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部2011年在印发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求以地域性种植行距统一为重点逐步规范玉米种植,探索全程机械化的合理生产模式,完善适宜本地区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和操作规范,为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创造条件。农业部在《关于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积极推进玉米标准化.  相似文献   

2.
一、滨海县玉米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1.农机和农艺不配套,土地比较分散,种植规模较小江苏省滨海县以种植夏玉米为主,由于种植和收获时间短,玉米种植的行距不一,农民种植品种多样化,玉米成熟期不同,给玉米机械化收获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土地分割过细、地块较小,不利于玉米机  相似文献   

3.
瑞雪 《山西农机》2009,(8):12-13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起步晚,收获主要靠人工,机械化收获程度很低,玉米种植机播水平达到58.7%,而机收水平只有10%,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中最薄弱的环节,严重制约了玉米产业的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很多,既有玉米种植行距不统一、收获工艺不同以及玉米价格偏低、机收成本高等原因,也有机器可靠性和适应性差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玉米种植模式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山东省第二大粮食作物,长期以来玉米种植制度因地域差异和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干差万别,种植行距多样,对定行距、等行距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造成了障碍。自2009年起,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承担了国家公益性行业科技项目玉米生产技术集成与全程机械化试验与示范课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山东省夏玉米种植模式多样、种植行距不同,对要求定行距、等行距作业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造成了障碍的现状,在山东省章丘市建立试验示范基地,连续3年开展夏玉米种植技术模式试验。重点研究不同种植技术模式对玉米的产量、机械化收获的损失率和收获效率的影响。经过试验示范,研究出了一种夏玉米种植技术模式,可以在山东及周边一年两作夏玉米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
针对句容市大豆玉米的生产特点和农机配备情况,严格按照“扩间增光、缩株保密”,合理选择种植模式和机械,规范播种,保证行距、株距、播深和施肥量,便于机械收获的原则,设置带型密度。通过集成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等全国农业主推技术,实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并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全国种植面积近2500万hm2,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区玉米种植方式区域差异性较大,种植行距不统一,收获工艺不同。而目前所使用的玉米收割机主流机型都要求对行收割,对玉米种植行距的要求比较高,机械与农艺之间的矛盾表现突出,严重影响了玉米收获机械在我国的推广使用。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仅为2%~3%,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8.
临猗县地处山西省南部,为山西省粮棉主产区。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机械化生产的发展水平对全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临猗县农机局深入全县的玉米主产区猗氏镇、楚侯乡、牛杜镇等乡镇调查发现,玉米种植行距与玉米机械化收获行距要求具有一定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玉米机械化收获的作业质量和效率。因此,应进行玉米规范种植行距的试验推广工作,与农艺技术相结合,制定出“规范行距、缩小株距的玉米栽培模式”,并大面积推广,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玉米机收的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机械化玉米8020新型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按照国家保护性耕作要求,结合吉林省梨树县气候特点和农艺要求探索出来的一种新型保护性耕作模式,即80cm行距,20cm株距均匀平作种植方式。该技术是在实施多年的机械化玉米宽窄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基础上总结出来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玉米机械化解决方案都是约翰迪尔关注的重点,约翰迪尔的玉米收获机械都拥有卓越的表现。现在,约翰迪尔在中国推出了适合中原地区玉米种植模式,配备约翰迪尔发动机的Y110(3行)、Y115(4行)自走式玉米收获机,适应550-650毫米(3行,600毫米行距)以及450-550毫米(4行,500毫米行距)种植的玉米收获。中原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占我国玉米种植总面积的1/3,而由于地理、经济、种植方式等因素,当地的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较低,因此,发展的空间也较  相似文献   

11.
1农机与农艺的配合 玉米收获机是对行收获,玉米种植的行距必须与机械行距对应,机组才能正常作业。我国玉米种植区根据当地的种植习惯行距相差很大(400~700mm),有些地区还采用大、小行距的种植方法,造成玉米收获机行距无法确定。玉米收获机的设计应该依据农艺理论来分析各地区合理的行距,使农机设计有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生产过程中,小麦、玉米接茬轮作的种植模式对机械化作业生产具有较大的影响。为此,针对国内现有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种植模式、冬小麦-夏玉米接茬轮作的种植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分析现有种植模式对小麦、玉米机械化作业的影响,指出现有种植模式与机械作业不配套的问题所在,对推进各地两熟区种植机械化栽培模式的规范化、加快全程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终,形成了以作物种植和机械作业配套为基础的农机农艺相融合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玉米大垄双行,就是把垄做成行距为120cm的畦,在畦上播种两行玉米,两行玉米的行距为40cm,这样就形成了小行距为40cm,大行距为80cm的大垄双行种植模式。该种植模式的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玉米生产在我国分布广阔,由于气候差异和历史传统种植模式的影响,我国玉米栽培模式千差万别,玉米植株的产量、高度等生长特点差异较大。随着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发展,机械化生产方式明显地受到玉米农艺栽培技术的制约。为此,国家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中立项课题"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并专设下课题"玉米标准化中种植体系与收获机械化技术模式研究"。对此开展研究,是玉米生产中农机农艺相结合方面具有开创性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本刊特约该课题组的部分研究人员结合他们的调查、研究和试验,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发展建议,为玉米种植与收获作业中形成农机与农艺统筹运作与发展的良性促进机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龙口市农机部门围绕突破保护性耕作玉米免耕精量直播机械化技术,提高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结合本地特殊的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套种模式,以农机农艺科学融合为切入点,扎实快速地推进了全市玉米免耕精量直播机械化技术的发展.2011年全市推广面积达5万亩. 一、现行玉米种植模式——套种 龙口市地处胶东半岛,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积温为3800℃~4100℃,小麦、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为一年两作的种植模式.以前生产机械化水平低,收种衔接时间长,使玉米生长期缩短,积温不足,传统的解决方式是在麦收前进行玉米套种,前延玉米生长期10~20天,提高玉米生长积温200℃~300℃,满足玉米生长积温2300℃~2700℃的需要,形成了玉米套种的生产种植模式.受套种生产种植模式的影响和农艺高产栽培技术的需要,在全市逐步形成了种植畦宽1.5m,畦面播种6行小麦,其中间留一宽行与畦垄同为等行距套种玉米的固定种植规格.目前玉米套种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半机械化人力套播耧,二是电动套播耧,三是机械套播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牡丹江市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升,但发展中仍然存在较多薄弱环节,产生问题的原因很多,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农机农艺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1.玉米收获方面牡丹江市玉米种植面积近300万亩,但玉米机收一直是薄弱环节。原因有以下四点:一是种植品种与使用机型不配套,影响了玉米收获机械化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农机农艺的结合,探索玉米机械化疏密种植模式的技术优势,选取5个玉米品种进行田间试验。通过玉米植株性状信息采集和秋后取样测产,证明机械化疏密种植模式下不同玉米品种的表现均好于等距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泗水县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结合农机技术,可以实现大豆和玉米产能提升。通过数据分析,目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主要的问题是配套机具较少,生产装备数量不足。这导致整体作业质量不高,适用性较差。因此,分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的核心,通过“先易后难”的方式逐步推进,实现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全面机械化。通过配以遥感技术、自主导航技术、电子信息传感技术等,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水平,为我国其他省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机械化种植提供合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玉米大垄双行机械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大垄双行机械化栽培技术是吉林省近几年大力推广的农机化栽培新技术。该技术是将传统的两条65cm或60cm宽的小垄合并成一条130cm或120cm宽的大垄,在大垄上适当加密播种两行玉米,小行距40cm左右、大行距80cm-90cm,增加种植株数。2002~2004年永吉县农机部门结合旱作农业项目进行了玉米大垄双行机械化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了该技术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忻州的主要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约26万hm2。目前,玉米生产过程的耕整地、播种、灌溉、植保等环节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收获环节已成为制约忻州市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瓶颈”。为了研究探索玉米种植行距对产量、收获质量的影响,加速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的推广,实现农机与农艺的互促共赢,忻州市农机推广站在山西省农机推广总站的组织与指导下,进行了玉米机械化宽行密植增产技术的试验与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