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淇河鲫鱼无公害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淇河鲫鱼,是河南独有的地方品种,因产于淇河,故名为淇河鲫鱼。它与普通淡水鲫鱼不同,普通淡水鲫鱼一般鳞色灰黑,淇河鲫鱼则略呈金黄,和鲤鱼相似;一般鲫鱼较扁平,体形清瘦,淇河鲫鱼则脊背宽厚,体形丰满;一般鲫鱼为2倍体鱼类,淇河鲫鱼则为罕见的3倍体鱼类;一般鲫鱼生长速度慢,而淇河鲫鱼则生长速度快,背脊厚度为一般鲫鱼的2倍,因而淇河鲫鱼被称为双背鲫鱼。  相似文献   

2.
淇河鲫又叫双背鲫鱼,属鲤形目、鲤科,是一种优质淡水经济鱼类,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含肉率高,为一般鲫鱼的1.2倍,且具有食性广、生长快、个体大、疾病少、易饲养、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淇河鲫鱼又叫"双背鲫鱼",属鲤形目、鲤科,是一种优质淡水经济鱼类,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含肉率高,为一般鲫鱼的1.2倍,且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而全面,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淇河鲫鱼  相似文献   

4.
淇河鲫鱼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淇河鲫鱼作为河南省境内淇河特有的名优地方鱼类品种,因体双脊(俗称双背鲫)、形扁圆,肉呈蒜瓣状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自古以来受到消费者喜爱。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到环境污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淇河鲫鱼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目前淇河的鲫鱼资源严重衰退,急需开展保护。  相似文献   

5.
《水产养殖》2006,27(1):24-24
淇河鲫鱼(又名双背鲫)产于淇河,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堪称鲫中上品、“国之瑰宝”,是河南省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近年来,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和人为滥捕滥杀行为,淇河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淇河鲫鱼的资源量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6.
正河南省有两条历史名鱼,一条是中华四大名鱼之列的黄河鲤鱼,一条是历代专差贡献皇帝的贡品淇河鲫鱼~([1])。淇河鲫鱼,温水性鱼类,形扁圆,色浅褐,腹色银白,胸尾鳍透明,鱼背宽厚,体态丰满,体皆双脊,俗称"双脊鱼",又称双背鲫鱼。据《汤阴县志》记载,淇河鲫鱼产于西北乡和郊区的淇河沿岸许家沟一带的淇河中,柔嫩肥美,其肉呈蒜瓣状,冬天喝淇河鲫鱼汤特别补身体,与香稻米、缠丝蛋并列为三大贡品~([2])。为了保护并开发这一奇特的珍贵  相似文献   

7.
豫北淇县的淇河出产的“双背鲫鱼”体形奇特,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走俏市场。“双背鲫鱼”含肉率为一般鲫鱼的1.2倍;蛋白质含量高达19.6%,比黄河鲫鱼高6%,氨基酸成分高而全、脂肪含量低,黄河鲫鱼脂肪含量为2.6%-4.75%,而双背鲫鱼仅为1.74%-1.85%。河南省政府日前正式行文将其列入《河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第一名予以公布。并已开始有计划地向一些水产养殖企业供种扩繁。预计要不了多长时间,“双背鲫鱼”将会走向一些大中城市的餐桌。豫北淇县“双背鲫鱼”抢手@赵良  相似文献   

8.
淇河鲫鱼是河南省独有的名贵鱼品种,曾为皇帝贡品,它是雌核发育的三倍体鱼,俗称“双背鲫”。淇河鲫鱼,尤其是400g/尾以上的大规格成鱼,其价格高于其它品种的鲫鱼。用大规格的淇河鲫鱼鱼种养殖淇河鲫鱼成鱼,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成鱼规格大、市场销路好等优势,因此掌握大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的鱼类,至今共记述122种。这些鱼类中,最有名的是黄河鲤鱼和淇河鲫鱼。 淇河鲫鱼,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鲫属、银鲫亚种。生活在温泉水河段的背部两侧呈金黄带绿色,胸鳍和腹鳍略呈红黄色。为三倍体鱼类(3n=162±),自然界存在着异源精子雌核发育。三倍体淇河鲫鱼,可能已经进化为功能二倍体鱼类。  相似文献   

10.
淇河鲫鱼细胞遗传学和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淇河鲫鱼(简称淇鲫)因产于河南淇河而得名。据汤阴县志记载:“淇鲫产于西北乡许家沟、大来店一带之淇河中,体皆双脊,形扁圆,其肉嫩肥美,片片呈蒜瓣状,汤暖尤其啜于冬日,昔在封建时代常专差向皇帝贡献,为三大贡品之一,颇受嘉许,时称可与黄河之鲤并列,故名声大噪,驰誉南北”。在古诗中也有“以其食鱼,唯淇之鲫”的佳句。另外,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曾经在河南辉县从事发掘,在琉璃阁区的战国时代墓中,找出鼎、鬲等器,里面都有鱼骨,其中尤以鲫鱼为普遍。可见淇鲫在历史上久负盛名。  相似文献   

11.
淇河鲫鱼(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var。Qihe)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鲤亚科(Cyprininae),鲫属(Carassius)是河南省独有的地方物种,为天然雌核发育三倍体;生长速度快,脊背宽厚,称"双背鲫"。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在林州市得天和淇河鲫鱼养殖有限公司(农业部健康养殖场)进行了淇河鲫鱼微流水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主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池塘条件池塘位于养殖场内6号池,池南北长40m、东西  相似文献   

12.
淇水秋静若淑女, 河涛夏腾似青龙。 鲫戏碧莲不思海, 鱼跃金身朝歌东。 在华北大平原与黄土高原交汇处的太行山脉,有一驰誉海内外的名山——云梦山。云梦山距殷朝古都朝歌(今河南淇县)15公里。云梦山主峰的九道山脊和山谷交汇于中部,形成一个小小的盆地。盆地有一龙泉,泉水涌出形成一条小溪,汇合条条涧水,沿五里峡谷向西迤逦流出,注入淇河。河流由西向东,河水清澈,水草丰茂,两岸景色宜人,荷花飘香。河内生长着珍贵鱼类——淇河鲫鱼。 “淇河鲫鱼”体宽背厚,俗称“双脊背”,肉嫩肥美,蛋白质含量高达19.16%,富含人体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炖出的汤呈乳白色。据《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记载,淇河鲫鱼能  相似文献   

13.
淇鲫     
河南省的鱼类,至今共记述122种。这些鱼类中,最有名的是黄河鲤鱼和淇鲫。淇鲫就是淇河鲫鱼,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鲫属、银鲫亚种。生活在温泉水河段,背部两侧呈金黄带绿色,脚鳍和腹鳍略呈红黄色,为三倍体鱼类,3n=162±。自然界存在着异源精子雌核发育,三倍体淇河鲫鱼,可能已经进化为功能二倍体鱼类。淇河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方脑岭,流经河南的辉县市、林州市、鹤壁市、浚县、至淇县淇门入卫河,全长161公里,平均流量每秒1473立方米。其特点是:整个河流河谷狭窄,河床两岸群峰峻秀,千岩万壑,地形复杂,高低参差。在水文地…  相似文献   

14.
滁州鲫种群保护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 1 0年来 ,我国继发现云南滇池高背鲫是一个天然雌核发育种群后 ,又陆续发现黑龙江方正县双凤水库的方正银鲫、河南林县淇河的淇河鲫、广东翁源县等地的缩骨鲫、贵州普安县青山镇一带的普安鲫、江西彭泽县丁家湖等水域的彭泽鲫部分群体都是行雌核发育的鱼类。近年 ,又发现安徽滁州市城西水库的滁州鲫是天然三倍体的两性种群。1 滁州鲫的主要生物学特性1 1 形态特征滁州鲫为全鳞被 ,群体内存在形态特征稍有差异的四种类型。体型可分为高背型和低背型两大类群 ,其中高背型占群体总数的5 4% ,侧线鳞数为 2 8- 30 ,尾柄高大于尾柄长。其形…  相似文献   

15.
淇河鲫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于安阳西部,自林州市临淇镇罗圈村至五龙镇河头村18km12km2河段。淇河水流平缓,溶解氧含量高,水位消落不明显,且河床遍布大量连片的沉水、挺水植物,是淇河鲫鱼产卵、繁殖的最佳水域。淇河鲫鱼胸尾鳍透明,背色浅褐,腹色银白,鱼背宽厚,体态丰满,俗称  相似文献   

16.
林州市位于淇河的上游,自古以来就是淇河鲫鱼的主产地,以淇河鲫鱼而著名。《中国淡水鱼养殖学》有这样一段关于淇河鲫鱼的描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在河南从事发掘,在琉璃阁区战国时代墓104、105、118、130、138和139号中找出鼎、鬲器里面有鱼骨,其中可以辨认的有鲫、鳊、鲤三种,而尤以鲫为普通,辉县位于卫河上游,  相似文献   

17.
为选育优良的淇河鲫家系,本实验以4个鲤群体和1个淇河鲫(Carassius auratus var.Qihe)群体为亲本共建立家系19个。6月龄时从各家系随机选取50尾个体植入PIT标记,22月龄时测量其体长、体高与体质量,比较各个家系的养殖成活率、生长性状、变异系数及体型。共筛选出7号、10号和15号3个养殖成活率较高的家系、2号和11号2个快速生长家系以及2号和29号2个体型较高的家系,研究显示:各家系的养殖成活率、生长速度和体型与同源或异源精子无明显关联,而与具体的父母本有关,但是其变异系数在同源精子和异源精子建立的家系之间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8.
淇河鲫与野生鲫形态及染色体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淇河鲫和普通野生鲫的传统形态学性状和框架性状进行了统计学比较研究,并对其染色体数量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1)淇河鲫为三倍体,3n=156±,野生鲫为二倍体,2n=100±.(2)淇河鲫在体高、体厚等方面显著大于野生鲫,符合"双倍鲫"的形态特征,且侧线鳞数也多于野生鲫;而野生鲫在头长、尾高方面占优.(3)淇河鲫相对怀卵量显著高于野生鲫,而相对肠长显著低于野生鲫,这与淇河鲫长期处于人工饲养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9.
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是动物肌肉发育和生长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为了明确淇河鲫MSTN基因序列及其在肌肉生长发育中的调控功能,本研究利用RACE方法克隆淇河鲫MSTN全长c DNA序列,q RT-PCR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和胚胎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淇河鲫MSTN c DNA序列全长2094 bp(no.KC851952.1),包含86 bp 5′非编码区、880 bp 3′非编码区和1128 bp开放阅读框,编码375个氨基酸残基,前22个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34~256位氨基酸残基为TGF-β前肽域,281~375是TGF-β结构域,具蛋白酶水解位点RIRR和C端生物活性区的9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蛋白同源分析发现淇河鲫MSTN与鲤形目鱼类相似性较高,与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相似性最低。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淇河鲫MSTN与鲫、鲤、鳡等鲤科鱼类亲缘关系较近。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淇河鲫MSTN基因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脑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肌肉和肝脏,肠道表达量最低。淇河鲫胚胎发育的各阶段MSTN基因均有表达,受精卵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囊胚期,神经胚期表达量最低。推测MSTN与淇河鲫肌肉发育生长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参与"双背鲫"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正> 该项研究自1982年开始,在淇河各段捕获、测量、解剖、固定鲫鱼标本1172尾,其形态性状值符合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分类特征(伍献文等,1977)。采用淇河鲫肾细胞体外短朗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在细胞中期分裂相观察其染色体数目为2 n=162±,而普通鲫Carassius aurutus auratus(L.)染色体数目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