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间作玉米—水稻,是近几年来我省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在总结各地豆—稻复种制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如何调整湖南省粮食内部结构,发展饲料生产,改良潜育性低产稻田,增加粮食总产,而逐步研究并示范推广的一种新的稻田水旱轮作复种制度。现将调查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稻田玉米复种方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及其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筛选出南方稻田适宜的玉米复种方式,通过推广,可解决南方饲粮短缺的矛盾。于1998年至2005年,在江西农业大学实验田,连续7年对稻田玉米不同复种方式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复种方式的产量、能流、物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各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用综合指数法对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得出处理F(紫云英—玉米‖大豆—晚稻)的综合效益最佳,综合效益指数为0.9416。可在南方双季稻区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南方红壤低丘岗区农田种植业结构不合理,效益低等问题,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引进、筛选、培育新品种,优化种植制度。稻田和旱地改制,引进扩种饲料玉米、特用玉米、烤烟和其他经济作物,红壤旱地重点发展以春玉米为主裁作物的多元多熟种植模式,对部分中低产稻田进行改制,适当调减早稻面积,尽快淘汰早灿稻、大力发展优质稻、饲料稻和玉米,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经济作物和高价值作物,如烤烟、西瓜等。研究提出了本区主效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及作物优质、高产配套技术并在试区示范推广,促进了红壤丘岗区种植业三元结构优化和核类型区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红黄壤水田高产高效可持续复种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全面分析红黄壤水田种植系统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科委“八五”攻关项目研究结果,作者总结设计了3种适应该区的新型复种模式(马铃薯/玉米-稻、草莓/糯玉米-稻、大蒜/西瓜-稻),以当地3种传统模式(油-稻-稻、肥-稻-稻、菜-稻-稻)为对照,在江西省临川市进行对比试验。两年试验结果表明:3种新模式的经济效益和效率、土壤肥力状况均好于对照,其中草莓/糯玉米-稻模式的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状况最好;粮食产量以马铃薯/玉米-稻复种模式最高,该模式的优质饲料生产所占比例较高,粮食生产结构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5.
红黄壤水田高高效可持续复种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全面分析红黄壤水田种植系统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科委委“八五”攻关项目研究结果,作者总结设计了3处适应该区的新型复种模式,以当地3种传统模式为对照,在江西省临川市进行对比试验。两年试验结果表明:3种新模式的经济效益和效率、土壤肥力状况均好于对照,其中草莓/糯玉米-稻模式的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状况最好;粮食产量以马铃薯/玉米-稻复种模式最高,该模式的优质饲料生产所占比例较高,粮食生产结构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皖南烟-稻轮作区土壤和作物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分析不同烟-稻连作复种年限(1年、3年和7年)对烤烟产质量和化学成分的影响,探寻皖南烟-稻轮作区适宜的烤烟复种年限。结果表明:烟-稻轮作复种达到3年,烤烟青枯病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产量受到限制,烟叶产值显著下降12%,种烟的经济效益显著降低。烟-稻轮作复种7年,烟叶总糖显著降低,烟碱有增加的趋势,烟叶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受到了破坏,烟叶感官质量显著下降;并且复种3年烟叶总糖含量显著降低,烟叶甜度明显降低。综合分析烟叶产质量和种烟的经济效益,皖南烟-稻轮作区,烟-稻复种不宜超过3年,采用隔年复种或两年隔一年的方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特青2号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用叶青伦与特矮杂交育成的早、晚、中造兼用型籼稻新良种。自1985年育成后,在广东省经过三个年次的品比试验、区域试验、栽培试验和表证示范,表现优异,深受欢迎,于1988年1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1988~1989年参加南方稻区良种区域试验,并在南方稻区各省进行生产试验及大面积示范,普遍表现耐肥抗倒,抗白叶枯病,丰产性能突出,……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稻免耕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免耕作为一种新型的稻田耕作方法,目前已在我国南方稻区和其它许多国家得到应用和推广。综述了免耕对稻田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生物学和水稻生长发育及最终产量、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效应:免耕不翻动土壤,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稻田表层土壤的质量性状;在产量和效益方面,免耕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更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湘北红壤丘岗区种植业现状及结构调整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优化种植制度。引进扩种饲料玉米、特用玉米、烤烟和其他经济作物。旱地重点发展以春玉米为主栽作物的多元多熟种植模式,对部分中低产稻田进行改制,适当调减早稻面积,尽快淘汰早籼稻、大力发展优质稻、饲料稻和玉米,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经济作物和高价值作物。通过种植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红壤丘岗区种植业结构优化,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推广稻鸭共生技术 培育富硒优质大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铎云 《作物杂志》2005,21(3):45-46
2004年在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富硒区示范推广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稻田放养鸭子210只/hm2,稻鸭共生期65天。鸭子能防病、杀虫、除草、施肥,减少了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用量,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生产出无公害富硒大米。应用该技术纯收入增加了5516.3元/hm2,经济效益较高,技术效果较好,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1.
南方稻区人多地少的矛盾日异突出,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进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当今农业生产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于1989、1990两年进行了“小麦(蔬菜)——玉米制种——晚稻”的稻田立体开发模式试验研究。实践证明,这一结合不仅可以生产优质高产的杂交玉米种子,而且稻田收益成倍提高,为玉米种子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一、试验结果 1989、1990两年在开江县新宁乡四村九社试验结果是:1989年为“小麦——玉  相似文献   

12.
正2015—2017年,黑龙江省勃利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连续3年承担并组织实施了"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成功示范推广了多个模式,其中"稻—蟹"共作模式经济效益最为突出,与对照田(同等条件下只种水稻的稻田)相比,亩均增效1 133元。具体总结如下:一、关键技术1.稻田基本条件(1)地点。以勃利县九龙鱼种场稻蟹模式为例。(2)面积。100亩。田块平整,且与周边连片,辐射面积6 000余亩。  相似文献   

13.
冀粳10号系河北农垦科研所从花76—49品系自然异变株中系统选育而成。经1985~1987年连续三年参加河北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和多点示范,均表现高产、抗病,深受稻区广大群众欢迎。1988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冀粳10号”。1988年推广面积已近40万亩。该品种已在河北省主要稻区及天津市部分稻区推广,并在北京、山东、河南等省市大面积示范。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湘南红壤稻田多熟制的增产潜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生产示范、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1982年开始,在湖南祁阳官山坪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站的红壤稻田布置了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制度长期定位试验。试验设四个处理,即:稻-稻-紫云英(豆科)、稻-稻-油菜(十字花科)、稻-稻-黑麦草(禾本科)、稻-稻-冬闲。28年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能促进水稻增产;2.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能够明显的降低田间杂草密度,减少早稻期间田间杂草的种类,但对晚稻时期田间杂草种类的影响不明显。3. 稻-稻-紫云英轮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5.
稻鸭共作技术的特点与关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鸭共作是以种植优质稻为核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种养结合的生态型农业新技术。它是在继承我国传统的稻田放鸭的基础上 ,改稻鸭松散型结合为紧密型结合的一种新型稻作方式。稻鸭共作生产出的稻米和鸭肉为绿色食品 ,符合当今社会的消费需求 ,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和欢迎。近年来 ,该项技术在我国南方稻区正悄然兴起 ,应用范围和面积不断扩大 ,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和推广应用前景。 2 0 0 2年 ,扬州市选择生态环境优越、水资源丰富的里下河地区 ,进行了稻鸭共作技术的试验和示范 ,一举获得成功 ,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2 0 0 3年应用面积将达到 0 …  相似文献   

16.
秋亚家庭农场在长期的稻鸭米生产经营实践中,以稻鸭共作技术为核心集成应用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重点示范推广了稻田套播紫云英高效栽培技术、基于稻鸭共作的水稻机插秧技术、稻鸭共作技术、频谱式太阳能杀虫灯技术,在此基础上,创建了秋亚牌稻鸭米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17.
正直播稻等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具有高产、省工节本等优点,易被广大农户所采用,在南方稻区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不管是早稻还是晚稻地块都普遍采用。但随着这一技术的推广,稻田恶性杂草千金子的危害逐年上升为主要杂草危害之一。千金子在抛秧稻田的危害也相当普遍,主要原因是稻田前期干干湿湿环境有利于千金子的发生。现将千金子的识别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直播稻等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具有高产、省工节本等优点,易被广大农户所采用,在南方稻区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不管是早稻还是晚稻地方都普遍采用。但随着这一技术的推广,稻田恶性杂草千金子的危害逐年上升为主要杂草之一。在抛秧稻田危害也相当普遍,主要原因是因稻田前期干干湿湿环境有利于千金子杂草的发生,这是千金  相似文献   

19.
对油稻稻三熟制改油稻双优两熟模式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安乡县位于洞庭湖区西北部,常年稻田面积约26667hm2,是一个典型的产粮大县,稻田耕作制主要是油—稻—稻、肥 (紫云英 )—稻—稻,比例约各半。近年来稻谷出现相对过剩,尤其是早籼稻米质量差,价格低,卖粮难,以油—稻—稻为主的“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作的稻田耕作模式,无法挖掘作物的质量潜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我县把改革稻田种植制度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因地制宜调减早籼稻面积,改油稻稻种植制为优质油菜和优质晚稻各一季 (简称油稻双优两熟模式,下同 ),1999年下渔口镇国兴村示范22.8hm2,获得成功,2000年全县推广面积达……  相似文献   

20.
针对江汉平原目前存在的20多种稻田复种方式,选取6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复种方式进行避灾减灾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油瓜玉稻”方式政党年景效益最好”,“肥稻荠”第二,“新型油稻稻”方式第三;模拟灾年灾减去因灾受损部分后,经济效益排名次序不变;灾前粮食产量“新型油稻稻”第一“肥稻荠”第二,“油瓜玉稻”第三;计算其安全产出率,“肥稻荠”第一,“油瓜玉稻”第二,“新型油稻稻第三。“油瓜玉稻”、“肥稻齐”方式。因含有一定经济作物,易受市场影响,所以因将三种类型复种方式按其适种植区域和一定比例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