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针对目前国内许多黄酒生产厂家采用大罐法生产黄酒,用的酒母是纯种培养的酒母,后期又未经过长时间的贮存,导致生产出的黄酒色、香、味中特别是香气偏少的特点,采用在发酵初期添加生香酵母参与发酵,而不改变其工艺路线的方法。结果表明,此种方法能有效改善黄酒的香气,从而使黄酒质量接近于传统法酿造的黄酒。  相似文献   

2.
李智广  赵力毅 《水土保持通报》2021,41(4):128-132,165
[目的] 研究各种小流域输沙模数的多年观测数据分析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为甄选描述多年输沙模数数据特征的科学方法提供借鉴。[方法] 针对4条小流域观测数据,通过统计特征值、去极值算术平均值、侵蚀强度分级年数频率、盒须图等4种方法及其组合方法的比较分析,研究具有广泛适用性和严格科学性的多年输沙模数描述方法。[结果] 统计学上的算术平均数、中值等难以表征多年输沙模数的集中性和一般水平。去极值算术平均值虽具有反映数据一般水平的趋势,但损失了极端值及其对决策的信息价值。侵蚀强度分级年数频率反映了不同量级输沙模数数据在强度分级上的分布。盒须图可全面显示数据的集中程度、分散情况以及异常数据的数值与个数。[结论] 在表征小流域多年输沙模数数据特征上,不同的方法各有优点和不足,为全面、客观地描述其集中性和分散性,可采用多种方法,扬长避短、配合使用,盒须图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一从豌豆茎上剥下表皮层来研究白粉菌生长发育状况简易技术,用以分析这种寄主组织中由该病原菌诱导的生化变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筛选自甘肃武威、临夏、庆阳、定西的13株豌豆族根瘤菌对酸碱和盐分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筛选菌株的盐碱忍耐能力凶菌株而异,菌株D2的耐盐能力最强,其OD600nm在2.5%、3.5%、4.5%的NaCl浓度下,比与其差异显著且紧邻的菌株的OD600nm分别高77%、191%和112%,是最低OD600nm值的30.32倍,20.76倍和67.68倍;Q3对3.5%和4.5%NaCl的忍耐能力最低.菌株D2的耐酸能力最强,pH=4时,其OD600nm显著大于其它12株菌株,是最低值的20倍,是其它12株平均值的6.9倍;菌株W1的OD600nm在pH=10及pH=11时均为13株菌株的最大值,比与其差异显著的菌株的平均值分别高41%和135%,W1的耐碱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5.
从豌豆病株和健株的毛根、根、茎、枝、豆荚主脉、果实中分别分离获得的根腐病病原菌有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链格孢菌。3种病原菌在豌豆病株和健株上均有分布,病株的病原菌分布明显高于健株,且镰刀菌为优势种群,占样品总数的55.6%,是导致豌豆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豌豆根腐病病原菌的分布集中于根茎部,在病株的茎分枝、豆荚主脉及果实等部位则主要分布着链格孢菌,表明镰刀菌根腐病主要以土壤带菌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国气象数据网收集了深圳市气象站近60a(1961-2020)的最新降雨资料,分别采用线性趋势法和滑动平均法对多年降雨情况进行年际和年内分析;采用Mann-Kendall法和累积距平法对多年年际降雨突变年份进行确定.结果表明:多年年际降雨变化呈升降交替的变化趋势,整体变化趋势表现为下降,多年年内降雨变化趋势整体表...  相似文献   

7.
在(23±1)℃、光照时间16 h、相对湿度70%~80%人工气候箱条件下,研究了"草豌豆"、"定豌1号"、"定豌2号"、"G1997"4个豌豆品种对绿色型豌豆蚜种群变化的影响,旨在为种植豌豆时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豌豆品种上绿色型豌豆蚜的各虫态发育历期和单雌一生最高产仔量均有显著差异,其在"G1997"上完成一生所需时间最长(17.92 d),在"草豌豆"上最短(12.69 d);其最高产仔量在"G1997"上最多,为117头.头1,在"草豌豆"上最少,为60头.头1。存活曲线均为Ⅰ型,存活率高低依次为"G1997"、"定豌2号"、"定豌1号"和"草豌豆";净增值率"定豌2号"、"定豌1号"、"G1997"、"草豌豆"相应分别为40.569 2、37.952 4、31.607 8、25.000 0;内禀增长率在"定豌1号"上最大,为0.275 8,而在"G1997"上最小,为0.188 6;种群加倍时间依次为"G1997"(3.675 0 d)、"定豌2号"(2.867 6 d)、"草豌豆"(2.729 8 d)和"定豌1号"(2.513 1 d);"定豌1号"是其最喜食的品种,其次为"定豌2号"、"草豌豆",最后是"G1997"。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从美国引进的优良灌木北美三齿苦树进行初步试验,分析了北美三齿苦树在天水地区的物候期、形态特征、生长特性、营养价值及抗逆性,总结了其繁育及栽培技术,提出了北美三齿苦树的用途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平凉市不同立地条件下引进栽植欧李苗,发现欧李耐旱、耐寒,能够适应陇东平凉地区的极端气候和贫瘠的土壤条件,枝条和叶子生长快速,无论是在台地还是在坡地栽植,其生物量都极为丰富,平均干生物量581.81 g/株;欧李根系丰富且纵横交错,将土壤牢牢环抱住,具有很好的保水固土作用,在土质较松软的台地垂直根系数量多且分布密集紧凑,在坡地及类似的稍硬土质上根系斜向生长,根幅较大,粗壮根较多且根系集中分布在相对较浅的土层内。  相似文献   

10.
缺硼豌豆植株侧芽生长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对供硼与不供硼(缺硼)条件下豌豆植株的生长及侧芽发育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缺硼明显抑制豌豆植株生长,根系受抑先于地上部。缺硼10天后可见侧芽长出,顶端优势不明显。用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内源生长素(IAA)的细胞分裂素(Z/ZR)水平的动态变化,发现缺硼植株顶芽中IAA水平高于对照,顶芽的可扩散IAA水平低于对照,节中IAA水平降低;缺硼初期(3~6天),根系和节中Z/ZR水平均高于正常供硼植株。认为缺硼豌豆植株节中的低IAA水平和高Z/ZR水平是诱导侧芽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随机气候生成器在黄土高原的适用性检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检验水蚀预报模型WEPP在黄土高原的适用性,并提供必要的数据准备,根据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1986—2003年的日序列的降雨量、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风速的实测值及全美范围内选择参照站得到的其他气象因子,对随机气候生成器在黄土高原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随机气候生成器能够较好地模拟单个气象因子,并未考虑各个气象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能准确地模拟年降水及其月分布,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的月分布,而风速模拟值的月均值、标准差普遍高于实测值的月均值、标准差。为此,选择参考站点时应综合考虑各个气象因子。按月计算的降水降水的概率和不降水降水的概率的模拟月均值比实测值偏低。  相似文献   

12.
黄土丘陵沟壑区多年生草地的保水固土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草被在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降雨类型下的保水固土效益,为黄土区进一步开展生物水保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辛店沟平沟墕苜蓿、草木樨和农地标准径流场1956—1960年汛期总降雨和汛期40场次降雨产流产沙监测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各观测年汛期总径流量和总产沙量大小顺序均为:牧草地农地,以农地为参照,苜蓿和草木樨径流场减水效益分别为20%~83%和11%~88%,二者减沙效益基本保持在50%以上;(2)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法,以次降雨量和最大30分钟雨强(I30)为聚类条件,将40场次降雨事件划分为雨量大雨强低的Ⅰ型、雨量小雨强大的Ⅲ型以及中等雨量中等雨强Ⅱ型。各径流场在Ⅲ雨型下产流产沙量最大,两种牧草地在Ⅱ雨型下减水效益最佳;(3)两种牧草地减水减沙效益随生长年限的变化而变化,且各径流场减水减沙效益主要受Ⅲ雨型影响,该雨型下牧草地减水效益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减沙效益随生长年限先减小后增加。[结论]两种牧草均具有较好的减水减沙效益,而其减水减沙效益与雨型具有密切关系,不同时期,草地减水减沙效益并非同步。  相似文献   

13.
筛选适合在甘南州高寒区人工草地建植和草原补播应用的优势草种,以保证草地的越冬性能和草地的持久性。在夏河县旱作雨养条件下对10种多年生牧草的长势、株高和越冬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0种牧草的长势、株高、越冬率差异较大。生育期有4种牧草长势优良、越冬性好,越冬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垂穗披碱草(93.5%)、无芒雀麦(92.3%)、扁穗冰草(78.2%)、长叶车前(52.3%),紫羊茅、苇状羊茅、高冰草、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猫尾草则不能越冬。刈割时垂穗披碱草和无芒雀麦的株高较高,分别为23.4、22.4 cm,显著高于其他8种牧草。综上,垂穗披碱草和无芒雀麦长势优、越冬率高,可作为优势草种在甘南州建植人工草地或草原补播时使用。扁穗冰草和长叶车前长势优,可部分越冬,可作为辅助草种在建植人工草地或草原补播时利用。  相似文献   

14.
陆面潜在蒸散计算模型在甘肃省黄土高原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黄土高原地区处于半干旱半湿润气候过渡区,潜在蒸散的准确估算是该区水资源评估的重要工作之一.运用西峰国家基准气候站1961-2006年气象资料,选用5种半干旱地区研究潜在蒸散普遍适宜的计算模型,以该区的蒸发量为参考,对各种计算模型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FAO Penman-Monteith(1998)模型与蒸发量相关性显著,均方差值小,稳定性高,是计算该地潜在蒸散的首选模型;其次为FAO PPP-17模型;Hargreaves模型所需气候因子较少,计算便捷,准确性较好,有一定使用优势;Priestley-Taylor模型计算值有一定参考意义,但在夏季与蒸发量的相关水平较低,在使用时还要作进一步地订正;24Radiation模型的夏季计算值与蒸发量的相关性不能通过假设检验,有一定的时间局限性,不宜作为该地区研究潜在蒸散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保护性耕作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连续4年保护性耕作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对5种保护性耕作法与传统耕作法适应性(生态与经济)进行综合评价,探究适合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保护性农业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在两种轮作次序(小麦/豌豆、豌豆//小麦)、两种投入方式(计秸秆和不计秸秆)下,保护性耕作法免耕秸秆覆盖(NTS)综合适应性指数(PI)均显著高于其他几种耕作方式,且PI在0.76~0.86之间,是传统耕作法(T)的2~2.5倍,NTS在该地区的适应性最强;NTS、免耕不覆盖(NT)、免耕结合地膜覆盖(NTP)3种耕作方式的PI高于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TS)、T、传统耕作结合地膜覆盖(TP),说明NTS、NT、NTP在该区的适应性优于TS、T、TP.因此,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措施NTS,更能促进该区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土旱塬区长期施肥对土壤剖面养分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东北低山丘陵区典型流域黑牛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了该区土地适宜性与生产潜力。黑牛河流域土地生产潜力、人口承载力及土地适应性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黑牛河1531.55hm2土地中,以宜农地和宜林地为主;宜园地和宜牧地分别占0.74%和1.07%,另有5.44%的未利用地,具有潜在的宜林、宜园地利用价值。其中,宜农地中以中低产田为主,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提出了合理利用东北低山丘陵区土地、加快水土保持步伐,挖掘潜力,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灾害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水土流失灾害是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在阐述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主要危害、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土壤中镉对大麦和多年生黑麦草毒性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萱  陈宏坪  李明  杨新萍 《土壤》2019,51(6):1151-1159
根据不同终点、不同农田土壤的植物毒性测试可为基于生态毒理效应的土壤镉(Cd)环境质量标准值的修订提供基础数据。以大麦和黑麦草为供试植物,研究了中国14种不同农田土壤,添加多水平外源Cd对大麦根的相对伸长量和黑麦草的发芽率、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并结合Log-Logistic分布函数模型确定不同土壤中大麦和黑麦草Cd毒性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毒性阈值(EC50、EC10),也测定了黑麦草地上部的Cd含量。结果表明,外源Cd含量在0~200 mg/kg时,大麦根长随土壤Cd含量的增加显著降低,EC50值为7.8~61.7 mg/kg,EC10值为0.2~5.4 mg/kg,均与土壤pH显著正相关。外源Cd含量在0~500 mg/kg时,黑麦草地上部生物量随土壤中Cd含量的增加呈先上升(5 mg/kg)后下降(≥25 mg/kg)趋势,EC50值为29.7~499.7 mg/kg,EC10值为4.4~200.0 mg/kg,二者与土壤性质均无显著相关性。与对照相比,外源Cd含量为5~25 mg/kg时,外源添加Cd对黑麦草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当外源Cd含量为500mg/kg时,仅有5种土壤中种子发芽率明显下降。黑麦草地上部Cd含量随着外源Cd含量(0~100mg/kg)的增加而显著升高。黑麦草地上部对土壤Cd的富集程度与土壤pH极显著负相关。黑麦草具有作为草坪草中Cd污染修复植物的潜力。大麦对土壤Cd污染胁迫比黑麦草更为敏感,总体上,pH是影响土壤Cd植物毒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出发,综述了该地区生态恢复研究的现状,展示了稳定群落参照标准的选择、物种配置、生态恢复主要措施及其影响因素的不同观点和看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认为研究应通过建立大尺度的生态水文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型、利用成熟的物种配置结果开展生态恢复的方案措施、将点上或地块尺度上的研究成果扩展到大流域土地、科学地进行资源利用和生态管理等来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建立这一地区自我维持的、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生态安全体系,以此来指导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如何针对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发展适应环境的农林牧生态经济,这是做生态经济分区的目的。生态经济区划原则是地带性原则、非地带性原则和社会经济学原则。根据各方面的条件,把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区划拟定为二级分区,一级为生态经济带,二级为生态经济区。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的相似性和相异性特点将黄土高原分成4个一级生态经济带,即暖温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生态经济带(Ⅰ)、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森林草原生态经济带(Ⅱ)、温带半干旱草原生态经济带(Ⅲ)、温带干旱草原和荒漠草原生态经济带(Ⅳ)。在各个一级生态经济带内又根据地貌形态类型的差异性划分出42个二级生态经济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