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黄土集水造林地土壤热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1998年 5~ 1 0月在山西省方山县北京林业大学径流林业试验场 ,采用KADEC U2型自记土壤温度仪 ,对刺槐林地 3种集水处理坡面的土壤进行 2 ,1 0 ,2 0 ,5 0cm深度土壤温度的连续全天观测 .结果表明 :各处理坡面土壤生长季平均容积热容量为 :拍光坡面 1 4 44J·cm-3 ·K-1,拍光 +地衣坡面 1 394J·cm-3 ·K-1,自然坡面 1 2 73J·cm-3 ·K-1;平均导热率依次为 0 35 2 ,0 34 4,0 31 1J·(cm·℃·min) -1;平均土壤热扩散率为 0 2 44~ 0 2 47cm2 ·min-1.拍光压实后喷涂引植地衣、苔藓 ,可有效缓解地表裸露后产生的负影响 ,在生长季可降低表层均温 0 2~ 1 5℃ ,降低最高表层土温 2 7~ 4 0℃ ,降低表层土温日较差 2 5~ 3 7℃ ,降低土壤热通量 1 1 %~ 2 5 % ,有效降低土壤蒸发 4%~ 1 5 % .实行拍光压实兼喷涂引植地衣、苔藓的集水造林技术 ,经济实用 ,对土壤水热环境的负面影响小 ,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20,(15)
坡位是引起同一坡向不同位置林分生长差异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历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坡位对人工林林分生长影响的研究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对林木生长量、林木生物量、林下更新、林木光合特性、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土壤微生物等方面。本文对国内外林木生长、林木光合性质、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等方面在坡位上变化情况进行了综述,同时探讨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并对接下来进一步的研究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水分变化及其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定位观测 ,分析了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土壤水分动态、土壤供水与耗水关系及林木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 :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及坡向的影响 ,水分分布极为不均 ,不同部位水分变化规律的总趋势是 :沟底 >沟坡下部 >塬面 >塬坡 >沟坡中上部 ;幼林地土壤水分消耗大于供给 ,水分供需矛盾突出 ,雨季水分供给充足 ,土壤贮水增加 ;不同坡向水分亏损大小顺序为 :阳坡 >半阳坡 >阴坡 ;从水分利用效率看 ,由于幼林地水分供应不足 ,林木生长不同程度受到限制 ,林木水分利用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在海南省中部丘陵地区的加勒比松林下种植白藤和益智,研究了不同的坡向、坡位以及郁闭度对林下白藤和益智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东坡和南坡对白藤及益智的生长影响不大,但东坡的益智座果多于南坡;(2)坡上、坡中和坡下3种不同的坡位对白藤和益智的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种植在坡中的生长最好,其次为坡下,坡上最差;(3)在加勒比松林下种植益智,林木的郁闭度以50%以下为宜;白藤较耐阴,林木郁闭度的大小对其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正> 造林隔坡反坡梯田(以下简称反坡梯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采用的一种集水造林整地方式,它不仅在拦蓄坡面径流、提高造林成活率、保证林木正常生长方面效果显著,而且还是一项投资省、见效快、施工简单的水土保持坡面拦蓄工程。然而,由于地形地貌的复杂多变、气候条件的地域差异,至今没有一种适合于这种整地方式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法。因而,在采用反坡梯田整地造林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隔坡窄,汇集的径流不能满足林木的需水要求,林木生长受抑或死亡;拦蓄标准低,一遇暴雨即形成串坡径流,达不到保持水土的目的;田面太宽,蒸发面积大、工程费用提高。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根据近年在宁夏南部山区的试验、研究成果,提出一种用上年秋季降雨和径流解除春夏连旱、且又满足拦蓄设计暴雨要求的隔坡反坡梯田设计方法,现发表出来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6.
以帽儿山地区20年生水曲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林木直径生长与立地选择、施氮肥、落叶松混交和林下清除灌木抚育,以及大气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坡位和混交对林木直径生长有显著影响,坡下大径木(R10cm)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坡中和坡上,且与落叶松混交林中的水曲柳大径木比例(28%)也高于纯林(19%);施氮肥和清除林下灌木对水曲柳直径生长影响不明显,这可能与土壤肥力、林木养分需求特性,以及清除林下灌木的处理时间有关;直径的生长与生长季内日最低和最高温度差值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研究香椿人工林在不同坡位的生长差异,为香椿人工林的培育生产提供参考。以32~39年生香椿人工林为对象,按照不同坡位(上、中、下)设置样地,测定样地内的香椿生长指标;使用Weibull函数对不同坡位林分直径分布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林木分级统计并分析各样地林分特征;解析不同坡位香椿人工林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试验区香椿人工林呈中高度郁闭,下坡位香椿平均树高为13.71 m,胸径为21.32 cm,南北冠幅为5.29 m,均显著最高,而上坡对应各生长指标显著最低。不同坡位香椿人工林径阶分布的Weibull模型拟合效果为下坡>上坡>中坡,拟合形状参数c均在1.0~3.6,为单峰左偏状分布,c下坡c上坡c中坡,下坡趋向于竞争期更稳定的自然稀疏后期。下坡林分林木分级集中在Ⅱ、Ⅲ级,占81.48%,而上坡Ⅰ、Ⅱ、Ⅲ、Ⅳ级林木占比分别为19.23%、21.79%、37.18%、20.51%,并存有少量Ⅴ级木,林木分级分布相对分散。解析香椿人工林生长过程显示,胸径、树高、材积总生长量均为下坡>中坡>下坡。试验区下坡的香椿人工林树高、胸径及冠幅均有生长优势。全试验区林分径阶分布呈单峰左偏状分布,下坡林分趋向于更稳定的自然稀疏后期,且林木分级多集中于Ⅱ、Ⅲ级,胸径、树高、材积总生长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不同坡位桉树人工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立地条件下桉树人工林木生长和林地土壤肥力的差异。[方法]以2年生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坡位桉树林木生长和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桉树人工林林下土壤普遍呈酸性,表层土壤酸性强于深层土壤;随着坡位的降低,林木生长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逐渐好转,呈正相关趋势,同一坡位表层土壤肥力状况优于深层土壤。整体来看,造林地土壤肥力处于偏低水平,氮、磷缺乏严重。[结论]今后在营建桉树人工林时,优先选择山坡中、下部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造林,对于山坡上部土壤养分较缺乏的地块,造林后应加大施肥量,适当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坡向和坡位对水曲柳中龄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地形因子对水曲柳中龄林生长的作用,以帽儿山地区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中龄人工纯林为对象,研究了坡向和坡位对林木胸径、优势木高以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对林分平均胸径和优势木高的影响要大于坡位,且坡向对优势木平均高有显著的影响(P<0.05)。综合比较,西向坡林分生长状况好于东向坡,而且坡下与坡上林分生长状况的相对优劣,受到坡向的影响。林分总生物量和地上、地下各组分,均以西向坡高于东向坡。林木个体的径级分布,对林分水平上的生物量分配格局有重要影响。虽然幼龄阶段水曲柳林分在阴坡下坡位生长不良,但在中龄林时期生长较好。这些结果表明坡向和坡位等立地因子对水曲柳林木生长的重要影响,同时也表明了林分生长与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也会随林龄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西部为水土流失严重的低山丘陵区,其中分布面积最广,侵蚀最重的地貌类型是砂砾岩丘陵区。由于侵蚀剧烈,加之岩性软弱,坡面上部土层巳剥蚀一光,土地生产力极低。梁顶、坡面及冲沟内也因土壤被冲蚀,在施行防蚀的工程和生物措施上,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1.
应用微机建立坡地果树合理密植的优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光照几何学原理和太阳视运动规律、及坡度和坡向对果树叶幕遮光的影响,推导出坡地上果树叶幕对株间和行间的遮光系数计算公式,建立起适合在各种坡地上进行果树合理密植,确定最适宜的株距、行距和定植密度等优化模式,用微机系统计算的资料举例说明了应用要点,分析和讨论了坡地的受光特征和果树叶幕的遮光规律。可供在各种坡地上栽培果树,进行合理密植优化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元谋干热河谷地区不同造林树种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经过4年多的林木培育,元谋干热河谷地区的土壤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良,其中,改良作用较大的树种是山毛豆、新银合欢、苏门答腊金合欢,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等指标比对照林地提高了1倍。马占相思枯落物量大,营养元素含量多,但不易分解,土壤改良效果不如其它豆科植物;赤桉的枯落物最少,是一个消耗地力的树种,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恢复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应十分重视营造混交林。  相似文献   

13.
对南宁市区内栽植的观花、彩叶树种及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新建绿地注重彩叶树种应用,所选树种都生长良好、适应性强;但观花树种配置稍显单一,有些树种应用频率过高,有些树种景观效果好、易于栽培却少有栽植;有些树种耐寒力弱,用做路树冬季枯梢、死株严重,应慎用;有些路树出现明显的虫洞和树洞,存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4.
在公路边坡香根草生物治理中应用新型抗旱保水剂和高效缓释肥料的试验证明,该技术措施既能保证香根草生长期间的水分和养分的有效供应,又能提高香根草的种植成活率和坡面覆盖率,达到较好的护坡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既施用缓释肥料,又采用保水剂处理的香根草移栽成活率达93%,坡面覆盖率达90%,护坡效果极好,150 d后坡面香根草已形成草篱,能有效地拦截坡面水土,生物治理和景观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5.
将麻疯树FD-8号和云热1号种植于菜地、坡耕地和坡荒地,研究不同品种与种植地麻疯树生长差异.结果表明,品种间或种植地间麻疯树生长均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FD-8号苗木生长优势较云热l号的明显;种植于菜地的麻疯树植株生长优势较种植于坡耕地和坡荒地的明显;FD-8号种植于菜地表现出速生和挂果早的生长优势.可见,麻疯树生长性状与品种和种植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欧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本文对欧李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欧李植株矮小,结果早、座果率高,适宜高度密植栽培;果实营养价值很高,可鲜食或加工;砍李耐寒、耐旱、耐瘠薄土壤,容易人工栽培,是干旱地区有发展前途的一个核果类果树。  相似文献   

17.
在旱地果园行间修筑屋脊式双面产流坡 ,并用新型宽幅地膜覆盖坡面 ,天然降水通过膜面径流至植树带 ,使降水在田间的平均水平分布变为集中垂直分布。同时在植树带内采用秸秆覆盖方式保水。 1995~ 1997年 3年的试验证明 :①产流率可达 59.6 %~ 87.5% ,使植树带内水量比对照增加同期降水量的 1.8~ 2 .6倍 ,达到 50 2~ 182 5mm ;②果树主干横截面积比对照增加 58.0 % ,新梢生长总量增加 4 0 .4 % ;③修筑该集水保水系统每公顷首年的工料投入为 1350± 30 0元 ,有效使用时期为 5~ 9月份 ,约 150d ;④果树结果前期 ,在膜边际间作蔓性作物如甘薯、番茄、西瓜等 ,每公顷产值分别可达 72 0 0 ,132 0 0和 180 0 0元。  相似文献   

18.
Taking an example of Majiayu Catchment Area (14.15 ha) in Taoyuan County of Hunan Province, the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dynamics, fertility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land productivity changing situation were studied. Fixed observation results from 1993 to 2002 showed that pools covering about 15% of total area could store up 10% of surface runoff, keep 78.1% of eroded soil and 65.4% of lost nutrients. The yearly ratio of interception and evapotranspiration in land, storage in pools and drainage was 7:2:1,which ensured the resources and nutrients equilibrium and a benign recycle in the catchment area system, and benefited the aquatic culture and helped to resist seasonal drought. Moreov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erosion modulu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equal to or lower than soil loss tolerance (≤500 t km-2) in reddish yellow soil regions.Soil organic matter, total and available N content in sloping land, dryland and paddy field increased steadily (>10%); water storage enhanced by more than 20% in sloping land and dryland in drought season; crop production increased by more than 20%; and production of trees, fruits, tea and fish as well as land productivity increased yearly.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省汀溪国有防护林场17 a生不同坡位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量和生物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坡位的马占相思人工林树高差异极显著,平均木材积差异显著,胸径均值差异不显著,下坡位生长情况最佳、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差;(2)马占相思在不同坡位之间平均木及林分生物量差异均显著,各器官大小依次为:树干主根树枝树叶,侧根和细根生物量最小,平均木及林分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生物量均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林分持水量较大且对水源的涵养能力较强及土壤养分充足,利于植物的生物量积累;(3)不同坡位胸径、树高及材积的总生长量均呈现先快速增长、之后缓慢持续增长,生长率均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先快速下降到稳步降低的变化趋势;(4)经显著性检验,所拟合的马占相思人工林胸径、树高、材积与树龄的生长模型,各指标拟合结果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具有较高精确度,可用于其生长评估。  相似文献   

20.
在高海拔山区缓坡地,选择不同杂交玉米品种(组合)进行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施氮方式对杂交玉米产量影响显著,平展型和半紧凑型玉米在追肥2次以上均能发挥增产潜力;半紧凑型新组合安2032在种植密度较高(4 000株/667m2)、追施3次氮肥的条件下,产量最高(701 kg/677 m2).安2032新组合对缓坡地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