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景观生态规划:概念、内容、原则与模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景观规划是景观生态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国内外的景观生态规划方面研究文献的概括与分析,分别就其要概念内涵、研究内容、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景观生态规划模型进行了论述,进而对景观生态规划在我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并在有关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中心,是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和吉林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区域。由于农业活动和城市化等的影响,长吉示范区的森林经历了大面积减少和剧烈的破碎化过程。本研究以多源遥感影像Landsat MSS/TM/ETM+、ZY-3为数据源,应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获取5期森林景观和其他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数据,分析了1976年~2015年期间长吉示范区森林景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过去的近40年里,长吉示范区森林面积减少了20875hm2(减少了22.9%);示范区各森林景观指数的变化表明该区森林景观优势度、聚集度急剧降低,景观破碎度持续加剧。过去的40年间,耕地开垦占用森林面积为26474hm2,占森林景观向其他景观类型转化总面积的92.1%;居住地、采矿场、交通用地和工业用地占用森林面积分别为1069hm2、423hm2、360hm2和180hm2。森林景观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表明,人为干扰是导致研究区森林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对森林景观变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森林景观动态和驱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文中提出了长吉示范区森林保护的建议,为区域生态保护与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3.
从区域与城市两个尺度水平 ,对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榆林市城市景观进行研究认为 :在大尺度水平上 ,区域景观生态特征对城市景观特征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而城市景观强大的功能流对区域景观产生干扰作用。城市景观的空间扩展与演化 ,既受区域景观特征的影响 ,也是区域景观演化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 ;在小尺度空间上 ,景观功能区、景观斑块与廊道的格局与功能 ,对城市景观格局动态以及维持城市景观多样的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的利益追求下形成的景观文化 ,将深刻地影响到区域与城市景观演化的方向与过程。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焉耆盆地为例,利用从1964-2007年遥感影像中获取的景观数据,分析了焉耆盆地绿洲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算方法,评估了焉耆盆地绿洲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并分析了景观之间的转化所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过去的近50年间,焉耆盆地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是以农田取代草地而发展的。绿洲区域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变化不大,2007年比1964年只下降了37570万元,但各景观生态服务价值变动很大,其中农田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9.8亿元,草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减少了8.8亿元,其变化率分别达到350.14%和-76.77%。各景观类型中湿地景观的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系数最大,达到3.7;其次是水域,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系数为2.71。因此,在绿洲开发建设的过程应加强对湿地和水域的保护,以实现焉耆盆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勤县景观组分的生态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民勤县为研究区,通过景观结构指数的变化幅度构建景观组分类型敏感性指数,对近20年各景观组分类型的生态敏感性进行系统研究,分析了两个主要生态过程对生态敏感性的影响,并分析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研究区景观类型以沙地和草地为主导,分布比较集中,连通程度较高,其它斑块如耕地、建设用地等6种景观镶嵌于其中,道路和河流是研究区的两种廊道类型;2)水域是区域内敏感性最强的景观组分类型;3)2000年以前,民勤县景观生态系统受耕地开垦和水利设施的建设这一生态过程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强度较大,各景观组分类型的敏感性也较大,2000年以后,生态过程转变为植树造林、禁牧、关井压田、流域综合治理、农业节水改造,发展低耗水经济作物等,各景观组分类型的敏感性总体上在减小。整体而言,民勤县景观组分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在改良。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沙漠与沙漠化研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在沙漠化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沙漠化的研究内容等方面综述了我国沙漠化研究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沙漠化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1)沙漠化与恢复生态学研究的结合,将恢复生态学的原理运用在沙漠化的防治中,促进了基于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相协调的沙漠化防治模式。(2)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区域沙漠化过程开展研究,揭示了沙漠化过程中的景观结构变化规律;从景观尺度对沙漠化的发生、发展动因机制进行了研究与补充,为沙漠化地区土地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方法。(3)沙漠化研究与生态学水文学研究密切结合也成为沙漠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趋势。这方面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植物个体、种群、群落等水平的生态方面。总之,沙漠化土地的治理与恢复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重视,必将成为今后全球环境问题研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7.
西安城市化进程与环境生态问题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通过对西安城市化过程的分析,得出50年来西安城市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停滞阶段和稳步上升阶段。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基本同步,回归分析表明:西安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的对数呈正比关系,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加速了城市化的推进。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与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系。伴随城市化的发展,出现了耕地面积减少及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生态问题,通过对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生态问题分析,指出实现西安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博斯腾湖区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生态风险评价是一个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可能性的过程,是发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决策基础。本研究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尝试对干旱区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湖进行系统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其目的在于为区域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这对于改善博斯腾湖生态环境、促进南疆地区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确立主要生态风险源主要为:洪涝、干旱、水体矿化度和富营养化这四大类生态风险。利用遥感技术确立生态风险受体,通过基于景观的生态风险的综合计算和GIS叠加,得到博斯腾湖区域综合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图。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风险综合评价和风险管理决策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基于景观格局和景观功能2个方面构建景观生态脆弱性模型,分析省域及内部自然单元分区2个层面景观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景观生态脆弱性多尺度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陕西省景观格局脆弱性指数分别是0.477 3和0.409 7,降低了6.76%,在空间上高值区分布于北部及中部,低值区分布于中部两侧;景观功能脆弱性指数分别是0.492 6和0.417 4,降低了7.52%,高值区集中于北部和中部,低值区呈零星分布的空间布局。②研究期间陕西省景观生态脆弱性指数分别为0.427 5和0.369 7,减少了5.78%,呈现出南北方向高低交错的空间布局,且内部分区之间有明显分区过渡表现。其中,黄土高原区脆弱性降低8.55%;关中盆地区脆弱性降低3.81%;秦巴山地区脆弱性降低1.20%。③全省及内部分区生态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因地理尺度的差异而不同,自然环境因素对脆弱性变化起重要作用,而社会经济因素呈不断增强态势。本文提出的景观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可为生态脆弱性评估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0.
依据1997-2006年西安市城镇居民和非城镇居民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分析了城市化发展对生态足迹供需变化的影响,旨在探寻引起生态足迹供需变化的城市化驱动机制,以期为西安市城市化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从1997年至2006年,西安市的人口城市化率由40.4%增加至45.7%,人均生态足迹从1997年的1.31hm2增至2006年1.64hm2,共增加了25%。人均生态足迹和城市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万元GDP生态足迹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采用二次多项式方法对人均生态足迹和与城市化率的关系进行了拟合。推算出当城市化率达到50.66%时人均生态足迹达到拐点,即人均1.74hm2。同样采用多项式方法对人均生态足迹和与人均GDP的关系进行拟合,推算出当人均GDP达到2.67万元时,人均生态足迹达到拐点,此时人均生态足迹为1.79hm2。结合西安市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调控城市化进程,科学规划城市布局,加大新型能源的推广力度,不断推广高科技农业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和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关于西藏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的生态补偿制度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由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使得我国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所产生的成本和效益由不同的地区承担和享受,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区际间利益冲突,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发现,当区域收入不均衡的时候,提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纳什均衡结果也不相同,高收入者(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会承担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责任,而低收入者(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则会坐享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效益,因此在西藏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应当建立跨地区生态补偿的机制,由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补偿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成本,运用多种生态补偿的方法,解决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土地利用在城市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必要性,并结合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特点选择18个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包头市1998-2007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最后针对结果给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切入点。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严峻的地区 ,目前仍有 2 9万 km2 的土地有待治理 ,任务十分艰巨。本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阻力是生态系统脆弱、经济系统贫困、科技文化水平落后、生态建设效益滞后、投资巨大等。提出的对策是稳定落实“退田还林”补贴政策 ,完善多元化的生态建设投资体系 ,建立公平合理的资源开发政策体系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支撑作用 ,严格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等。强调排除阻力、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是调整思路 ,在各项政策和措施上都有所创新 ,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4.
湿地与我国内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我国,内陆城市的城市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都相对落后,因此我国内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整个国家能否高速、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中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公共开放空间。本文通过对城市湿地和城市周边湿地功能作用的分析,指出湿地可以为解决我国内陆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和生态保障。对我国生态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全国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土地退化严重、经济十分落后的区域。强化土地管理,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认真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加强土地宏观管理的重要措施。本文以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横跨河套平原、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的杭锦旗为例,分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文章从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角度分析了该旗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确定规划方针和任务,调整了用地指标。规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对全旗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将产生较大的综合效益。结论是:加强干旱区土地管理,能够促进土地资源的科学、高效、持续利用,为干旱区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最有力的土地保障,促使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疆绿洲城市石河子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安全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尤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是维护地区或国家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不受威胁的状态,它能为整个生态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采用OECD与UNEP共同提出的PSR概念模型,构建了一套包括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态和社会经济响应3个方面15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石河子市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评价石河子市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结果显示:石河子市城市生态安全水平近10年来大致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良化。据此进一步对解决石河子市的生态安全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北干旱区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预警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化是西北干旱区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开展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预警研究 ,有助于保持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 ,促进西北干旱区可持续发展。本文对西北干旱区城市扩展的生态环境阈限、城市化进程中生态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方法以及预警程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西北干旱区农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干旱区农村城镇化是该地区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自身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落后的经济发展条件,其发展与生态、资源关系的失衡和矛盾日益加深。在对西北干旱区农村城镇化发展进行多维度审视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农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和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9.
绿洲生态系统是支撑绿洲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生态要素.文中基于城市化与生态化两大子系统的作用机理,从人口空间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生活城市化、生态环境水平、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抗逆水平六个层面构建干旱区绿洲型生态城市建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典型绿洲型城市奎屯市的实际情况,着重探讨了其城市化与生态化动态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