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囊尾蚴虫体在牛体内分布不均,以运动性强的肌肉寄生最多,一般虫体6个月后钙化,是牛屠宰检疫中的必检项目。由于该病在当地检出率极低,常使检疫人员产生忽视心理。2003年4月24日笔者剖检一头牛的咬肌时,发现无包液钙化囊尾蚴虫体2个,立即将该头牛剔出流水线,进行认真剖检。结果在颈肌发现有浑浊包液虫体1个,右深腰肌检出有浑浊包液虫体1个,心肌外表视检发现钙化无包液虫体2个,呈扁平状附贴于心脏外壁,剖检心肌发现无包液钙化虫体3个,其他部位如膈肌、腹肌、肩胛肌等未发现虫体。随即将牛肉尸及其副产品隔离封存,并采集有包液虫体2个、无包…  相似文献   

2.
猪囊尾蚴病也叫猪囊虫病 ,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当人吃进生的或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囊尾蚴病肉 ,即可在肠道中发育成有钩绦虫。人还可因吞入含有钩绦虫卵的肉而感染囊尾蚴病。此病在人畜间循环 ,不但对人类的健康和公共卫生危害极大 ,而且对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 感染特点的改变感染程度的变化 :在应检部位的切口中囊虫的数量明显下降。以前在一个切口中可以检出数粒虫体 ,而近年来在猪体应检部位切口可发现的囊虫数目下降约一半。 1 997年 3月笔者在市场上监督过程中发现一例盖有合格肉品检疫印章的胴体 ,仅在肩胛肌部位有 2粒猪…  相似文献   

3.
牛囊尾蚴(囊虫病)是人无钩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德令哈地区牛囊尾蚴感染情况未见报到。鉴此,笔者于2000年9-11月对个体牛贩从各乡及农场收购来清真牛羊屠宰场屠宰的菜牛用随机抽样法进行牛囊尾蚴病的调查,结果检出感染囊尾蚴黄牛5头,感染率为4.06%;牦牛无一例感染。为德令哈市牛囊尾蚴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本文所调查的牛均为德令哈市各乡及农场的宰前检疫健康、膘情中等的成年菜牛。1.2采用随机抽样法,按检疫步骤对屠宰后的牛胴体被检部位肌肉刀切面用肉眼进行了检查。2结果2.1被检黄、牦牛2…  相似文献   

4.
几种重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检疫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屠宰检疫中几个主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是对人体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规定的重点检疫对象 ,即猪囊尾蚴病 ,旋毛虫病 ,弓形虫病 ,住肉孢子虫病等。笔者根据多年的检疫经验 ,现将其简介如下。1猪囊尾蚴病 (猪囊虫病 )1.1症状和病变宰前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宰后严重感染时的猪 ,其肉呈苍白色而湿润。剖检肉眼可见到米粒状或更大的虫体 ,除消化道外 ,其他部位几乎都有。一般感染者为局部病灶。1.2病原体为幼虫与成虫 ,幼虫长0.5~1mm ,成虫长5~10mm。外形椭圆 ,小的米粒或麦粒大 ,大的黄豆大 ,有的象石榴子,肉眼明显可见。显微镜观察头部有四…  相似文献   

5.
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和肉孢子虫病都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对人畜的危害都相当严重 ,而且在宰前难以检出 ,必须经过宰后检疫才能判定。同时由于这 3种寄生虫形态和寄生部位比较相似 ,因此在宰后检疫中很容易混淆。现将猪宰后检疫中囊尾蚴、旋毛虫、肉孢子虫的鉴别要点分述如下。1 猪囊尾蚴1 .1 寄生部位 主要寄生于咬肌、膈肌、舌肌、臀肌、肩胛肌和腰肌。1 .2 肉眼观察 虫体较大 ,易看到 ,长径 6~1 0 mm,短径约 5mm,明显位于肌纤维间 ,外观椭圆形。包囊为单层、半透明 ,囊内充满液体 ,囊壁是一层薄膜 ,壁上有一个小米粒大小的乳白…  相似文献   

6.
1992年10月和1995年10月对德令哈地区牛羊棘球蚴、细颈囊尾蚴病进行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对60头牛和379只羊的内脏进行检查,结果检出感染牛54头,感染率为90%,感染羊226只,感染率为59.6%,为德令哈地区各乡牛羊棘球蚴、细颈囊尾蚴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猪囊虫病是屠宰检疫的一个重要检疫对象。据《中国动物检疫》2003年第12期报道,猪囊虫的检出率最高只达到94%。主要原因一是猪囊虫的寄生部位差异很大,全身所有肌肉组织都可能感染;二是近年来生猪品种改良后,生长期缩短,虫体感染减少;三是受检疫方法与技术条件的限制,个别存在漏检现象。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提高猪囊虫的检出率,一要扩大对猪囊虫的寄生部位的检疫面;二是要提高检疫质量,杜绝漏检现象发生。我站驻洛阳市江泰肉联厂检疫所2003年1月至2003年1月共屠宰检疫生猪138295头,共检出病害肉272头。其中检出猪囊虫病猪93头,占检出病害肉3…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猪带绦虫实验动物模型,本实验通过口服激活、未激活囊尾蚴和尾静脉注射激活的囊尾蚴感染昆明小鼠、BALB/c小鼠、SD大鼠、豚鼠、金黄地鼠、沙鼠,对各种鼠体内的绦虫的感染、生长发育及寄生部位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在感染45 d的金黄地鼠体内检出可见虫体,检出的虫体多数吸附在小肠.本实验建立了猪带绦虫的实验动物模型,使得解决猪带绦虫实验材料的来源问题成为可能,也为猪带绦虫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猪细颈囊尾蚴病的检疫及危害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检疫情况 在上市的自条猪中,发现有不少猪患有细颈囊尾蚴病,我县仅1992年检疫13250头白条猪中,检出1335头猪患有此病,检出率达10%左右,大大高于猪囊尾蚴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0月在门源县清真冷库进行菜牛屠宰检验中,检出囊尾蚴病牛1头。该病在我县尚属首次发现,在海北州的资料中也未找到有关记载。现报道于后。病牛系本县苏吉滩乡牧民杨某交售的菜牛,4岁,黄犏杂种后代,膘情较差,胴体重55kg。该牛囊尾蚴感染严重,在皮下即胴体肌肉外表就能看到囊尾蚴虫体。虫体形状因寄生部位各异,心肌及丰满的骨胳肌中近似圆形,黄豆大小,在隔肌等处的筋膜下呈椭圆形,两端较细。中间略宽,大小为8—11mm  相似文献   

11.
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住肉孢子虫病都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对人畜的危害都相当严重,而且在宰前难以检出,必须经过宰后检疫才能判定。同时由于这三种寄生虫形态和寄生部位比较相似,因此在宰后检疫中很容易混淆。现将猪宰后检疫中囊尾蚴、旋毛虫、住肉孢子虫的鉴别要点分述如下:1囊尾蚴1.1寄生部位主要寄生于咬肌。隔肌、舌肌、臀肌、肩胛肌和腰肌。1.2肉眼观察虫体较大,易看到,长径6mm~10mm短径约5mm,明显位于肌纤维间,外观椭园形。包囊为单层,半透明,囊内充满液体,囊壁是一层薄膜,壁上有一个小米粒大的乳…  相似文献   

12.
屠宰猪寄生虫的检疫情况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兽医卫生检疫站自1984年以来,实行定屠宰检疫,共屠宰生猪4419头,检出猪囊尾蚴181头,感染率4.1%;细颈囊尾蚴1932头,感染率43.7%,感染强度1—37个.棘球蚴181头,感染率4.1%,感染强度1—...  相似文献   

13.
<正> 牛囊尾蚴病是无钩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当人食入了带有囊尾蚴的生牛肉或加工熟制品不善时而受感染,其成虫——无钩绦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因其寄生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损伤。通常,牛感染囊尾蚴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加强牛囊尾蚴的检验对预防人的无钩绦虫病意义重大。据了解,在京郊动物卫生检疫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未曾有检出牛囊尾蚴的报道,这  相似文献   

14.
齐齐哈尔市所辖7个城区及嫩江流域9个县及其近郊乡镇,已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到点检疫工作。遵照《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及有关规定,对屠宰猪履行了宰前检疫、宰后检验程序,凡属病害的都实施无害处理后出厂。全市每年定点屠宰生猪22万头左右,其中猪中绦期幼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为:猪囊尾蚴3.12%;棘球蚴3.4%(1~6个/头);细颈囊尾蚴17.9%(1~12个/头)。一、猪中绦期幼虫的检验方法:在厂内按序对屠宰猪编号,同一猪的头部、胴体、脏器分离后仍放置一处。按猪囊尾蚴必检部位的咬肌、肩肿外侧肌、心肌、膈肌、深腰肌、股内侧肌…  相似文献   

15.
牛囊尾蚴(囊虫病)是人无钩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德令哈地区牛囊尾蚴感染情况未见报到.鉴此,笔者于2000年9-11月对个体牛贩从各乡及农场收购来清真牛羊屠宰场屠宰的菜牛用随机抽样法进行牛囊尾蚴病的调查,结果检出感染囊尾蚴黄牛5头,感染率为4.06%;牦牛无一例感染.为德令哈市牛囊尾蚴病的防  相似文献   

16.
1991年10月4日,天峻县兽医站在冷库屠宰检疫中检出一例牛囊虫病。患牛5岁,母。屠宰后检验发现,患牛全身布满米粒大小的囊状虫体,对舌肌、咬肌、心肌、颈部肌肉、背部肌肉、肋间肌进行检查,发现每10cm~2有25—38个虫体,舌肌和心肌虫体在30个以上,整个肌肉组织都布满小囊,囊内充满液体。囊外有少量结缔组织和肌肉连结。镜检:囊壁附有头节,头节上有吸盘。患牛极度消瘦,确诊为牛囊虫病。  相似文献   

17.
在肉类检疫过程中,检出的异常肉常见有以下几种:1 囊虫病肉 囊虫病多发生于猪,即人们常说的“米心猪肉”。猪肉的检疫部位主要为咬肌、深腰肌、膈肌,其它可检部位:心肌、肩胛外侧肌、股部内侧肌等。如感染强度大,囊虫寄生的多,则容易检出,切开肌肉,即可见到高粱米粒大的白色、圆形或椭圆形的囊虫;如感染强度小,寄生虫少,则不易检出。检疫时,要耐心,认真。切口平行,最少两刀;如果发现虫体粥样崩解,囊虫液  相似文献   

18.
官亭地区猪囊尾蚴感染情况调查郭宏山(民和县官亭镇兽医站,810801)民和县官亭地区每年腊月有大量生猪屠宰上市。为掌握本地区猪囊尾蚴感染情况,给今后猪囊尾蚴病防治提供参考资料,笔者近年来结合市场检疫进行了检查。结果:1994年检查猪280头,检出阳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药合剂《O.L.S注射液》和丙硫苯咪唑治疗猪囊尾蚴病,试验结果表明《O.L.S注射液》对囊尾蚴病猪以每千克体重0.5毫升和0.6毫升不同剂量,间3日共8次对两个试验组的猪只分别做肌肉注射,用药后4个月检查对脑组织内的蚴体全部杀死;对心、舌和各部肌肉内的蚴体杀死不完全,以动物个体计算杀死率为60%。对高度感染的病猪(每50克肌肉内检出残留虫体30~115个以上者),仅部分虫体被杀死,其余虫体仅囊壁消失,头节变色,但头节形态结构仍末破坏。丙硫苯咪唑田药后4个月检查对心、舌和各部肌肉组织内的蚴体杀灭完全,效果好,虫体杀死率达100%;对脑组织内的蚴体杀死效果低。  相似文献   

20.
在被检的140头牛胴体中,检出阳性胴体67只;150只绵羊胴体中,检出阳性胴体79只;135只山羊胴体中,检出阳性胴体84只;150头猪胴体中,检出阳性胴体71只。根据检出的虫体形态特点及大小,初步确诊冷湖地区牛感染的肉孢子虫为枯氏住肉孢子虫、绵羊和山羊感染的肉孢子虫为嫩肉孢子虫、猪感染的肉孢子虫为米氏肉孢子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