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试验研究了蒙古红鲌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和鱼苗培育等系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2~3龄的蒙古红鲌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其雌性的成熟系数为15.5%~26.2%,绝对怀卵量为23万~42万粒,相对怀卵量160~243.5粒/g。人工催产时水温在25.0~27.0℃,亲鱼经一次性注射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为9~10h,平均催产率为81.2%,共产卵663万粒,平均受精率83.0%。受精卵的孵化时间为22~35h,孵化积温600~900℃·h,平均孵化率为75.0%,共得鱼苗361.2万尾,平均出苗率为86.0%。采用“豆浆法”培育鱼苗,经30~40d培育,共得全长达3.6~3.8cm的夏花鱼种80.4万尾,平均成活率69.0%。  相似文献   

2.
泥鳅的人工繁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二龄以上、体重在100g以上的雌鳅和体重在30g以上的雄鳅作亲本,进行强化培育、人工催产、人工授精、人工孵化。试验结果:平均催产率为81.3%,平均受精率为77.8%;共获泥鳅卵570万粒,平均孵化率为70.4%;下塘鱼苗为305万尾,经50d左右的精心培育,共获体长5—6em的泥鳅种117万尾,平均培育成活率为38.4%。  相似文献   

3.
唇(鱼骨)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唇(鱼骨)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 ℃时一次性注射LHR-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 h;2005~2006年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计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 d豆浆法培育后可达3 cm以上,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尾.  相似文献   

4.
平均体重为1.8kg的5-6龄育石斑鱼亲鱼,经强化培育,雄性亲鱼的促熟培育,性腺促熟,人工催产等措施,获受精卵320万粒,受精卵的卵化时间为26h,卵化率为80.7%,仔稚鱼的饵料系列为:牡蛎受精卵或担轮幼虫,轮虫,卤虫,桡足类;经41d培育,育出平均全长为3.79cm的幼鱼19万尾,培育成活率为7.3%,通过试验取得了一套可行的青石斑鱼人工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对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 Linnaeus)进行规模化土池人工育苗,包括亲贝培育、苗池清整、基础饵料培养、人工催产、浮游幼虫及稚幼贝培育、水质监测和敌害防除等。硬壳蛤土池育苗面积60亩,经过近7个月的人工培育,共培育苗种8.25亿粒(平均规格2861粒/kg),每亩产蛤苗1375.68万粒,亩利润20675元。  相似文献   

6.
选择从钱塘江捕捞的成鱼和人工养殖的成鱼作亲鱼,进行了细体拟鳞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亲鱼在池塘内强化培育至性成熟,在繁殖季节,注射HCG+LHRH-A2+DOM催产激素,采用干法人工授精、网板附卵孵化,结果共获受精卵78.8万粒,平均受精率78.6%;孵出鱼苗47.9万尾,平均孵化率60.8%.经培育,获体长3.0~4.0 cm的夏花鱼种24.7万尾,平均成活率58.8%.  相似文献   

7.
对唇鱼骨(Hemibarbuslabeo)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唇鱼骨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时一次性注射LHR-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h;2005~2006年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计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d豆浆法培育后可达3cm以上,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尾。  相似文献   

8.
人工海水培育南美白对虾幼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镇  江锦坡 《水产养殖》2003,24(1):42-43
南美白对虾无节幼体1200万尾,用人工配制海水进行幼体培育试验。以湛江等鞭金藻和角毛藻为开口饵料,培育出商品仔虾435万尾,平均成活率为36%。  相似文献   

9.
2011—2012年在海南琼海进行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亲蟹培育、人工育苗及稚蟹中间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亲蟹培育平均成活率和抱卵率分别为94.05%和85.61%。在水温28.5~29.6℃的条件下,从第1期溞状幼体发育变态至仔蟹期约需10~14 d,投放溞状幼体625.29万只,培育出大眼幼体100.12万只,成活率为16.01%,培育成仔蟹苗20.25万只,育苗成活率为3.24%。经过中间培育获得1.0 cm的蟹苗10.46万只,成活率达51.65%。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河川沙塘鳢的人工繁殖技术和苗种培育技术,将捕获的野生河川沙塘鳢鱼种套养在河蟹生态养殖池内养成,从中挑选亲本246组,以自然产卵、人工孵化的方式进行繁育.共收集完整卵块198块,用其中的157块进行人工孵化,最大卵块中有卵3557粒,最小卵块有2172粒,平均2980粒,总计46.8万粒,共孵出鱼苗37.5万尾,平均受精率91.7%,孵化率87.4%.分别采用网箱和水泥池进行苗种分级培育,全程投喂人工培育的浮游动物,经50 d的培育,鱼种的体长分别达到4.1±0.2 cm、4.3±0.1 cm,成活率为77.8%、87.5%.以人工饲料在水泥池进行驯食培育,75 d后,鱼种体长达到3.5±0.3 cm,成活率达47.2%.  相似文献   

11.
黄颡鱼的规模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王卫民 《水产科学》1999,18(3):9-12
1998年5月4日至5月30日在湖北省孝感市猪湖和武汉市大舒特各水产养殖场进行了黄颡鱼较大规模的人工繁殖试验,共进行7次人工催产,其中催化雌鱼612尾,计45.8kg、雄鱼383尾,计45.9kg,获鱼卵150万粒左右。本文对黄颡鱼的繁殖季节,雌雄比例,注射方法,几种催产激光对黄颡鱼催产效果,流水孵化与静水孵化的效果,人工鱼巢的设置,苗种培育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总结了这次黄颡鱼规模人工繁殖4  相似文献   

12.
异齿裂腹鱼人工规模化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良松 《淡水渔业》2011,41(5):88-91,95
2010年4~6月,对野生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 connori)人工规模化繁殖技术进行研究,并初步进行产后亲鱼恢复培养技术研究.对108尾雌鱼进行干法人工授精,共采卵104万多粒,孵出仔鱼62万多尾.其中45尾雌亲鱼自然成熟,共采卵46.8万多粒,平均受精率和孵化率低于人工催产雌鱼卵.人工催产83...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九孔鲍(Haliotisdiversicolorsuertexta)在北方自然繁殖季节育苗的条件、发育时间和生长速度。2004年8月1日,用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产卵和人工授精的九孔鲍受精卵,经过60天培育,获6~12mm的幼鲍50万只。  相似文献   

14.
地下卤水在河蟹育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卤水与自然海水所含主要离子种类一致,但含量差别较大。地下卤水经调配后,作为河蟹人工育苗用水,每茬最高出苗量达6.5万只/m^3,平均出苗量2.5万只/m^3。专家鉴定认为:本技术具有不受外源污染、病原少、易操作、成本低、效益好等优点,属国内首创。  相似文献   

15.
六线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从海区采集和人工催产获得的六线鱼卵块1091g,孵化仔鱼11万尾,平均孵化率为56%,仔鱼经45~60天培育,育成全长2.5~4.0cm,鱼种1.83万尾,平均成活率24.4%,专家验收认为,育苗量,苗种规格及生长速度均处国内领先水平,对卵块收集,人工孵化,苗种生长,饵料系列,育苗病害,饵料生物培育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6.
2004~2005年进行了翘嘴红鲌人工繁殖、夏花与冬片鱼种培育、成鱼池塘与网箱养殖试验,取得较好效果。2004年:催产亲鱼25组,出苗340万尾;3口发花池经25天饲养共产夏花鱼种24.91万尾,平均体长3.0~3.3 cm;3口育种池经140天培育共产冬片鱼种6.38万尾,平均体长12.4~14.3 cm,利润2660~2937元/667m~2,投产比1:2.64~2.82。2005年:3口成鱼池共产商品鱼7445 kg,平均单产413.6 kg/667m~2,利润4546~6333元/667m~2,投产比1:2.15~2.53;4口网箱共产商品鱼2558kg,平均单产32.0 kg/m~2,利润352~413元/m~2,投产比1:2.01~1:2.03。  相似文献   

17.
淡水青虾土池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土池中架设敞口式网箱,箱内放养抱卵青虾进行强化培育及幼虾孵化,通过适时培养生物开口饵料,及时投喂人工饲料,保持中度肥水等技术措施和20余天的培育,经验收小组确认,每亩生产1cm以上的虾苗 140余万尾。并对适宜青虾育苗的池塘生态条件及饵料生物培养,水质调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锯缘青蟹的全人工繁育技术。从亲蟹的强化培育人手提高青蟹抱卵率,2002年青蟹苗种生产中抱卵率为85%.单位水体最高出苗量为7000余只(2茬)/m^3,平均出苗量为1960只/m^3,共育成Ⅱ期幼蟹156.6万只,形成了北方地区锯缘青蟹全人人工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马六甲海峡捕获的斑节对虾亲虾进行人工育苗首次在我国北方地区成功,280.8m^3水体培育虾苗1106万尾,平均1m^3水体出苗3.9万尾,万尾虾苗纯益206.3元,1992年11月专家鉴定认为,本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王屋水库于1994年移植大银鱼,1996年产大银鱼10.5t。为保持大银鱼高产和水库综合养鱼的高产高效,在调查摸清水库鱼类资源和饵料生物基础的前提下,采取控制大银鱼种群的合理密度,调整鱼类的种群结构,适度进行网箱养鱼和人工施肥等措施,使大银鱼和鲤科鱼类均取得增产。1997-1998年2年产大银鱼61t,鲤科鱼类350t,收入296万元,每公顷水面年均产鱼465kg,收入336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