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山地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水平,利用GIS软件和网络分析法原理,结合山地城市特征及城市公园绿地现状、道路和人口分布状况,在优化山地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承德市中心城区为例,分析了各行政区及各街道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和服务水平,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分布格局提供优化依据。研究发现:(1)研究区公园绿地可达服务面积比和服务人口比分别为61.68%和60.71%,公园绿地总体服务水平不理想;(2)研究区小型公园绿地建设水平有待提升;(3)研究区缺乏大型综合性公园绿地;(4)新城区的公园绿地建设仍需完善。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策略:(1)加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水平;(2)增加小型公园绿地的数量,并对其进行合理布局;(3)加强山地公园建设,弥补综合公园绿地建设的不足;(4)新城区在开展城市建设的同时要兼顾绿地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园景观的营造,要满足市民回归自然的心理诉求。笔者以广州三大公园为例,对它们营造的各种公园景观进行剖析,得出结论:城市公园绿地的营造和规划,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而提升品位。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园景观的营造,要满足市民回归自然的心理诉求.笔者以广州三大公园为例,对它们营造的各种公园景观进行剖析,得出结论:城市公园绿地的营造和规划,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而提升品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量化研究的思路,定量评估城市公园景观建设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质量的优化提升提供一定参照,以增强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及使用者归属感,为城市公园建设工作贡献力量。【方法】以城市公园建设成果较丰的广州市为例,选定天河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与语义分析(SD)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空间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为出发点,结合其需求需要,对公园景观建设质量进行相应评判。制定了包含观赏性、游憩功能、安全性、空间组织、生态环境、社会功能共6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对空间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基础数据,并进行分析统计,形成一定的科学评判依据。【结果】1)6个评价方向权重排序如下:观赏性0.223>游憩功能0.213>生态环境0.189>生态环境0.185>安全性0.177>社会功能0.109>空间组织0.089。2)由SD法得出天河公园的20项二级指标得分位于“正向”,区间范围为[0.960,1.360],平均分为1.171分。3)将AHP权重计算结果与SD法所得评分结合最终得出天河公园景观质量总体评分为1.138分,整体评分处于“较好”...  相似文献   

5.
气候是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城市因地形差异产生独特的气候特征。城市公园作为良好的健康载体,分析了盆地地形影响下的景观空间特性及构成要素与微气候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风景园林设计要素构建了基于盆地地形影响下的城市公园空间微气候营造策略:利用地形营造空间关系,合理组织水体的分布状态与形式,构建植物复层配置形式,通过营造城市通风廊道,优化景观空间促进公园内部气流循环,调节局地微气候。研究盆地地形影响下城市公园微气候因子与景观设计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肌理,营造景观空间适宜性小气候,对于促进区域发展、提升城市空间活力、发展健康园林城市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市综合公园--人民公园和复兴公园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实地监测和网络点评数据3种调查方法对影响城市公园使用满意度的5类17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公园的游憩环境、活动与设施水平对公园整体满意度影响显著;不同年龄段的公园使用者对城市公园满意度的关注点各不相同,老年人关注公园的服务环境,中年人对公园管理有着较高的要求,青年人更关注公园特色.基于多源数据分析的公园满意度具有一致性,可以交叉验证,置信度更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影响城市居民公园使用满意度的主导因素,并提出公园空间品质提升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福建林业科技》2015,(1):183-187
对城市公园绿地边缘空间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对边缘空间的作用进行初步研究;并以海口市白沙门公园为例,对其边缘空间以相邻用地类型为依据进行分类,提出如何设计和塑造正效应的公园绿地边缘空间。  相似文献   

8.
海口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及服务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口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在GIS平台下,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和可达性分析方法,研究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和社会服务功能及两者间的联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公园绿地结构不尽合理,空间分布不均衡;各行政区公园绿地服务水平差异显著;公园绿地景观格局是影响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街道是现代城市生活公共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精神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选取武汉市汉口老城区最具代表性的一条百年老街——解放公园路街道环境提升工程,提出“街园共生”的理念,即街道空间应与相邻的城市公园绿地相互融合,通过有形物理空间的相互渗透,完成街道与公园绿地在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的共享共生。并提出街道在复兴街区活力、传承城市文化、优化景观环境、完善服务设施等多方面的具体措施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活动与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使用者对于景观环境的认知通常会受到既有记忆或经验的影响。文章以上海市梦清园为例,选取基地范围内25个具代表性的场地拍摄全景照片,并对场地使用者进行问卷访谈。记录受访者对照片的审美偏好并排序,对其中可以引起场地使用者似曾相识感的照片进行标记。依据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KW)检验结果,探究环境熟悉度与景观偏好之间的关系,提出使审美体验发挥更加积极作用的城市公园设计策略,为营造优质宜人的城市公园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2023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了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已成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拓展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新空间,满足人民群众亲近自然、休闲游憩、运动健身新需求的重要举措。当前,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工作已在各地迅速展开,但相关理论研究尚少,对实践也缺乏梳理。对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的理论背景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地方工作实践进行梳理,对持续有效地推动公园绿地的开放共享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园绿地是衡量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江苏省东台市市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估计模型,结合两步移动搜索法和缓冲区分析法,依据人口与公园绿地的空间匹配程度进行可达性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内人口与公园绿地分布不平衡:59.61%的人口集中在市区西南部,56.36%的公园绿地分布在城东地区。2)公园绿地可达性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整体上呈现西南部较低、东部较高的特征。西南部与中部主城区可达性等级偏低,可达性指数为0.25~1;城东地区等级高,可达性指数在1.33~5之间;北部开发区绿地可达性适中,可达性指数为1。  相似文献   

13.
以太原市公园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插值取样方法进行分层取样,结合地统计模型分析公园绿地物理性质的空间分布与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太原城市公园绿地土壤0~10 cm、10~20 cm土层土壤容重满足植物正常生长,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均值为1.36 g/cm3,需要改善.公园绿地0~40 cm土层土壤饱和含...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设施和园林艺术布局,同时兼有维护生态平衡、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它是城市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绿地的合理布局不仅有利于营造自然化城市绿地景观,而且更直接影响城市居民游憩活动与城市生态健康,江水泉公园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条件,合理的规划,营造独特的公园景观,为城市的居民提供可观、可赏、可游、可休闲娱乐的场所。本文通过对江水泉公园的景观分析,论述了江水泉公园的景观构成。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深圳光明区各类资源进行的详细本底调查,立足于“携光明山水之灵气,建最美公园之城区”的战略目标,以“青山绿水,绿廊连接,以人为本,特色发展”的规划策略,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融入城市双修理念,积极探索生态绿地公园化,维护山水格局;构建水域蓝脉网、绿道网及修复生态断点,构筑绿色生态网络;完善各级公园服务布局及其与各类公共空间的共建共享,提升生活品质;打造地域特色公园及植物风貌营造,实现多元统一复合,探索新时代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的路径,以期为我国公园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为进一步提高城市新区中小游园、微绿地的品质,提出了通过"科技"与创新的方式植入互动式创新设施,为街道空间创造活力,赋予城市微绿地空间更多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功能。以成都高新区微绿地实践为例,探讨了室外互动创意设施在城市微绿地建设中的应用,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以中山火炬开发区的主要城市公园、广场为基础,采取实例分析的方法,分别对各类公园绿地的植物景观进行研究,总结其营造特色。  相似文献   

18.
开放式的公园边界空间作为城市与公园的纽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活动空间,其活力的提升对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郑州市改造完成的3个公园的边界空间为调研对象,在对使用者行为密度和活动时长调研的基础上,采用SPSS软件,对公园边界的空间、绿化、设施和养护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入口密度、交往场所密度、边界形式、绿化覆盖率、透光率、座椅密度和景观照明灯密度对公园边界空间活力具有显著性影响,并根据影响趋势对提高公园边界空间活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综合性公园是城市开放空间中市民游憩活动较为频繁、空间类型多样的绿地形式,它在满足市民日常健身、娱乐和交流等游憩活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居民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游憩需求发生变化。本文选取济南、泰安两地典型城市公园为例,通过实际调查,研究游客基本属性、公园游憩空间利用特征及影响绿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以期为科学规划和建造公园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园为城市居民社交和休闲游憩等休闲活动提供了场所,居民到访城市公园距离则是关键,为此研究城市公园休闲游憩服务半径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公园的服务距离,对以后城市公园的空间分布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公园休闲游憩服务呈现出向不同的方向和不同强度的向外发展特征。欧氏距离、旅行距离于访问人数、访问频率、服务密度符合反函数曲线、指数曲线、对数函数曲线。公园的使用人群具有不同的差异,烈士公园女性使用人数通常大于男性对公园的使用,并且使用者到访公园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并且大多数使用者愿意在公园停留2~3 h以内进行休闲游憩。根据烈士公园使用者对到访目的地的实际花费时间与预期时间的调查,表明烈士公园可以很好地服务周围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