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讨菘蓝下胚轴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的规律,并用正交设计法对影响细胞悬浮培养的主要因素如温度、接种量、生长素2,4-D、蔗糖含量进行分析,得出菘蓝下胚轴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的优化条件:温度20℃、接种量0.2 g@30ml-1、激素2,4-D 0.2mg@L-1、蔗糖含量2.0%.  相似文献   

2.
海巴戟天愈伤组织诱导及细胞悬浮培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巴戟天叶脉作为外植体,在B5 培养基上诱导出淡黄色、疏松愈伤组织,通过增殖后接种到液体培 养基中,建立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并对影响细胞悬浮培养的培养基种类、接种量、pH 值、蔗糖含量等因素进行了研 究。结果表明院B5 + 1 mg/L 2,4-D + 0.1 mg/L 6-BA 能诱导出淡黄色、质地疏松的愈伤组织;较佳愈伤组织增殖培养 基为B5 + 2 mg/L NAA + 0.2 mg/L KT;细胞在B5 + 2 mg/L NAA + 0.2 mg/L KT 培养基中悬浮培养,接种量60 g/L(细 胞鲜重)、蔗糖4%、pH 值5.8、100 r/min、27益下暗培养,海巴戟天悬浮细胞比生长速率为0.0836 d-1,总蒽醌含量 367.8 mg/L,培养周期27~30 d。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愈伤成苗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张万军  王涛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12):1579-1583
 对秘鲁苜蓿等品种的子叶和下胚轴愈伤再生植株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经筛选获得了以改良的SH大量元素 +MS微量元素及铁盐 +水解酪蛋白 +VB19.9mg·L-1+VB69.5mg·L-1+尼克酸 4 .5mg·L-1+琼脂 8g·L-1为基本成分的愈伤成苗高频再生体系。其中 ,诱导愈伤和保持愈伤的培养基加 2 .0mg·L-12 ,4 -D +0 .0 2 5mg·L-1KT ;诱导再生植株分化的培养基加 0 .4mg·L-1KT +2 0g·L-1的蔗糖 ;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为 1/ 2MS ,其中蔗糖浓度为 10 g·L-1。秘鲁苜蓿子叶愈伤组织分化率达 10 0 % ,下胚轴愈伤组织分化率达 92 %以上。以该体系完成苜蓿愈伤植株再生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 ,完成植株再生仅需 6 0~ 70d。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甘薯悬浮培养细胞黄酮类物质的积累,利用甘薯块根诱导愈伤组织,在黑暗条件下建立悬浮细胞培养体系,通过测定细胞密度和黄酮类物质含量来确定甘薯悬浮细胞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甘薯悬浮细胞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同甘薯的块根(0.69%,干重)相当,各种培养条件下的平均值为0.64%;理论最佳培养条件为:用添加2.0 mg·L-1 2,4-D的固体MS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经多次继代培养后,在接种量为2 g·20 mL-1、2,4-D为2.0 mL-1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摇悬浮培养,其悬浮细胞黄酮类物质的含量达到0.79%.  相似文献   

5.
以苦豆子子叶和胚轴为材料,对苦豆子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增殖的最佳培养条件进行研究,旨在建立苦豆子悬浮细胞体系。结果发现,子叶和胚轴为愈伤组织生成的最佳外植体,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培养基是MS+0.5 mg/L2,4-D+1.0 mg/L 6-BA+0.5 mg/L NAA;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是MS+1.0 mg/L NAA+4.0 mg/L 6-BA+1.0 mg/L2,4-D。以胚轴诱导的愈伤组织是细胞悬浮培养的理想材料,初始接种量10%~20%,添加3%蔗糖,有利于悬浮细胞体系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曼地亚红豆杉的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为紫杉醇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曼地亚红豆杉幼茎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以B5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利用单因素试验或正交试验,研究愈伤组织接种量、蔗糖质量浓度、激素类型及配比和防褐化试剂对曼地亚红豆杉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曼地亚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B5+2,4-D 0.6mg/L+NAA 0.8mg/L+KT 1.0mg/L+柠檬酸220mg/L+PVP350mg/L+水解乳蛋白450mg/L+蔗糖30g/L(pH=5.8),接种量0.1g/mL,在培养箱中110r/min、25℃暗培养。【结论】曼地亚红豆杉愈伤组织细胞在所建立的培养体系中经过多次继代后,生长状况良好,表明该细胞悬浮体系比较稳定,可以用于大规模培养红豆杉细胞。  相似文献   

7.
陈琰  张洁  王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581-2584
[目的]优化和筛选小麦洛夫林10悬浮细胞系培养的条件。[方法]以成熟胚为外植体,探讨了附加不同浓度KT对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的影响,并通过调整2,4-D、KT和蔗糖的浓度及初始接种量对悬浮细胞系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筛选。[结果]小麦洛夫林10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中不宜加入KT;初始接种量为1.5 g,液体培养基中添加1.00~2.00 mg/L 2,4-D、0.05~0.10 mg/L KT和30.00g/L蔗糖,最有利于小麦洛夫林10悬浮细胞系的稳定。[结论]为以悬浮细胞系为材料深入开展小麦抗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冠果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金凤  吴建华  闵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706-15708
[目的]建立文冠果体细胞胚胎发生和快速成苗的悬浮培养体系,为文冠果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文冠果新旧种子为材料,诱导体胚发生,进行文冠果细胞悬浮培养。[结果]适合胚性愈伤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5mg/L+2,4-D0.5mg/L+3%蔗糖;适合胚性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培养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一BA1.0mg/L.4-NAA1.0mg/L+3%蔗糖,且萌芽率最高;适合单细胞团再生植株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2mg/L+3%蔗糖。[结论]NAA和2,4-D混合使用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一定浓度的NAA对文冠果愈伤组织萌芽培养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花椒试管苗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激素浓度对花椒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影响,并以多次继代得到的疏松、活性高的愈伤组织建立花椒细胞悬浮系。结果表明:花椒愈伤组织最适继代培养基为MS+2,4-D 1.0mg·L~(-1)+6-BA 0.5mg·L~(-1)+蔗糖30g·L~(-1)+琼脂6g·L~(-1);花椒细胞悬浮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MS+2,4-D 1.0mg·L~(-1)+6-BA 1.0mg·L~(-1)+葡萄糖30g·L~(-1),接种量0.05g·mL~(-1),摇床转速110r·min~(-1),25℃暗培养,该条件下悬浮细胞生长良好,最大生长量为4.52g;花椒悬浮细胞生长呈"S"型曲线,最适继代周期为16d。  相似文献   

10.
苦瓜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瓜子叶、上、下胚轴为外植体,在添加不同浓度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诱导和继代愈伤组织,比较愈伤组织的状态与生长情况,并对悬浮细胞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上下胚轴在添加2,4-D2.0mg·L-1+6-BA4.0mg·L-1或NAA1.0mg·L-1+6-BA4.0mg·L-1的MS培养基上均可诱导出状态良好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添加2,4-D0.5mg·L-1+6-BA1.0mg·L-1的继代培养基上能长势最好,添加30g·L-1蔗糖和3.0g·L-1活性炭的B5培养基有利于苦瓜悬浮细胞的快速增殖。  相似文献   

11.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条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