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用新审定的12个玉米新品种为材料,重点研究各个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以判断其是否适合在黄淮海玉米种植区种植。结果表明:登海602、蠡玉35、农乐988和浚单20表现较好;金裕8号、中科11、洛玉4号、粟玉2号、滑986、登海601表现中等;鲁单9002、振杰2号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随着畜牧业与工业的发展,玉米已经成为全世界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为了创造出高产、稳产、优质、抗病的优良玉米新品种,双城市丰禾玉米研究所近年利用自育系组配很多组合,通过研究所内品比试验,筛选出近百份优良组合。为了近一步验证这部分组合的适应性以及稳产性,2012年在5个不同地区种植,秋季对其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结果组合A、B、C、D、E、F、G、H、J各个农艺性状以及产量表现突出,可见这些组合适应性较强,建议这部分组合继续推广及参加区域试验,尽快审  相似文献   

3.
黔中地区夏播玉米生长发育与积温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谷 《中国种业》2016,(2):40-43
通过推迟播种,考察黔中地区≥0℃的活动积温对夏播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玉米生长发育期积温降低,导致玉米全生育期缩短,但如果玉米生育后期温度过低则不能正常成熟;同时随着积温的降低,穗长缩短,穗粗减小,秃尖变长,行粒数减少,百粒重降低,从而导致产量下降,但因品种不同,各指标变化程度存在差异;而一些受自身遗传决定的因素则变化不大,如穗行数。通过研究得出各品种积温与产量的函数关系方程式,计算出活动积温每下降100℃,安单3号产量降低750kg/hm2,安单2号产量降低645kg/hm2,顺单7号产量降低675kg/hm2,贵单8号产量降低705kg/667m2。同时结合历年日平均温推出各品种产量不低于5250kg/hm2的最晚播种期限,安单3号不能晚于6月16日播种,安单2号不能晚于6月21日播种,顺单7号不能晚于6月19日播种,贵单8号不能晚于6月18日播种。  相似文献   

4.
张翠翠 《种子》2006,25(4):64-65
通过2年的观察发现,玉米新品种豫玉33作为夏玉米紧凑型的代表,适期播种能够较好地利用当地的温、光、降水等自然条件,各生育阶段的生长需求与生态环境相一致,光合势强,叶片出生迅速,叶面积系数最高可达到5.5,空杆率低,活熟到老,经济系数高.  相似文献   

5.
钾是作物所需三大营养元素之一。长期的重氮、轻磷、少钾,甚至不施钾肥的施肥习惯,已经导致农作土壤缺钾,出现土壤养分不平衡的现象。在有机肥施用量不足的地方。随着优良高产品种的采用,作物产量的提高又带走土壤大量有效钾。使土壤钾素枯竭、植物营养失衡,严重制约着作物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在贵州省,除烤烟外,其它作物施钾很少,钾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相当一部分农户中还一无所知。为此,在施钾新区探讨了作物施用钾肥,为作物平衡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玉米新品种在鲁西地区的适应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密度下玉米新品种在鲁西地区的适应性进行鉴定,综合分析参试玉米品种的生育进程、植株性状、抗病性、果穗性状及产量,筛选鉴定出登海618、登海605、青农11、农华816、得利农7号等5个产量在750kg/667m~2以上且耐密、抗倒、抗病、生育期适中的玉米新品种,为鲁西地区玉米品种更替与区域化合理布局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玉米品种最佳密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凤海  周芳  王志斌 《种子》2007,26(2):77-80
本研究采用了3个玉米品种。5个密度处理在中等地力条件下进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和密度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且品种与密度的互作效应不显著。不同密度之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供试品种的耐密性有一定的差异。铁单12的产量开始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再继续增加密度,产量不再上升。在试验密度范围内,辽单35、丹玉39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对植株叶面积、LAI、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观测得到如下结论:随密度的增加,群体内单株叶面积降低。LAI、叶绿素含量开始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值后,随密度增加而下降。尤其在生长后期,下降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王荣 《种子科技》2004,22(1):16-16
在高寒地区发展玉米生产,主要受积温低,无霜期短的影响.过去特早熟玉米品种较少,发展玉米生产困难重重.目前,普遍使用冀承单3号,但该品种增产潜力有限,一般亩产只有300~400公斤,而且品质较差.由于没有较理想的品种,所以限制了这些冷凉地区发展玉米生产.从1998年开始,山西天元种业有限公司引进并委托右玉种子公司对"利马"系列特早熟玉米新品种在当地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试验、示范,从中选出了利马28、29两个最适宜高寒地区种植的品种.这两个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栽培得当亩产可达到5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9.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茎粗、穗长、穗粗、单穗重、穗行数、行粒数随密度的增加而有所减少,株高基本保持恒定,穗位高有所抬高,叶片数、出籽率变化不大,穗粒数、千粒重随密度增加小幅度减少。参试品种均在密度825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且与密度67500株/hm~2产量差异显著,建议大田种植时密度控制在75000~82500株/hm~2较为适宜。因此,选择适宜的品种并提高种植密度能增加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加单 8 号、科航 6 号等 19 个玉米品种进行引种试种,从生物产量、农艺性状、抗逆性和品质性状方面综合考虑,结果表明:雅玉 04889 、先玉 30T60 和正大 659 等 3 个品种明显优于其他品种,配套适宜的种植密度和管理措施可作为株洲地区青贮玉米最适宜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贵州喀斯特面积大,占全省国土总面积73.8%,孕育了独特的植物资源。通过对喀斯特地区木本观赏植物的调查,发现在贵州喀斯特地区,共有木本观赏植物89科295属,824种(变种)。其中林木类269种,花木类70种,果木类72种,叶木类102种,荫木类144种,蔓木类166种。  相似文献   

12.
浚县农业局于2018年对13个玉米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对其气候影响因素及品种特性进行评价,对其产量构成进行分析,进一步筛选适合浚县种植的玉米新品种,以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提高浚县玉米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在黑龙江省黑河市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红色边疆农场、龙镇农场共3个地点进行了14个水稻品种筛选试验,通过熟期和产量等的比较,鉴定出黑糯2号、黑粳1808、龙稻301、黑粳13、绥粳329、中科651、垦稻1927、龙粳1951和龙盾3952共9个品种,这些品种熟期早,能安全成熟,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黑粳10号,适合黑河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采用DPS处理系统对贵州省2010年水稻区试迟熟组D组的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优华占(V1)和成丰A/R 894(V7)产量较高,同时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适宜在贵州各个地区种植,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丰优185(V 2)、中浙优1号(V4)、两优T16(V 11)和宜香优20(V 12)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以及适应性,适宜在贵州省部分地区推广,其他品种不具备大面积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同熟期甜玉米的播期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沈甜6号和沈甜7号两个不同熟期的超甜玉米为试材,通过7个播期处理对其播期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播期的延迟,鲜穗产量、生育期、株高、穗位、果穗性状、叶面积均发生明显变化:早熟品种株高受播期影响较大而晚熟品种受影响相对较小;晚播可使叶片数减少1~2片;单株总叶面积在第4期以后明显下降,鲜穗产量随播期的延迟而下降,但前3个播期下降幅度较小。晚熟品种的播期适应性明显好于早熟品种,随播期延迟而减产的幅度较小。对于大规模生产来说,沈甜6号的适宜播期接近1个月,沈甜7号可达1个半月左右并可作为夏播品种使用。  相似文献   

16.
贵州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地区土壤动物功能类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深入揭示喀斯特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提供基础资料,在2010年8月,对贵州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地区土壤动物功能类群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将该研究区土壤动物划分为腐食性、植食性、捕食性和杂食性动物4个功能类群。其中,杂食性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占总捕获量的比例为最大,捕食性土壤动物为最小。土壤动物个体数在水平分布上差异明显,类群数分布较均匀。土壤动物垂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各样地都表现为明显的表聚现象。不同样地的特有类群反映出各自局地环境的特殊性,它们对生态系统具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贵州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解贵州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壤动物的生态分布和石漠化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于2008年8月对贵州顶坛、簸箩和石桥等地的土壤动物及部分土壤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土壤动物以节肢动物门的种类占优势,优势种类群是猛蚁亚科、甲螨亚目和奥甲螨科。随着纬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个体数量、类群数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动物群落在水平分布上的差异与人类干预生境的程度和石漠化治理的生态效应差异有关,在垂直分布上,土壤动物呈现表聚现象。在0~5 cm土层,土壤动物的种类数、个体数量分别与土壤pH、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喀斯特地区环境较为复杂,土壤动物群落分布和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板寨地下河流域内岩溶泉、地表水体和地下河水各测站的水化学资料的分析,讨论了流域内各点的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布及成因。由于森林植被覆盖,计算得岩溶泉水的PCO2很高,实测得拉桥泉域内土层20cm深处CO2浓度高,达38000ppm,是退耕田地中土壤CO2浓度的30倍;森林中地表覆被形成林中滞留水含水层,它与岩溶含水岩层组形成多层水文地质含水空间结构,增加了调蓄量,延缓了水的释放,这极大改善了区内因降雨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干旱面貌。虽然茂兰处在原始森林区,但是土壤较少,根据实验结果,森林区岩溶作用强度并不比非森林岩溶区强。自然保护区缓冲区有少量村民居住,农业活动,如施肥和生活污水排放等,造成了地下水污染。岩溶表层带泉,受地表环境、降雨量影响大,水化学动态变化较大。地下河水的水化学变化特征明显受降雨的稀释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旨在筛选适合福建省推广应用的高产、优质、抗病甜玉米新品种,为调整福建省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推广甜玉米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福建省玉米产业的发展。通过对福建省新近审定的‘榕甜2号’、‘黄甜168’、‘粤甜16’等11个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各参试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主要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田间测定结果及采后考种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榕甜2号’、‘黄甜168’、‘榕甜1号’、‘金黄甜1号’等4个品种,分别比对照增产24.3%、18.8%、15.7%、12.3%,籽粒品质和口感均较好,锈病和大小斑病等病害皆较轻,可以在福建省扩大推广与应用;‘世珍’、‘金桂3号’、‘粤甜22’、‘闽甜4号’等6个品种因产量偏低或易感病,不宜在福建省内推广。  相似文献   

20.
喀斯特山区固有的地质地貌,云南季风性气候特征的客观存在,造就了黔西南玉米种植性状差异的突出性表现。以2009-2013年持续五年的黔西南州杂交玉米新品种多点试验鉴定数据资料为素材研究区域环境条件下玉米植株性状变化规律,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并从育种、栽培角度提出适宜黔西南州喀斯特区域种植的玉米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