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田杂草是影响粮食作物丰产丰收的重要因素。杂草与粮食作物共生并竞争养分、水分、光照与空气等生长要素,严重影响着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杂草的化学防除是克服农田杂草危害的有效手段,具有省工、省时、方便、高效等优点。除草剂是社会、经济、技术和农业生产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和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们为谋求高效率、高效益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是高效优质农业的必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高效优质农业的发展,除草剂的应用与生产发展迅速。然而,除草剂产品不同于其他一般性商品,除草剂应用技术性强,它的应用效果受到作物、杂草、时期、剂量、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从纳溪区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红薯3种作物入手,结合多年来对除草剂的试验及其推广应用的实际,提出了适宜我区水稻、玉米、红薯3种作物化学除草剂的安全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2.
固镇县主要粮食作物主推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促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和稳定持续发展,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固镇县加快粮食绿色增产技术的推广,促进粮食生产由数量向质量数量效益并重转变,从而带动粮食生产质量安全水平和效益提升。固镇县现有耕地面积8.81万公顷,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5.33万公顷,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小麦6.67万公顷、玉米4.67万公顷。主要种植制度为小麦与玉米、大豆、夏花生轮作,春花生-小麦-夏玉米两年三熟制。主要粮  相似文献   

3.
<正> 一、病虫害的发生现状 (一)小麦病虫害 1.小麦锈病:据研究,当前正处在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时期,条中23号、25号仍为优势小种,而能侵染主要抗源品种的洛系小种条中28号、29号上升,频率已达15%左右,致使当前生产上应用的小麦品种有78.7的不抗条锈病。而当家品种如津丰1号、冀麦7号、15号、3号、昌乐5号、泰山1号、5号等均不抗条锈病,对我省小麦生产威胁很大。 2.小麦白粉病:近年我省小麦白粉病发展很快,七十年代此病仅在沿海滨湖个别高产田发生。据统计,1979年发生面积达87万亩,到1987年为900万亩,占我省冬小麦3600万亩的四分之一,而且发病集中于我省小麦的高产区。据石家庄地区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濉溪县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应用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指出了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发展建议,以期加快濉溪县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5.
主要粮食作物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是农作物增产的物质基础。在各项增产措施中,肥料的增产作用占40%~65%,因此,必须了解作物的需肥特点和土壤的供肥性能,做到因作物、因土壤、因肥料科学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玉米田化学除草剂的特点及应用,以及全程施用方法、注意事项,以期能有效防除玉米田杂草,减少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最大限度减少玉米产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除草剂概述及玉米田综合除草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北省常用除草剂进行了分类,重点探讨了玉米田综合除草技术,旨为大田玉米除草剂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山药为藤蔓类作物,栽培密度高,田间人工除草很费工。笔者同山药合作社的农友们,通过多年实践,终于找到了一种可行的全程化学除草办法,现介绍如下,供广大农友参考。前期除草方法:山药若栽在空闲田有草,或者栽在小麦、油菜(或其他作物)田,前茬作物收获后,在山药出苗不多的情况下,可用"百草枯"按药剂使用说明喷雾杀死杂草,这时一般不能喷"草安磷"药剂。  相似文献   

9.
单一的措施并不能有效地防除苗圃杂草,应采用综合除草技术,合理发挥各种除草措施的优点,协调各种除草措施的关系,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5种除草剂苗圃除草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5种除草剂在苗圃进行除草试验表明,苗木发芽前,喷施40%乙阿合剂可以有效除法桐、月季和红叶小檗等落叶花灌木地中的各种杂草,持效期达两个多月;拿捕净对万寿菊、一串红等双子叶播种苗地中的单子叶杂草控制力极佳,一串红移载地使用48%氟乐灵,降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会东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全面深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成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自2007年全国启动土壤普查工作以来,会东县农牧局充分发挥测土配方施肥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推进测土配方施肥进村、入户、到田,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帮助农民选好肥、施好肥,使农民做到施肥用量准确、施肥结构合理、施用时期适宜、施用方式恰当,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节本增效、增产增收。现将全县主要粮食作物科学施肥归纳总结如下,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省农田化学除草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农田杂草群落演替加速,长残效除草剂留下隐患,农田杂草抗药性上升,除草剂药害和除草剂使用技术和在一些领域中除草技术与生产发展不适应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笔者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与分析,阐述了常见不同耕作方式对主要粮食作物根系特性、光合效应、品质指标及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未来农业生产中进一步加强对耕作方式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指出今后农业生产中应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注重根据区域生态环境、土壤属性、作物种类及茬口类型选择适宜的耕作方式,试图为中国农业生产中耕作方式更加合理的选择与运用及作物产量的提高和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4.
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新型肥料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应用相融合,优化技术措施,在合理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主要农产品产量和耕地地力的同步提高。通过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研究,解决农业生产上的技术难题,提升秸秆利用率。固镇县稳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工作,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新型肥料新型施肥机具的推广应用相融合,优化技术措施,在合理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主要农产品产量和耕地地力的同步提高。大力开展小麦、玉米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田化学除草面积的不断扩大,除草剂品种也在不断增加,农民对除草剂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但除草剂应用技术比较高,因用药不当造成的药害情况屡见不鲜。因此,掌握不同作物、不同地块除草剂应用技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除草剂丁草胺、2甲4氯、恶草灵等在杀草谱及安全性等方面存在不足,磺酰脲类除草剂是当今世界先进的除草剂,具有活性高、杀草谱广、持效期长、选择性强等优点。我省在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试用的磺酰脲类除草剂有农得时和新得力。近年,辽宁、江苏、浙江等地的农药厂先后研制出磺酰脲类除草剂单剂及复配剂,成为新型高效的除草剂换代产品,较具代表性的磺酰脲类除草剂有稻无草、稻草畏、稻黄隆、抛秧净、丁苄、苄黄隆、除草王、田草净、稻草一次净等。磺酰脲类除草剂在我省应用推广起步相对较晚,1996年前省内尚未有正式产品,在外省厂家的支持下,我们积极做好磺酰脲类除草剂应用技术试验,从1992年起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本地推广的药剂,并对多种除草剂的安全性进行生物测定,制定了提高该类除草剂药效的技术措施,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应用推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碘酰脲类除草剂稻田化学除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除草剂丁草胺、2甲4氯、恶草灵等在杀草谱及安全性等方面存在不足,磺酰脲类除草剂是当今世界先进的除草剂,具有活性高、杀草谱广、持效期长、选择性强等优点。我省在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试用的磺酰脲类除草剂有农得时和新得力。近年,辽宁、江苏、浙江等地的农药厂先后研制出磺酰脲类除草剂单剂及复配剂,成为新型高效的除草剂换代产品,较具代表性的磺酰脲类除草剂有稻无草、稻草畏、稻黄隆、抛秧净、丁苄、苄黄隆、除草王、田草净、稻草一次净等。磺酰脲类除草剂在我省应用推广起步相对较晚,1996年前省内尚未有正式产品,在外省厂家的支持下,我们积极做好磺酰脲类除草剂应用技术试验,从1992年起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本地推广的药剂,并对多种除草剂的安全性进行生物测定,制定了提高该类除草剂药效的技术措施,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应用推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我省马铃薯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和高产作物之一,也是很好的抗旱救灾作物.大力发展我省马铃薯生产,对促进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果不加强马铃薯病害的防治工作,将会影响马铃薯产量,在贮藏期间引起品质下降或烂窖,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根据农业部《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种类与发生危害特点研究》公益性项目实施的总体要求,作为项目县市,2009年~2011年连续三年,采取双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对我市玉米田杂草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表明,我市玉米田杂草种类有23个科、54种。不好防治的杂草有狗牙根、问荆、鸭趾草、芦苇、茼麻5种。此文简单阐述了我市玉米田主要的化学除草技术。  相似文献   

20.
刘牛 《农家科技》1997,(2):13-13
<正> 根据粮食作物品种布局、历年病虫发生情况及未来天气形势进行综合分析,预计1997年水稻主要病虫中等发生,稻纹枯病、稻螟虫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