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开发高效微生物解磷肥,利用解磷菌选择培养基,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猕猴桃园农田土壤中分离出具有降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共计9株,通过纯化培养,筛选出1株高效无机磷降解菌JWP3。利用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该菌株的分类信息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胶质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并通过试验确定了该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初始接种量4%,摇床转速200 r/min,培养温度30℃,初始pH值为7。试验结果可为无机磷降解菌JWP3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磷矿区高效解磷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碱性磷酸酶的克隆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磷矿区土壤分离高效溶磷菌,为开发施用于矿区复垦的高效微生物解磷菌肥提供试验基础,利用磷酸钙培养平板筛选磷矿区土壤中的解磷菌,采用PCR法扩增16S rDNA序列进行鉴定,探讨不同碳源、氮源、起始pH值和温度下菌株的生长情况,另外还进一步克隆表达该菌株的碱性磷酸酶。结果显示,经筛选得到1株高活性的解磷菌,16S rDNA鉴定其为成团泛生菌(Pantoea agglomerans);该菌株最佳碳源为甘油、氮源为NH4Cl类无机氮,起始pH值为9,培养温度为33℃;在最适培养条件下,有效溶磷量达到了287.48 mg/L;成功克隆了该菌株中的碱性磷酸酶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异源表达,重组菌裂解液活性为原始菌株裂解液的32.77倍。分离得到的菌株及重组表达的碱性磷酸酶在矿区复垦、农业种植和工业上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磷铁尾矿矿泥中筛选到高效解磷微生物,并评价其解磷效果与促进生菜生长的能力。【方法】采用无机磷选择性培养基和国际植物研究所磷酸盐生长培养基(NBRIP),进行解磷菌的初筛与复筛;利用形态、分子和生理生化鉴定,明确目标菌株分类地位;利用不同Ca3(PO4)2添加量和不同培养时间液体发酵试验,评估目标菌株解磷效果;利用平板促生长试验,测定目标菌株对生菜的促生长效果。【结果】初筛获得19株菌,复筛后确定JP21-05菌株为目标解磷菌株,JP21-05菌株与人参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anacis(MT033062.1)16S rRNA基因相似性为100.00%,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确定其为人参假单胞菌。添加7 g/L Ca3(PO4)2的NBRIP液体培养5 d, JP21-05菌株解磷能力最强,可溶性磷(PO42-)浓度为45.94 mg/L。JP21-05菌株对生菜具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能够促...  相似文献   

4.
将采集的常年施用磷肥和钾肥的土壤样品,经适当稀释后分别涂布于难溶无机磷和难溶无机钾的固体培养基上,分别获得24株解磷菌和15株解钾菌。将获得的解磷菌和解钾菌分别接种到含有难溶无机磷和解钾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通过测定发酵液中可溶性磷和可溶性钾含量,筛选出5株高效解磷菌和3株高效解钾菌,其中溶磷效果最好的菌株为P-6-1,培养7d后发酵液中可溶性磷增加量达33.07μg·mL~(-1);菌株K-1-1的解钾效果最好,发酵液中可溶性钾增加量可达0.081g·L~(-1)。为获得兼具溶磷和解钾能力的菌株,将24株解磷菌接种到解钾液体培养基中,同时将15株解钾菌接种到难溶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通过分别测定解磷菌的解钾能力和解钾菌的溶磷能力,成功筛选出2株兼具溶磷和解钾能力的菌株,分别为K-1-1和K-6-4。其中解钾菌K-1-1可使含磷培养基中可溶性磷增加量达6.81μg·mL~(-1)。与目前报道的解磷或解钾菌株相比,菌株K-1-1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5.
苹果根际解磷菌的分离筛选及解磷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果园化肥减施计划,开发高效微生物解磷肥,利用蒙金娜有机磷固体培养基从苹果根际土壤中筛选具有矿化有机磷能力的细菌,经分离、纯化培养后鉴定其矿化植酸钙的效率。同时测定培养液的pH和磷酸酶的活性,运用16SrDNA测序分析进行菌株的分类信息鉴定,最后将其回接入有机磷培养基中,观察其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苹果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10株解磷能力存在一定差异的解磷菌,其溶磷量在14.82~104.13mg/mL,磷酸酶活性为12.61~44.24μg/(mL·h)。经鉴定10株解磷菌分别属于Acinetobacter、Enterobacterer和Pseudomonas 3个属,综合生理特性和进化树分析,最终筛选出PsbM4,为较优候选苹果根际解磷菌,其可有效矿化培养基中有机磷,并刺激拟南芥植株泌氢以更好应对低磷胁迫。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有机磷降解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和生长特性研究,为研制具有降解土壤有机磷功效的生物有机肥提供高效稳定的菌种。【方法】用解磷圈法和液体摇瓶培养法,分别以植酸钙和卵磷脂为惟一磷源,从采自陕西杨凌的农药厂排污渠、棉花地、果园、菜地等不同生态类型土壤中分离筛选有机磷降解菌,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确定其最适生长温度和初始pH值。【结果】从采集的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壤中共初筛分离出了25株有机磷降解菌,复筛选出解磷率较高的Z2-3、Z3-5、Z3-8、Z4-1 4株植酸钙降解菌和L5-2、L7-1 2株卵磷脂降解菌。其中Z2-3、Z3-5、Z3-8和Z4-1在植酸钙液体培养基中的解磷率分别达到64.2%,71.5%,67.2%和58.1%,L5-2和L7-1在卵磷脂液体培养基中的解磷率分别为76.7%和84.1%。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Z2-3、Z3-5、Z3-8、Z4-1、L5-2、L7-1株菌依次为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和土壤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agri)。植酸钙降解菌和卵磷脂降解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8~35和28℃,最适初始pH值分别为8.0~8.5和7.5。【结论】分离、筛选、鉴定出了解磷率较高的6株有机磷降解菌,获得了其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适初始pH值。  相似文献   

7.
一株高效解磷真菌的筛选及其解磷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土壤中磷肥利用率,从耐贫瘠作物火龙果根际分离到一株具有高效解磷功能的真菌,命名为An-6,并对其解磷机理进行研究。在以Ca3(PO)4为唯一磷源的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接种该菌株,培养96 h后,可溶性磷含量达到764.4 mg/L,且可溶性磷含量与发酵液pH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酵液中含有大量乙酸以及少量柠檬酸、草酸、酒石酸等酸性物质,这可能是该真菌具有高效解磷功能的原因之一。经形态学以及分子鉴定,初步确定该菌株为黑曲霉(Aspergi llus niger)。土壤接菌实验表明,An-6可明显增加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有望开发为微生物磷肥。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热带土壤解磷微生物种群结构,筛选鉴定高效解磷菌株,为热带土壤解磷细菌的筛选和菌肥制备奠定基础。[方法]以有机磷液体培养基进行生物富集,无机磷固体培养基平板法从海南、广东、云南等地热带土壤中筛选出解磷效果较好的一株解磷细菌PSB13。[结果]通过细菌16 S rRNA通用引物PCR扩增该菌株的16SrDNA序列,测得序列长度为1088bp,经Blastn搜索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Burkholderia sp。进一步的室内平板对峙培养试验表明,PSB13对Fusarium axysporum piperis等11个供试病原菌中的9个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结论]PSB13是一株高效的具有开发前景的热带土壤解磷菌株。  相似文献   

9.
1株解磷菌株鉴定及影响其解磷能力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盐碱土壤中筛选到1株解磷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分子遗传和进化树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了不同碳源、氮源和初始pH对菌株解磷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菌株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用葡萄糖和(NH4)2SO4作为碳源和氮源,最高解磷量分别为326.5、341.1 mg·L^-1,发酵液的pH最低值分别为4.64和4.59。pH不同的条件下,当以水为对照组时,解磷菌的最高解磷能力随着培养基初始pH增加而显著增加,其中,初始pH为9时,菌株的最大解磷量最高。综上,解磷菌培养基最适宜的碳源为葡糖糖、氮源为(NH4)2SO4。  相似文献   

10.
解磷细菌的筛选及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菜地耕层土壤中分离筛选出9株对卵磷脂有不同降解能力的解磷细菌(PSB),测定其在有机磷同体培养基上的溶磷圈直径(D)和菌落直径(d),以D/d>4.5为标准对初筛获得的PSB进一步复筛,获得一株高效有机解磷细菌PY3,在有机磷液体培养基中对卵磷脂的降解率为28%.对PY3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综合菌体形态、菌落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PY3为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对PY3与供试的8株植物病原真菌进行平板对峙试验,结果显示,PY3对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等3株病原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以Ca_3(PO_4)_2作为唯一磷源的无机磷固体培养基对实验室保存的青霉菌株进行解磷作用初筛,并以Ca_3(PO_4)_2作为磷源的液体培养基对初筛菌株的解磷能力进行定量测定分析,然后对筛选出的高效解磷青霉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初筛青霉菌株中QM-10解磷能力最强,随着培养时间增加,液体培养基中可溶性磷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并趋于稳定,振荡培养96 h后,培养液可溶性磷含量最高,为1 386.93 mg/L;培养过程中pH值先降低后趋于稳定,对应最小pH值为2.09。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QM-10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根际微生物分解有机磷的能力,明确其优势解磷菌的分类学地位,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为开发微生物肥料提供基础。采用蒙金娜有机磷平板法筛选小白菜根际有机磷分解菌,利用钼锑抗比色法分析菌株解磷能力;进一步观察优势解磷菌的菌落形态,并通过16S DNA序列同源性比对和邻近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优势菌株FG5的分类学地位;最后,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一步探讨菌株FG5的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小白菜根际共分离筛选出解有机磷菌3株,其中菌株FG5解磷效果最佳,接种菌株FG5培养3 d后,培养基中游离磷质量浓度高达165.20 ug·mL-1。FG5菌落圆形,表面干燥,微微隆起,边缘波状的米白色,16S DNA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其为特基拉芽孢杆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显示菌株FG5最佳培养条件为:甘露醇为碳源,尿素为氮源,培养温度27℃,转速180 r·min-1,接种量1.5%(V/V)。在该条件下FG5的解磷量达到307.25 ug·mL-1,相较于培养条件优化前,解磷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选用以植酸钙为磷源的培养基,对麦田土壤中的解磷细菌进行分离筛选,利用16SrRNA基因测序技术鉴定解磷细菌种类并构建系统进化树,根据培养液的实际pH测定其磷酸酶活性,利用溶磷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对其解磷能力进行测定.从麦田土壤中共筛选鉴定出5株解磷菌株,分别隶属于Bacillus、Ar-thirobacter和Pseud...  相似文献   

14.
解钾菌的分离、鉴定及解钾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高效微生物解钾肥,利用解钾菌选择培养基,从陕西省周至县猕猴桃园农田土壤中分离出具有解钾能力的菌株共计12株,通过纯化培养,筛选出1株高效解钾菌JK3。利用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该菌株的分类信息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胶质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并通过试验确定该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初始接种量1.5%,摇床转速200 r/min,培养温度30℃,初始pH值为7,最佳碳源为糖蜜,最佳氮源为麸皮。试验结果可为解钾菌JK3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牛蒡根际土壤解磷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牛蒡根际土壤的有效磷含量,以促进牛蒡的生长,采用解磷圈法及磷钼蓝比色法,从牛蒡根际土壤中筛选具有较高解磷能力的细菌,并对其进行鉴定,研究其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筛选获得1株高效解磷菌JL-1,其在无机磷液体培养基发酵2 d,解磷量为50. 4μg/m L。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确定其为Acinetobacter indicus,此菌株在温度26~37℃、pH值6. 5~8. 0条件下,生长较好,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值为7. 0;可以耐受NaCl质量浓度为60 g/L,生长最适NaCl质量浓度为10 g/L。  相似文献   

16.
兼具解磷解钾功能生防菌分离鉴定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稀释涂布法将采集到的不同土壤样品稀释涂布到NA培养基平板中进行培养,将分离到不同形态的菌株编号并接入解钾解磷培养基平板中筛选,然后将平板中产生溶解圈的菌株分离纯化;采用浅盘法将过滤消毒后的根结线虫放入加有不同菌株发酵液的贝式培养皿中,观察杀线效果,然后从中进一步筛选兼具解磷释钾作用的多功能生防菌株;利用钼锑抗比色法和火焰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菌株的解磷解钾效果,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从解磷解钾培养平板中筛选出9株解磷释钾细菌。杀线虫试验结果显示,48 h后,其中3株杀线虫校正死亡率在50%以上。通过钼锑抗比色法测定筛选到的3种菌株的解有机磷结果为0.82~3.66 mg/L,解无机磷结果为40.90~61.80 mg/L。利用火焰分光光度计测得3种菌株分解无机钾的结果为6.72~8.74 mg/L。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结果分析,其中2种菌株为芽孢杆菌,另外1种菌株为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挖掘解磷菌菌种资源,研制适合于盐碱地作物的促生菌剂,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盐碱地旱生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根际土壤中筛选解磷菌株。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与16S rDNA测序进行菌株鉴定,并挑选解磷能力突出的优良菌株开展植物接种试验。本试验共筛选到47株解磷菌,其中32株可溶解无机磷,溶磷量为55.8~722.3 mg/L;37株可溶解有机磷,溶磷量为11.8~34.4 mg/L。47株解磷菌隶属于7个属,以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占绝对优势。解磷菌株有效促进了拟南芥植株的生长和根系发育,以芽孢杆菌Bacillus sp.PN-2和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PM-1的促生作用最显著。解磷菌株对盐碱土中小麦地上部分(株高、茎粗、地上部分鲜质量和地上部分干质量)和地下部分(根鲜质量、根干质量)也表现出积极影响,以Enterobacter sp.PM-9和Enterobacter sp.PM-2促生作用最突出。本研究筛选的解磷菌株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对开发适用于盐碱地的微生物肥料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效解磷细菌菌株CT45-1的鉴定及其对烟草的促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以Ca_3(PO_4)_2为唯一磷源的NBRIP液体培养基,对一株来源于潍坊烟区根际土壤的高效解磷细菌菌株CT45-1的解磷能力进行定量测定分析,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株进行鉴定;通过盆栽试验,了解菌株CT45-1对烟株的促生作用。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接种菌株CT45-1的液体培养基中可溶性磷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并趋于稳定,振荡培养48 h后,培养液中可溶性磷含量最高,为246.99 mg/L;培养过程中pH值先降低后升高,然后趋于稳定,48 h时pH值最小(3.17)。经recA序列分析,将CT45-1鉴定为新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nocepacia)。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浓度的CT45-1菌液处理烟株后,其株高、鲜重均显著高于对照,植株全磷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0.28%、22.40%。  相似文献   

19.
采用无机磷固体培养基从九站地区实验田玉米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解磷菌jl-3,在无机磷固体培养基中,初始p H值为7.0,温度30℃培养3天,通过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鉴定其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无机磷液体培养基培养利用磷钼蓝比色法测得在第6天时可溶性磷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马铃薯根际土壤固氮解磷菌类群,分析其固氮酶活性和溶磷能力,为利用新造地作物根际促生菌提供依据。【方法】以采自延安市安塞区新造地的马铃薯根际土壤为供试样品,采用Ashby培养基和无机磷培养基分离纯化马铃薯根际固氮解磷菌,以16S rDNA基因分析马铃薯根际微生物类群组成,以乙炔还原方法测定其固氮酶活性,以溶菌圈法和钼蓝比色法测定其溶磷能力。【结果】从延安新造地马铃薯根际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到9株固氮解磷菌,经鉴定分别属于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红球菌属(Rhodococcus)、节杆菌属(Paenarthr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贪噬菌属(Variovorax)、肠杆菌属(Kosakonia)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等8个属;9株固氮解磷菌均具有固氮和溶磷特性,其固氮酶活性在11.88~95.08 nmol/h,其中菌株N34的固氮酶活性最高,且与其他菌株的固氮酶活性差异显著;9株固氮解磷菌株溶磷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溶磷能力为22.05~54.9 mg/L,其中菌株N46的溶磷能力最好,7 d累积溶磷能力达到54.9 mg/L。【结论】分离纯化得到的9株固氮解磷菌均具有一定的固氮解磷能力,可用于开发马铃薯功能菌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