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县沿淮和沿史河湾区,常年红麻种植面积都在11万亩以上,绝大部分作为接茬栽培。小麦或油菜收获后接种一季红麻。麦茬麻生长期较短,由于夏收整地有时再遇阴雨耽搁,不能及时播种,影响了红麻产量的提高。笔者从1981年起在沿史河湾区  相似文献   

2.
红麻是我区史河沿岸农民喜爱种植的一种经济作物。但由于连年种植,不仅土壤肥力消耗大,同时常发生枯腐病(又名茎枯病)而造成减产。近年来麻农除将红麻与水稻实行轮作外,还将红麻与大豆实行套种,这是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实现粮、麻双丰收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3.
红麻田使用化学除草剂已有研究报道,但红麻地膜栽培使用,国内尚未见报道。近年来地膜栽培不断发展,由于地膜覆盖后无法人工除草,往往造成杂草顶破地膜而影响实效,因而试验研究红麻地膜栽培使用化学除草剂显得十分必要。为此,1984年我们对红麻地膜栽培田除草剂的使用进行了多点试验,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红麻是我区史河沿岸农民喜爱种植的一种经济作物。但由于连年种植,不仅土壤肥力消耗大,同时常发生枯腐病(又名茎枯病)而造成减产。近年来麻农除将红麻与水稻实行轮作外,还将红麻与大豆实行套种,这是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实现粮、麻双丰收的好途径。据柳树公社枣林大队调查,红麻套种大豆纤维  相似文献   

5.
霍邱县地处淮河南岸,大别山南麓。全县耕地面积207万亩,120万人。境内地形复杂,有岗有湾,史河贯穿全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1972年开始试种红麻,十年来,面积由900亩发展到1981年的20多万亩,单产由409斤提高到600多斤,总产由3万多担增加到188万担。面积、总产量居全省、全国各产麻县的第一位。由于红麻大发展,带来了“三多”:  相似文献   

6.
1982-1984年在本所试验队进行红麻综合高产栽培试验,并观察和研究其生长规律,为红麻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红麻的历史产量分解为趋势产量与气候生产力两个分量。通过对气候生产力模拟,将影响红麻产量的气候信息定量化、模式化,揭示红麻产量的趋势及年际变化原因,用于鉴定红麻栽培的农业气候资源和评价不同生育阶段气象条件的利弊,为红麻栽培与趋利避害及产量的预测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红麻具有纤维产量高,耐旱,耐盐碱,易栽培等特性,自然纤维经变性处理可与其他纤维混纺成高中档麻纺织品。全杆可抄制高级纸浆和制造多种环保型装饰材料和食用包装产品,红麻纤维的综合利用和开发已受到许多国家高度重视。因此,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红麻生产,满足人类对自然纤维的需求和减少造纸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红麻是本世纪初引进中国栽培,至80年代已成为我国栽培面积量最大,单产最高的麻类作物,1985年历史最高栽培面积达100万hm2。此后由于化学纤维大量应用的冲击,红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常年种植面积在30万hm2左右,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黄淮海流域,广西、广东、福建是全国三大红麻留种基地。  相似文献   

9.
日本新泻县是一个气候温暖,冬季多雪的地区,为了在那里大规模、低成本地种植红麻,我们研发了一个以拖拉机为主要机械的红麻机械化栽培体系。这个体系是在已有的机械化栽培体系基础上开发的,使用这个机械化栽培体系,红麻种植从耕地到收获的所有作业步骤均可使用机械完成。从1999年开始,我们研究了红麻机械化收获体系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红麻实行机械化栽培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红麻综合利用研究进展与产业化前景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红麻是重要的韧皮纤维作物,世界各国在红麻多用途开发利用上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综述了红麻在造纸、纺织、建筑材料、麻塑复合材料、水土保持、吸附剂、饲料、食用油、栽培基质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利用现状,并对产业化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促进我国红麻的生产发展和提升综合开发附加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霍邱县沿淮麦茬红麻高产栽培技术周汝意(安徽省霍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淮河流域麻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片商品红麻产区,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二分之一左右。该区主要是夏播红麻。其中,麦茬红麻约占红麻播种面积的70%左右。霍邱县是安徽省内沿淮种植红麻最大的一个县...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从红麻品种选择、密度控制、肥料用量三个方面对信阳市夏播红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夏播红麻高产栽培中,选好品种是关键,在本次夏播红麻试验中,红麻纤维产量以中杂红318表现最好.在选择优良红麻品种的同时,在栽培措施上,应施足底肥(750kg/hm2三元复合肥)、合理密度(15万苗/公项),才能实现夏播红麻高产.  相似文献   

13.
红麻田使用化学除草剂已有研究报道,但红麻地膜栽培使用,国内尚未见报道。近年来地膜栽培不断发展,由于地膜覆盖后无法人工除草,往往造成杂草顶破地膜而影响实效,因而试验研究红麻地膜栽培使用化学除草剂显得十分必要。为此,1984年我们对红麻地膜栽培田除草剂的使用进行了多点试验,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红麻与棉花均为锦葵科作物,二者都有耐盐碱的特性。棉花耐盐性问题国内外研究报导较多;关于红麻耐盐性的研究,国外研究报导甚少,只在三十年前埃及、印度曾有“红麻比黄麻耐碱”,“低地红麻稍带盐碱而不妨”之记载。国内在四十年代曾有人作一些研究,但以后有人著书认为:“盐碱地和酸性土壤不宜栽培红麻”。直至六十年代中期我们对红麻耐盐性作出鉴定,其结果认为:红麻幼苗在土壤盐分含量0.26%以下时生长正常;  相似文献   

15.
用扩增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析了来源于世界不同国家地域的23份红麻种质资源和2份红麻近缘种玫瑰茄资源。用选取的6对引物组合获得了505条AFLP分子标记。结果认为AFLP分析是红麻品种鉴定和遗传关系检潮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同时根据AFLP分子标记检测到的红麻与玫瑰茄之闻的遗传差异支持了它们在分类学上的独立性。红麻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结果支持了红麻起源于非洲的假设,并证实了栽培红麻首先被引到亚洲.并进一步被传播到中北美洲。  相似文献   

16.
洪建基 《中国麻业》2002,24(4):8-10
红麻是我国主要的麻纺原料作物,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黄河、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红麻属常异交作物,天然杂交率较高,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易混杂退化,生产上需不断进行品种更新。红麻是短日照作物,北方麻区不能就地留种,需年年向福建及两广调种,福建是我国红麻种子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本省选育红麻良种供北方种植,可发挥“南种北植”的增产效果,本所多年来选育的红麻良种在北方麻区推广种植,取得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介绍我所自育的红麻良种,旨在为生产上推广应用红麻良种提供参考。1闽红82/34闽红82/3…  相似文献   

17.
地膜覆盖栽培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目前正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作物,均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从1981年开始,我省萧山棉麻研究所和余杭县农业局进行了地膜覆盖栽培红麻的试验;1982年扩大到萧山、海宁、余杭、上虞等重点麻区,进行了多点试验示范。两年来的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红麻增产显著。1982年101个单位试验72.52亩,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栽培因子和两因子间交互作用对青皮红麻产量的影响,以及探讨红麻高产的综合农艺措施,于1982-1983年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19.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党中央号召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这给我们农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为使红麻栽培适应机械化的要求,加速实现红麻农艺过程机械化,从1976年起,我们研究了大垅双行栽培方式,大垅行距为2.2尺,小行距6寸,此形式是在一般垅作基础上加宽播幅而发展的,便于机械化作业。  相似文献   

20.
红麻在我县俗称黄麻,是一种群众喜爱种植的经济作物,全县栽培面积在6万亩以上。据测定,红麻鲜叶含粗蛋白质3.08%,每亩可产鲜叶500公斤以上。过去仅少部分煮熟喂猪,大量露天堆放而腐烂,未能很好利用。为了提高红麻叶的利用率,我们进行了青贮用作饲料的初步试验,以探索其青贮效果及加入添加物对青贮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