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种植方法和种植密度对Ruiru11产量的影响NJOROGE,J.M.等在肯尼亚的3个对比试验区,在小粒种咖啡Ruiru11的头茬生产期,对单干或2干系植法、定植密度在1600—4800株/ha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在所有试验区,无论种植密度如何,2干系植...  相似文献   

2.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试验于1998~2000年在莱阳市西至泊村花圃的塑料大棚和露地进行,菊花品种选用山东省莱阳市永大食品公司从日本引进的日本黄菊Dendranthemamorifoliumcv.‘Japonicayellow’.留苗方法:每年11月上旬选取健壮的“脚芽”假植于塑料大棚,于翌年3月10日栽植于9cm的塑料营养钵中,5月5日定植于露地.每小区面积1.8m×15m,高畦栽植,畦高25cm,畦面宽80cm,畦上双行,栽植宽行距45cm.5月下旬整枝并搭设支架,6月25日开始收获10月28日收获结束.土壤类型为无石灰性潮土,试验以地下水灌溉,水中的矿质元素含量为(mg/L):N,7.3;P,1.9;K,…  相似文献   

3.
滴灌和种植密度对小粒种咖啡产量和质量的影响GATHAARA,M。P。H等观察了1986-1989年期间,滴灌(在土壤水分亏空达100mm后,每隔4周施用76mm水)与无灌溉(降雨供水)条件下6种种植密度(1322-3966株/hm2,1979年种植)...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江西本地2年生的杜仲栽培品种为研究材料,在平地设置0.5 m×0.3 m、0.5 m×0.5 m、0.5 m×0.8 m和0.5 m×1.0 m 4个种植密度,在丘陵地设置2 m×1 m、2 m×2 m和2 m×3 m 3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叶用杜仲林叶产量和质量(绿原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地种植稀疏的杜仲单株叶产量较低,而绿原酸的积累则有所增加,种植密度为0.5 m×0.3 m时,杜仲的单株叶产量最高(200.90 kg/hm2),而种植密度为0.5 m×1.0 m时,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最高(27 153.26 ug/g),综合产量和质量两方面考量,推荐0.5 m×0.5 m为杜仲叶用林在平地的最佳种植密度。丘陵地3个种植密度对杜仲单株叶产量和质量没有显著影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密植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收益。  相似文献   

5.
吴健文 《林业科技》2021,46(5):12-15
以油松作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栽培密度(50 cm×50 cm,50 cm×80 cm,80 cm×80 cm和80 cm×100 cm),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油松幼苗生长、根系发育、干物质积累和幼苗质量的影响,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的降低,有利于促进油松幼苗的生长、根系发育和干物质的积累,并以80 cm×100 cm密度条...  相似文献   

6.
杨晓光 《林业科技》2021,46(1):20-22
通过开展种植密度及方式对晚秋蜜桃种植表现的影响研究,其结果表明:在1 m×2 m的较高种植密度条件下产量最高,达到18042.1 kg/hm2;从品质角度考虑,以2 m×5 m较低的种植密度处理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含量最高.蘸泥浆+蘸生根剂的种植方式下,第2年的成活率、挂果率均最高,分别达到了98.9%、86.2%...  相似文献   

7.
柴胡不同经营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方林区内筑高畦直播繁育柴胡,当苗出齐后进行间苗、定苗。根据立地条件设置3个密度区间进行研究,即每平方米120株、150株和200株,误差范围±10%。在2年收获期时将柴胡起出,去掉地上部分,洗净、干燥、称量、统计分析,确定最佳密度范围为150~200株/m2,培育期限为2a。  相似文献   

8.
<正> 用三种种植密度(20,000,40,000和60,000株/公顷)和三种采割频率测定木薯叶片的青物质,干物质及粗蛋白质产量,种植密度为40,000和60,000株/公顷的,其叶片青物质,干物质和粗蛋白质产量无明显差别,收割频率对青物质和干物质产量也没有明显差别。种植密度40,000株/公顷,每两个月采割一次的,其青物质和干物质产量都最高。木薯叶粗蛋白质产量最高(2199千克/公  相似文献   

9.
李飞  周廷伟 《绿色科技》2023,(15):105-108
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贵州黔西酒用高粱种植的影响,将酒用高粱(红缨子)作为试验对象,设置4个种植密度处理,分别为T1组(9万株/hm2)、T2组(12万株/hm2)、T3组(15万株/hm2)、T4组(18万株/hm2),对各处理间光合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农艺性状:4个处理主茎穗长、茎节数无显著差异(P>0.05);样地种植密度越大,高粱株高、节间长越大,茎粗越小,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2)生长状况:在倒伏率、病株率比较上,T1组、T2组低于T3组、T4组(P<0.05);(3)光合指标:种植密度越大,光合指标(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越小,T1组、T2组上述指标均优于T3组、T4组(P<0.05);(4)干物质产量:T1组千粒重、穗干重明显高于T2组、T3组和T4组(P<0.05),T1组、T2组、T3组茎秆干重显著高于T4组(P<0.05)。指出了种植密度对贵州黔西红缨子酒用高粱种植产生显著影响,种植密度越大对高粱...  相似文献   

10.
邓焱升 《绿色科技》2023,(5):145-147
为研究种植密度对桉树苗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以3月龄尾巨桉无性系DH32-29生物质能源组织培育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低、高种植密度下桉树苗的发育性状、生物量及其分配情况。结果表明:低种植密度下,桉树苗的基径、冠幅、冠长以及生物量均显著增加,基径提升约26.3%、基径月发育量提升约67.8%、冠幅与冠长分别提升约56.2%、28.2%,差异性水平显著;差异种植密度的叶、枝、茎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跟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其生物量均呈减少态势;低种植密度下,枝的生物量占比为22.2%、叶的生物量占比为19.3%、茎的生物量占比为58.5%,枝、叶的生物量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均呈降低态势,茎呈升高态势,表示种植密度会对桉树苗各部分生物量的分配情况造成一定影响,综合表明:种植密度能够较好地调控桉树苗的所有发育性状,较低的种植密度更有利于桉树苗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不同种植密度与配置方式对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农艺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2020年4—8月,在浙江省庆元县油茶Camellia oleifera幼林地,以'陇藜1号'为试验材料,在行距为20~60 cm,株距为20~40 cm条件下,布设9种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行距的缩...  相似文献   

12.
种植密度对尾叶桉和刚果12号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尾叶桉和刚果12号按开展了四种不同密度的造林试验,5年观测结果表明:两树种不同密度林分林木生长和产量均有显著差异。密度越大,林分产量越高,但单株产量越低。研究结果证明:0.5m×l0m株行距适用于超短轮伐期薪材林经营,轮伐期以2年为宜;1.0m×2.0m株行距适用于经营短轮伐期速生丰产薪树林,轮伐期为4年;15m×3.m株行距可用于速生高产短轮伐期用材林的经营;2.0m×4.0m株行距适于林下间种作物之用。  相似文献   

13.
林分密度对木麻黄生物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惠安15年生木麻黄为试材,对5种不同密度木麻黄林的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大单株生物量减少,林分生物量和净生产力增加,但树枝与小枝的生物产量趋于平稳;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为干>根>树枝>小枝,净生产力表现为干>小枝>根>树枝。  相似文献   

14.
分别在漾濞、永平和云龙3个县各选择3个试验地点,分别不同造林密度和不同产期(计81块样地)进行造林密度对漾濞核桃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漾濞核桃在初果期的产量与造林密度呈正相关关系,盛果期和衰果期呈负相关关系,初果期的造林密度以20株/667m^2为宜。盛果期和衰果期以10株/667m^2的造林密度可较好地实现造林培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文章是以带岭所引进的多个树莓品种为研究对象,探讨栽培密度对不同品种树莓产量的影响,为小兴安岭地区树莓品种的选择与栽培密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 香蕉以吸芽繁殖。吸芽分两种,一为剑芽,系从地下茎萌生,上尖下大,形似竹笋,顶端有狭长似剑的叶片,故称剑芽。头年长出的芽称褛衣芽,可作种苗春植;春季长出的芽称红笋,多留作母株,亦有做种苗用的。另一种名大叶芽,系从近地面的叶柄(假茎)的芽眼长出,叶片宽而园,芽身纤细,生势差,宜不作母株,可做种苗。要认真选留良种,从株高中等,生长粗壮,果大而多,果形端正,无病虫害的植侏中,选取苗头大,叶色正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密度对南方红豆杉苗木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南方红豆杉5种不同密度(0.3 m×0.5 m;0.5 m×0.5 m;0.5 m×0.8 m;0.8 m×0.8 m;1 m×1 m)的种植,对种植26个月的南方红豆杉的树高和地径进行对比分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后得出:树高生长最好的处理是0.5 m×0.8 m,生长最差的处理是1 m×1 m;地径生长最好的处理是0.8 m×0.8 m,生长最差的处理是0.3 m×0.5 m。密度最大的0.3 m×0.5 m处理地径最小。地径生长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呈减小趋势,树高生长与密度不形成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石竹立竹密度结构对笋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在立地条件及经营措施基本相同的石竹林分中,测定4种不同密度结构林分的产量,结果以3 000株/hm2的密度产量为最高,笋产量达到4 446.0 kg/hm2.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桂东地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于2014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桂东岑溪市紫胶林场开展了马尾松密度和金花茶(Camelia nitidissima)密度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桂东地区马尾松中龄林、近熟林下种植金花茶适合保留马尾松密度为450株/hm~2(种植时郁闭度控制在0.5~0.6),金花茶种植密度适宜在2 505~3 330株/hm~2,造林后的5年半内金花茶地径生长量为2.2 cm、树高生长量为133 cm、冠幅生长量为0.517 m~2、开花率29.9%、单株花苞数4个。  相似文献   

20.
利用14株样木建立了以基径(DBD)和树高(H)为变量的小桐子(Jatropha curcasL.)相对生长模型W=a(BD2H)b,根据样地调查数据对不同密度小桐子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估算,并分析了其组成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林分密度从低到高6块样地的总生物量分别为18.333、22.391、35.887、36.360、29.604、34.458 t.hm-2。其中,活体植物的贡献率为92.91%~97.60%,而地上凋落物仅为2.40%~7.09%。其器官分配以枝所占比例最高,茎次之,果最小。林分生物量的器官分配呈如下趋势:W枝W茎W根W叶W果。小桐子产量随林分密度密度增加先增加再减少,分别为:1.246、2.002、1.449、1.153、0.711、0.647 t.hm-2。叶面积指数分别为:1.14、1.15、2.41、2.32、1.21、1.39,与地上生物量成正相关关系。西双版纳小桐子产量高于印度奥里萨邦。研究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区采用1 600株.hm-2的栽种密度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