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濉溪县任集镇桃树长期常规施药,使蚜虫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近年来,选用不同施药方法和药剂浓度进行蚜虫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现总结如下。一、试验材料1号试验地为任圩村任圩庄北,面积5亩,2002年栽植,每亩74株;2号试验在任圩村任圩庄南,面积6亩,2001年栽植,每亩56株。供试药剂:10%吡虫林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5%高效氯氰菊脂。  相似文献   

2.
通过林间防治试验发现,DCPV不同施药方式对马尾松毛虫幼虫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效,其中DCPV超低容量油剂与DCPV烟雾剂的防治综合表现略优于常规喷雾,DCPV-Bt-Bb复配施药方式则表现出了较好的速效性,与化学农药相比,在防效、处理区供试虫死亡率、残存虫带毒率等方面DCPV不同施药方式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挂袋注射、插瓶注射、树干基部打孔注射3种给药方式与4种药剂的不同组合进行了防治日本松干蚧林间效果试验.每种组合选取100棵有虫株做药剂处理,选取10棵有虫株注射蒸馏水作对照组.结果表明:插瓶式输液法(20%吡虫啉乳油)效果最好,校正防治效果为92.41%;其次是树干基部打孔注(45%氧化乐果乳油),其校正防治效...  相似文献   

4.
沂源县运用AS350B3直升机喷洒2%噻虫啉、30%阿维·灭幼脲、1.2%烟碱·苦参碱防治松阿扁叶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药物均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施药7d后,飞防区样木上松阿扁叶蜂虫口减退率分别为2%噻虫啉96.8%、30%阿维·灭幼脲92.5%、1.2%烟碱·苦参碱95.3%;施药15d后,松阿扁叶蜂虫口减退率分别为为2%噻虫啉97.7%、30%阿维·灭幼脲96.2%、1.2%烟碱·苦参碱96.5%。采用飞机施药灭杀松阿扁叶蜂,用时少,成本低,对环境友好,特别是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和发生大面积虫害的区域具有极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正> 桦树是昭盟高山次生林区的主要防护和用材树种。据统计,现有桦林面积约800多万亩,近十多年来普遍遭受桦蛱蝶(Polyonia vaualbum Schiffermuller)的危害。1971年该虫在林西县富林林场大发生时,将桦树叶吃去40—50%,单株最大虫口密度100条,平均虫口40条/株,严重地影响了桦树的生长,给林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鉴于该虫在内蒙古、新疆及东北各地分布普遍。1978—1980年我们对此虫进行了系统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松材线虫对黑松几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8~9年生黑松经4种处理(接种松材线虫、100μg苯甲酸水溶液处理、无菌水处理并环剥主干中部树皮以及单独无菌水处理)后,研究了其流脂量、蒸腾作用及叶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显示,接种后12天,所有接虫株松脂分泌停止;接种后27天,接虫株蒸腾作用下降最明显,其平均蒸腾强度为0.0145ml·g  相似文献   

7.
湖南主要油茶产区茶角胸叶甲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基本弄清湖南省主要油茶产区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evre的发生情况,并寻找有效防治药剂,于2012年5月9日至25日,调查了衡阳地区耒阳市和常宁市油茶林茶角胸叶甲发生情况,并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显示:该虫危害油茶苗圃、1~3年生新造林、成熟林、老龄林与采穗园。以老龄林受害最为严重,株平均密度在40头以上,每枝叶片孔洞数达250个以上,受害株率90%以上;其次为1年生新造林,株平均密度在23头以上,叶片孔洞数平均达到150个/株,受害株率达到75%以上。对新造林危害时间集中在5月17—19日,可致使新造林油茶大量新梢叶片枯黄、掉落。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 000倍防治效果最佳,不但触杀效果明显,而且持效性较好,1,3,7,10 d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8.27%,96.55%,100%,100%。  相似文献   

8.
1985年5月我们在辽源市人工落叶松林中应用百菌清、灭幼脲Ⅲ号对落叶松鞘蛾进行了防治试验。试验地林龄15年,平均树高4.6米,平均胸径4.5厘米,总面积200亩。近几年鞘蛾发生较重,有虫株率100%,平均20厘米的标准株有幼虫5.15头。防治是在5月11—12日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云斑白条天牛在豫东沙区白蜡杆上大肆为害,虫株率达80%以上。笔者1987~1990年在宁陵县对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为害规律进行了系统观察,并进行了防治试验。其结果:此虫在宁陵县两年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树干内越冬。用磷化锌毒签等防治,杀虫率达100%。  相似文献   

10.
商州区核桃黄须球小蠹危害及防治试验结果显示,核桃林地有虫株率83%~89%,株均虫口数41.9头(表1),危害严重;剪干枝防治效果为94.3%,铒枝诱杀虫卵效果为100%,树冠喷洒25%西维因6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8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2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85.2%、92.86%、87.48%,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田丰  毕湘虹 《林业科技》1992,17(6):26-27,31
红松叶球蚜(Pineus cembrae pinikoreanuszhanget Fang)是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zucc)幼林及苗圃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伊春地区、牡丹江地区、哈尔滨等地有时成灾。1981年在五营自然保护区椴树红松林内天然更新的红松幼苗有虫株率达90%以上;1987年江山娇林场苗圃,3年生的红松换床苗有虫株率达95%左右;1989年哈尔滨市森林植物园内十余亩15年生的红松幼林有虫株率达100%,每束针叶的虫口密度达10头以上,春天嫩梢  相似文献   

12.
核桃长足象生物学特性观察防治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毕节地区核桃长足象的发生范围,危害程度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发生区定点、定株、定时观察,观察生物学特性,开展防治试验和风险评估。核桃长足象在毕节地区发生1世代,以成虫越冬。发生区有虫株率在40.5%~100%,果实被害率在5.2%~98.4%之间。通过风险分析评价,核桃长足象(R=1.7)属于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直接威胁着主要经济树种核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核桃根象(虫甲)又叫核桃黄斑象(虫甲),以幼虫蛀食核桃根际皮层,导致树木生长衰弱,甚至全株枯死,严重影响核桃产量。该虫在我区各县普遍发生,据在洛南石门公社红旗和长青两个大队调查,被害株率为69.2%,株虫口最多达110头。为迅速消灭害虫,确保核桃产量,1974年以来,对该虫进行了观察和防治试验,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试验评价不同含量茚虫威、氟虫腈、溴虫腈的毒饵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21 d后0.04%茚虫威对活蚁巢、工蚁防治效果均为100%,0.02%和0.06%茚虫威对活蚁巢、工蚁防治效果均分别为87.50%,100%;0.00025%,0.0005%氟虫腈、0.05%溴虫腈对活蚁巢、工蚁的防治效果显著。施药后30 d,0.04%,0.06%茚虫威、0.00025%氟虫腈、0.05%溴虫腈处理的蚁群级别降低率分别为100%,100%,91.44%,98.11%,综合防治效果达97.18%。  相似文献   

15.
首次报道深褐拟叶螽在山核桃上的危害。2007—2010年,对危害山核桃的深褐拟叶螽进行野外调查并定株观察,同时开展防治试验。深褐拟叶螽严重危害的林分被害率高达100%,被害次年基部以上枝干死亡的林木达95%,被害3年后整株死亡率达到25%,严重影响山核桃幼林生长。通过使用冬季刻杀卵、伐除林缘算盘子,以及在5月中旬、7月中旬各使用1次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当年冬季该虫有虫株率下降为8%,平均每株卵量下降为4.5粒,次年林分基本恢复正常,完全控制该虫危害。  相似文献   

16.
根施杀虫剂对梧桐木虱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吡虫啉、氧化乐果、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4种杀虫剂不同剂量根际或根冠施药。树干直径8~12cm的梧桐树,用10%吡虫啉WP4、6、8g/株根际或根冠施药,对梧桐木虱的防治效果良好,药后5d相对防效均达90%以上,且持效期较长。  相似文献   

17.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种虫来源:1985年5月从云南昭通地区永善县海拔1300m的万和乡引入3.5 kg种虫,挂放在海拔200m的三明市岩前乡大叶女贞树上。1986年从昭通市海拔1850—1950m的卡子乡引进6.5kg种虫,分别挂放在三明市洋溪、沙县城关、宁化县禾口乡的大叶女贞树上。 试验内容与方法:定点观察白蜡虫生长发育及生活习性。收蜡花时,测定蜡花厚度、每虫泌蜡量、蜡熔点;采虫时,测定种虫长、宽、口径、怀卵量、雌雄性比。分别取5—10粒种虫,置室内培养皿及室外10株寄主树上,逐日计数孵化虫卵及雌雄虫数,求孵化率。定标准株测定定叶、定杆历期及记录白蜡虫发育的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威尔柏(Velpar)是一种优良的林用化学除草剂,它不仅可以杀灭各种杂草,还可以杀灭芒萁、杂灌和竹类。是一种广普性除草剂。我们选用了这种除草剂进行试验。一、试验方法 1.样地选择在中坑苗圃,选择了三块试验样地,为1、2、3,第1块样地为荒山,面积为60×40m~2,地面植被主要是芒萁,此外,草类还有五节芒、蕨类;灌木有黄瑞木、荚迷、乌饭。藤本有鸡血藤、鸡屎藤;乔木有少量的桐树、木荷和酸枣的萌芽条以及少量马尾松幼苗,还有苦竹等混生。芒萁的平均高约50~80cm,复盖度为1.0,整个地面被芒萁复盖。第2块试验样地为3年生杉木幼林地,杉木林分的高度1~2m左右,样地主要植被:灌木有小叶赤楠、桃  相似文献   

19.
杉木是我国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在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教导指引下,我县广大贫下中农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综合治理山、水、田、林、路,以社队林场集体造林为主,大力绿化宜林荒山,杉木用材林基地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近两年来,在新城镇、沙河、狮子、城门等公社调查时,发现五种象鼻虫危害杉木幼林,其中尤以杉象虫危害最高。1975年4月据在新城镇东风大队林场(九江地区革委会试验林)内调查,发现有虫株数占总株数的90%以上,虫口密度1-20头/株不等。个别小区有虫株率高达100%,1棵杉木植株上最多达40头,严重地影响了杉木的  相似文献   

20.
印楝提取物防治桑天牛的林间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桑天牛成虫Apriona germari Hope喜食的构树为引诱树6株,选取一块与周围树林相对孤立的杨树林为试验地,试验地面积约为0.13hm^2,设引诱树6株,胸径8~10cm。每年1次将2g含30%印楝素的印楝种核提取物配成制剂,注入构树中,进行防治桑天牛林间试验。结果表明:注药前,对照虫株率(57.50%)与处理虫株率(56.41%)之间差异不显著。注药1a后处理林的虫株率下降至38.46%,对照林的虫株率增加到70.00%;2a后,处理林的虫株率下降到23.08%,对照林的虫株率达82.50%。讨论了应用天然化合物防治林木害虫的优点和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