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浙江富阳地处杭嘉湖平原,自70年代后期推广双季稻三熟制以来,“小麦一移栽稻一移栽稻”一直是粮食生产的主要种植方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粮食生产已从一家一户承包逐渐走向规模化经营,传统的种植方式因费工费时已不能适应当前粮食生产的要求,粮食生产与经济效益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免耕直播大麦一抛秧稻一抛秧稻”种植方式,并与其它几种种植方式作比较,结果如下。(-)种植方式设计试验设在富阳市三山镇陆家村。设计了大麦茬早三熟制“免直一抛一抛”、“免直一抛书”和小麦茬迟三熟制“免…  相似文献   

2.
不同抛栽叶龄对免耕抛秧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2年早、晚季的小区试验,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免耕抛栽叶龄均以3.5~4.5叶抛栽较好,此叶龄抛栽有利于早立苗、早分蘖、早够苗,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本试验比大龄秧可增产10%~60%。  相似文献   

3.
2002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抛栽密度对免耕抛秧稻的成穗率、有效穗数有显著的影响,以每公顷抛栽33.0万~34.5万蔸最好,不同的抛栽密度对免耕抛秧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影响不大,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早稻以每公顷抛栽33万蔸处理产量最高,晚稻以每公顷抛栽34.5万蔸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优质常规稻品种桂小占和本地木鸭进行简比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抛秧稻田养鸭不但可以明显减少田间杂草,减少水稻虫害和纹枯病发生,减少农药使用,而且还可以抑制水稻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氮量对免耕抛秧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为了探讨水稻免耕抛秧配套技术,在广西针对不同栽培因素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磷钾肥施用量相同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有利于免耕抛秧稻早生快发,早够苗,增加粒数和有效穗以及总颖花量,提高产量。一般氮肥施用量比常耕抛秧增加10%-20%有利于免耕抛秧稻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6.
2004年晚造进行的免耕抛秧稻不同除草剂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农民乐747和10%草甘膦对晚造免耕稻再生苗的防除效果最好,但各处理对免耕稻的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水稻抛秧与插秧分蘖成穗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我们对水稻盘育秧抛秧和湿润育苗插秧的两种栽培方式的叶龄、发育进程和分蘖成穗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抛秧水稻比插秧在本田里主茎出叶速度快0.5-1个叶;抛秧分蘖成穗集中在40/-7/0节位上;插秧集中在5/0-8/0节位上;随着分蘖位次的升高,每穗实粒数依次减少。  相似文献   

8.
抛秧与直播都是适合规模经营,省工、省本、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既解决了近年来由于移栽稻密度稀、穗数大幅度下降、产量水平上不去的难题,又能与机械化作业相配套,提高了劳动效率,因而深受规模经营户的欢迎。但是,直播与抛秧稻各有不同的生育特点,不同的早杂组合,也有其不同的栽培特性,生产实践上,农民往往对品种的选择带有盲目性,只顾生育期长短,而忽视栽培方面的特性,从而不能更好地发挥生产潜力。本文通过不同种植方式下三个类型杂交组合的分荣利用研究,为生产上选择适宜的杂交组合,并采用相应的种植方式,进一步提高产…  相似文献   

9.
不同耕作和种植方式对稻田杂草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7种不同水稻耕作和种植方式[水田翻耕移栽(puddling transplanting,PT)、免耕移栽(no tillage transplanting,NTT)、水田翻耕滚筒湿播(puddling drum wet seeding,PDWS)、免耕滚筒湿播(no tillage drum wet seeding,NTDWS)、传统耕作旱穴播(conventional tillage dry drilling,CTDD)、沟垄灌溉旱穴播(furrow irrigated raised beds system dry drilling,FIRBSDD)和免耕旱穴播(no-tillage dry-drilling,NTDD)对稻田杂草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T处理下水稻产量最高,杂草干物质量最低;与移栽相比,直播(direct seeded rice,DSR),包括旱直播和湿直播,杂草生长能力最强,且不管有无杂草均降低了水稻产量;直播处理因杂草使水稻减产91.4%~99.0%,而PT和NTT处理分别减产16.0%和42.0%;香附子、龙爪茅、长穗苋、珠子草和假海马齿等杂草种类在DSR处理中大量出现,但在PT处理中未出现。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普通水稻品种(HKR-47和IR-64)在DSR处理较PT处理减产达15.8%,但优质水稻品种(Sharbati和PB-1)在两处理间无明显差异。当前劳动力紧缺,人工插秧需要大量劳力,因此亟需开发好氧栽培(如免耕直播和机插)模式下的适宜水稻品种及其相关配套农业机械及技术。  相似文献   

10.
水稻分蘖特性及成穗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水稻分蘖的基本特性及研究现状,指出通过提高水稻分蘖成穗率以提高水稻群体质量,从而提高水稻产量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可行途径,还对水稻分蘖成穗率的应用研究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1996年我们对水稻盘育秧抛秧和湿润育苗插秧的两种栽培方式的叶龄、发育进程和分蘖成穗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抛秧水稻比插秧在本田里主茎出叶速度快0.5—1个叶;抛秧分蘖成穗集中在4/0—7/0节位上;插秧集中在5/0一8/0节位上;随着分蘖位次的升高,每穗实粒数依次减少。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抛秧稻田养鸭具有除草和除虫防病效果,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和次数。  相似文献   

14.
免耕抛秧等三种栽培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对杂交稻组合岳优9113进行了晚稻免耕抛秧、耕翻抛秧、耕翻插秧3种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种栽培方式水稻的生育期一致。免耕抛秧稻分蘖力强,生长量大,其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均比耕翻插秧稻多,产量增加12.1%。耕翻抛秧稻分蘖能力亦比耕翻插秧稻强,生长量大,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均高于耕翻插秧稻,产量增加7.7%。免耕抛秧栽培在3种不同耕作栽植方式中是一种省工、高效的轻简栽培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育秧方式对免耕稻立苗期根系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编织布隔层旱育秧、编织布隔层湿润育秧和塑盘旱育秧3种育秧方式对免耕稻立苗期的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立苗期编织布隔层旱育秧和编织布隔层湿润育秧处理的单株总根数、白根数、一次分枝根数量、二次分枝根数量、根半径、根表面积、根冠比、单株根生物量、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塑盘旱育秧处理。编织布隔层育秧对免耕水稻单条根长影响不大,但促进了根毛的生长。与编织布隔层湿润育秧处理相比,编织布隔层旱育秧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6.
耕作方式对水稻光合及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311为材料,对水稻垄作和传统耕作方式下的光合特性、根系特点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垄作方式下水稻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和水分利用率(WUE)等光合参数的值均显著增大,根条数、根干重、根系活力和根系CAT、SOD、POD酶活性极显著提高,MDA含量极显著下降,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分别增加16.67%和33.98%.垄作主要通过改善根系吸收,增加分蘖和有效穗数及提高光合速率,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2007~2010年,在东北黑土稻作区,探索不同免耕措施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年免耕和免耕轻耙土壤容重分别增加19.0%和9.5%,土壤总孔隙度分别降低8.5%和4.2%;分别使土壤0~10 cm表层有机质含量增加50.3%和53.8%,使1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降低42.5%和33.9%,土壤其他养分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全年免耕比常规翻耕单位面积产量降低3.6%,免耕轻耙单位面积产量则变化不大。说明免耕轻耙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产量的影响比全年免耕小,可作为水稻免耕的主要方式在东北黑土稻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在4个施氮水平下,比较了免耕抛栽水稻和常耕抛栽水稻的群体质量及产量。结果表明,在127.5~193.0 kg/hm2施氮水平内,结实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降低,而穗数、穗前干物质生产量、穗后干物质生产量、总干物质生产量、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量、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率、植株高度、单茎茎鞘重和根系活力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产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其中,免耕抛栽水稻193 kg/hm2施氮处理产量显著高于127.5 kg/hm2施氮处理。常耕抛栽水稻的有效穗数高于免耕抛栽水稻,但免耕抛栽水稻的干物质生产量、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量、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率和植株高度、单茎茎鞘重及根系活力和颖花茎流量比常耕抛栽水稻高,免耕抛栽水稻的群体质量优于常耕抛栽水稻,免耕抛栽水稻平均比常耕抛栽水稻增产2.10%。  相似文献   

19.
分蘖角度动态型水稻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前期分蘖半散生、抽穗后直立的分蘖角度动态型水稻材料DI508为研究对象,对照全生育期直立型材料9308和全生育期半散生型材料M09,研究了全生育期分蘖角度的变化和相关的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 DI508在分蘖期具有明显的丛生快长和拔节后直立抽穗的特性,生育后期上3叶功能稳定。其主茎的第1、第2和第3分蘖在始蘖期与水平地面夹角平均值分别为59.74°、62.94°和68.54°,与半散生水稻材料M09表现一致;抽穗后接近90°,与直立型水稻材料9308表现一致。DI508的分蘖成穗率为68.35%,较M09的66.24%增加309个百分点。DI508成熟期单株干物质量为155.54 g,较M09和9308分别高15.84%和64.09%;平均单蘖干物质量9.15 g,较M09和9308高63.69%和44.78%。拔节后至成熟,DI508的上3叶净光合速率平均值为26.89、25.69和24.83 μmol/(m2·s),具有较强的光合功能。最后,讨论了分蘖角度动态型水稻前期半散生快长、后期直立灌浆特性的生长优势以及在水稻高光效、高产育种上的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连续免耕抛秧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连续免耕抛秧的稻田进行跟踪测定其理化性状,结果表明:免耕抛秧稻田的理化性状得到改善,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以及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同时,随着免耕年限的延长,其中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磷的增幅加大,而速效氮、速效钾的增幅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