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避雨模式对五月鲜桃果实可溶性糖积累的动态影响,以五月鲜桃为试材,以露天栽培为对照,分析避雨栽培、避雨模式下分根灌溉、避雨模式下施保水剂、避雨模式下覆草3种不同处理对五月鲜桃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五月鲜桃果实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可溶性糖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避雨模式下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且果实采收期除避雨模式下分根灌溉处理外,其余各组处理桃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说明不同避雨栽培处理模式均能达到提高五月鲜桃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目的,其中避雨模式下施保水剂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不同避雨棚架对江西葡萄病害发生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设优化“V”形双龙干与传统“V”形双层架2个处理,开展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从病害发生程度来看,前者病害发生晚,病叶率显著降低,病情指数降幅率达95.23%以上,病果率降幅达90.86%。从葡萄营养生长情况来看,前者营养生长阶段枝蔓和叶片指标(枝粗、叶长、叶宽、叶质量、叶面积和叶厚系数等)第1年和第2年均有所提高,达显著差异水平。从葡萄果实品质来看,前者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和糖酸比分别比后者提高12.33%、18.79%和13.76%,达显著差异水平,总酸浓度仅提高4.00%,无显著差异。前者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还原糖多,糖酸比处于黄金段30~35之间,总酸浓度无差异,葡萄果实品质明显提高。试验表明,采用优化的“V”形双龙干避雨架,可减轻葡萄病害发生、减少农药用量,更适宜葡萄营养生长,提高葡萄综合品质,在江西等南方葡萄产区,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陕西产区主栽葡萄品种户太8号、夏黑、火焰无核为试材,设置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两种模式,选择白色纸袋、红色无纺布袋、绿色无纺布袋3种果袋,统计并分析果实灰霉病发病情况,同时测定不同处理下3种鲜食葡萄的果实品质,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避雨栽培下鲜食葡萄病果率和病情指数为13.26%和4.54,露地栽培为47.1%和16.88。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明显提高了鲜食葡萄果穗质量、单果质量和果粒大小,且在夏黑上尤为显著。避雨栽培明显降低了鲜食葡萄光泽饱和度,除夏黑外,对色度角影响不显著;红色葡萄颜色指数避雨栽培大于露地栽培,在火焰无核中表现显著。此外,避雨栽培和套袋也提高了鲜食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对鲜食葡萄总酸含量影响不大;对鲜食葡萄有机酸含量存在不同程度影响。综合分析,在避雨栽培条件下使用红色无纺布袋对提高鲜食葡萄果实品质效果最佳,同时露地栽培下使用白色纸袋也可以提高鲜食葡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葡萄避雨栽培土肥管理科学合理,保障葡萄品质稳定提升,本试验以巨峰葡萄园土壤及果实为试材,探讨避雨栽培对土壤养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pH值及速效氮、速效钾以及全钙含量升高,但差异均不显著;速效磷含量较露地栽培显著增加;避雨栽培葡萄果实糖酸比、总糖含量均显著高于露地栽培,总酸含量显著低于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5.
研究比较鄞红葡萄在简易避雨栽培和露地栽培2种种植模式下叶片感霜霉病的情况,并比较2种模式对果实大小及果实品质的差异影响。结果表明,露地栽培时鄞红葡萄感霜霉病严重,进行简易避雨栽培可降低叶片发病率80%以上,病情指数亦得到有效降低;2种栽培模式下果实大小无显著差异;简易避雨栽培可显著降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值,可有效改善果实品质。经综合比较,鄞红葡萄在南方地区种植更适宜采用避雨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6.
酿酒葡萄西拉避雨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酿酒葡萄西拉为材料,采用顶部小拱棚避雨的方式,研究了避雨栽培对葡萄病害、果实品质和酿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能够有效降低葡萄叶片和果实病害的发生,大幅提高果实含糖量、葡萄酒酒度和含干浸出物的量等主要品质指标,明显改善葡萄酒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7.
以南高丛蓝莓品种‘奥尼尔’为试材,研究避雨栽培对蓝莓裂果、果实品质及相关抗氧化物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避雨栽培条件下,蓝莓果实成熟后期裂果率仅为2.92%,显著低于露地栽培的87.16%;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77%,显著高于露地栽培的11.13%;果实葡萄糖、果糖、总花青苷、总酚含量,以及DPPH和FRAP值均显著高于露地栽培,果皮色泽b*绝对值显著大于露地栽培;单果重、果实硬度、苹果酸含量、POD活性、SOD活性等指标与露地栽培无显著差异,而PPO活性显著低于露地栽培。综上,在蓝莓果实成熟期多雨的南方地区,避雨栽培能明显减少裂果,提高果实品质,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盆栽兔眼蓝莓品种‘灿烂’为试材,研究避雨栽培对其生长光环境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对照)相比,避雨栽培条件下可见光、UVA、UVB光照强度显著降低,且阴雨天气蓝光波段的光照强度较其他波段的可见光降低更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皮花色苷含量显著低于露地栽培,单果重、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露地栽培无显著差异;单株商品果产量较露地栽培显著增加了12.9%。综上,避雨栽培改变了兔眼蓝莓生长光环境,导致果实部分品质指标有所下降,但减少了裂果和落果损失,从而显著提高了商品果产量,可在兔眼蓝莓果实成熟期多雨的南方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露地和避雨栽培条件下的‘红阳’猕猴桃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园地温湿度、植株光合作用、果实品质等指标,研究避雨栽培对‘红阳’猕猴桃生长微环境、叶片光合能力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条件下植株环境温度降低2.4℃,空气湿度提高12.2%,光合有效辐射下降13.0%~28.6%;避雨栽培可维持‘红阳’猕猴桃在生长旺盛期的平均净光合速率,有效缓解植株光合"午休"现象,对植株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表现为结果枝数降低10.8%,结果枝长度增加60.8%,坐果数提高129.7%,叶绿素含量提高6.1%,单果重提高25.7%,采收期和软熟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10.8%和14.1%,干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延长了贮藏时间。综上,避雨栽培可改善‘红阳’猕猴桃生长微环境,优化植株光合作用,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
据《园艺学报》2013年第8期《叶面施锌对苹果果实中糖代谢相关酶潘陛的影响》(作者张勇等)报道,在不同物候期对13年生盛果期“富士”苹果树进行叶面喷锌处理,测定果实锌含量、还原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喷锌显著提高了果实中的锌含量和成熟期果实中的还原糖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避雨栽培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对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6 a生葡萄‘金手指’为试材,调查果粒纵横径及质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果实着色状况以及香气物质组分等果实品质指标。【结果】避雨栽培条件下,‘金手指’葡萄果粒质量迅速生长期延后1周左右,可滴定酸含量明显下降;果实色泽参数CIRG值为1.23,显著低于对照1.25;检测出醛类为香气物质的主要成分,且较对照增加了1种物质,即3-己烯醛;在醛类物质中,2-己烯醛相对含量最高,较对照增加了17.52%;但在整个观察期内,果粒纵横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未发现显著差异。【结论】避雨栽培对葡萄着色状况和香气物质组分等指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户太八号"葡萄为试材,比较了露地栽培与避雨栽培2种模式下葡萄的生长发育状况、外观品质及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极显著削弱了叶幕层光照强度,为常规栽培的68.71%;避雨栽培下葡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降低12.10%,叶绿素含量平均降低5.57%;在叶幕微气候方面,避雨栽培下叶幕层日平均温度提高了1.68℃,日平均湿度降低了10.98%。与常规栽培比较,避雨栽培平均果粒质量降低了1.52g,平均果穗质量降低了92g;避雨栽培下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高于常规栽培,差异不显著;含酸量在果实发育时期极显著低于常规栽培下的葡萄,且差值较大。避雨栽培可显著提高果实固酸比,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3.
避雨栽培对‘赤霞珠’葡萄绿叶挥发性组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我国东部葡萄酒产区在酿酒葡萄成熟期降雨过多导致香气品质下降的问题,探究避雨栽培对‘赤霞珠’葡萄果实绿叶挥发性组分及其衍生酯类积累的影响,以期为该项措施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和2013年采自北京密云地区张裕爱斐堡酒庄葡萄园的‘赤霞珠’(Vitis vinifera‘Cabernet Sauvignon’)果实为试材,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比较避雨栽培和露地模式下果实成熟过程中绿叶挥发性组分积累规律的异同。【结果】避雨栽培下葡萄果实周围的太阳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下降约20%,紫外辐射下降约40%。在2012年避雨栽培的成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升高,而在2013年2种栽培模式生产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差异。综合2 a(年)数据,避雨栽培降低了成熟果实有"青草"气味的游离态脂肪醇、反式-2-己烯醛和反式-2-己烯酸的含量,而提高了结合态反式-2-己烯醇、己醇和反式-3-己烯醇等、以及游离态和结合态己醛和己酸的含量。此外,避雨栽培也显著增加果实中有"果香"气味的游离态和结合态酯类化合物含量,如乙酸己酯、辛酸乙酯和顺式-乙酸-3-己烯酯等。相对于2013年,避雨栽培的这些影响在降雨量相对较多的2012年更为显著。【结论】避雨栽培可以减弱葡萄的绿叶气味,提升果实和葡萄酒潜在果香品质,尤其在降雨相对较多的年份,可有效地缓解果实品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葡萄避雨栽培在有效减轻病害的同时,也能够影响果实品质。从避雨栽培条件下光照、温度、湿度等微环境条件变化对葡萄果实品质影响的角度,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微环境变化与葡萄果实糖、酸、芳香物质、酚类物质、着色等主要果实品质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套袋对水晶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在等施肥量的条件下设置套袋和不套袋2个处理。结果表明:套袋处理能明显地提高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且能降低总酸含量。套袋处理能显著提高水晶葡萄抵抗病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夏黑为试材,旨在探索环剥对夏黑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高宽垂架式的避雨栽培模式下,在夏黑葡萄刚刚着色时,对主干进行宽约3 mm的环剥,可显著地促进果实着色,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相似文献   

17.
以5年生夏黑葡萄为试材,研究在山区葡萄果实转色期至成熟期铺设银色反光膜对葡萄叶片、果穗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管是大棚栽培还是露地栽培,在夏黑葡萄果实转色期铺设银色反光膜均能改善葡萄叶幕下的微环境:降低根系土壤温度,提高叶片温度;增强地面反射光强,增加叶片厚度,提高叶片温度和叶片的叶绿素和氮含量,促进光合作用;提升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就铺设银色反光膜的果实品质增效而言,避雨栽培比露地栽培好。  相似文献   

18.
采前避雨栽培影响桃果实采后贮藏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桃果实的贮藏研究主要包括品质维持技术研发及调控机制分析,有关采前生产措施对于采后贮藏品质的报道相对较少。【方法】研究选取水蜜桃品种‘湖景蜜露’(Prunus persica L.Batsch‘Hujingmilu’)为材料,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开展避雨栽培桃果实在采后低温贮藏及货架期间的品质分析。【结果】避雨栽培果实置于0℃贮藏21 d转货架3 d发生果肉组织褐变等冷害症状,对照果实出现冷害的时间为28 d转货架。不同栽培模式来源果实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等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苹果酸和柠檬酸等有机酸含量的显著差异主要发生在低温贮藏21 d转货架3 d,整个贮藏过程中的糖酸比含量在不同处理中并无显著差异。电子鼻的统计质量控制(SQC)分析结果显示,避雨栽培果实在采后低温贮藏期间与对照样品存在感官品质差异。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SPME-GC-MS)分析发现低温后转货架发生冷害的避雨栽培果实内酯类、酯类、呋喃类和降异戊二烯等挥发性物质显著含量低于对照果实,冷害越严重浓度越低。对于具体挥发性物质而言,乙酸己酯、顺-3-乙酸己烯酯、反-2-乙酸己烯酯、γ-癸内酯等在避雨栽培果实低温贮藏转货架后显著低于对照。【结论】相对于露地栽培措施,避雨栽培桃果实在采后低温贮藏过程中更易发生冷害,主要症状包括果肉褐变、组织不能正常软化,蔗糖含量减少,果香型的内酯类和酯类物质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9.
避雨栽培对大棚梨病虫害发生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翠冠梨为试材,以避雨期卸掉顶膜作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避雨栽培对大棚梨果实品质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明显减少大棚梨叶片病害尤其是黑斑病的发生。两种栽培模式的前期(6月29日)病害发生率均很低,发病种类以斑纹病为主。9月13日,避雨栽培的叶片病斑总数比对照减少96.6%,发病种类以灰斑病为主,占病斑总数的70.5%;其次是黑斑病,黑斑病叶片病斑总数比对照减少99.2%。避雨栽培期间,蚜虫的发生量比对照提高了862.1倍,并引发烟煤病。同时,避雨栽培显著减少了翠冠梨锈斑的发生,锈斑指数比对照减少了50.5%~58.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照减少了0.42~0.71个百分点。在大棚梨的生产上,应优先实行避雨栽培,以减少黑斑病的发生和提高果实品质;对蚜虫及其诱发的烟煤病发生严重的大棚梨园,可采用避雨与露地栽培间隔实施的方法来控制蔓延。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3年生夏黑葡萄为材料,研究不同的整形方式对果实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和着色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形对夏黑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影响不同,H形树形能显著提高果实大小、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花青苷含量,促进果实着色,降低可滴定酸含量。H形(包括HB形和HL形)树形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T形的高3.18%和0.6%,比V形高10.48%和7.71%。果皮中花青苷含量的大小依次为H形避雨栽培>H形露天栽培>T形露天栽培>V形露天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