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我国拥有一些红色梨品种资源,但着色鲜艳、品质优良、大果形的品种资源非常稀少,而西洋梨红色品种,如红星、红安久、红考密斯等均为软肉型品种,果实成熟采收后须经贮藏方能食用.2004年,我们在陕西渭北一个梨园发现一株早酥梨树有一枝条花和幼叶为红色,果实全红,其他植物学特征与早酥梨一致.经过多年观察鉴定、区域试验,红皮特性稳定,因而将其确定为早熟红色梨新品系,暂定名早酥红.现将其主要性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梨果实的色泽分为绿色、黄绿色、黄色、褐色和红色,其中红色梨品种外观艳丽,深受消费者喜爱。当前我国拥有一些红色梨品种资源,但着色鲜艳、品质优良、大果型的品种资源非常稀少,而西洋梨红色品种,如红星、红安久、红考密斯等均为软肉型品种,果实成熟采收后须经贮藏方能食用。早酥红是2004年在陕西发现的早酥梨芽变,其花、幼叶、果呈红色,其他植物学性状、生长结果习性与早酥梨一致。经过多年观察鉴定、区域试验,果实红皮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3.
红早酥梨是早酥梨的芽变,继承了早酥梨的生长特点和良好口感,经多年观察,无变异现象,特征稳定。红早酥梨在整个生长期呈现红色外观,以其"嫩叶紫红,梨花粉红,幼果全红,成熟后果实条红,"四大奇红和良好口感,被业界誉为"百年奇观,梨品奇葩",它不仅是一种生产优质水果的果树,而且展示了树形、叶、花、果的个性美。本文拟阐述红早酥梨树形、叶、花、果的观赏性,并概述其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4.
八月红(早巴梨×早酥梨)是陕西省果树所与中国农科院果树所合作育成的中熟红色梨新品种,1995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近年在各地试栽表现良好,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欢迎。现将其品种特性和配套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1)品种特性 八月红树势强健,幼树直立,...  相似文献   

5.
六月酥梨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果树研究所"梨新品种选育"课题组,通过芽变选种方法,从早熟品种早酥梨芽变中选出的极早熟优良新品种。该品种适应黄土高原、东北平原、黄河、长江流域等地区。现将其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品种特性1.1植物学特征六月酥梨1年生枝直立、粗  相似文献   

6.
美人酥梨是2002年滦县良种场从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的中晚熟品种,通过5年对该品种的观察,美人酥梨在滦县表现早果、抗病、丰产、稳产,其外观颜色鲜红,风味酸甜可口,无采前落果,综合性状优于同期成熟的黄金梨,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优秀中晚熟红色品种.  相似文献   

7.
早酥梨特性在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早酥梨是我国目前栽培最广泛的早熟梨品种之一。甘肃省静宁县于1993年引入,成为静宁主要经济林之一,为静宁西北部群众的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早酥梨在栽培中应用的主要特性如下。1适应性强,可在不同区域栽培,生产效益较好早酥梨适应性很广,抗寒力强,在我国华北、西南、西北及华北大部分地区均适宜栽培,在冷凉地区,特  相似文献   

8.
梨树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梨树光合特性的研究表明,净光合强度多在6—14mgCO_2·dm~(-2)·h~(-1)之间,品种间有极显著差异.光补偿点:早酥梨、茌梨为1-2klx,雪花梨为2—5klx;光饱和点:茌梨、鸭梨及明月梨为40klx,早酥梨、雪花梨及白酥梨为50klx;净光合强度最大时的温度:茌梨为22℃,早酥梨为24℃.梨树一年中光合作用的高峰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一日中的高峰在上午.早酥梨有“午休”现象,光合作用的日变化与单位叶面积的气孔开张数呈板显著线性相关.叶片的净光合强度随叶龄提高而降低.成熟叶的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强度无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花卉》2020,(12)
当前伴随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获得了极大提升,与此同时对于水果的需求不断加大,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水果需求,扩大果树种植显得越发重要起来。早酥梨作为一种早熟梨品种,不仅酥脆爽口,汁甜味美,同时种植早酥梨还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早酥梨成为人们喜欢种植的一种重要果树品种。甘肃张掖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与土壤条件,成为早酥梨的优生区。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早酥梨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成为当地重要的主栽果树品种之一,为了有效提高早酥梨的产量和质量,推动当地早酥梨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早酥梨种植过程当中应当充分重视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强化早酥梨种植过程当中病虫害防治,为早酥梨生长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控制和降低病虫害因素对早酥梨造成的不利影响,对提高早酥梨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当地早酥梨产业的持续稳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早酥梨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魏闻东  田鹏  夏莎玲 《果树学报》2005,22(3):296-297,F002
七月酥梨系1980年用幸水和早酥梨杂交育成。20多年来,在不同生态条件地区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性状稳定,具有结果早、品质优良、丰产性强、适应性广、极早熟等特点,其成熟期较日本主栽的早熟良种幸水、新世纪梨早1个月,较我国栽培较多的早酥梨早熟约20d。肉质倾向父本早酥梨细嫩而松脆、汁多;风味趋向母本幸水梨甘甜可口,具香味。  相似文献   

11.
酥梨是我地区梨树栽植的主要品种,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填补品种空缺,我县在2000年春有目的地从烟台果树研究所引进了梨树优新品种七月酥梨。七月酥梨是以幸水为母本、早酥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极早熟品种,经过近几年的栽培观察,该品种果实较大,风味甘甜,品质上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表现出了丰产优质的特性。现将其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孙共明 《中国果树》2005,(3):36-37,i002
河南省商丘市地处黄河故道,是我国主要的商品梨生产基地之一,梨树面积15多万hm2,主栽梨品种为酥梨,酥梨栽培面积约占梨树总面积的90%左右.近年来,随着新品种的推广,酥梨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锐减,梨园效益持续降低,毁园现象时有发生.为改变这种局面,我们于2000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3个红色梨品种美人酥、满天红、红酥脆.经过4年的观察,3个品种均表现出早果、丰产、外观美、品质好、售价高等优点,可以作为我市酥梨更新换代品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静宁县在早酥梨栽培方面以市场为导向,面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的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早酥梨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一套以省力化管理为特点的栽培措施,推进了早酥梨栽培的现代化进程,保证了早酥梨可持续高效发展。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以早酥梨为供试材料,在不同的贮藏温度下(0℃、5℃、10℃、15℃、20℃),在相对湿度80%~90%的环境中,通过测定早酥梨果皮转黄指数、腐烂指数、失重率、果实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对早酥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早酥梨采后贮藏于不同温度下,早酥梨果实品质变化各有差异,随着温度的升高以及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品质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0℃贮藏环境中能够延长早酥梨的贮藏时间,并能够维持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5.
砀山酥梨液体授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砀山酥梨自花不结实.金花梨、早酥梨可作其授粉树,但在云南省昆明、曲靖、玉溪等地往往因砀山酥梨与金花梨、早酥梨花期不一致,而不能正常授粉受精,严重影响砀山酥梨的产量。2001年我们采用金花梨干燥花粉加蜂蜜、硼砂配成的花粉液.于砀山酥梨花期喷花粉液3次,大幅度地提高了砀山酥梨的产量。2002年在6.5hm^2的砀山酥梨园推广.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报刊摘引     
《果农之友》2001,(4):50
在目前砀山酥梨种植面积过大、产品过剩、价格下滑的情况下,不少果农对早酥梨寄予很大希望,并着手建新园或对原梨树高接换头。对此,笔者提醒果农,早酥梨不宜再发展,其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7.
早酥梨属于新型的早熟梨品种,是由苹果梨和身不知梨杂交而成,这种酥梨的口味独特,研发的前景优良。为了培育高价值的早酥梨,有必要归纳这种梨品种的独特性,并归结早酥梨在盛果阶段的剪枝措施。要妥善整理和修剪早酥梨树木,就要侧重维护并加固树冠的构架,确保早酥梨结果分枝本身健壮,并创设适宜的光照及透风条件。全面顾及影响盛果期修剪的因素,有利于为果农供应修剪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早金酥是由辽宁省果树研究所早在1994年以早酥梨为母本、金水酥梨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之后育成的早熟优质梨新品种,已在2009年末通过辽宁省种子管理局备案登记。1主要特征特性幼树生长直立,根系较为发达,树体生长势较强。4年生树高4m,萌芽率75.8%,成枝力平均3~4个,腋花芽占花芽总数的28.9%,  相似文献   

19.
<正>陕西乾县现有梨树2.3万亩,主栽品种为砀山酥梨,搭配授粉品种为雪花梨、早酥梨、长把梨等。为了解决主栽品种单一老化问题,2010年我们在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杨凌综合试验站指导下,将红色西洋梨品种红星引入乾县高接试栽。2012年少量结果,2013年开始大量结果,生长结果性状稳定。1性状表现红星梨又名红茄梨,美国品种,茄梨的红色芽变,是梨品种中着色最漂亮的全红型优良早熟品种之一。1997年春陕西省果树研究所从美  相似文献   

20.
‘早酥红梨’是早酥梨芽变形成的优质红色梨新品种,文章叙述了该品种在甘肃的栽培表现,具有口感好,抗旱、抗寒、耐脊薄等特点,同时,对栽培技术也作了简要阐述,以供果农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