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川旺苍县委、县府、县水电局把发展稻田养鱼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新经济增长点来抓。认真开展“稻田养鱼高产高效示范”项目建设,建成了一批高产高效规范化的稻田养鱼示范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养鱼稻田比不养鱼稻田水稻增产10%以上,亩均产鱼为:工程式102公斤,田由式75.8公斤,亩均收入是不养鱼稻田收入的2倍以上。示范项目带动了全县稻田养鱼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和完善:一是养鱼面积成片建设规模化。从1990年的2000亩扩大到1996年的2万亩,净增长9倍;二是生产布局合理化。全县现已初步形成工程式、…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山区稻田养鱼技术推广的有效途径。我们于1989~1990年在四川省旺苍县黄详乡进行了水产技术推广部门与地方政府紧密结合推广应用稻田养鱼技术的尝试,1990年取得了水稻平均亩产680公斤,亩均收鱼56公斤;稻田养鱼户户平均增收67元的好成绩。促进了该乡渔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2003年笔者在忻州市代县进行了稻田养鱼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自然条件代县位于山西省中北部,滹沱河贯穿全境,水源充沛,水质优良,全年日照时数2600小时左右,大于10℃积温3000℃左右,无霜期150天左右。全县共有稻田面积3万余亩,适宜开展稻田养鱼的面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稻田养鱼面积广,形式多,但产量、效益悬殊大,本文特根据本地实践及各方资料,对有关新的技术作一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模式化稻田养鱼试验推广总结   伍锡权,戴晓军新化县水产工作站1994年和1995年,我县实施了农业部丰收计划《稻田生态渔业利用新技术》项目的推广工作,两年来,我们在西河镇、游家镇、曹家镇推广模式化稻田养鱼面积1666.7hm2,经抽样验收,与传统平...  相似文献   

7.
徐鸿初 《内陆水产》1995,21(1):18-19
高效型模式化稻田养鱼技术徐鸿初湖南省水产局高效型模式化稻田养鱼是通过改革传统的稻田养鱼方法,采用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的合,充分发挥稻鱼共生互利优势,促进丰粮、增鱼、多收的高产高效综合利用方法.1992—1993年,我省承担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稻田养...  相似文献   

8.
模式化稻田养鱼是当今渔业发展中的新型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是充分利用稻田资源,挖掘水田生产潜力,使农村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我市地处山区,全市稻田总面积1620hm2,其中可利用养鱼面积1000hm2。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开辟山区农民致富门路,1994~1996年3年我们在3个乡10个村进行模式化稻田养鱼推广试验示范,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情况总结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1.1地点选择根据水源条件,交通情况,以及村民对养鱼认识程度,选择在本市黔城乡桃源、兰花、板桥、柳溪村,横岩乡鸬子、横岩、苍蒲村,桂花园乡川山、楠木四、均冲村,共3乡10…  相似文献   

9.
稻田养鱼是水、土资源综合利用的立体开发实用生产项目,具有投资少、收益大、见效快,增粮、节地、节水等优点。稻田养鱼在我国南方已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北方地区起步较晚,特别是在黑龙江地区,由于人们的认识不足,加之气候上有一定差别,致使稻田养鱼发展缓慢。我县有稻田面积40万亩,如果推广稻田养鱼,按亩增产水稻50kg计算,全县可增产20000t。按亩产商品鱼15kg计算,全县可增产商品鱼6000t。这不仅增加水稻产量和商品鱼产量,而且还节省了鱼用饵料10000t,少施用120多t除草药,既节省了资金,又增产水稻,同时清除和减少了污染,维持了生态平衡。为证明稻田养鱼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我们于1998年在烨树乡福兴村的10亩稻田进行了对照试验:同一条件的地块,其中5亩投放鱼种,亩放鲤鱼种1.5kg(30尾),另5亩稻田未放鱼种。投放鱼种的地块采用常规稻田养鱼模式。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0.
单莹  高士杰 《黑龙江水产》2007,(5):33-34,37
一、田块的选择1、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不受洪水威胁。溢洪区和排水汇集的田块及严重漏水又没补水条件的田块不能养鱼。2、地势平坦,倾斜度低,土质保水力强的田块适合养鱼。3、严重草荒、新开垦的生荒田块(旱田改水除外),在一、二年内不宜养鱼。二、田间工程1、田埂的标准田埂的高度应超过水稻生长期要求的最高水位,养鱼稻田的内田埂高度40cm,顶宽30cm,底宽50cm以上;外田埂高50cm以上,顶宽40cm,底宽60cm。如果当地易受涝灾,外田埂规格还应适当加大,并在外埂上留一个溢洪口,口宽1m,口埂高20cm。田埂必须整实坚固,防止漏水、坍塌…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养鱼是开发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战略措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尽快完成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摆在农业各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走资源节约型道路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关键之一,而发展稻田养鱼则是开发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有效途径。一、稻田养鱼是对有限的农业资源进行科学集约开发农业作为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物质生产过程,对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都有极强的依赖性。由于资源的相对贫乏和长期的不合理利用,致使“农业文章很多,我们还没有破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3页)但稻田养鱼可以对农业…  相似文献   

12.
<正> 半旱式稻田养鱼是由土壤学家候光炯创导的水稻半旱式栽培技术发展而来,即田间开沟起垄,垄上种稻,沟内养鱼。此方法改善了稻鱼生长环境,促进了稻鱼大幅度的增产。 为摸索适合于北方内陆高纬度稻作区半旱式稻田养鱼配套的技术措施,并为河北省北部稻田养鱼提供参考,我们从1991年开始  相似文献   

13.
<正> 1 稻田养鱼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1.1 可以降低化肥施用量 全国稻田养鱼会议指出:每公顷产750kg成鱼,所排粪便相当于增加105kg纯氮,相当于400kg稻谷所需的氮素,连续3年以后,就可以不再用化肥,而且有机肥的施用量也可减少。松花江地区的实践证明,稻田养了鱼以后,可以少施一次化肥,水稻还可增产10%左右。稻田没有养鱼的地方,不少农民的化肥使用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有效地发展稻田养鱼.夺取稻鱼双丰收.现将较为适用的稻田养鱼工程设计方案介绍如下。一、鱼苗孵化工程设计1.目前培育鱼苗专修孵化池的较少,大多利用稻田稍作改建而成,但必须满足下列条件:(l)向阳,光照充足;(2)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灌、排水方便;门)淤泥层薄,田面平整;()不受敌害和家禽干扰,或虽有干扰可采取防范措施,保障顺利孵化。2.孵化池的工程措施要求如下:(1)将田埂加高加宽,或在田埂内加围堤(亦称田边),做到不垮堤,不漏水,保持水深20~25厘米;(2)事先作好搭塑料棚的设备,防止寒流侵袭.水温…  相似文献   

15.
稻田养鱼在方正县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随着绿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及绿色生态栽培技术和诱虫灯防治二化螟技术的应用,稻田养鱼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朋友欢迎。稻田生态养鱼具体技术如下:1、稻田的选择要选择地势平坦、水源条件好、无污染、排灌方便、耕作层较深的稻田,耕作层浅的沙田和漏水田则不宜选用。2、稻田的建设2.1加高加固田埂田埂的高度应超过水稻生长期要求的最高水位,内埂高度30—40cm,顶宽30cm左右,底宽50cm以上;外埂高50cm以上,顶宽40cm。底宽60cm以上。田埂要夯打结实,以防下雨时冲塌或水大漫埂逃鱼。2.2开挖鱼沟、鱼坑在养鱼的稻…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稻田养鱼技术推广试验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84—1985年,我省稻田养鱼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明显。现将研究与推广情况总结如下。一、稻田养鱼推广进展及措施 1.稻田养鱼面积成倍增长据统计,1984年全省稻田养鱼仅20万亩,1985年已达42.15万亩,相当于1984年的2.1倍。黄冈地区1984年为1.13万亩,1985年增加到9.2万亩。红安县由1982年的2.1亩,发展到1985年的10,566亩,增长500倍。监利县余埠区易杨村由1984年的50亩发展到780亩,养鱼户已占全村农户的40%。  相似文献   

17.
绍兴市稻田养鱼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他们在积极开展稻田养殖成鱼和稻田培育鱼种的同时,利用稻田进行名贵水产品的养殖,取得了一定成效,具有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稻田养鱼实施成果显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实现稻鱼双收,增加经济收益。不同地区在稻田结构、稻鱼搭配、水稻种植管理、鱼类养殖管理上均有差异。但都比单独种粮时有更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稻田养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淡水鱼类养殖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投资少、花工少、见效快、效益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王文彬 《内陆水产》2006,31(11):31-32
稻田养鱼。是广大农村充分利用水资源。增加单位面积产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种养结合项日。在种植稻田的田块内养鱼,能除掉稻出中的害虫和杂草,可节省稻田除虫、除草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另外,山于鱼在田间活动.还能疏松土壤,鱼的粪便含有大量的氮素,也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肥料.阕而能使稻谷增产5%~15%,每667m。可产鱼50妇~100k岛可新增产值600元~1000元。利润300元~600元。现将稻田养鱼应注意的事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