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分析了数控车削系统刀尖半径补偿模型存在的缺陷,提出应综合考虑刀尖实际形状及其大小、刀尖磨损、刀具与工件接触等,用一个一般化的刀尖模型替代目前理想化的圆弧模型。在新的模型中,用刀尖补偿需求半径来表达切削过程中应给予数控系统的半径补偿值,实现精确补偿。由于包括了刀尖磨损、刀尖与工件的接触位置情况,其数值不能通过直接测量获取,故采用了一种借助于数控机床运行特点的测量方法,在测量结果中包含了各种误差源的补偿量。该模型和相应测量法的使用,有效提高了锥面、曲面的精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3.
车刀刀尖半径补偿是数控车削加工中的常见问题,本文就刀尖半径的影响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功能的数控系统进行刀尖半径补偿方法等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刀尖强度、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度,在切削加工中车刀刀尖处通常制有一圆弧过渡刃,而过渡刃的存在会使刀具实际切削位置与理论切削位置不同,导致加工精度下降.介绍加工圆锥面和圆弧面的误差分析与偏置值计算方法,利用车刀半径补偿功能对刀具圆角半径进行补偿,进而提高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刀尖强度、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度,在切削加工中车刀刀尖处通常制有一圆弧过渡刃,而过渡刃的存在会使刀具实际切削位置与理论切削位置不同,导致加工精度下降。介绍加工圆锥面和圆弧面的误差分析与偏置值计算方法,利用车刀半径补偿功能对刀具圆角半径进行补偿,进而提高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6.
夏欢 《南方农机》2015,(2):67-68
文章简要介绍了数控机床对刀的方法、目的和原理,重点阐述了数控车床试切法对刀的原理、过程和操作步骤,并结合实例,应用试切对刀法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对实例进行了分析,为数控车床零部件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刀具半径补偿功能是数控切削中经常用到的功能,现结合实际加工经验就数控切削加工中刀具半径补偿的使用情况进行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针对车辆真实工况与标准工况实时偏差导致的整车能量管理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工况偏差在线计算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能量补偿控制方法。根据车辆工况识别结果建立实际工况与标准工况之间偏差的数学表达式;以油电耗比为指标函数,构建能量管理系统控制偏差数学模型,给出工况偏差与控制偏差函数关系的离线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工况偏差为输入,以控制偏差为被控对象,设计能量补偿模糊控制器,给出控制偏差的模糊控制规则和动力补偿分配权值。基于某控制策略对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能量分配补偿控制方法能够进一步降低整车燃油消耗,进而提升PHEV能量管理性能。  相似文献   

9.
汽车等速行驶时,常用稳态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来评价其稳态响应。根据稳定性因数的数值不同,可将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分为三种类型:不足转向、中性转向和过多转向。本文通过几何学、车辆运动方程式,分别推导出汽车转向半径公式,在各相应的条件下,分别基于转向半径公式对汽车三种稳态转向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东北水稻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叶绿素估测精度和模型可解释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混合建模方法。以PROSAIL辐射传输机理模型为基础,模拟水稻冠层光谱,建立叶绿素含量的查找表,初步估测叶绿素含量,并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建立误差模型,对PROSAIL模型偏差进行补偿,弥补PROSAIL建模时产生的误差。为验证模型的估测能力,选取13种与作物叶绿素关系较为密切的植被指数,通过不同统计模型的模拟分析,筛选出4种较优的植被指数,分别建立单因子输入的最优预测模型(GNDVI、RSI、(S_(Dr)-S_(Db))/(S_(Dr)+S_(Db))的乘幂模型及MCARI的指数模型)。以4种植被指数作为输入,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LSSVM回归法、BP神经网络及本文提出的混合建模方法分别构建水稻叶绿素含量多因子预测模型,并进行估测和验证。结果表明,相比单因子输入的最优预测模型,混合模型具有较低的预测偏差,其建模集R~2=0. 740 6,RMSE为0. 985 2 mg/dm~2,验证集R~2=0. 733 2,RMSE为1. 084 3 mg/dm~2。与采用其他多因子预测模型相比,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的估测精度和良好的鲁棒性。另外,混合建模方法以PROSAIL模型为基础,物理意义较为明确,提高了预测模型的可解释性。本文可为作物叶绿素含量估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诊断水稻氮营养含量和监测水稻长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网线路中并联动态补偿电容器不仅可以减少线路上的有功损耗、提高功率因数,而且可以改善线路上各节点的电压水平.无功补偿的降损效果与电容器的投切方式密切相关.目前国内两种主要投切方式是按功率因数和按电压,它们对应着不同的布点方法.比较两种布点方法的无功潮流,并对线路的降损效果做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配电线路中采用按电压投切方式,更有利于降低线损和提高线路末端电压.  相似文献   

12.
农网线路中并联动态补偿电容器不仅可以减少线路上的有功损耗、提高功率因数,而且可以改善线路上各节点的电压水平。无功补偿的降损效果与电容器的投切方式密切相关。目前国内两种主要投切方式是按功率因数和按电压,它们对应着不同的布点方法。比较两种布点方法的无功潮流,并对线路的降损效果做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配电线路中采用按电压投切方式,更有利于降低线损和提高线路末端电压。  相似文献   

13.
在城中村低压线损问题上,无功是否是导致高损的主要原因难以评估,利用无功补偿开展降损的工作重点难以把控,若大范围开展无功补偿不仅设备利用率不高,增加电企的运维难度,而且降损效果欠佳,经济性差。对此,选择白云区城中村作为研究试点,通过勘测实验等多种手段,分析评估无功补偿对城中村线损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区中压电缆化率的不断提升,负荷低谷时无功倒送的现象日益严重,中压电缆充电功率已经不容忽视。文章从配电网各元件无功消耗机理出发,结合设备典型参数,计算低负载时各元件所需感性无功补偿容量,最终得到变电站主变低压侧感性无功补偿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得机床误差建模与补偿过程紧密联系,同时避免雅可比矩阵繁琐的计算,提出一种基于微分变化构造法的机床几何误差补偿方法。根据坐标系微分变化矩阵建立机床几何误差模型。基于机床正向运动链顺序建立各个运动轴微分变化矩阵,结合各个运动轴几何误差对应的微分运动矢量计算得到运动轴几何误差对刀具精度影响,相加得到刀具坐标下的综合微分变化矩阵,通过机床正向运动学模型将刀具综合误差转换到工作台坐标系下得到机床刀具位置误差。采用微分变化构造法提取各个运动轴微分变化矩阵相应子矩阵构造得到机床雅可比矩阵,计算刀具坐标系综合误差对应运动轴补偿量得到机床补偿加工代码,微分变化构造法无需额外计算,且重新使用建模过程建立的矩阵。在北京精雕Carver800T加工中心进行实验,补偿后工件总误差降低了30%左右,验证了基于微分变化构造法的几何误差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对于10kV线路中无功补偿装置的自动投切控制,目前通常采用的是按电压投切和按功率因数投切两种方式,同时它们有着与之适应的线路布点方法。该文通过实例计算,对两种投切方式下的无功潮流和降损效果进行了比较,认为按电压投切的降损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旋耕刀耕作过程中所受阻力及其变化规律,实现对旋耕刀的数字化与可视化研究。利用离散单元法,对旋耕刀作业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本研究可为有效揭示土壤耕作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将传统的补偿式调压方法应用于配电网的电压质量管理,并充分利用分段式补偿特点结合电网监测手段的研究,对电网调整电压基础上,建立了综合性的电网智能分析网络,通过现场运行试验结果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9.
构建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是调整流域上下游利益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公众意愿是建立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基础。通过理论探索、实地调研和模型分析,以南水北调东线受水区济南市为例,开展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WTP)及激励机制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参数法和非参数法综合测算得受水区公众WTP值为187.77元/(人·a),可以此作为生态补偿标准的下限值;(2)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居民是否愿意支付与学历、住房面积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居民支付金额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性认知、家庭人均月收入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此外,两者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不完全相同,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综合考虑这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3)基于公众异质性,采用SWOT矩阵分析法从内部公众背景、外部环境政策等角度提出跨流域调水受水区生态补偿的激励机制。本研究旨在为构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为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管理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黄河流域水资源横向生态补偿标准模型,为黄河流域水资源横向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成本法度量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的下限,基于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法度量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结果】2018—2021年,黄河流域上游受补偿区的总成本区间为2561.49亿~3121.52亿元,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区间为54857.95亿~58895.77亿元。补偿区所承担的总生态补偿金额下限为121.84亿~148.48亿元,上限为2609.38亿~2801.44亿元。补偿区内各省的分摊比例为山西5.90%,山东50.26%,河南34.39%,陕西9.49%。【结论】本研究的核算结果可反映黄河流域上游所付出的生态保护成本和提供的生态产品价值,可准确反映各省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