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连续3年观测研究得知:寄生在落叶松属Larix spp。植物上的褐锈病Triphragmiopsis laricinum(Chou)Tai流行高峰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与气候因子中的降雨量关系密切;而寄生在褐锈菌上的重寄生菌Sphaerellopsis filum(Biv-Bern.)Sutton流行高峰期则为8月下旬,与大气湿度关系紧密。日中流行规律观测研究得知:落叶松褐锈病菌夏孢子日飞散曲线  相似文献   

2.
落叶松褐锈病的流行及重寄生菌的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连续3年的观测结果并结合主要气候因子,对发生在落叶松属植物上落叶松褐锈病年流行规律进行了综合相关分析,又利用寄生在该病原菌夏孢子堆上的Sphaerelopsisfilum在本溪、宽甸两地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辅以人工方法,可使Sphaerelopsisfilum的寄生率由原来的16%提高至85%以上。  相似文献   

3.
于文喜  王岳 《林业科技》1989,(5):31-31,27
落叶松褐锈病Triphragmiopsis laricinum(chou)Tai是落叶松人工林和苗圃的重要病害,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广为流行。1986~1988年我们对东京城林业局、江山娇林场等地的部分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调查,其发病率达60~100%,病情指数平均为30.7%,严重者达66.7%,严重地影响了树木的生长,为控制该病蔓延,我们对其发病规律进行了观察,并在垂病区进行了药剂防治,其结果如下。上、暗棕壤、透水性比较好的地段的林分,发  相似文献   

4.
接骨木锈病及其重寄生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是具有多用途开发价值的药用和滋补植物资源。目前,在我国仅吉林省就有干果1000t以上(郝广明等,2000;王启珍,2002)。锈菌Aecidiumsambuci危害接骨木属植物,国内已有记载(王云章等,1998),但其寄生、危害接骨木在国内外尚未见详细报道。锈生座孢属(Tu  相似文献   

5.
《湖北林业科技》2005,(3):57-57
落叶松褐锈病是危害落叶松的重要病害。1病原落叶松褐锈病由担子菌亚门的落叶松拟三胞锈菌引起,该菌为同主寄生菌,在落叶松上能够完成发育循环。2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片尖端或近中部出现退绿小斑,逐渐扩大,到6月下旬~7月上旬在叶背面形成夏孢子堆,直到9月中旬仍可产生。夏孢子堆初寄生于叶表皮下,奶油色或赭黄色形成圆小丘状隆起,叶表皮夏孢子堆破裂后露出铁锈色至血红色的粉状物,夏孢子成熟后飞散,最后在夏孢子原基处留下痕迹,这时在叶片上形成段斑,8~9月在叶背面产生3~5个黑褐色凸起于叶表面的小粉堆,即冬孢子堆。随着病害的发展,冬孢子堆…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褐锈病的防治纳入经济管理,正确、快速评估该病在不同危害程度时对林木生长造成的损失,核定防治后的经济效益,是对该病进行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模型和表格,对病害损失量与防治效益进行评估,为提高综合防治效益、避免盲目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褐锈病对林木当年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对第二年生长影响显著。连年发病损失量剧增;不同病情指数(X)每公顷材积生长损失量为Y=194/1+e549337-006893X;该病为害指标———病情指数为36。立木林价、防治效果和成本分别为C、Q、E时,防治指标方程为:194C[1/1+e549337-006893X-1/1+e549337-006893(1-Q)X]-E=0;前一年9月份降水量(X3)、当年5月份平均气温(X1)和8月份相对湿度(X2)为测报因子。预测区域平均病情指数Y=5185+32596X1-042105X2+008627X3±69。  相似文献   

8.
通过定点系统观察,云杉球果锈病病原菌Thekopsora areolata Magnus.担孢子5月中旬开始飞散,侵入期为5月下旬,病害初期下状出现在6月下旬,锈隐子在7月下旬前后形成,8月中旬锈子器成熟。病情变化与气象有一定相关性,其回归预测模型为Y=-242.68-5.73X1-1.03X2+4.02X3-1.93X4-2.57X5+542.84X6+268.62X7+0.92X8复相关系数R  相似文献   

9.
通过定点系统观察,云杉球果锈病病原菌Thekopsoraareolata(Fr.)Magnus.担孢子5月中旬开始飞散,侵入期为5月下旬,病害初期症状出现在6月下旬,锈孢子在7月下旬前后形成,8月中旬锈子器成熟。病情变化与气象有一定相关性,其回归预测模型为Y=-242.68-5.73x1-1.03x2+4.02x3-1.93x4-2.57x5+542.84x6+268.62x7+0.92x8复相关系数R=0.9986**>P0.01=0.7348。病害分布与林木所处位置有关,病情从重至轻的顺序为,南>北>东>西;山脊>山中>山脚;海拔高>海拔低;纯林>混交林;离转主远>离转主近  相似文献   

10.
枣锈病流行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枣锈病的流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枣锈病夏孢子5月底开始飞散,降雨和微风能提高孢子飞散的数量,枣锈病发生以后,空中夏孢子一直保持在较高的密度,10月中旬夏孢子数量才逐渐降低;通过接种试验说明越冬夏孢子与新鲜夏孢子在叶片反、正面均能侵染成功,但以叶反面为主,潜育期为11~15d;该病首先在根蘖苗及离地面较近枝条上发生,逐渐向上传染,在水平方向上,东、南、西3个方向发病较重,内膛和北方发病较轻;通过连续调查标准树的病叶率与病情指数,利用罗辑斯蒂曲线、理查德曲线建立了以病叶率推算病情指数的模型,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0.982;利用灰色GM(1,1)模型,摸拟了枣锈病病叶率与病情指数的进展速度,并建立了模型。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疱锈病重寄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疱锈病是樟子松枝干上的主要病害,为利用重寄生菌对樟子松疱锈病进行生物防治,对其病原菌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um(Alb.et Schw.)Wint.的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得到重寄生菌拟枝孢镰刀菌Fusarium sporotrichioides Sherb.、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并测定ITS序列,获得基因登录号。经显微观察发现接种重寄生菌后锈孢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且存在两种不同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1983—1989年在陕西花椒产区进行此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此病年流行规律与气象条件有关,发病温度13—25℃;每年6—8月连续有两个月降雨量大于57毫米,必发生病害;病害的流行程度与7—8月份的降雨量成正比,病害的季节动态符合罗辑斯蒂方程。不同花椒品种之间存在抗病性差异,以苟椒抗病性较强。位于山脊上的椒园较山谷椒园发病重。采用粉锈宁防治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施用重寄生菌MM011(Pestalotiopsis sp.)和LS020(Trichoderma viride)的接种体在林间连续2 a进行华山松Pinus armandii疱锈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株重寄生菌均能定殖在茶麃生柱锈菌Cronartium ribicola J.C Fischer的锈孢子堆上;对性子器和锈子器阶段的防治,MM011防效最好的100%;LS020连续防治2 a的平均防效最好的99.21%.方差分析表明这2株菌的防效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花椒锈病流行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平贝母锈病又称“黄疸”病。该病是黑龙江省平贝母在生产中的主要障碍,一般发病率为40%~70%,个别年份可高达90%以上。该病一旦发生,植物地上部分提前枯萎死亡,严重影响产量与质量。此病的发生与环境及栽培条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调节种植环境和加强管理可预防和控制该病害的生  相似文献   

16.
对合欢锈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在5月上旬和7月底8月初,使用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和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进行涂干和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寻找出西林吉林业局落叶松的根腐规律,还总结了其他主要缺陷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圆柏锈病—胶锈菌的重寄生菌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圆柏胶锈菌( Gym nosp orang ium asiaticum , G. yam adai)的重寄生菌柄锈生痤孢( Tuberculina vinosa)的寄生及形态特征。在 P D A 上,该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适温20℃~30℃,适宜p H6~9,荧光可促进产孢。田间接种该寄生菌于梨、苹、贴梗海棠、垂丝海棠等锈病菌上均表现了重寄生现象,其寄生率在梨、贴梗海棠及垂丝海棠达 90% 以上;该寄生菌以分生孢子经气流传播,孢子萌发形成芽管从性子器和锈子器侵入,潜育期 7 天~12 天。自然条件下在其寄生部位越冬, P D A 试管菌种在 10℃以下保存 5 个月仍有 80% 以上的孢子萌发率。该寄生菌的控病机制为阻断锈病的侵染循环,显示出生物防治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9.
兴安落叶松的结实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结实规律和历年气象资料的分析发现,兴安落叶松的结实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种子丰年的间隔期一般为3~8 a,平均5.7 a,无论是种子丰年还是平年,都不会连续出现.气候因子与结实量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结实量与年降水量和≥10 ℃日数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种子丰年与≥10℃积温连续达到1880℃以上水平的第2年密切相关.兴安落叶松散粉期和花粉管生长期的灾害性天气是直接导致种子低产的主要因子.提出保证兴安落叶松种子丰产需同时具备的3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对辽宁省抚顺县哈达林场台沟种子园的长白落叶松花粉飞散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散粉期历时8天左右,主要集中在前3天。在无风条件下,一天内花粉的飞散数量,随着温度由低天高呈现由少到多的变化,在有风的条件下,散粉量随着风速的增减而呈现增多或减少。树冠不同部位花粉密度不同,树冠上部明显小于下部,花粉在园内水平分布不均匀,由西到东花粉量逐渐增加,在种子园的西部花粉量由北到南逐渐增加,花粉量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