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茶复合林的功能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通过对油茶复合林与纯林之间、复合植冠层上下之间的水分生理生态比较研究,分析了油茶复合林不分生理生态特征。结果表明:(1)复合林林地与纯林林地比较,不仅提高了土壤的持不性能,而且对水分的散失具有“缓冲性”。(2)复合无声支上下气温和相对湿度有较明显差异,上部温度高、下部温度低;上部相对温度小,不上对温度大。复 蒸腾作用是垂直分层的,其最强分区位地高度0.5-0.75之间。(4)复合林的蒸腾强度月变化  相似文献   

2.
南方低山丘陵区油茶林地表径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其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各种养分,土壤含水量影响油茶的挂果率、出油率,同时油茶的种植改变降水时空分配格局,对减少丘陵山区地表径流量、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研究以湖南省7年生不同油茶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地的地表径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林坡面径流量与降雨量变化一致,并且显著低于无林地坡面径流量,地表径流量表现为无林地2号油茶林1号油茶林。无林地坡面径流在150-43 000 ml之间,油茶林坡面径流量在150-7 700 ml之间,油茶的种植能够减少坡面径流量,对水源涵养功能起到一定贡献作用;1号油茶林坡面径流量小于2号油茶林的坡面径流量;油茶林坡面径流减少量占无林地径流量的60%~90%;油茶林水源涵养贡献率在0.02%~0.08%之间,并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本研究可为当地的油茶种植及水源涵养林的营造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油茶复合林总辐射能量的垂直分配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林分不同层次上光辐射具明显规律性,全年抵达林冠层、黄花菜层和黄连层的总辐射分别为:4227.9.653.3、382.0MJ·m-2;一年中的光辐射林冠上层变幅较大,而下面植物层面却相对稳定;林冠的吸收、反射和透射特性与冠层发育状况关系密切;复合植冠层的辐射特征与单一林冠层的不同;总辐射日变化在各层次均表现为单峰曲线。  相似文献   

4.
油茶林地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油茶林地比较全面的调查,取得油茶林地土壤样地349块,挖取土壤剖面346个,分析测试土壤样品243份,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了江西油茶林地土壤的理化性状以及有机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较为客观的对江西油茶林地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5.
窿缘桉与大叶相思混交林小气候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琼海县滨海平原台地窿缘桉与大叶相思混交林、窿缘桉和大叶相思纯林以及裸地进行了小气候观测,结果表明,混交林日均气温、地表温度、光照强度和风速以及它们的日变幅均较小,相对湿度则较大;比大叶相思纯林各项指标嗟异不显著;比窿缘桉纯林气温低0.5℃,地表温低2.1℃,相对湿度提高2.4%,光照和风速桉树纯林是混交林的6.4倍和2.6倍;与裸地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极显著。可见混交林能有效地改善林内小气候条件,利于林木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6.
油茶丰产栽培肥力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4年的肥力水平和配比试验研究,提出了油茶林地施肥的最佳施量和配比,施肥量和油茶产量的相关数学模式为y=196.1397+1.6962x-0.0063x^2。对油茶林施肥的效果和效益进行了测定与分析,能促进油茶春梢的生长及花芽和顺片数的增加,提高油茶产量,1年施肥,多年有效,4年累计比对照增值7-11倍。  相似文献   

7.
季节性气候因子与油茶树的生长发育过程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油茶体内的各种生理反应,使油茶产量出现时高时低的年景。研究不同气候因子与油茶生理机能和生理变化的反应,对制订栽培措施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一、叶面积结构及有机物积累与光照关系。叶和叶幕是光合的基础。光合作用形成光合产物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光照强度。光照条件不同,代谢生理差异也不同。据观察,树冠上部叶片较下部叶片受光条件好,叶片厚度上部比下部增加73.6%,百叶鲜重上部比下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水分对油茶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提高水分利用率和优化灌溉方法,为夏季油茶林地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林4号"油茶为试验材料,设置滴灌、喷灌和漫灌处理,对各处理油茶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处理对油茶叶片生理指标影响不同,未进行灌溉处理油茶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为7.16%、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为3.75%、叶片电导率较高为0.67,进行滴灌处理叶片电导率相对较低为0.47。滴灌处理油茶叶片中丙二醛含量较高为2.65μmol/g Fw,未进行灌溉处理处理油茶叶片中丙二醛含量较低。对照处理始花期较其他处理(滴灌和喷灌)提前10天左右,滴灌处理油茶盛花期较其他处理提前8天,对照和滴灌处理油茶开花结束较早,漫灌处理末花期结束较迟。综合分析可知,夏季3种灌溉方式对油茶林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滴灌样地>喷灌样地>漫灌样地>对照样地,今后应加强油茶林夏季的水分管理,特别要加强滴灌设施的建设,提高油茶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樟树叶片蒸腾特性及其与生理生态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樟树叶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估算了其水分利用效率.并建立了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响应模型.结果表明:(1)蒸腾速率日变化均表现为单蜂型曲线,不同生长季节不同部位叶片蒸腾速率的大小不同,5月和9月蒸腾速率大小顺序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7月蒸腾速率大小顺序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2)在整个生长期,以生长中期中部叶的蒸腾速率为最高,达到6.72 mmol·m-2s-1.(3)蒸腾速率季节变化也表现为单峰曲线,6月蒸腾速率较高,其中上部叶为3.72 mmol·m-2s-1,中部叶为2.31 mmol·m-2s-1,下部叶为2.93 mmol·m-2s-1.(4)对樟树生长时期的不同部位叶片的蒸腾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进行分析,光合有效辐射(PARi)、气孔导度(Cond)、空气温度(Tair)和叶面水汽压亏缺(Vpdl)对蒸腾速率贡献较大,光合有效辐射对上部叶片的蒸腾速率贡献较中下部大.(5)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5月份和9月份大小排序为下部叶>上部叶>中部叶;7月份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与气温(Tair)、叶面温度(Tleaf)和胞间CO2浓度(Ci)的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油茶-茶复合模式对茶树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油茶-茶复合模式的生理生态学理论基础,分析了油茶-茶复合模式和纯茶模式内茶树叶光合特性日变化及季节变化的差异情况,并对茶树光合特性与生态因子进行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纯茶模式内茶树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为双峰曲线,即午休现象较为明显,而复合模式的为单峰曲线;从整体上看,纯茶模式内茶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高于复合模式;气孔导度的日变化曲线,纯茶呈单峰曲线,而复合模式的呈双峰曲线;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曲线与净光合速率的基本相反,纯茶和复合模式的蒸腾速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模式下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都有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空气相对湿度及空气温度,而油茶-茶复合模式的茶树还受到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油茶与茶叶混交种植可显著提高油茶低产林的经济效益。试验表明,复合经营区油茶、茶叶生长良好,油茶株产油量提高近2倍,混交林分产值比纯林增加3.3倍,净收入增加5.2倍。  相似文献   

12.
以杨树纯林和杨农复合林2种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林木、农作物(林下植被)、土壤、凋落物各组分的碳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杨树纯林和杨农复合林的碳储量分别为(101.59±8.1),(116.65±10.3)t/hm2。在2个生态系统中林木及土壤碳储量均占总量的90%以上。杨农复合林凋落物和林下植被碳储量所占比例约为6%,是杨树纯林的2倍。林木碳储量、农作物(林下植被)碳储量均为杨农复合林较高;杨农复合林土壤碳储量仅在中间层(10~25,25~50 cm)显著高于杨树纯林;凋落物碳储量2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相对纯林,农林复合系统具有较高的吸收和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13.
珠防工程幼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珠防二期工程监测样地调查、测定的基础上,对珠防工程幼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评价。3~4年生珠防林幼林的综合持水能力在2355.25~2457.08t/hm~2之间,比荒山高3.7%~8.2%。其中土壤贮水量、枯落物持水量、植冠层的持水能力分别比荒山高3.65%~8.03%、21.4%~61.1%和42.9%~305.3%。植冠层和枯落物层的持水能力比土壤持水能力小得多,林分的贮水主体为林地土壤。工程实施初期林地对降雨贮蓄量为241.02×10~6m~3,其水源涵养效益为11.22×10~6m~3。从流域宏观层面分析,珠防林幼林初步发挥出调节水分分配的作用,从微观层面分析,珠防工程幼林对径流的影响不明显,对水分的调节作用还很弱。  相似文献   

14.
对油松、蒙古栎人工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生长状况、生理指标和土壤因子、气象因素的测试分析表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比油松纯林具有更大的生长优势和生态效益。混交林能有效地改善林地土壤水肥状况,提高林分相对湿度、降低温度,从而增强树木的光合能力,提高树木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生长状况、生理指标和土壤因子、气象因子等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出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比油松纯林具有更大的生长优势和生态效益之结论。混交林能有效地改善林地土壤水肥状况,提高林分相对湿度,降低温度,从而增强树木的光合能力,提高树木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6.
半干旱地区油松纯林发行成混交林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的油屯林,不仅生产力水平低、抗性差,林分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重要生态也因林分结构单一,缺乏灌木覆盖而不尽理想。为改善林分生态条件,提高林林生长量和林分的综合效益。于1983年分别在凌源市、喀左县、建平县对28年生的油松纯林进行了发行试验。结果表明,造反刺槐、沙棘、柠条、黄想等阔叶树种,在带状皆伐的砍伐囊上造林,经多年研究效果显著。油昆交林与油屯林相比,相对湿度提高0.2%~2  相似文献   

17.
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间种模式(间种黄豆、西瓜、花生、松苗和不间种)油茶幼林的生长量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油茶新造林以间作花生和松苗较好,但是有间作植物的油茶林的成活率及生长量均低于未间作的油茶纯林。  相似文献   

18.
油茶夏秋季节抗旱措施对林地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高产油茶林抗旱技术,对油茶夏秋林地不同抗旱措施下的土壤含水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8,9,10月各抗旱措施下的林地含水量均高于CK,且以8月土壤含水量的增加率最大,抗旱措施效果最好,其中覆膜能明显提高表层土壤的含水量,而覆草有利于保持中、下层土壤的水分.9月灌溉措施对油茶林地保水效果更好,覆草效果优于覆膜;10月覆膜为保持土壤含水量较经济适用的措施,且能有效稳定维持土壤各层水分,而覆草土壤表层0~10 cm全日各时间点的含水量变化较大.油茶林地采取灌溉A、灌溉B、覆膜、覆草措施后0~40 cm土层的平均容积含水量分别比CK提高到1.163,1.158,1.133和1.112倍.油茶林地覆膜与覆草后的土壤0~40 cm日均容积含水量分别为29.70%和27.53%,均高于CK(25.52%),全日变异系数则分别为2.466%和7.873%,低于CK(8.794%),增强了土壤水分的稳定性.夏秋季节油茶林地覆盖与灌溉能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且适宜的灌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半干旱地区油松纯林改造成混交林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的油松纯林,不仅生产力水平低、抗性差,林分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重要生态功能也因林分结构单一,缺乏灌木覆盖而不尽理想。为改善林分生态条件,提高林木生长量和林分的综合效益,于1983年分别在凌源市、喀左县、建平县对28年生的油松纯林进行了改造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刺槐、沙棘、柠条、黄栌等阔叶树种,在带状皆伐的砍伐带上造林,经多年研究效果显著。油松混交林与油松纯林相比,相对湿度提高02%~22%,林内温度降低01~1℃,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3%~073%,减轻容重005~02g/cm3,有虫株率降低50%,虫口密度降低84%,林分虫害明显减弱,油松树高、胸径生长量比对照分别提高149%、229%。  相似文献   

20.
油茶林生物量与养分生物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何方  张才学 《林业科学》1996,32(5):403-410
对不同发育期油茶林生物量与养分的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幼龄期至盛果期油茶林生物量逐步积累,盛果期生物量达到16.139t/hm2,其中经济生物量为1.798t/hm2;不同发育期油茶林分的生产力不同,盛果期油茶林太阳能利用率最高,为0.2%;不同发育期油茶林光合产物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不同;不同发育期油茶林系统大量元素(N、P、K、Ca、Mg)的吸收量、存留量、归还量及输出量不同。并提出了油茶林系统施肥的监界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