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当春夏之交、晴转阴时,往往气压降低,水中溶氧减少,这时不但适当减少当日的施肥量,而且还要密切注意鱼类活动情况,严防鱼浮头严重时泛塘死亡。一旦发现鱼严重浮头时,必须及时抢救。在无增氧机条件下,可用如下土法:①大量向池塘中冲入新水。②向池塘中泼洒黄泥食盐水,每亩用黄泥、食盐4千克加水调匀后全池泼洒。③池塘一边排水,一边加注新水。  相似文献   

2.
刘星 《内陆水产》1994,(6):22-22
夏季水温较高.鱼类生长快,需要增加施肥和投饵,这样水体溶氧降低,易引起泛塘。所谓泛塘是指鱼严重浮头甚至大量死亡。为了保证鱼类生长快.避免泛塘的发生.必须科学地预测和掌握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3.
每逢盛夏季节,有不少养鱼户由于忽视防范,往往发生泛塘死鱼现象,造成经济损失。下面将泛塘死鱼原因及防范措施介绍如下: 一、泛塘原因 1.思想麻痹大意,对灾害性天气认识不足,忽视巡  相似文献   

4.
张建  余建 《科学养鱼》2003,(7):20-20
一、水温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强度,会影响到它们对肥料的吸收和利用。一般而言,水温较高时,细菌对有机肥料的分解作用旺盛,肥效发挥较快,水温低时则相反。施肥后,达到肥水标准的时间随水温和天气情况变化而不同。一般晴天水温在22℃左右时适量施肥,4~5天后水色呈黄绿色时,可达到肥水标准。若施肥后遇阴雨天,水质还未转浓,此时不能盲目追肥,以防止肥料在池中大量累积,造成鱼池缺氧。二、水体pH鱼池施肥效果与水的酸碱度密切相关,池水呈中性或微碱性时施肥效果最好,此时浮游生物生长最旺盛。如池底淤泥过厚,底质和池水呈酸…  相似文献   

5.
运输鱼苗利用双氧水增氧已有过报道,但在鱼池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目的是探索在无机电增氧设备的条件下,解决鱼池缺氧浮头,以免泛塘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6.
2012年6月10日,武汉市涨渡湖区的一口60亩鱼池泛塘,死亡草鱼、鲢鱼、鳙鱼、高背鲫共计13500多千克,池中各种鱼类全军覆没。为此,养鱼户提出了以下问题:池鱼死亡迅速彻底是否是投毒造成的?如果不是投毒,为什么附近类似鱼池没有泛塘?为什么鱼池水体呈红色?针对这些疑问,笔者调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三分鱼,七分水。可见养殖水体的调节对养鱼非常重要。当鱼池水质清淡时,水中溶氧较高,鱼类不易发生缺氧浮头现象:当水质肥浓时,鱼类饵料生物多,长得快,但在夜间常会发生缺氧浮头,甚至有泛池死鱼的危险。如何通过人为措施进行调节,培育肥水,调节溶氧,是养殖者不可忽视的重要技术。水质优良的标准是“肥、活、嫩、爽”。现将一年四季鱼池水质调节措施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科学养鱼》1988,(1):19-19
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武汉农药厂联合筛选、开发的鱼池化学增氧剂——“鱼浮灵”是一种很好的泛塘急救药物,它不仅作用快,而且使用和运输也方便。  相似文献   

9.
三种微生态制剂对鱼池水质净化作用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比了三种微生态制剂对淡水养殖池的水质净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提高水体的溶氧量方面,“高浓缩光合细菌”的效果极显著,比对照组提高了30%。“水产EM原液”和“益生菌”对水体的溶氧量无明显影响;在降低氨氮含量方面,“水产EM原液”和“益生菌”效果极显著,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82%,和81%。“高浓缩光合细菌”效果较显著,比对照组降低了69%;在提高池水的pH值方面,“水产EM原液”作用明显,较对照组提高4%,且不引起pH值剧烈波动。“高浓缩光合细菌”和“益生菌”对pH值的影响不明显;在降低池水的化学耗氧量方面,三种微生态制剂均未表现出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水体溶氧量是高密度精养塘稳产高产的关键,而采用增氧机则已成为水质调节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的控制器就是利用增氧机和自控电路达到调节水体溶氧平衡的。它具备了增氧机时间程序自控,且用鱼来监测鱼池溶氧量,及时提供开启增氧机的信息,也就是说,除了根据天气情况拨动一下开关,使机器每日能自动、定时地工作以外,如果池塘里仍有鱼浮头现象,就会被传感器监测出来,  相似文献   

11.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虾池水体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虾为研究对象,对复合型活菌净水剂改善虾池水质的效果进行观测分析.在虾池中加入复合型活菌净水剂,待其生长繁殖后,测定水体的氨态氮、亚硝态氮、硫化氢、溶氧、化学耗氧量、pH值及异养菌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复合型活菌净水剂能较好地改善水质,并能抑制异养菌的增长,但对溶氧无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