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亮甲酚蓝(BCB)染色液对绵羊不同直径卵泡卵母细胞的筛选作用,对筛选后的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统计不同组间成熟率、卵裂率及囊胚率的差异。将卵泡直径分为2mm、2~5mm、5mm共3组,经26μmol/L的BCB染色90min后,结果显示:(1)直径5mm卵泡中的卵母细胞阳性率极显著高于5mm以下卵泡组(P0.01);(2)卵泡直径5mm中BCB+组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的体外培养效率显著高于其余2组;(3)不同试验组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获得的囊胚总细胞数在BCB+组卵母细胞中,直径2~5mm组与5mm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极显著高于直径2mm组(P0.01);BCB-卵母细胞在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未经染色的卵母细胞中,直径2~5mm组与5mm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直径2mm组(P0.05);此外,2mm的卵母细胞,BCB+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BCB-组(P0.01),在直径2~5mm组和5mm组,BCB+组、对照组和BCB-组均差异极显著(P0.01)。以上结果说明,直径2mm以上卵泡的卵母细胞用BCB染色液筛选后更适合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2.
利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直径绵羊卵泡卵丘细胞中FSHR、EGFR、GHR、b FGF、CYP19A、AMH基因的mRNA表达规律及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中、小卵泡卵丘细胞中都有FSHR、EGFR、GHR、b FGF、CYP19A、AMH的mRNA表达,不同直径卵泡卵丘细胞呈现递增趋势,大卵泡卵丘细胞与中小卵泡的卵丘细胞相对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AMH在直径5.0 mm的卵泡卵丘细胞中有所下降。不同大小卵泡卵母细胞经体外培养,结果表明,各卵泡卵母细胞直径组间成熟率不显著,随卵泡直径的增大卵裂率增加,1.0~2.0 mm组与2.1~5.0 mm组卵裂率都显著低于5 mm组(P0.05),相互间无差异(P0.05);囊胚率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卵泡大于5.0 mm卵母细胞组极显著高于1.0~2.0 mm组(P0.01),2.1~5.0 mm组(P0.05)。证实卵丘细胞在绵羊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及随后的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卵泡直径对卵母细胞发育能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改善猪裸卵的体外成熟质量,为建立稳定有效的裸卵培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第一极体排出比例、卵母细胞谷胱甘肽含量、亮甲酚蓝阳性率以及早期胚胎发育潜能等为主要衡量指标研究了卵泡壁颗粒细胞共培养对猪裸卵胞质成熟的影响。[结果]体外成熟结果表明,相对于DO组,DO+MGC组卵母细胞排除第一极体的比例无显著差异,但核成熟的进程得到了改善,更接近于COC组;成熟卵母细胞GSH含量检测结果表明,DO+MGC组平均每个卵母细胞谷胱甘肽含量(光密度1 053.67)与COC组(1 426.00)和COC+GC组(1 541.00)差异不显著,但DO组(724.67)显著低于COC组和COC+GC组(P0.05);G6PDH活性检测结果表明,DO+MGC组BCB阳性卵母细胞比例(88.26%)与COC组(92.75%)以及DO组(82.86%)差异均不显著,但DO组显著低于COC组(P0.05);成熟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的发育结果表明,DO+MGC组卵裂率(94.98%)和囊胚率(43.67%)显著高于DO组卵裂率(52.54%)和囊胚率(8.97%),与COC组卵裂率(97.11%)和囊胚率(38.30%)差异不显著(P0.05);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的发育结果表明,DO+MGC组卵裂率(72.65%)与DO组卵裂率(63.59%)无显著差异,但DO+MGC组囊胚率(17.79%)显著高于DO组(9.88%)(P0.05)。[结论]卵泡壁颗粒细胞共培养可以显著改善裸卵体外成熟的胞质成熟质量并进而提高后续发育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改善猪裸卵的体外成熟质量,为建立稳定有效的裸卵培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第一极体排出比例、卵母细胞谷胱甘肽含量、亮甲酚蓝阳性率以及早期胚胎发育潜能等为主要衡量指标研究了卵泡壁颗粒细胞共培养对猪裸卵胞质成熟的影响.[结果]体外成熟结果表明,相对于DO组,DO+ MGC组卵母细胞排除第一极体的比例无显著差异,但核成熟的进程得到了改善,更接近于COC组;成熟卵母细胞GSH含量检测结果表明,DO+ MGC组平均每个卵母细胞谷胱甘肽含量(光密度1053.67)与COC组(1426.00)和COC+ CC组(1541.00)差异不显著,但DO组(724.67)显著低于COC组和COC+GC组(P <0.05);G6PDH活性检测结果表明,DO+MGC组BCB阳性卵母细胞比例(88.26%)与COC组(92.75%)以及DO组(82.86%)差异均不显著,但DO组显著低于COC组(P<0.05);成熟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的发育结果表明,DO+ MGC组卵裂率(94.98%)和囊胚率(43.67%)显著高于DO组卵裂率(52.54%)和囊胚率(8.97%),与COC组卵裂率(97.11%)和囊胚率(38.30%)差异不显著(P<0.05);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的发育结果表明,DO+ MGC组卵裂率(72.65%)与DO组卵裂率(63.59%)无显著差异,但DO+ MGC组囊胚率(17.79%)显著高于DO组(9.88%)(P<0.05).[结论]卵泡壁颗粒细胞共培养可以显著改善裸卵体外成熟的胞质成熟质量并进而提高后续发育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直径为2 mm以下和2~6 mm猪卵泡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分裂率与囊胚率差异,采用相同体外成熟培养条件,来培养从不同直径的2种卵泡中所抽出的卵母细胞,在卵母细胞成熟培养后44~48 h,对卵母细胞进行化学激活和体外培养,观察胚胎体外发育能力;在培养48 h时进行分裂数据统计,培养168 h时统计囊胚个数。结果发现,2 mm以下猪卵泡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胚胎的体外培养平均分裂率与2~6 mm猪卵泡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胚胎的体外培养平均分裂率差异显著,分别为62.46%、81.76%(P0.05);2 mm以下猪卵泡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胚胎的体外培养平均囊胚率与2~6 mm猪卵泡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胚胎的体外培养平均囊胚率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1.71%、15.30%。说明正常卵泡、小腔卵泡的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后,孤雌激活胚分裂率依次降低,孤雌胚胎的分裂能力随卵泡直径的增大而增强;正常卵泡、小腔卵泡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孤雌激活胚囊胚率随卵泡直径的增大有一定增高,但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不同形态的猪卵巢中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效果与脂滴的相关性,以及小檗碱对其的影响.[方法]将卵泡型卵巢GV期和黄体型卵巢GV期卵母细胞分别用添加小檗碱的成熟液体外成熟,观察体外成熟效果;用尼罗红染色的方法测定成熟前后的卵母细胞的脂滴含量,并观察成熟后各组卵母细胞脂滴的分布.[结果]卵泡型卵母细胞的颗粒细胞扩散率和第一极体排出率均显著高于黄体型卵母细胞(P<0.05),小檗碱(Berberine,Ber)组卵母细胞的颗粒细胞扩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一极体排出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体外成熟后,对照组卵母细胞中脂滴含量显著降低(P<0.05),小檗碱组极显著降低(P<0.01),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黄体型卵母细胞的脂滴含量则显著低于卵泡型(P<0.05).猪卵母细胞成熟后的脂滴分布为分散型、外围型和不规则型,卵泡型卵母细胞脂滴主要呈分散分布,黄体型卵母细胞脂滴主要呈外围分布,并且黄体型卵母细胞脂滴呈不规则分布多于卵泡型.[结论]小檗碱能明显促进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且卵泡型成熟效果显著好于黄体型;体外成熟后,卵母细胞脂滴逐渐减少,小檗碱组脂滴含量极显著减少,且黄体型卵母细胞脂滴含量明显减少;猪卵母细胞内脂滴的分布与卵巢所处的时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善猪裸卵的体外成熟质量,为建立稳定有效的裸卵培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第一极体排出比例、卵母细胞谷胱甘肽含量、亮甲酚蓝阳性率以及早期胚胎发育潜能等为主要衡量指标研究了卵泡壁颗粒细胞共培养对猪裸卵胞质成熟的影响。[结果]体外成熟结果表明,相对于DO组,DO+MGC组卵母细胞排除第一极体的比例无显著差异,但核成熟的进程得到了改善,更接近于COC组;成熟卵母细胞GSH含量检测结果表明,DO+MGC组平均每个卵母细胞谷胱甘肽含量(光密度1053.67)与COC组(1426.00)和COC+GC组(1541.00)差异不显著,但DO组(724.67)显著低于COC组和COC+GC组(P<0.05);G6PDH活性检测结果表明,DO+MGC组BCB阳性卵母细胞比例(88.26%)与COC组(92.75%)以及DO组(82.86%)差异均不显著,但DO组显著低于COC组(P<0.05);成熟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的发育结果表明,DO+MGC组卵裂率(94.98%)和囊胚率(43.67%)显著高于DO组卵裂率(52.54%)和囊胚率(8.97%)(P<0.05),与COC组卵裂率(97.11%)和囊胚率(38.30%)差异不显著;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的发育结果表明,DO+MGC组卵裂率(72.65%)与DO组卵裂率(63.59%)无显著差异,但DO+MGC组囊胚率(17.79%)显著高于DO组(9.88%)(P<0.05)。[结论]卵泡壁颗粒细胞共培养可以显著改善裸卵体外成熟的胞质成熟质量并进而提高后续发育潜力。  相似文献   

8.
高国龙  张敏  李思强  王海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887-5888,5916
[目的]研究卵泡微环境对颗粒细胞与卵母细胞质量及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从不同直径大小的卵泡中收集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Hoechst33342染色观察卵母细胞核形态;采用Annexin-V-FITC/PI法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颗粒细胞的凋亡情况;进行受精卵体外培养,并计算受精率及受精卵的囊胚率。[结果]大卵泡(〉10 mm)和小卵泡(〈3 mm)内颗粒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3~7和7~10 mm卵泡内的颗粒细胞凋亡率(P〈0.05)大卵泡和小卵泡内的大量卵母细胞呈现出染色质固缩、核碎裂及胞浆浓缩等凋亡特征。3~7和7~10 mm卵泡内的卵母细胞成熟率明显高于大卵泡和小卵泡(P〈0.05)。来源于不同直径卵泡的卵母细胞,其卵裂率和囊胚率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卵泡微环境是影响牛胚胎体外生产的主要环节,直径为3~10 mm卵泡内颗粒细胞质量及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较高,卵泡直径对卵母细胞受精及受精卵的早期发育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不同直径卵泡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TCM-199成熟培养猪卵巢表面直径2~3mm,3~5mm和5~8mm卵泡内的卵母细胞,比较了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以上各组卵泡液(pFF)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的影响,以成熟培养48h后排出第一极体为成熟标准对猪卵母细胞进行成熟鉴定。结果表明,2~3mm,5~8mm和3~5mm3组卵泡内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IVM)率依次升高,分别为12.7%,31.3%和46.0%,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添加3~5mm卵泡液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42.0%)也显著高于5~8mm组(11.0%)和2~3mm组(12.7%)(P<0.05)。试验同时观察记录了不同直径卵泡内卵母细胞的等级,结果发现5~8mm组中A级卵母细胞的比例(37.7%)显著高于3~5mm组(23.9%)(P<0.01),但其B级卵母细胞的比例(45.9%)却显著低于2~3mm(62.1%)组和3~5mm(59.2%)(P<0.05)。这说明,2~3mm,3~5mm和5~8mm3组卵泡中,卵泡直径增大,其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中的优势渐增。  相似文献   

10.
不同bFF对延边黄牛卵母细胞成熟及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熟液中添加不同处理及来源的牛卵泡液(bFF),以研究其对延边黄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重组胚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抽滤组与抽滤组间成熟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未抽滤组显著提高囊胚率(P<0.05);卵泡直径2~8 mm组、>8 mm组和混合组(2~8 mm组与>8 mm组的混合)之间成熟率、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差异不显著(P>0.05);两试验组(黄体组、卵泡组)成熟率、卵裂率和囊胚率差异不显著(P>0.05),两试验组与血清组相比囊胚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结果提示,未抽滤黄体期卵巢表面卵泡内bFF能有效提高卵母细胞体外囊胚发育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人成熟卵泡液作为体外成熟培养液培养牛卵母细胞的可能性。【方法】观察并比较未成熟牛卵母细胞分别在灭活人卵泡液与成熟培养液、灭活与未灭活人卵泡液、未灭活人卵泡液不同培养温度(38,38.5和39℃)下,进行体外成熟培养时卵母细胞的极体排出率。【结果】在灭活人卵泡液与成熟培养液中,牛卵母细胞成熟率分别为58.5%和63.5%,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未灭活人卵泡液中,牛卵母细胞成熟率(58.8%)显著高于灭活人卵泡液(37.5%)(P<0.01);在未灭活人卵泡液中38,38.5和39℃培养的牛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分别为60.7%,58.1%和54.1%,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人卵泡液可以用于未成熟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人卵泡液用作成熟培养液时无需灭活,培养温度为38~39℃。  相似文献   

12.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时间对绵羊核移植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绵羊克隆试验中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及去核时间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盲吸法结合荧光显微镜检查,对绵羊不同成熟时间卵母细胞去核的效率及其后续重构胚的发育进行对比。[结果]体外成熟培养19~21 h的绵羊卵母细胞在成熟率上显著高于体外成熟培养16~18 h(P(0.05),在去核成功率上显著高于体外成熟培养22~24 h(P(0.05);3个试验组在卵裂率、囊胚率上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体外成熟培养19~21 h的试验组囊胚平均细胞数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体外成熟培养19~21 h的卵母细胞较适于作为受体细胞进行绵羊核移植,可以显著提高囊胚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奶牛体外受精效果,研究了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在IVF-100、BO和TALP三种体外受精液中的受精效果,同时比较了裸卵(NOs)与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对受精效果的影响,卵巢的不同保存温度对卵母细胞受精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在受精液IVF-100中的卵裂率显著高于BO液的(P0.05),而TALP液中的卵裂率与IVF-100和BO液的差异都不显著(P0.05);裸卵(NOs)的卵裂率低于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但差异不显著(P0.05);NOs的囊胚率极显著低于COCs的(P0.01);卵巢在10和37℃下保存2~3 h,卵母细胞卵裂率和囊胚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卵泡液(直径大于10mm)对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共收集1759枚卵母细胞进行试验。在成熟液中分别添加0%,10%,30%和50%的卵泡液(bFF,bovinefollicularfluid),成熟培养24h后,孤雌激活或者体外受精和胚胎培养;对比10?F和10%胎牛血清(FBS),以及观察微滴培养对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孤雌激活组中,bFF浓度对卵裂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胚胎囊胚发育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体外受精组中随着bFF浓度增加而卵裂率下降(P<0.01),而且囊胚率也下降(P<0.05)。在10%的bFF组中,孤雌激活囊胚率和体外受精囊胚率分别为47.1%和38.0%,囊胚扩张率显著高于其它组。从试验得出,添加10?F有利于卵母细胞胞质成熟,且不会降低到受精率,而且可以替代FBS;微滴培养不利于卵母细胞成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取高质量的卵泡卵母细胞,提高山羊体外胚胎生产的效率,采用切剖法与抽吸法采集卵泡卵母细胞,并对获得的可用卵母细胞进行了体外成熟培养。结果表明,切剖法能够获得较多的可用卵母细胞,可以明显增加用于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数;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与卵泡直径密切相关,大卵泡与中卵泡的卵母细胞成熟率明显高于(P<0.05)小卵泡;山羊卵泡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液中FCS的添加比例以10%~15%为益。在一定范围内,提高FCS的浓度,并不能提高卵母细胞的成熟率。  相似文献   

16.
萨福克羔羊卵泡诱导发育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稳定并提高萨福克羔羊卵泡发育效率,通过肌肉注射FSH和PMSG的方法,对可能影响萨福克羔羊激素诱导效果如羔羊日龄、体重、健康状况和季节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5~6周龄萨福克羔羊经激素处理后的平均卵泡数(114.18vs 22.17)、回收的卵母细胞数(82.54vs 12.83)以及可用卵母细胞数(72.79vs 10.83)极显著高于8~9周龄组(P0.01);2)体重在8~18kg之间的5~6周龄羔羊,不影响处理效果(P0.05);3)有疾病史的羔羊处理效果显著低于健康羔羊组(P0.01);4)春、秋季节对羔羊卵泡发育及回收的卵母细胞数没有影响(P0.05),但春季羔羊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卵裂率(54.31%vs 73.93%)和囊胚率(21.34%vs 35.73%)显著低于秋季(P0.05);5)秋季羔羊胚胎移植受胎率(51.33%vs 26.07%)显著高于春季(P0.05);6)移植早期胚胎或囊胚期胚胎对受胎率没有影响(P0.05)。选择5~6周龄、体重在8~18kg之间、无疾病史的萨福克羔羊,能显著提高卵泡发育效率;秋季羔羊卵母细胞发育能力显著高于春季;相同季节内,移植早期胚胎或囊胚期胚胎受胎率间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比了不同浓度的猪卵泡液、激素、卵泡直径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TCM199+10% FCS为主的基础培养液中添加浓度为10%的猪卵泡液比添加0、5%、20%能显著(P<0.05)提高卵母细胞的成熟率;②再添加50 ug/ml的激素FSH对猪卵母细胞的成熟效果最好,显著(P<0.05)高于LH、PMSG试验组;③来自于卵泡直径为4~7mm的卵母细胞成熟率显著高于(P<0.05)直径≤3mm和≥8 mm卵泡的卵母细胞的成熟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奶牛体外受精效果,研究了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在IVF-100、BO、TALP 3种体外受精液中的受精效果,同时比较了裸卵(NOs)与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对受精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在受精液IVF-100中的卵裂率显著高于BO液(P0.05),而TALP液中的卵裂率与IVF-100和BO液的差异都不显著(P0.05);裸卵(NOs)的卵裂率低于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但差异不显著(P0.05);NOs的囊胚率极显著低于COCs(P0.01)。不同受精液及有无卵丘细胞对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集屠宰场废弃猪卵巢,体外分离和培养猪卵母细胞,探讨基础培养基、激素、卵泡直径大小及卵丘细胞层数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TCMl99(mTCMl99)较NCSU-23培养猪卵母细胞成熟率显著提高(P<0.05);基础培养基中添加PMSG、hCG和pFF,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80.63%)显著高于仅...  相似文献   

20.
通过使用不同的卵母细胞采集方法、不同的培养液、培养时间和细胞因子对绵羊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切卵法和抽吸法对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前者优于后者,差异极显著(P<0.01);培养液中添加FSH、LH及FBS对绵羊卵母细胞的影响显著高于添加发情羊血清的且差异极显著(P<0.01);绵羊的卵母细胞培养20h的成熟率极显著低于培养22h和24h的成熟率(P<0.01),培养22h和24h的成熟率差异不显著(P>0.05),培养24h和培养26h的成熟率差异极显著(P<0.01),培养26h卵母细胞老化对随后的体外受精不利;成熟液(培养液+FBS、LH、FSH、E2)中分别加入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e protein,BMP15)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b(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8b,FGF8b)2种细胞因子,成熟液中添加BMP15组与添加FGF8b组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差异极显著(P<0.01),成熟液中添加BMP15和对照组卵母细胞成熟率的差异极显著(P<0.01),加入FGF8b组与对照组卵母细胞成熟率差异不显著(P>0.05).利用切卵法在培养液中加入FSH、LHE2和细胞因子BMP15,培养22~24h可以大大提高绵羊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的成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