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彦 《河北果树》2011,(3):38-39
<正>苹果锈病又名赤星病、苹桧锈病、羊胡子。病菌为转主寄生真菌,1年发生1代,冬季在柏树(桧柏、龙柏、塔柏)小枝上以菌瘿瘤越冬,次年春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柄被有胶质,遇降雨或空气极潮湿,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担孢子,随风传播,落在苹果、梨树的叶片、  相似文献   

2.
以海棠锈病病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直接观察、显微结构观测和荧光染色等方法,对海棠锈病病菌特征进行观测,并对锈菌冬孢子进行萌发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该锈菌存在冬孢子、担孢子、性孢子、锈孢子4种孢子类型。其中冬孢子堆生于圆柏瘿瘤上,遇水后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侵染海棠叶片后产生性孢子、锈孢子;冬孢子在无菌水和海棠叶片浸出液中均可萌发产生担孢子,培养10h后冬孢子累计萌发率基本达到饱和点,叶片浸出液中培养的冬孢子累计萌发率略高于无菌水。  相似文献   

3.
<正>1发生规律梨锈病是一种真菌病害。病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松柏类病组织中越冬,第2年春天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角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迅速萌发产生担子孢子,侵染梨树幼叶、嫰枝、幼果。侵入6~10 d后出现病斑。不久病斑正面出现性孢子器,经20~25 d形成锈孢子器。锈孢子在6-8月间陆续成熟,不能侵染梨,但可借风力传播到附近桧柏上,侵染桧柏。梨锈病的流行与春季气候条件关系密切,3-4月间降水次数和雨量多时,容易引起锈病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苹果锈病、苹果炭疽叶枯病、苹果褐斑病和绿盲蝽在荣成发生比较严重,果农在防治这些病虫害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为此,笔者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建议以供参考。1苹果锈病苹果锈病是一种转寄主危害的病害,病菌的越冬场所是桧柏、龙柏等植物,苹果展叶至20叶龄前后,遇降雨,冬孢子角吸水膨胀产生病菌孢子,靠风雨传播达5 km,可侵染嫩叶和幼果。据调查近几年荣成苹果园锈病发生率达41%,严重影响当地果业发展,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苹果赤星病的防治苹果赤星病又称锈病,在南方苹果产区发病较重,局部地区和园块受害更重。1994—1995在砖裕苹果园调查,病叶率达90%以上,幼果畸形,叶片早落,造成了严重减产。苹果锈病病菌在桧柏的病组织中越冬,春季形成冬孢子角,冬泡子在适温(17—2...  相似文献   

6.
高彦 《山西果树》2011,(4):57-57
苹果锈病又名赤星病、苹桧锈病、羊胡子,是一种转主寄生真菌。1年发生1代,冬季在柏树(桧柏、龙柏、塔柏)小枝上以菌瘿瘤越冬,次年春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柄被有胶质,遇降雨或空气极潮湿时膨大,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担孢子,随风传播,落在苹果、梨树的叶片、  相似文献   

7.
柏树(桧柏、龙柏、翠柏、塔柏等)易发生锈病,危害果树叶片、叶柄,新梢及幼果。春夏害梨、苹果等;秋移柏树越冬,次春,冬孢子借风传播,再度危害梨、苹果等。松树的大量松孢子危害果树,以梨受害最重,叶黄  相似文献   

8.
于 1 998~ 2 0 0 1年对豫东地区梨树锈病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研究 ,在调查研究梨锈病发生规律的基础上 ,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5°Be石硫合剂、0 3 %五氯酚钠及 0 3 %五氯酚钠加 1°Be石硫合剂铲除冬孢子角的效果均达 98%以上。在生长期用药以 2 5 %的粉锈宁 1 0 0 0倍液防效较好 ;喷药次数以连喷 3次防治效果为好 ;喷药时期以冬孢子角胶化期尽早喷施为好。  相似文献   

9.
苹果锈病又称赤星病、"羊胡子",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嫩枝、幼果和果柄,造成果树早期落叶、苹果的外观品质和商业价值下降. 1 病原及发病规律 苹果锈病病原为山田胶锈菌,又称苹果东方胶锈菌,是柄锈菌科胶锈菌属的一种真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在苹果树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桧柏上形成冬孢子,以后萌发产生担孢子.由于担孢子和锈孢...  相似文献   

10.
杭州地区梨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杭州地区梨锈病菌冬孢子角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始出现,3月中旬后逐渐成熟,3月下旬至4月下旬.每次雨后可发现冬孢子角吸水胶化和冬抱子萌发。该病潜育期为6—13天。梨叶一般4月上旬开始发病,4月中旬为盛期,4月下旬后发病逐渐停止.调查的品种均感病。波美3—5度石流合剂、0.3%五氯酸钠铲除冬孢子效果很好。3月20日前后,分别喷布2次或3次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基本可控制梨锈病为害  相似文献   

11.
1 枣锈病 以真菌冬孢子堆在病落叶和2-3年生枝条上越冬。一般6月下旬至7月上旬病菌侵入叶片,使叶背生淡黄色的锈状孢子堆,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雨水多则发病重,严重年份可引起枣树暴发性早期落叶落果,造成绝收。  相似文献   

12.
<正>铜川市印台区地处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带,有的苹果园相邻山坡、沟道,当地群众一直有在山坡、沟旁栽植柏树的习惯,尤其近年来,山坡、道路两旁绿化多选择侧柏、桧柏等树种,柏树栽植数量大,这就给锈病病菌提供了充分的寄主,第2年春遇雨后越冬病菌产生孢子,孢子借风力传播到方圆5km之内的苹果树上,引起发病,严重时叶片提前脱落,果树生长发育受阻,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3.
苹果三种“锈病”指的是苹果果锈、苹果锈病、苹果锈果病三种病害,由于三种“锈病”名称相近,容易混淆,从而直接影响病害的有效防治。1主要区别1.1发病原因苹果果锈是一种非侵染性病害,引起果锈的原因很多,主要是药剂使用不当,氮素肥料使用过多,磷肥严重缺乏等造成的。苹果锈病是一种侵染性真菌病害,病菌为转主寄生菌,其性孢子和锈孢子在苹果树上形成,而冬孢子和担孢子在桧柏上形成,缺少任何一种寄主,锈病菌即不能完成其生活史。苹果锈果病是由类菌质体引起的系统侵染性病害,是国内的主要检疫对象。1.2发病部位苹果果锈仅危害果面。苹果锈病…  相似文献   

14.
山楂锈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丹东地区冬孢子角于3月下旬开始出现,4月中旬后逐渐成熟。5月间遇有3天以上连续降雨,每次降雨量需在5mm以上,冬孢子角才能彻底胶化并产生担孢子。病害潜育期6—13天,平均9.8天。发病初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盛期在6月上中旬,6月下旬后发病停止。目前有栽培价值的品种均感病,只有山东的平邑红子及河南的7803、7903山楂免疫。波美5度石硫合剂、40%福美胂100倍液铲除冬孢子的效果近100%。于冬孢子角胶化前和胶化后,分别喷布1次和2次25%粉锈宁1000倍液,基本可控制山楂树的锈病发生,并能抑制病斑扩展和锈孢子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咨询之窗     
湖北省通山县陈定康同志: 你信中描叙的梨叶病害很象梨锈病,或称赤星病。这是 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除危害梨外,也为害山楂等果树。 防治方法: 1、刨除果园周围4公里以内的桧柏、龙柏树木,因为 此类树木是锈病病菌的转株寄主。 2、于梨树展叶后,喷布200-240倍石灰多量式波尔多 液,或20%萎锈灵乳剂400倍液,以防止锈病孢于侵染。 3、如梨园靠近风景区,周围的桧柏、龙柏不能刨除,则除在梨树上喷药防治外,应于3月上中旬剪除桧柏或龙柏上的菌瘿并喷布500倍代森铵或0. 3%五氯酚钠加1度石硫合剂,以杀死锈病的冬孢子,减少侵染传播。广东省揭阳县钟瑞…  相似文献   

16.
刘少霞 《花木盆景》2004,(10):23-23
锈病是鸢尾的重要病害,严重发病时,叶片枯黄死亡,影响球茎形成。受病菌侵染的鸢尾,开始时叶片出现褪绿小斑,不久发展成淡黄色或锈黄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疱状小斑,即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状物,即夏孢子。秋季病部开始出现黑褐色、绒毛状冬孢子堆,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状物,即冬孢子。被侵染的叶片,一般提早枯黄,严重的则衰退死亡。  相似文献   

17.
病灶:多发生在菜豆生长中后期,主要侵害叶片,病情严重时茎、蔓、叶柄及荚均可受害。锈病发生初期,叶片出现褪绿或淡黄色小斑点,直径约0.5~2.5毫米,稍后中央突起,渐扩大显出深黄褐色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发出褐色粉末,即夏孢子;后在夏孢子堆上或四周生成紫黑色疱斑,即冬孢子堆。有时叶面或背面可见略凸起的白色疱斑,即病菌锈子腔。寄主衰老后,叶片枯死。荚染病形成突出表皮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出褐色孢子粉,即冬孢子堆和冬孢子,发病严重的将无法食用。  相似文献   

18.
一、主要病害1、枣锈病:该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害果实。受害叶片背面散生淡绿色小点,后渐变淡灰褐色,最后病斑变黄褐色,产生突起的夏孢子堆。在叶片正面对着夏孢子堆的地方,出现不规则的褐绿色小斑点,逐渐失去光泽变为黄褐色角斑。病菌多在病叶上越冬。6月下旬降雨后,越冬的孢子开始萌芽侵入叶片,7月中旬开始发病,8~9月份病菌不断进行再侵染,受害严重叶片开始大量落叶。多雨、高湿是枣锈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防治措施:①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使树体生长健壮,提高树体抗病力。②在冬季休眠期,通过合理整形修剪,使园内保持良好的通…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春季威海市气温持续偏低,果树物候期推迟15~20天,雨水频繁且持续时间长,气象条件有利于病菌传播和为害;而城乡绿化特别是农村环境综合整理中栽植了大量桧柏类树木,锈病的传染源头广泛,引发锈病大面积暴发。  相似文献   

20.
枣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病特点枣锈病只发生在枣树的叶片上,初在叶背散生淡绿色小点,后逐渐凸起呈暗黄褐色,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形状不规则,直径约0.5mm,多发生在中脉两侧、叶片尖端和基部。以后表皮破裂,散发出黄色粉状物,即夏孢子。在叶片正面与夏孢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