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原鸡”在世界不同地区,于不同时期被人类驯化成“家鸡”。又经过久远的年代,根据人们不同的需要,从“家鸡”中培育出各种各样的“品种”。“斗鸡”就是这些品种中的一个。斗鸡首先在亚州被人们育成,然后传到欧美,现已分布到全世界许多国家。一、中国我国的斗鸡习俗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在中原地区如陕西的渭河流域、河南的黄河流域广泛开展,并绵延不断地留传下来。据查阅古笈上载:《列子》里写道:“纪渻子为周宣王养斗鸡。”《史记》中载曰,公元前516年养斗鸡  相似文献   

2.
3饲养(以中原斗鸡为例)3.1雏鸡幼雏出壳后,12~24小时即开始饮水和开食(先饮水后开食)。饮水中加0.01%的高锰酸钾,连饮3~7天,预防痢疾、胃肠炎等发生。第1次喂食用少量的芝麻,再喂稍煮或蒸至半熟内拌鸡蛋的小米,撒在塑料布上,任其自由采食。3天后,改喂雏鸡的全价饲料,用饲槽饲喂。掌握“少喂勤添,有质有量,不饥不胀”的原则,吃到八成饱即可,就是摸嗉囊时感到充满,但不发  相似文献   

3.
主要解剖观察了:1、皮肤及皮肤衍生物;2、心血管系统;3、消化系统;4、呼吸系统;5、泌尿生殖器官;6、胸腺、申状腺和脾脏。并将各器官的重量、长度做了测定。  相似文献   

4.
河南斗鸡的肌肉发达,全身约有260枚肌肉,我们观察了97枚(一侧),并对每枚肌肉长度、宽度及重量进行了精确测定。本文是第二部分(第一部分——骨骼已在豫西农专学报89年第一期发表),以解剖顺序,按七部分进行详细叙述,即:一、后肢肌;二、腹壁肌;三、肩带及前肢肌;四、头部肌;五、颈部肌:六、背胸部肌;七、尾部肌。97枚肌的总重量为512.1克;为640.5克、分别占体重的21.34%和21.35%。  相似文献   

5.
1988—1989二年间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豫西农业专科学校,对当地斗鸡进行寄生虫病调查。发现9种寄生蠕虫,其中优势种有:鸡蛔虫、赖利绦虫和异刺线虫。前二者对鸡的危害最严重,是驱虫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6.
2品种2.1中原斗鸡包括河南斗鸡、鲁西斗鸡和皖北斗鸡。产于黄河冲积平原一带。2.1.1河南斗鸡分布于河南省开封、郑州、洛阳、许昌、周口、漯河、平顶山、新乡、商丘、南阳、安阳、禹州和扶沟,以开封数量多、质量优。  相似文献   

7.
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宫商;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长筵坐戏客,斗鸡观闲房。群雄正翕赫,双翅自飞扬。辉羽激清风,悍目发朱光;觜落轻毛散,严距往往伤。长鸣入青云,扇翼独翱翔。愿蒙狸膏助,长得擅此扬。魏·曹植《斗鸡篇》斗鸡,又名打鸡(河南省)、咬鸡(山东省)、鶤鸡。性好斗,经驯养后,益发勇猛善战,败而不退,故名。它是中国古老而特有的供竞赛和观赏的地方鸡品种,又是中国家禽地方品种的基因库和保护利用待开发的资源。近10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斗鸡之俗渐渐展现出强劲的势头,使斗鸡娱乐活动的开展、人工养殖也呈现出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正> 斗鸡是一种大型观赏鸡种,最早育成于中国,在国外最早出现于印度和波斯。过去是作为娱乐用,近代它又列入到肉用鸡的育种计划中去,如著名的科尼什鸡、富士鸡等均含有斗鸡的遗传基因。  相似文献   

9.
河南斗鸡的骨骼强大,全身骨重♀203.5克、♂389.5克,分别占体重的8.479%和12.883%。全身骨包括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头骨重♀11.5克,♂28.g克,分别占体重0.479%和0.950%,颈椎14枚,胸椎7枚,腰椎6枚,荐椎6枚,尾椎6枚,肋骨7对,2对浮肋,4对胸骨肋,1对非胸骨肋。前肢骨包括肩胛骨、乌啄骨、锁骨、臂骨、前臂骨和前脚骨,后肢骨包括髋骨、股骨、小腿骨和后脚骨。并对上述各枚骨的长度和重量进行了精确测定。  相似文献   

10.
1988年5月对河南斗鸡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把1日龄雏鸡4只采用骨髓细胞体外短期培养法制出染色体标本,进行组型分析。结果染色体数目2n=78,性染色体组成亦为zz/zw型,与家鸡相同。由此可知,河南斗鸡来源于家鸡,是经过长朝严格的定向选择培育而形成的一个独特品种。  相似文献   

11.
<正> “河南斗鸡”是一个地方优良品种,属大型观赏鸡。以往对它的研究多着重于形态,而对它内部的研究甚少,故在国内外的报告资料中,斗鸡血液指标尚属罕见。目前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养禽界已考虑  相似文献   

12.
1988年2月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豫西农业专科学校,对河南斗鸡1公6母的交配行为、语言行为、群居行为三方面进行了观察,并作了统计分析。发现了几个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南斗鸡”是河南省的一个地方优良品种,属大型观赏型鸡。以往对它的研究多着重于形态,而对它内部生理的研究甚少,故在国内外的资料中,斗鸡血液指标非常罕见。目前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斗鸡已成为当地各族人民的一项业余文体活动。有的也把斗鸡作为旅游事业中的一个节目去招待国内外游客,并且有的已考虑用斗鸡去改进原有品种或育成新品种。因此,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斗鸡的内在实质及其与外部  相似文献   

14.
河南斗鸡骁勇善战,在长期的选种驯化过程中,其内的一些器官也形成一系列特点。实验通过光镜、电镜初步观察了斗鸡的肝脏、肾脏、肺、小肠、甲状腺、肾上腺等主要器官的微细结构,着重描述了主要功能细胞的机能形态学特点,为综合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奠定了可靠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序言河南斗鸡是一个大型观赏型鸡种,是河南省的一个地方优良品种,是一个宝贵的基因库。因为它体大肉多、产蛋不多,似乎将来可把它试着向肉用方向上改良。但它们肉的品质如何?这方面过去还很少见有报道. 河南斗鸡素以“英勇善斗,宁死不屈”。而闻名于世。但“斗”则要有力,力的主要来源之一是“肌肉”。  相似文献   

16.
前言斗鸡,是我国古老的鸡种之一,此鸡种在我国育成流传,已有两千四百多年有文字可查的历史。斗鸡亦称打鸡、咬鸡、军鸡和英雄鸡,属于玩赏型鸡种。目前,稀疏零落在个人斗鸡爱好者手中数量不多,繁殖很少。饲养斗鸡的目的在于斗架,因此在斗鸡的选育、饲养管理方面,有许多特殊之处。斗鸡历来绝不与其它鸡杂交这就保存了斗鸡品种较纯的血统。古老的斗鸡种,长期来未能引起畜牧界的重视,而被冷落于畜牧界之外。自197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下达、“农林部,农、林、牧、渔业1977年科学技术发展计划牧05课题”。根据不少业余斗鸡爱好者的呼声,承救和恢复“斗鸡”应有的社会地位和经济作用,我们提出对斗  相似文献   

17.
对28只河南斗鸡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genome,mt DNA)D-loop区全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结合Gen Bank中其他品种中国斗鸡D-loop区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发现,河南斗鸡mt DNA D-loop区全长1232 bp,单倍型多样性(Hd)为(0.542±0.086),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236±0.00083),共发现9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3种单倍型。品种间进化分歧显示,河南斗鸡和西双版纳斗鸡遗传距离最近(0.0095),与漳州斗鸡遗传距离最远(0.0226)。系统发育分析发现,5个斗鸡品种可以分成A、B、C、D和E 5个分支。研究表明,河南斗鸡mt DNA D-loop区呈中度多态,有2个母系起源,本研究可以为河南斗鸡的遗传资源保护和选育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斗鸡     
斗鸡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观赏型鸡种,其身似驼鸟,动作灵敏,鸣声宏亮,生性善斗,具有特殊品色,是发展以农业经营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的主力军。目前我国主要有鲁西斗鸡、云南斗鸡、吐鲁番斗鸡、漳州斗鸡四个斗鸡群,以鲁西斗鸡为佳。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探索新淮猪的最佳杂交组合,我们于1981年采用大群饲养的方式,进行新淮猪不同杂交组合全窝肥育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20.
斗鸡     
从历史与分布、生物学特性、类型、饲养管理训练竞赛、利用等五方面对斗鸡进行简要阐述。提纲携领,愿使读者对斗鸡有一个全面的、概括的、实质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