、中抗条锈、叶锈病、早熟、抗寒、抗倒伏等综合农艺性状好的特征特性,2007年9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山西省南部冬麦区高肥水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春小麦新品种酒春8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春小麦新品种酒春8号是以自育品系酒0403 F2为母本、宁春4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2014—2015年参加甘肃省春小麦西片水地组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7 846.65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6.78%。2016年参加甘肃省春小麦西片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7 805.1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7.82%。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2.6 g/kg、湿面筋33.1%(以14%水分计),Zeleny沉淀值24.0 m L。适宜在甘肃省酒泉市、张掖市等生态条件类似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3.
春小麦新品种酒春7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酒春7号是以自育品系酒0325 F_1为母本,冀89-609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春小麦新品种。2012—2013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组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7 720.5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9.9%。2014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8 091.3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6.8%。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24.9 g/kg、湿面筋27.1%(以14%水分计),Zeleny沉淀值28.2 m L。适宜在甘肃酒泉、张掖、武威等生态条件相类似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4.
品育8012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临优20165为母本、济麦22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的节水多抗高产小麦新品种。2018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5—2016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单产8115kg/hm~2,比对照良星99增产6. 5%。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421kg/hm~2,比对照增产7. 6%。该品种性状稳定、节水、丰产特点突出,适宜在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种植。  相似文献   

15.
农麦300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采用穿梭育种,南繁北育,经过连续多年多代定向选择培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春小麦新品种,2021年通过内蒙古审定。该品种属春性中熟品种,生育期91 d左右,株高85~90 cm,穗长9~10 cm,穗粒数40~50粒,千粒重38 g,容重800~815 g/L。中抗条锈病,品质达到中强筋标准。内蒙古多点试验平均产量7 185 kg/hm~2,比对照永良4号增产5.32%。内蒙古水地小麦区域试验,2018年产量6 975 kg/hm~2,比对照增产4.34%;2019年产量7 546.5 kg/hm~2,比对照增产3.2%。内蒙古水地小麦生产试验,产量7 152 kg/hm~2,比对照增产5.6%。  相似文献   

16.
春小麦新品种酒春10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优质高产春小麦新品种酒春10号是以0777F1为母本,巴丰5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6—2017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春小麦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7 898.4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6.6%。2018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组春小麦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8 186.6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4.3%。株高82.0 cm,千粒重44.3 g。籽粒粗蛋白(干基)含量147 g/kg,湿面筋含量305 g/kg(以14%水分计),Zeleny沉淀值33.0 mL,面团形成时间7.3 min,稳定时间6.3 min。适宜在甘肃酒泉、张掖、武威、白银等生态条件类似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7.
邯玉928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以自交系H93为母本、自交系H2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邯玉928丰产和稳产性好,早熟,抗逆性好,籽粒品质优良。该品种2015~2016年参加河北省夏播早熟组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10 971.0 kg/hm~2,较对照京单28增产7.7%;2016年参加河北省夏播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 586.5 kg/hm~2,较对照京单28增产4.9%。2017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适宜在河北省唐山、廊坊、沧州及保定北部等夏播玉米区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8.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6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6号(原代号陇春13J6)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从自育春小麦品种陇春23号变异株—顶芒单穗经系统选育而成。2014—2015年参加甘肃省春小麦东片水地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5 640.7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春23号增产8.72%;2016年参加甘肃省春小麦东片水地生产试验,5试点平均折合产量为5 724.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春23号增产4.78%。陇春36号属春性普通小麦,生育期108~115d,平均株高为94.6 cm,平均穗粒数为31.4粒,平均千粒重为46.1 g,平均容重735.67 g/L。籽粒含粗蛋白163.2 g/kg、湿面筋355.0 g/kg,沉降值35 m L。抗条锈病、白粉病,抗旱性强,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品质优,抗倒性强。适宜在甘肃省中部的临夏、兰州、定西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和高寒阴湿区及沿黄灌区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9.
春小麦新品种武春9号是以引进种质永2638为母本,I8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11—2012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春小麦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7 810.95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6.68%。2013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春小麦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7 596.00 kg/hm~2,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3.73%。武春9号属中熟春小麦品种,生育期99 d,株高78 cm,容重790 g/L,千粒重42粒,穗粒数37.5粒。籽粒含粗蛋白质(干基)154.5g/kg、湿面筋317.0 g/kg,降落数值305 s,Zeleny沉淀值34.8 mL,稳定时间5.2 min,面团形成时间5.7 min,属优质中筋小麦品种。苗期对接种的条锈混合菌表现免疫,成株期对供试菌种表现感病。适宜在甘肃河西走廊水地春麦区及西北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优质小麦品种石农952是以石新733为母本、藁优9415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和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14~2015年冀中南小麦品种优质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 959.0 kg/hm~2,10个试点全部增产;籽粒容重782.1 g/L,蛋白质含量(干基)14.58%,面团稳定时间≥13.7 min。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2016年5月通过了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