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兽医学对黄疸,有阳黄与阴黄之分。阳黄为急热性发黄,多起因于外感,乃寒温之热传入阳明之腑,郁热于里,胆液为湿热所郁,失于疏泄而发生,目、口、鼻及母畜阴户等黄染,湿热下注膀胱,尿短赤。阴黄为慢性黄染,多起于内伤,乃寒湿内阻,脾阳受损,胆液为湿所阻,溢于肌肤,先尿色黄,继则眼黄,其色晦如熏黄。  相似文献   

2.
中兽医学对黄疸有阳黄与阴黄之分。阳黄为急热性发黄,多因外感风寒,寒温之热传入阳明之腑,郁热于里,使胆液为湿热所郁,失于疏泄而发生。目、口、鼻及母畜阴户等黄染,湿热下注膀肽,尿短赤。  相似文献   

3.
中兽医学将黄疸分为阳黄与阴黄。阳黄为急热性发黄,多起因于外感,乃寒温之热传入阳明之腑,郁热于里,胆液为湿热所郁,失于疏泄而发生,目、口、鼻及母畜的阴户等黄染,湿热下注膀胱,尿短赤。 阴黄为慢性黄染,多起于内伤,乃寒湿内阻,脾阳受损,胆液为湿所阻,溢于肌肤,先尿色黄,继则眼黄,其色晦如熏黄。  相似文献   

4.
中兽医学对黄疸有阳黄与阴黄之分。阳黄为急热性发黄,多起因于外感,乃寒温之热传入阳明之腑,郁热于里,胆液为湿热所郁,失于疏泄而发生,目、口、鼻及母畜阴户等黄染,湿热下注膀胱,尿短赤。  相似文献   

5.
中兽医学对黄疽,有阳黄与阴黄之分。阳黄为急热性发黄,多起因于外感,乃寒温之热传人阳明之腑,郁热于里,胆液为湿热所郁,失于疏泄而发生,目、口、鼻及母畜阴户等黄染,湿热下注膀胱,尿短赤。阴黄为慢性黄染,多起于内伤,乃寒湿内阻,脾阳受损,胆液为湿所阻,溢于肌肤,先尿色黄,继则眼黄,其色晦如熏黄。笔者曾遇到四例黄疽病骡,均属阳黄,经辩证施治,中西疗法结合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举例介绍如下:留福镇农户张某饲养的11岁黑骡公骡,营养良好。检查:体温39.0℃,。心率66次/min,呼吸26次/min。精神倦怠,食欲减退,肠…  相似文献   

6.
中兽医学对黄疸,有阳黄与阴黄之分.阳黄为急热性发黄,多起因于外感,乃寒温之热传入阳明之腑,郁热于里,胆液为湿热所郁,失于疏泄而发生,目、口鼻及母畜阴户等黄染,湿热下注膀胱,尿短赤.阴黄为慢性黄染,多起于内伤,乃寒湿内阻,脾阳受损,胆液为湿所阻,溢于肌肤.先尿色黄,继则眼黄,其色晦如熏黄.  相似文献   

7.
茵陈四黄二术汤治马骡黄疸河南省沈丘县刘庄店职业技校(466336)李仲武河南省沈丘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单玉兰笔者曾遇到四例黄疸病骡,均属阳黄,经辩证施治,中西疗法结合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举例介绍如下:留福镇农户张某饲养的11岁黑骝公骡,营养良好。检查:T...  相似文献   

8.
中兽医学将黄疸分为阳黄与阴黄.阳黄为急热性发黄,多起因于外感,乃湿热传入阳明之腑,胆液为湿热所郁,失于疏泄而发生.症见眼、口、鼻及母畜的阴户等黄染,湿热下注膀胱而尿短赤.  相似文献   

9.
黄疸有阳黄与阴黄之分。阳黄为急性热性发黄,多起于外感;阴黄为慢性黄染,多起于内伤。笔者等曾遇4例阳黄病骡,采用中西结合疗法,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留福镇张某饲养的11岁黑骝公骡就诊。检查:营养良好,精神倦怠,食欲减退,肠音弱,眼结膜黄如橘色,T399℃,P66次min,R26次min。口气臭,口温稍高,且少津,肝区叩诊有痛感。血液检验:红细胞总数56×1012~646×1212个l,白细胞总数75×109~10×109个l,血清胆红质直接反应阳性,范登白氏硫酸钴比色法为154μmoll。诊为阳黄。治以清热燥湿,降火解毒,辅以补液。方用茵陈四黄二术汤:茵陈40g,黄连45g,黄柏…  相似文献   

10.
中兽医对黄疸,有阳黄与阴黄之分。急性热性病之发黄,称为阳黄,多起因于外感,乃寒温之热传入阳明之腑,郁热于里,胆热液泄而发生。目黄如橘色,热流膀胱,  相似文献   

11.
<正>马骡黄疸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很多疾病出现的一种症状,内容复杂,范围较广,早在一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就认为只要发黄,统称黄疸。明代张景岳分黄疸为阳黄、阴黄,认为阳黄证系湿多成热,热则生黄;阴黄证系气血衰败,血无华色。但在祖国兽医学典籍中,却无黄疸的记载。近年来笔者根据辨证论治原则,运用加味茵陈散随证加减,治疗马骡黄疸效果较好,现  相似文献   

12.
肚黄,又叫肚底黄。是以肚底发生大面积水肿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该病在我省西宁、大通、湟中等地每年均有零星发生,以春末夏初最为多见,当地群众称之为“羊草病”。对于肚黄,我们以往仅采用中药和针刺的方法进行冶疗,但疗效不佳。笔者于1985年曾对三例患有肚黄的骡马,用5%氯化钙100至200毫升、40%乌洛托品40—100  相似文献   

13.
患畜皮肤上突然出现疹块,多为扁平或圆形,大如蚕豆或核桃,且迅速增多,特别是头部、腹下、后肢内侧等被毛少处更为显著。疹块硬痛奇痒,病畜兼有发热、腰硬、流涕等症状。究其病因,多为在夏热之日,突然遭受暴雨淋浸,或因不慎掉落水中所致。治宜祛风除湿,清热败毒。药用二花30克、生地30克、连翘30克、黄芩30克、山栀30克、蝉蜕40克、地肤子30克、苦参40克、荆芥40克、  相似文献   

14.
自拟中药方治疗马骡肚底黄马生龙(化隆县兽医站,810900)曾收治肚底黄患畜20例(马15例,骡3例,驴2例)用自拟中药方治疗后效果满意,现介绍于下。1方剂组成:白药子30.0g,紫花地丁35.0g,郁金25.0g,金银花40.0g,当归25.0g,...  相似文献   

15.
<正>猪黄膘病是以脂肪组织颜色发黄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又称黄脂肪病。有时伴有异常腥味,气味难闻。发生本病的肉质外观差,经济价值降低,影响了猪肉的销售和生猪的养殖,给生猪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健康的隐患。近来笔者采用茵陈术附汤加味联合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猪黄膘病,疗效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从1975年起,试用二白合剂治愈马骡持续性腹泻38例,疗效满意。处方:白面2斤,炒成米黄色,白糖半斤或酌加蜂蜜半斤更好,混温水适量,马骡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1975年起,试用二白合剂治愈马骡顽固性腹泻38例,疗效满意,疗程短,使用方便,成本低。处方白面2斤,炒成米黄色,白糖半斤或酌加蜂蜜半斤更好,混温水适量,成龄马骡一次胃管投服。适应症持续性腹泻,粪稀如水,臭味不大,体温不高,原发、继发均可,在止泻剂和肠道杀菌剂不奏效时仍可使用。  相似文献   

18.
宁蒗县地处云南西北山区,山高地凹,气候比较寒冷,昼夜温差大。在我县的农业生产中,水牛是不可缺少的农业耕作能手。但因水牛习性怕热畏寒,春末夏初的农忙时节,水牛腹泻常有发生,给养牛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笔者在多年的兽医临床实践中,先后诊治过40余例,均采用中医疗法,效果良好。1病因1·1饲养不当由于精、粗饲料调配不当,过量饲喂或干湿不均,胃肠负担过重,难以消化运转,积而成腐,伤脾损胃,从而导致脾胃功能紊乱,运化失司,气不行,食不运,清阳不升,湿浊必下,形成本病。1·2暑湿时邪春末夏初,气候炎热,暑气熏蒸,昼夜温差大,…  相似文献   

19.
20.
二草汤治家畜泌尿系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畜泌尿系结石是肾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的总称。尿结石常见于雄性牛、羊,偶见于马、猪。雄性牛、羊、猪多发于尿道乙状弯曲处,马多发于膀胱颈。发病原因为长期饮水不足、维生素A缺乏,饲料中钙磷过量及饲管不当等。笔者应用二草汤治家畜尿结石20例,其中牛13例、马3例、羊2例、猪2例,10剂治愈18例,2剂治愈2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