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正>通过近几年对小麦生长情况的观察,我们发现,小麦茎基腐病在不少地区呈现逐年加重的态势,已成为黄渤海地区小麦生长时期的重大病害,对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山东省自2015年发现零星危害以来,该病迅速在全省扩展蔓延,危害不断加重。2021年全省发生面积已突破1200万亩,遍布15市123个县(市、区),仅在莱州市64.19万亩的小麦中,茎基腐病发生面积就达到3万余亩,病株率为10%~60%,部分地块几近绝产,省内其他管理粗放的重发地块白穗率达30%~50%。  相似文献   

2.
正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小麦、玉米秸秆的过量还田和大面积的悬耕耕,使小麦茎腐病的发生与为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据笔者2016-2018年度小麦田间调查,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病田率较高,病田率达95%,病茎率为27.6-42.8%,发生危害程度较重,达3-4级。尤其是2018年因小麦茎基腐病发病重而出现整株叶片枯黄枯萎而死亡,大量白穗出现,穗小粒轻,使小麦造成较大的减产,严重影响小麦的  相似文献   

3.
<正> 玉米茎基腐病是为害玉米的重要病害。近几年由于玉米贴茬播种和秸秆直接还田面积迅速扩大,大部分玉米品种缺乏茎基腐病抗源,土壤中一些营养元素缺乏,特别是微量元素的缺乏导致玉米抗病能力降低,玉米茎基腐病普遍发生,并呈迅速扩大。1996年玉米茎基腐病普遍发生,一般病情指数为10%左右,个别地块高达60%,并呈迅速扩大趋势。1999年重病区面积达到100多万亩,2001年发病面积扩大到900多万亩,一般减产10%~25%,严重地块减产30%以上,已对玉米生产构成威胁。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和田间调查,针对玉米茎基腐病发生特点和传播途径及影响玉米生产的限制因  相似文献   

4.
小麦茎基腐病田间化学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出有效的小麦茎基腐病化学防治药剂和使用方法,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和富平县进行田间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2%苯醚·咯·噻虫嗪、3%苯醚甲环唑、50%甲基硫菌灵拌种处理及70%甲基硫菌灵、20%氰烯·己唑醇田间喷雾对小麦种子萌发和苗期生长无不良影响。在药效上,12%苯醚·咯·噻虫嗪、3%苯醚甲环唑和50%甲基硫菌灵3种药剂拌种均能有效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并降低田间白穗率,其中,12%苯醚·咯·噻虫嗪的防治效果最好,也能有效地降低田间白穗率。此外,在药剂拌种的基础上,结合越冬期和返青期田间喷施杀菌剂对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更好,可大大降低田间白穗率,其中喷施20%氰烯·己唑醇的防效好于70%甲基硫菌灵。由此可见,在小麦茎基腐病的化学防治上,宜采取药剂拌种结合早期田间喷雾的防治方式,这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生产防控中减少用药次数而降低农药污染,同时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麦茎基腐病在陕西南部麦区发生越来越严重,已对小麦生产构成威胁.以小麦茎基腐病病株率作为预报量,小麦播期、11月高于0 ℃的积温、1~2月份逐日温度之和、3月上中旬逐日温度之和与3月份的雨量作为预报因子,运用模糊综合决策方法建立了小麦茎基腐病发生趋势预测模型;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甲基托布津WP、25%多菌灵WP和50%苯菌灵WP在茎基腐发病初期喷雾,防效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兰考县常年种植小麦面积5.67万hm2,2016年小麦茎基腐病在兰考县首次发现。近年,小麦茎基腐病已成为兰考县小麦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笔者将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介绍如下。一、发病规律小麦茎基腐病属于真菌性病害,是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的形式存在土壤及病残体中,一般从根部和茎基部侵入,在田间主要靠浇水、整地、施肥、中耕等农事活动传播。二、发病条件小麦茎基腐病一般喜欢较高的湿度,地势低洼、  相似文献   

7.
我国玉米茎基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茎基腐病 ,又称玉米茎腐病或玉米青枯病 ,是我国玉米生产上一种暴发性病害 ,具有发病突然 ,来势凶猛 ,发展迅速的特点 ,发病后常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1 我国玉米茎基腐病发生与危害玉米茎基腐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 ,一般年份发病率为 1 0 %~ 2 0 % ,多雨年份发病严重 ,最高可达 80 %以上。据资料显示 ,1 985年 ,玉米茎基腐病在北京地区流行 ,密云、昌平、通县等地的发病率均在 30 %以上。同年 ,河北省涿鹿县0 .67万 hm2 玉米因该病平均每 667m2 减产 1 0 0~2 0 0 kg。 1 988年 ,黑龙江绥化地区发病面积超过6.67万hm2 ,严重地块…  相似文献   

8.
<正>河南省新乡市是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常年种植小麦面积500余万亩,但是纹枯病、茎基腐病、全蚀病等小麦根茎部主要病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全蚀病三者均属于土传病害,病原菌在土壤中能够长期存活,整个生长季节病菌都可以造成侵染,并可在同一植株上发生。小麦收获后,病残体留在田间和土壤里,第二年可以继续造成侵染,严重时造成小麦整株枯死,后期形成白穗。根据总结多年的调查  相似文献   

9.
<正> 玉米茎基腐病是为害玉米的重要病害。近几年由于玉米贴茬播种和秸秆直接还田面积迅速扩大,玉米品种缺乏茎基腐病抗原,土壤中一些营养元素缺乏,特别是微量元素的缺乏导致玉米抗病能力降低,玉米茎基腐病普遍发生,一般病情指数为10%左右,个别地块高达60%,并呈迅速扩大趋势。1999年重病区面积达到100多万亩,2001年发病面积  相似文献   

10.
小麦枯白穗的发生主要是病虫害危害造成,分别为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赤霉病、全蚀病、金针虫,从当前小麦栽培技术现状及气候条件分析发生原因,提出农业防治、以播种时用戊唑醇和甲基异柳磷包衣拌种为主的化学防治等对策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以期减少白穗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小麦茎基腐病近年来成为河南省小麦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危害日益严重。小麦苗期受到侵染后,幼苗茎基部叶鞘和茎秆变为褐色,严重时引起麦苗发黄死亡;拔节抽穗期感病植株茎基部变为褐色,成熟期严重病株产生枯死白穗,籽粒秕瘦甚至无籽,对产量造成极大影响。为做好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筛选出高效防治药剂,笔者开展了酷拉斯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安全性试验研究,以期为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小麦茎基腐病在山东省连年为害,逐年迅速在全省扩展蔓延,危害不断加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日趋明显。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全球性病害,也是中国小麦重要病害之一。茎基腐病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具有严重危害,可导致小麦产量大幅减产,品质和粮食安全也受到严重影响。文章根据麦茎基腐病的发病病源及发病原因,结合田间调查,提出了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导致小麦中后期产生白穗的主要病害有赤霉病、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和茎基腐病等5种,文章介绍了5种病害的致病病菌、发病特点。通过拔起植株鉴定5种病害“一拔五知道”的鉴别要点,提出了小麦生长中后期白穗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长葛市2010年玉米茎腐病流行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茎腐病又称玉米青枯病、玉米茎基腐病等,具有发病突然、发展迅速、减产严重、防治困难的特点,该病一般年份产量损失在10%~20%,严重的可达50%。玉米茎腐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因素、品种、生长环境等有密切关系,近几年在长葛市夏玉米发生有加重趋势。一、发病症状玉米茎腐病在玉米灌浆末期开始  相似文献   

15.
小麦全蚀病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和河南的部分地区发病较重。一般发病较轻的地块产量损失在 10 %~ 2 0 % ,严重地块损失达 5 0 %以上。小麦受害后 ,表现为分蘖减少 ,成穗率低 ,千粒重下降 ,有的后期形成枯孕穗、枯白穗。小麦全蚀病的寄主范围很广 ,除危害小麦外 ,还危害大麦、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1 主要症状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 ,病菌侵染部位仅限于小麦根部和茎基部 1~ 2节 ,不向上延伸。地上部症状 ,比如“白穗”、“黑脚”等 ,主要是根与茎基部受害而引起的。小麦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感病。…  相似文献   

16.
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吴桥县发生逐年加重。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吴桥县小麦茎基腐病面积增长、程度逐渐严重、发病时间提前的发生特点,并分析了该病趋重发生的具体原因,提出了要提高防控意识,加强农业防控,科学合理用药等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小麦茎基腐病是近年快速增长的小麦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小麦两熟轮作、秸秆还田较多的时候,最终导致田间小麦过早死亡或后期枯株白穗。为研究不同药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控效果,笔者通过播种时用不同种衣剂拌种、返青期不同药剂喷施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探索小麦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1症状 苗枯: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带菌侵染所致,造成幼苗枯黄弱小,发病严重的引起死苗,当田间湿度较大时,枯死苗上可见粉红色霉状物.茎基腐:幼苗出土到小麦成熟均可发病,发病株茎基部组织受害,变褐、腐烂,进而整株枯死.秆腐:一般在穗下第一、二节发病,叶鞘上初出现水浸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部以上枯黄,甚至不能正常抽穗.穗腐:病菌在小麦抽齐穗至扬花侵染发病,感病后小穗和颖壳上出现淡褐色水浸状病斑,后扩展至穗轴,造成局部小穗枯死或穗轴感病点以上部位枯死,籽粒干瘪,形成白穗,田间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出现粉红色霉层.  相似文献   

19.
引起河北省小麦枯白穗症状的病害种类及其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河北省麦田小麦灌浆期枯白穗症状发生普遍。2014~2016年对河北省8市83县156个调查点引起小麦枯白穗症状的病害发生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引起河北省小麦枯白穗症状的病害主要有小麦茎基腐病、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秆腐症状、小麦纹枯病和小麦全蚀病,不同地区、不同田块引起小麦枯白穗症状的病害种类及其造成的白穗率存在差异。本研究对引起河北省小麦灌浆期枯白穗症状的病害的发生频率、地区分布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诊断特征进行了描述,为准确诊断并有效控制引起枯白穗症状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种子包衣处理对小麦全生育期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通过室内种衣剂筛选和田间多地应用试验,测定了种衣剂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种供试种衣剂均对小麦茎基腐病有很好的室内防治效果,且防治效果均随种衣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处理28 d后的防治效果为92.6%~100.0%,其中4.8%苯醚甲环唑·咯菌腈FS在2 m L/kg (种子)和4 m L/kg (种子)用量下防治效果均达到了100.0%。4.8%苯醚甲环唑·咯菌腈FS在4 m L/kg (种子)用量下对冬前苗期、拔节期、灌浆期小麦茎基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防治效果与病害发生程度有关,在病害较轻地块上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重病地块。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移,种衣剂的防治效果均呈下降趋势,种衣剂处理对小麦苗期茎基腐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的防治效果均最高,分别为60.4%~100.0%和45.5%~1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