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水稻采用机械插秧的种植方式,具有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省水、省药、省肥,利于环保,高产稳产,易于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等优势.但杂交水稻种植有少本稀植等农艺要求,在育秧、机插中,须注意机型的选择,并作一些必要的适应性改进,以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2.
《南方农机》2015,(3):3
<正>近日,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杂交水稻超高产农机农艺融合示范项目在湖南长沙正式启动。"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湖南省副省长张硕辅,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吉芳,省农机局局长王罗方以及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出席启动仪式。携手攻关水稻高产与丰收我国超级杂交水稻攻关项目已实现新突破,百亩片平均亩产已超1000公斤,然而我国水稻在种植、栽培  相似文献   

3.
正针对水稻品种的多样性和生产条件的差异性,安徽农业大学朱德泉教授领衔的水田机械课题组研制了一种可调行距高速水稻插秧机。据介绍,这种插秧机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插秧行距和水稻宽窄行种植,满足了不同品种、土壤肥力和种植模式等对水稻种植密度和株行距配置的农艺要求,改变了水稻传统机械栽插方式,实现了机插密度大幅度可调,提高了插秧机的农艺适应性和使用效率。该机器行距无级可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市场上杂交水稻制种插秧机行距最小为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月6日,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杂交水稻超高产农机农艺融合示范项目在湖南长沙正式启动。"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湖南省副省长张硕辅,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吉芳,省农机局局长王罗方以及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出席启动仪式。携手攻关水稻高产与丰收我国超级杂交水稻攻关项目已实现新突破,百亩片平均亩产已超1000公斤,然而在种植、栽培到收获、  相似文献   

5.
水稻机械化直播是一种轻简、高效的栽培方式,有省工、省时、节水等优点,可以提升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依据黑龙江省水稻直播农艺技术要求和作业环境特点,设计一种电驱式水稻直播施肥机,可同步完成水稻直播与侧施肥作业,充分发挥水稻直播技术和侧深施肥技术的优点。阐述了机器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确定了播种器、播肥器、船板等关键部件的技术参数。通过进行田间试验,检验机器作业性能,试验结果达到农艺技术标准,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农业种植的机械化程度也逐渐升高。高科技产品在农业种植的应用不但能够省下大量的人力劳动资源,同时也能提高种植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业的发展。水稻插秧机的发明是农业实现高科技化的重要体现,该机器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大大提升了种植工作的效率,赢得广大农民的喜爱。但是该机器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并要求有一定的农艺配套。文章主要探讨水稻插秧机的操作与农艺配套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1月6日,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杂交水稻超高产农机农艺融合示范项目在湖南长沙正式启动。"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湖南省副省长张硕辅、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吉芳、省农机局局长王罗方以及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等出席启动仪式。强强联合携手攻关水稻高产与丰收我国超级杂交水稻攻关项目已实现新突破,百亩片平均亩产已超1000公斤,然而我国水稻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超级杂交水稻攻关项目已实现百亩片地块平均亩产1 000 kg,然而我国水稻在种植、栽培到收获、烘干等粮食生产环节受困于农机与农艺有效融合不足,水稻良种的效力得不到最大程度发挥。农业生产是包括选种育  相似文献   

9.
超级杂交水稻机插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技术革命。水稻机插具有省工省本、秧田面积小、密度保证等方面的优点,深受广大农户尤其是种粮大户的欢迎。随着我国超级杂交水稻品种的选育成功和推广,超级稻面积逐年扩大,超级杂交稻将逐步代替普通的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机械化种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水稻种植技术创新与推广的关键思路就是要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依靠农机农艺融合的全新种植技术方法来实现水稻种植资源合理分配的目标,提升水稻作物种植的综合经济效益.在此前提下,相关部门针对水稻农机农艺融合应当明确种植技术推广的现存问题,结合水稻种植实践状况来进行适当调整与优化.  相似文献   

11.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化插秧是用高性能插秧机代替人工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植方式,主要包括高性能插秧机的操作使用、适宜机械栽插要求的秧苗的培育、大田农艺管理措施的配套等内容,突出机械与农艺的协调配合,以机械化作业为核心,实现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配套技术的标准化。“十五”以来农业部对水稻种植和收获技术的研发进行了重点支持,并将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列为“十一五”期间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点,至2005年底,江苏全省累计拥有高性能插秧机1.3万台;湖北、广东、广西、海南、陕西、贵州、浙江、重庆等省(区、市)也在进行试验示范和一定面积的推广,所形成的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体系和技术规范已应用于水稻大田生产,实现了稳产高产。2006年四川成都市农机推广总站引进了一台日本洋马VP6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先后在成都邛崃、崇州、新都、都江堰、彭州等地进行了水稻机械化插秧的试验示范,总结了大量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水稻种植技术创新与推广的关键思路就是要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依靠农机农艺融合的全新种植技术方法来实现水稻种植资源合理分配的目标,提升水稻作物种植的综合经济效益。在此前提下,相关部门针对水稻农机农艺融合应当明确种植技术推广的现存问题,结合水稻种植实践状况来进行适当调整与优化。  相似文献   

13.
正水稻机械精量穴直播技术,是指水田在机械耕作、平整之后,利用水稻精量穴直播机按确定的株行距及播种量,在大田直接精量成行、成穴播种,并通过相应配套的农艺要求进行田间管理的水稻栽培技术。水稻机械精量穴直播技术与化学除草、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艺配套技术相结合,克服了人工直播稻群体结构不合理、种植无序的难题,也解决水稻机械化插秧在育秧环节费工、费时的问题,是目前最省力的水稻种植方式。水稻机械精量穴直播技术具有省工省力、低  相似文献   

14.
为彻底打破"水稻水作"的种植模式,创造性的将膜下滴灌技术与水稻种植成功结合,提出水稻膜下滴灌技术;并根据其农艺要求,研制出一种水稻铺膜铺管播种机。将水稻旱作铺膜、铺管、种行覆土一体机械作业相结合,解决了水稻不易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难题。田间试验表明:播种密度(4.50~5.25)×105穴/hm2,播种深度2~3cm,穴粒数合格率≥90%,种行覆土率≥94%。该机能够适应西北干旱区水稻种植农艺要求,有助于推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稻膜下滴灌技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旱育稀植机械化配套技术钟山县农机推广站杨科杂交水稻旱育稀植机械化配套技术系按照旱育稀植的农艺要求,运用农业节本增效工程综合技术进行机械化配套,充分发挥农机工程技术综合效益,最大限度地提高节种、节肥、节水和增产潜力,实现水稻生产“九五”新目标。...  相似文献   

16.
水稻机插秧是近年来农机、农艺大力推广的新型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相对于人工栽插具有"四省、两增"优势,相对于直播具有稳产、丰产优势。农机管理部门应该从推动水稻机插秧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的角度出发,推动水稻机插秧深入发展,确保机插秧成为水稻种植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耒阳市农机部门采取农机、农艺融合,在绿联、丰泽、荣晖、稻花等4个农机合作社示范推广机插机收再生稻种植面积近267hm2。顾名思义再生稻"就是种一茬收获两季。利用水稻的再生能力,通过耕作栽培措施,使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迅速萌发成苗,进而抽穗成熟的一季水稻。再生稻具有省种、省肥、省药、省水、省工等特点,其生  相似文献   

18.
水稻机械化种植是广东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短板.水稻机械化种植存在的农艺技术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因此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需要农机与农艺相互融合.本文根据不同水稻机械化栽种模式的特点,分别阐述各类型水稻机插秧、精量穴直播和农用无人机直播的机播用种量和栽种技术要点及其作业效率,为水稻机械化种植提...  相似文献   

19.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机农艺融合项目2013年1月6日在安徽芜湖启动。"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来芜参加启动仪式,这是我国首个由农艺专家和企业携手合作的农机农艺融合项目。成立于1995年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享誉国内外的杂交水稻专业研究与开发机构。此次合作中,袁隆平院士将利用自己在水稻育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城镇化的脚步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农村人力资源减少,导致农村杂交水稻种植成本逐年增加,进而影响农民种植杂交水稻的经济收入,而杂交水稻插秧又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导致严重的人员紧张问题。但是,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机械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机械化在农村不断地得到推广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稀缺的问题,同时还大大提高了杂交水稻的插秧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杂交水稻种植成本,有利于杂交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杂交水稻机械化应用现状,杂交水稻机械化插秧的主要技术要点,如机械化插秧工作、田间管理等,以及杂交水稻机械化插秧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