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玉臣 《内陆水产》2007,32(9):27-28
蝌蚪是美蛙的一个特殊生育阶段,它的习性不同于成蛙,而与鱼类相似,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刚孵出的蝌蚪体小柔弱,抗逆性差,极易发生大量死亡,所以,在自然条件下蝌蚪成活率很低。我们通过多年实践,摸索出使蝌蚪成活率提高到90%的成功经验,重点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2.
蝌蚪是蛙类的水生幼体。棘胸蛙蝌蚪期全程生活在水环境中,其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受敌害生物、自然灾害、农药污染、营养疾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棘胸蛙蝌蚪在自然环境中的存活率不足30%,但在人工环境条件下,通过改良环境、科学投喂与管理、积极预防等措施,可大幅度提高棘胸蛙蝌蚪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林蛙的蝌蚪期是指蛙卵从刚孵出到脱去尾巴,长出四肢之前称之为蝌蚪期.在正常条件下,这个时期为40多d,一般分为蝌蚪初期,快速生长期,缓慢生长期和变态期.蝌蚪期的饲养管理对于中国林蛙的养殖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蝌蚪的成活率、体质及个体大小,还影响幼蛙的成活率和性成熟的时间,也是提高林蛙养殖效益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区林蛙养殖关键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提高林蛙商品成蛙回捕率,对林蛙孵化率、蝌蚪成活率、变态率、一龄幼蛙成活率4 个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刘焕亮 《科学养鱼》2003,(12):14-15
三、蝌蚪培育蛙类胚后发育的第一个时期是蝌蚪期,为水栖阶段,其后期则为由水栖向水陆两栖过渡的变态阶段,即蝌蚪变态为稚蛙。该发育期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结构都发生一系列的规律性变化,身体外形由鱼型变为蛙型,呼吸器官由鳃变为肺,其趋势是由适应水中生活向适应陆地生活转变。由蝌蚪变为稚蛙的变态期时间较短,一般为10天左右。各种蛙类蝌蚪发育期持续的时间(蝌蚪培育期)取决于种的遗传性,虎纹蛙为28~35天,棘胸蛙为60~80天,中国林蛙为31~41天,牛蛙为50~85天,猪蛙为60~80天;同时也受温度、营养和放养密度等外界因素影响。蛙类蝌蚪的栖…  相似文献   

6.
棘胸蛙作为集药用和食用价值于一体的养殖品种,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市场价值较高,参与企业日渐增多,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但传统繁养殖过程中,存在产卵量少,孵化率、变态率和成活率不高,成本较高等问题.通过在棘胸蛙繁养殖过程中引入物联网技术,能大大降低棘胸蛙繁养殖人工成本,可使棘胸蛙产卵量、蛙卵孵化率、蝌蚪变态率和幼蛙成活率得...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区林蛙野外封沟养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试验结果和群众经济,阐述了东北长白山区林蛙野外封沟养殖的技术措施,包括:场地选择及建设、蛙卵收集野外孵化、蝌蚪与变态蝌蚪的饲养、变态幼蛙与林蛙的林中生活管理以及成蛙回捕方法等。  相似文献   

8.
一.蝌蚪的饵用价值 蝌蚪尾部肌肉发达,可作为牛蛙和虎纹蛙等食用蛙类的活饵料。笔者曾用蟾蜍蝌蚪养虎纺蛙蝌蚪直至变态;也曾用泽蛙和沼蛙的蝌蚪喂养牛蛙幼蛙与成蛙,效果良好。 二.利用蝌蚪当饵料的可行性 1.资源丰富,四季皆有蝌蚪可供利用。 2.生长快、易培养,一个月左右可充当饵料。 3.养、护、捕结合,促进蛙类繁衍。自然蚧的蛙类,在无人保护的情况下,产卵虽多却存活很少。人工培养蝌蚪则可在捕获的同时留下一些让其变态成蛙,放归田野继续繁衍,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区林蛙孵化期和蝌蚪期饲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白山区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gsinensis)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俗称蛤士蟆。目前,林蛙养殖有两种模式,一是水源为山涧溪水的山区野外林蛙养殖,二是集约化人工养殖。长期以来,由于许多技术问题未得到解决,养殖效果一直不够理想,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孵化率低、蝌蚪成活率低、变态率低、越冬成活率低等。2003年以来,吉林省汪清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进行试验探索,取得了孵化期和蝌蚪期饲养技术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中国林蛙蝌蚪期的3种不同饲料配方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T1组饲料喂养的蝌蚪变态后的幼蛙体重最大、身体最长(分别为0.347g、1.64cm);T3组饲料所喂养的蝌蚪生长速度快,完成变态的时间最短(34.8d);T2组饲料喂养的蝌蚪生长最慢,完成变态所需的时间最长(39.2d),变态后的幼蛙体重最小(0.276g);各组中蝌蚪的成活率和变态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朱炳全  傅军 《齐鲁渔业》2000,17(5):43-44
6石蛙蝌蚪与幼蛙的饲养管理 石蛙的蝌蚪对外界环境及敌害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较差,饲养中稍有不慎,将会造成很大损失。变态后的小幼蛙,身体虚弱,对环境十分敏感,特别是在头10天里,其肺和消化道都非常脆弱,因此,饲养管理水平高低是影响石蛙蝌蚪与幼蛙成活率、生长率的关键。6.1蝌蚪饲养管理技术 石蛙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母蛙产卵后,其卵经人工孵化一般8~15天可以孵出小蝌蚪。小蝌蚪孵出后身体呈棕黄色,体部长 0.6~0.8 cm,尾长1cm左右,呈鼓锤状,通常吸附在池底和卵膜上,很少活动,也不觅食,到了3天后活…  相似文献   

12.
由于2002年商品蛙价格稳步上涨,养蛙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大大激发了养蛙积极性,市场上蝌蚪供不应求。然而2002年春季天气受“厄尔尼诺”影响,连绵阴雨,持续低温,严重影响了美国青蛙的正常发育、产卵、孵化,种蛙死亡率较高,产卵率低;即使有少量提早繁殖,但由于气温低,孵化时间延长,水霉病发生严重。孵化率极低,孵化出的小蝌蚪成活率也相当低。在此,提醒新、老养殖户注意要加强种蛙产前培育、蛙卵孵化及蝌蚪的喂养工作,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种蛙强化喂养饲料要求营养全面,推荐使用“常兴”、“大江”牌蛙料,也可以搭配小杂鱼、蚯蚓等活食。种…  相似文献   

13.
牛蛙具有个体大,肤色深,皮肤粗厚,疙瘩高大突起,食量大,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等特点;其缺点是不耐寒,蝌蚪与幼蛙自然越冬成活率低,易染病,蝌蚪期全程成活率低,变态前期和后期死亡率较高,市场视觉不佳,在未开发区常被误为癞蛤蟆。美国青蛙的特征是个体较牛蛙略小,肤色浅,转青面  相似文献   

14.
在蛙卵孵化完成后,蝌蚪的养殖就开始了,蝌蚪养殖是林蛙养殖的基础,这个阶段决定着林蛙雌性的比例,雌性的比例关系养殖的效益.蝌蚪的体重大小也关系变态蛙的体重和体质以及幼蛙的进食,蝌蚪养殖养殖效果的决定了林蛙下一阶段的效果.密度、水质、饵料、种源、水温、管理是影响蝌蚪养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我国棘胸蛙仿生态养殖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但由于棘胸蛙对繁殖生长的环境条件要求特别高,尤其是养殖水质须符合野生环境水质标准,导致棘胸蛙的养殖用水量大、设施成本高、疾病多、成活率低。国内现行的人工养殖棘胸蛙技术,其养殖水源需利用天然洞穴和山溪水且水温需另外热源加温控制,且每养殖10天须添加土霉素等消毒药物。养殖池需种蛙池、产卵池、孵化池、蝌蚪池、幼蛙池和成蛙池等6种池型,棘胸蛙每次从一种池型转入到下一  相似文献   

16.
东北林蛙半人工养殖模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不改变林蛙生活习性,通过人工孵化蝌蚪,提高其成活率和放养密度,扩大了野外林蛙的种群数量。半人工养殖采用的"人养蝌蚪、天养蛙"的模式,除了在蝌蚪养殖期有饲料成本外,再无饲料成本,加上封山包沟的费用、人员管理费用等,这也是其成本的优势。半人工养殖模式所产出的林蛙与野生林蛙基本上没有品质上的区别,保证林蛙产品质量。1蛙场的夏、秋季管理1.1蛙场的防逃可制作防逃趟子,在每年春季5月份,林下化冻至25cm以后,可在蛙场边界的山脊上设一道防逃趟子。其具体方法是用宽30~50cm,厚3道的塑料薄膜或30~50cm宽的纱窗网布,且设内檐,制作防逃趟子。挖防逃沟或称防逃墙,挖一条垂直于地  相似文献   

17.
高温胁迫对棘胸蛙蝌蚪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贞胜 《福建水产》2016,(6):445-452
实验利用水温从18~30℃骤升和缓升两种模式,高温胁迫处理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蝌蚪后,提取其尾部肌肉和内脏团的组织液,进行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等酶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棘胸蛙蝌蚪尾部肌肉提取液的LDH活力显著高于内脏团(P0.01);高温胁迫下棘胸蛙蝌蚪尾部肌肉和内脏团提取液的LDH活力显著提高(P0.01)。高温胁迫下棘胸蛙蝌蚪尾部肌肉和内脏团的GSH-Px活力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且水温骤升模式下的内脏团GSH-Px活力显著高于缓升模式(P0.01)。在30℃高温胁迫时,棘胸蛙蝌蚪尾部肌肉和内脏团SOD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水温骤升模式的棘胸蛙蝌蚪尾部肌肉和内脏团SOD活力均高于缓升模式(P0.05,P0.01)。高温胁迫下CAT活力均显著下降(P0.01),且缓升模式下的棘胸蛙蝌蚪CAT活力显著高于骤升模式(P0.05,P0.01)。在两种升温模式下,高温胁迫对尾部肌肉的AKP活力均无显著影响;而在骤升模式下,高温胁迫的棘胸蛙蝌蚪内脏团的AKP活力显著提高(P0.05)。高温胁迫下的棘胸蛙蝌蚪尾部肌肉和内脏团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骤升模式下高温胁迫的棘胸蛙蝌蚪内脏团的MDA含量显著高于尾部肌肉(P0.01)。  相似文献   

18.
2012年7-8月,笔者在下乡进行技术指导过程中先后接诊了5例患病的棘胸蛙蝌蚪,经对现场调查、了解生产养殖过程和对患病蝌蚪的检查,棘胸蛙蝌蚪患烂鳃病、肠炎病和车轮虫病并发病的比较严重,通过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基本治愈,有效率达100%.现把诊治方法简要介绍如下,供同行业者参考. 1 基本情况 1.1发病情况 5例患病的棘胸蛙蝌蚪养殖池均为土池,每例患病的棘胸蛙蝌蚪养殖池有1~3口不等,每口养殖池面积30~100 m2,每口养殖池平均每天死亡50尾以上.  相似文献   

19.
南通市拼北特种养殖场,在有关研究部门的指导下,试验成功种蛙、幼蛙蝌蚪冬季在塑料大棚里越冬,保持正常生长,种蛙比一般在常规饲养的种蛙提前二个月产卵,且孵化率高,到五月一日止,己孵化出蝌蚪80万只。(笔者注,在江苏省,牛蛙产卵最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我市罗非鱼养殖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春季各种蛙类的大量繁殖,蝌蚪成为池塘培育罗非鱼种最主要的敌害生物,造成培育成活率不高,养殖户备受困扰。我站于2008年4月开展了针对性试验,取得90.2%的成活率,现介绍如下,供养殖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