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瓜枯萎病复合抗性筛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属于不同生理小种的5个西瓜枯萎病菌分离物对抗性不同的4个西瓜品种进行了孢子液水倍法混合接种和间隔诱导接种试验。结果表明,间隔诱导接种由于存在“交叉保护”作用,不宜在复合抗性筛选中采用。提出了复合抗性筛选的方法是在单一接种筛选出高抗材料的基础上再进行混合接种筛选。  相似文献   

2.
以44份西瓜种质资源为试材,采取单一接种和复合接种的方法,评价了其对枯萎病和白粉病抗病性,以期为西瓜抗病种质资源评价和筛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单一接种法鉴定出对枯萎病高抗的西瓜种质5份,对白粉病高抗的西瓜种质有2份。复合接种法筛选出对2种病害同时具有抗性的西瓜种质有22份。将复合接种鉴定结果与单一接种鉴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二者相关性高、准确且科学,复合接种方法可以代替单一接种方法,有利于提高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3.
不同染色体倍性西瓜对枯萎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8个同基因型不同染色体倍性西瓜品种的苗期枯萎病抗性进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同基因型的二倍体植株最先进入发病期,同源四倍体和同源三倍体对枯萎病的抗性优于同源二倍体,这些结果将为诱导西瓜四倍体和三倍体无籽西瓜抗病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西瓜疫病苗期灌根接种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琦  张显  咸丰  王军辉 《北方园艺》2010,(11):182-184
以不同抗性西瓜品种为材料,用游动孢子液灌根接种法进行西瓜疫病苗期抗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游动孢子液灌根接种法进行西瓜疫病苗期接种适宜浓度是1×106个孢子/mL;适宜的接种苗龄为2片真叶期;调查和鉴定苗期抗病性的最适时期为接种后的12~15 d。  相似文献   

5.
不同化学药剂诱导西瓜抗病毒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出能够诱导西瓜对病毒病产生一定抗性的化学诱抗剂,在西瓜团棵期开始用硼酸、草酸、水杨酸、壳聚糖、硫酸亚铁、磷酸氢二钾、硅酸钠等7种化学药剂在西瓜作物上进行对病毒病的诱导抗性试验。结果表明,1 g·L-1壳聚糖、5 g·L-1硫酸亚铁和1 g·L-1草酸处理均可使西瓜对病毒病产生一定抗性,能降低病毒病的发生,病情指数较低;其中1 g·L-1壳聚糖处理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69.7%。不同的化学药剂具有不同的诱抗效果,其持续效果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48份不同西瓜品种开展苗期细菌性果斑病的抗性鉴定,探明不同西瓜品种对细菌性果斑病的抗病性差异,通过室内人工喷雾接种法,筛选出了黑丽人、领秀一号等29份为中抗品种,农人西瓜5号、抗裂花红玉等12个为中感品种,鄂西瓜、精选华蜜冠龙等7个为感病品种,没有高抗和免疫材料。  相似文献   

7.
辣椒品种抗疫病鉴定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通过单因子和复合因子试验,研究了苗龄、温度、接种体浓度对辣椒抗疫病能力的影响,初步提出了一个筛选抗疫病辣椒材料的方法。其要点是使用60日龄幼苗,在25℃定温条件下单株根际灌根接种3000个游动孢子,辣椒对疫病的抗性可在接种后5~7天表现出来。并对不同来源辣椒疫霉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发现辣椒疫霉菌存在一定的致病性分化。  相似文献   

8.
西瓜枯萎病是西瓜产业中最为重要的土传病害之一,利用抗病品种仍然是最理想的防治途径,然而新培育的抗病品种引入其他地区后抗性容易丧失,因此了解新品种抗性特点有助于品种推广应用。本试验通过菌土接种法鉴定了8 个西瓜品种对枯萎病生理小种1 的抗性,并利用分子标记进行验证。结果显示,6 个供试西瓜新品种表现为中抗,与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一致。其中申选958、申蜜968 和申蜜6 号在3 次不同时间的重复试验中抗性表现差异较大,表明其抗性对环境因子尤其是温度和湿度较敏感。申抗988 与申选958 具有相同的抗病亲本,且分子标记检测基因型一致,但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二者抗性表现差异也较大,表明由于亲本材料不同,品种间可能存在不同的微效基因或基因互作方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瓜菜》2016,(4):15-18
为筛选抗南方根结线虫的西瓜砧木资源,以32份南瓜、23份西瓜、20份笋瓜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鉴定其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作物和同种作物的不同种质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忽略基因型差异,不同作物的平均病级指数从小到大依次为:西瓜、南瓜、笋瓜,通过抗性鉴定,在西瓜野生种得到‘PI 606135’‘PI 482298’‘PI 189225’‘PI 482324’4份中抗南方根结线虫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0.
以20个不同类型的西瓜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和分子标记检测方法进行比对,研究不同西瓜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差异及不同鉴定方法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接种鉴定与分子检测方法鉴定结果基本吻合,CAPS 标记(7716_fon)可以将西瓜抗、感枯萎病的界限有效定性为病株率70%。  相似文献   

11.
用瓠瓜DNA导入西瓜选育出的抗性材料为亲本,与性状优良的西瓜品种或材料选配了24个杂交组合。在病圃中经小区测试和品比试验,筛选出了5个优良组合。各组合不仅在病圃中的产量均极显著高于3个对照品种,枯萎病发病率和炭疽病病情指数分别极显著低于和显著低于3个对照品种,而且商品性和果实品质均超过蜜桂。苗期接种鉴定结果表明,5个组合中有3个高抗枯萎病,2个中抗枯萎病。这5个组合的适应性广,抗性强,产量高,品质优,适于连作,有待进一步区试后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具不同抗性的西瓜品种为鉴别品种,用浸根接种法鉴定了来自我国8个省(市、自治区)的9份西瓜枯萎病菌分离物的致病性分化。结果表明在我国存在着西瓜枯萎病生理小种的分化.  相似文献   

13.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导入西瓜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西瓜品种ZKM的再生体系和农杆菌介导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mosaic virus,ZYMV)的外壳蛋白(cp)基因导入西瓜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质量分数0.6%琼脂是适宜种子萌发的基本培养基,切取5d龄的西瓜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接种在MS+BA2.0mg/L诱导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效率最高。选用75mg/L卡那霉素筛选西瓜抗性芽较为合适,外植体经预培养2~3d,菌液浓度以OD600nm值为0.4,共侵染10min有利于提高西瓜转化的效率。经PCR检测,ZYMVcp基因已经导入西瓜植株,转化频率为0.15%。  相似文献   

14.
西瓜枯萎病是西瓜产业中最为重要的土传病害之一,利用抗病品种仍然是最理想的防治途径,然而新培育的抗病品种引入其他地区后抗性容易丧失,因此了解新品种抗性特点有助于品种推广应用。本试验通过菌土接种法鉴定了8个西瓜品种对枯萎病生理小种1的抗性,并利用分子标记进行验证。结果显示,6个供试西瓜新品种表现为中抗,与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一致。其中申选958、申蜜968和申蜜6号在3次不同时间的重复试验中抗性表现差异较大,表明其抗性对环境因子尤其是温度和湿度较敏感。申抗988与申选958具有相同的抗病亲本,且分子标记检测基因型一致,但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二者抗性表现差异也较大,表明由于亲本材料不同,品种间可能存在不同的微效基因或基因互作方式。  相似文献   

15.
番木瓜环斑病毒西瓜株系(PRSV—W)和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中国株系(ZYMV—CH)是危害我国西瓜的主要病害。以抗病毒病西瓜野生种质P.I.595203与感病普通西瓜自交系98R为亲本,采用单粒遗传方式得到109个F3代株系。分别对亲本、F1及F3代109个株系群体进行了苗期抗PRSV—W和ZYMV—CH接种鉴定,通过F3代群体的抗感分离情况来推测F2代单株的基因型,并分别对PRSV—W与ZYMV—CH抗性遗传及其这2个抗性基因的连锁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P.I.595203对PRSV—W的抗性是由单隐性基因控制,同时可能存在微效修饰基因,将此基因暂定名为prs—W;同时进一步证实了西瓜对ZYMV—CH的抗性由单隐性基因zym-CH控制,zym-CH和prs-W2个抗性基因在遗传上存在一定连锁关系,其遗传距离是27cM。  相似文献   

16.
采用DNA浸胚法将瓠瓜DNA导入西瓜,在病圃中经3代自交纯化和抗性筛选,在D3代选育出了D3-1~D3-44份抗性材料。苗期接种鉴定结果表明,D3-1和D3-2对西瓜枯萎病高抗,D3-3和D3-4对西瓜枯萎病中抗。用感病品种蜜宝作母本,分别以高抗西瓜枯萎病的材料D3-1和D3-2作父本杂交,F1代都表现高抗枯萎病。F2代及与感病亲本蜜宝回交的BC1代群体抗、感分离比例都符合3∶1及1∶1的分离比例,说明枯萎病抗性遗传是单基因或单DNA片段控制的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应上海市郊早春大棚栽培的易坐果、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果型适中的小西瓜品种,我们引进了几个小西瓜新品种试种,对其低温坐果性、单位面积产量、品质、口感、抗性等进行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西瓜(Citrullus lanatus)抗根结线虫相关基因,克隆其全长CDS序列,检测根结线虫接种后其在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中的表达特征,分析其与西瓜根结线虫抗性的关系。【方法】以抗根结线虫的野生西瓜‘09005’和易感根结线虫的栽培西瓜‘ZDPI0006’为试材,用已知的植物抗线虫基因在葫芦科基因组数据库中比对,从结果中筛选到西瓜的相关基因Cla006580,与甜菜抗孢囊线虫基因Hs1~(pro-1)同源性达到65%,命名为Cla Hs1~(pro-1)。克隆Cla Hs1~(pro-1)基因的CDS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预测分析,在根结线虫接种处理和CK处理72 h内利用q RT-PCR技术检测不同抗性的西瓜根系中Cla Hs1~(pro-1)的表达特征。【结果】从野生抗病西瓜‘09005’和栽培易感西瓜‘ZDPI0006’中均克隆得到Cla Hs1~(pro-1)基因,CDS区序列全长1 434 bp,编码478个氨基酸,含有Hs1pro-1_N和Hs1pro-1_C两个蛋白保守结构域,抗、感材料之间存在4个SNP位点。RT-PCR分析显示‘09005’在接种根结线虫后Cla Hs1~(pro-1)表达趋势呈先抑后扬,而在CK中呈先扬后抑,二者相反;‘ZDPI0006’在接种根结线虫后Cla Hs1~(pro-1)表达趋势呈先上扬后抑制再上扬,与CK中表达趋势一致。【结论】西瓜Cla Hs1~(pro-1)基因在抗病材料中表达特征与根结线虫接种密切相关,而在感病材料中与根结线虫接种无明显相关性,是西瓜抗根结线虫可能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9.
红光处理西瓜植株对南方根结线虫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红光诱导西瓜对南方根结线虫系统抗性的效果,将2个对南方根结线虫抗性存在明显差异的西瓜材料(感病材料‘中科1号’与抗病材料‘红籽瓜’)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夜间进行红光补光处理,然后分别测定根结指数、生长情况及抗性相关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在红光处理后,2个西瓜材料的根结指数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植株株高、地上部鲜质量、根鲜质量均显著增加,达到正常植株水平;2个材料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比对照均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但‘红籽瓜’的PAL、POD、SOD活性变化幅度均比‘中科1号’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没有明显变化。综上所述,表明红光夜间补光处理能诱导西瓜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同时也表明,红光夜间处理有可能是控制线虫侵染西瓜的潜在方法,尤其适用于设施栽培中。  相似文献   

20.
病害是西瓜生产中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的关键因素。利用已报道的西瓜抗枯萎病、炭疽病和白粉病分子标记对230份西瓜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鉴定,分别筛选出相应的抗性种质60份、20份和35份,其中兼抗枯萎病和炭疽病的资源6份,兼抗枯萎病和白粉病的资源8份,兼抗炭疽病和白粉病的资源6份。对其中23份种质进行抗枯萎病人工接种鉴定,筛选出8份高抗西瓜种质,为西瓜抗病育种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