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少卿  杨兴礼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815-816,875
以忠县农业地貌类型区作为基本单位,研究该县土地生态的适宜性.根据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的原则,将忠县划分为4个生态适宜利用类型区,针对不同利用类型区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土地生态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新疆克拉玛依市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任小宁  郭新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95-2396,2427
以新疆克拉玛依市为研究区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该市土地资源已开发利用的基础上,作出适宜性评价,同时对农用地、工矿地(特别是石油建设用地的后备资源)作出评价,从而更好地为实施新疆石油工业及该市的规划和计划提供用地保障.结果表明,该市的土地资源利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3.
姚岚  梁琪 《乡村科技》2022,(4):107-109
以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为例,从规划理念、区域功能划分、水资源保护、岸线规划、生物保护、交通规划、分类分级保护、环境承载力控制及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总结恢复和维护城市湿地公园自然生态系统的具体措施,推动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保护、资源利用、教育科普等功能有机融合,从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赣州市章贡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赣州市章贡区宜农、宜林、不宜地为评价目标,系统阐述了GIS在赣州市章贡区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和作用.结果表明,宜农一等地、宜农二等地、宜农宜林地、宜林一等地、宜林二等地和不宜利用的土地面积分别占23.6%、12.86%、16.69%、34.85%、2.92%和0....  相似文献   

5.
以坡度、高程、到地面水体距离、地质灾害以及石漠化6大自然因素,土地利用类型和到主干道距离2大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和保护水域3大生态安全因素为评价因子,利用加权叠加法,对涪陵区进行了建设用地适宜评价,将适宜性等级划分为适宜、限制和禁止建设3个等级,并对各适宜性等级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6.
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一种成功模式,也是湿地公约所提倡的发展方向。本研究以襄樊市熊河湿地公园设计为例,在全面分析其自然概况、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其自然生物条件和景观格局进行了生态评价,提出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与建设措施和建议,探讨在保证自然特性与生物多样性的条件下如何开展湿地公园规划,以期为我国湿地资源的生态利用与积极保护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污水土地处理技术是实现污水资源化,促进污水农业利用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污水土地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二个过程,一是对处理区域的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二是进行具体工程设计和实施。本文主要介绍了以GIS为技术辅助手段,进行待处理区域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的技术方法及样区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土地适宜性评价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空间决策支持系统是在GIS和决策支持系统基础上应运而生的面向空问问题领域的决策支持系统,适用于资源评价领域。提出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思路,该系统由数据库系统、模型库系统、方法库系统、知识库系统和人机接口五部分组成,具有数据输入与输出、图属互查、空问分析、辅助决策等功能。同时还探讨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宁夏中卫市美利湖湿地公园为例,从美利湖沙区湿地生态状况出发,提出沙漠湿地公园规划原则,探索沙漠湿地生态保护方法,提出营造融合自然生态、地域文化、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沙漠湿地旅游区的规划思路,以实现沙漠湿地保护与防沙治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安阳市为例,探讨了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利用土地生态适宜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关联关系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结果,将安阳市划分为了6个土地生态适宜利用类型区,提出了相应的土地生态开发建议性措施,协调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为规划环评过程中对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的评价提供了科学的生态适宜性依据。  相似文献   

11.
湖滨湿地是陆域生态系统和湖泊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在保护湖泊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遥感技术对无锡蠡湖湖滨湿地生态修复前后景观生态格局及演变进行分析,从湖滨湿地景观优美性、自然性、稳定性以及服务性4个层面,对蠡湖湖滨湿地景观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探讨影响湖滨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和景观重建的原因,从而为开展湖滨湿地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敖汉旗金州嘉丰矿业有限公司牛夕河铁矿采选项目为例,对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废石场、尾矿库和预测地面塌陷区适育种植草地及人工草地。而露天采场、选矿工业场地、矿区道路、采矿工业场地和表土存储场地则适宜于造林。  相似文献   

13.
基于MAP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介绍软硬件配置及评价方法选择的基础上,探讨了综合应用MAPGIS和相关软件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技术要点和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可拓法的基本理论,以北川县损毁土地为研究对象,建立地震损毁土地复耕适宜性评价模型,计算损毁土地的复耕适宜性综合关联度,结果表明总关联度最大值为0.11,对应复耕适宜性等级为适宜,与实际相符,并且评价等级的与绝对性两方面都得到了体现,表明了可拓法用于损毁土地复耕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从喀斯特石漠化发育特点出发,探讨建立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石漠化发育区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选取西畴县兴街镇内土地为研究区,利用TM影像资料提取植被覆盖度、基岩出露率2个关键因子信息,结合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地形坡度、居民点分布、道路距离分布等因子,量化评价因子分值、确定权重,构建评价模型开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高度适宜土地整治面积266.25 hm2,占68.8%;中度适宜土地整治面积120.02 hm2,比例为31.0%;低度适宜土地整治面积0.91 hm2,比例仅为0.2%。评价结果经野外校核,准确率达86.7%。基于遥感(RS)与GIS的石漠化发育区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方法用于石漠化发育区土地整治项目选址指导是科学合理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将四平市选为研究区域,根据有关文献,对适宜性评价因子进行选取以及确定其权重,再将 其分为四个等级。基于ArcGis 的分析识别模版,按照权重值大小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处理。 研究结果显示,Ⅰ级适宜性所占比例最大,近乎研究区面积的半数,为41.13%;Ⅱ级适宜性位居次席, 占总面积的29.89%;这表明四平市内大部分区域是适合进行农业生产的。Ⅲ级的面积为2927km2,Ⅳ 级面积为1223km2。Ⅳ级,也就是不适宜进行农牧生产的区域大多分布在四平市的东部及南部,要尽 量避免在此耕作。又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  相似文献   

17.
矿区损毁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以灵石县夏门煤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损毁土地适宜性评价对评估损毁土地可复垦程度及确定复垦方向具有指导意义。研究构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指数和法对灵石县夏门煤矿损毁土地复垦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矿损毁土地复垦适宜性较高,可复垦面积占损毁总面积的88.66%,为矿区土地复垦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为例,将国土空间开发模拟为生态保护和国土开发两个过程,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构建叶城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叶城县国土开发适宜区总面积为27 359.86 km2,生态保护适宜区总面积为968.84 km2,整体呈中心发散、带状分布的格局,并将叶城县域划定为生态保护区(占比81.79%)、保护开发区(占比14.79%)、开发保护区(占比2.78%)和开发建设区(占比0.64%)。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进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可更贴近干旱区县域客观实情。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国土空间开发工作对生态环境影响大,应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高国土空间开发质量,落实耕地保护并进行土地改良,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不断优化开发格局,推动适宜性评价、适宜区功能与规划建设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GIS支持下的闽侯县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福建省闽侯县为研究区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通过对未利用土地质量的分析,就未利用土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为该地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闽侯县未利用土地中,宜耕、宜园、宜林和不适宜利用的土地面积分别占58.21%、13.19%、26.56%和2.04%.  相似文献   

20.
以Arcview和Arc/info为基本工具,以垦利县为代表,建立黄河三角洲地区苜蓿生产环境数据库.采用Arcview管理空间数据,Visual Foxpro管理属性数据,二者通过公共字段共享数据,实现了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无缝链接;并按照均匀一致的原则,以1∶5万地形图为基础,将研究区域划分为2 312个1 km×1 km的网格(评价单元),选取21个相关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该地区苜蓿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生成相应的分区图,并对苜蓿生态适宜性的空间分布做了分析.该评价系统克服传统的评价工作中忽略社会经济因素的价值和作用的缺陷,并根据地域特征,把区位指标引入评价系统中,使得该评价结果更全面、更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