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解开化县林场闽楠家系子代测定林的生长情况,对其进行了生长性状的调查。通过选取保存完整的59个家系分析了其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增益等遗传参数,筛选优良家系。结果表明:家系间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6.71%,17.78%和39.10%,高径比和冠径比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6.36%和16.79%。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32.75%、47.11%和52.71%;优选出8个生长表现好的家系;并初选出53个优良单株。优良家系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平均值分别为4.14 m、5.37 cm和0.0052 m~3,比群体平均值提高了16.29%、16.99%和44.44%;优良单株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平均值分别为4.82 m、6.78 cm和0.0096 m~3,遗传增益8.9%、21.09%、76.16%。此次优良家系及优良单株的选择,可为今后闽楠种子园建设和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福建南平、三明和广东韶关等3个地点,对采自安徽省南部黄山地区的53株枫香优树的种子开展多点子代测定和广谱性速生优良家系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在优树子代测定林14年生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等主要生长性状在3个试验点的平均值分别为9.58 m、8.11 cm和0.0332 m~3,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7.25%、35.52%和91.21%。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等主要生长性状在不同地点、不同重复和不同家系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地点×家系、重复×家系等的互作效应显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26、0.41和0.46,家系水平上的生长表现受中等程度的遗传控制。通过综合比较,从参试的53个家系中选择出适宜福建南平、三明地区和广东韶关地区及相似立地环境条件下推广的7个枫香优良家系为58、70、84、114、116、123、124,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0.33%、1.41%和4.79%。所选枫香优良家系的适应性广,为枫香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优良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3.
在福建省三明市郊国有林场对来自安徽省南部黄山地区的53个枫香家系进行子代测定试验,开展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14年生时,试验林树高、胸径、地径、材积、圆满度的平均值分别为9.87 m、7.87 cm、11.18 cm、0.0267 m3、0.72,变幅分别为0.90~16.7 m、2.30~15.60 cm、3.20~22.50 cm、0.00072~0.15060 m3、0.21~0.97,树高、胸径、地径、材积、圆满度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476、0.550、0.531、0.520和0.414,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188、0.211、0.207、0.221和0.107。通过综合比较,从参试的53个家系中选择出9个速生优良家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平均值分别为10.70 m、8.98 cm和0.0415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50%、5.00%和19.37%,这些优良家系适宜福建省三明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1年生马尾松种子园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测定和11年生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生长性状测定,结果表明:无性系间木材基本密度的差异,家系间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具有较高的重复力(遗传力)。所评选出10个优质速生无性系的木材基本密度、子代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0.5443 g.cm-3、11.80 m、14.93cm、0.1011 m3,与群体平均值相比的遗传增益分别为8.7%、1.8%、3.6%、8.4%,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通过林分调查,对11 a林龄41个家系闽楠优树子代测定林的树高、胸径、冠幅生长和通直度、分枝度指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家系树高5. 55~8. 90 m,胸径6. 92~11. 91 cm,单株材积0. 014 671~0. 050 397 m~3,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树高遗传力0. 872 5,胸径遗传力0. 791 7,单株材积遗传力0. 855 7;通直度指数3. 04~4. 86,差异达到0. 1显著水平;冠幅2. 15~2. 81 m、分枝度指数3. 14~3. 90,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以单株材积生长为依据,选出8个速生优良家系,其树高8. 22~8. 90 m,遗传增益7. 62%~15. 46%;胸径10. 86~11. 91 cm,遗传增益11. 62%~20. 40%;单株材积0. 041 936~0. 050 397 m~3,遗传增益32. 20%~55. 97%,相比6 a林龄选出的9个优良家系重复入选3个,8 a林龄选出的8个优良家系重复入选6个;选出30个速生优良单株,其树高8. 3~11. 0 m,遗传增益4. 22%~19. 62%;胸径12. 0~16. 3 cm,遗传增益19. 28%~52. 06%;单株材积0. 059 388~0. 111 401 m~3,遗传增益53. 40%~150. 05%;相比6 a林龄选出的30个优良单株重复入选14个。  相似文献   

6.
采用平衡格子(BIB)设计,采集福建省和湖南省的129株福建柏优树的球果在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开展福建柏优树子代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林5年生、8年生、11年生时各生长性状表型变异系数较大,其中以单株材积的表型变异系数最大;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在区组间、家系间、区组和家系交互作用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以11年生时单株材积生长作为选择依据,按照10%的家系入选率,从81个家系选出的J007、J012等8个速生优良家系,11年生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平均值分别为7.92 m、13.86 cm、0.057844 m3,比群体平均值大5.74%、13.42%、27.45%,平均遗传增益为4.57%、10.14%、20.50%;从48个家系选出的J010、B003等5个速生优良家系,11年生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平均值分别为7.63 m、13.03 cm、0.050312 m3,比群体平均值大3.81%、9.77%、18.87%,平均遗传增益为2.19%、5.07%、7.41%。这些优良家系可作为良种材料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代表全分布区的29个地理种源包含147个家系的18年生巨桉子代测定林的生长性状进行观测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除树高以外,其他性状在种源和家系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树高家系遗传力为0.879 7,树高单株家系遗传力为0.296 2;胸径家系遗传力为0.943 4,胸径家系单株遗传力为0.662 9;材积家系遗传力为0.950 9,材积单株家系遗传力为0.747 2。通过生长性状的多重比较并结合早期纤维密度的分析结果,筛选出15个速生优良家系,其平均家系材积遗传增益67.9%;在家系选择基础上选出速生优良单株13株,其平均单株立木材积遗传增益172.2%,选出的优良家系及单株将来可以用作营建巨桉实生种子园和杂交育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8.
枫香6年生优树子代测定林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家系间树高、胸径、枝下高、通直度、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为7.44%~18.31%.这些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46.16%、1.7%、7.4%、53.06%、6.19%,单株遗传力分别为19.10%、5.63%、1.58%、13.87%、1.9%.以树高、胸径、材积和通直度同时大于对照为主要指标进行综合选择,选出速生用材优良家系8个.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福建柏优良家系,2020年在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开展福建柏第1代种子园自由授粉的家系子代测定、评价与选择试验(34个参试家系,以母树林混合种为对照),并按10%入选率筛选出速生优良家系。结果表明:11年生福建柏种子园良种子代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7.85 m、9.39 cm和0.0320 m3,分别比母树林良种高5.19%、4.34%和15.60%;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狭义遗传力随林龄波动,4a林龄以后维持在0.1073~0.1905间,11a林龄时分别为0.1767、0.1460和0.1542;筛选出的3个速生优良家系,11年生时平均单株材积0.04063 m3,遗传增益4.16%,较母树林良种提高46.69%。  相似文献   

10.
对19年生火炬松家系的生长性状和遗传参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胸径、树高和材积等3个主要性状在火炬松家系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家系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具有较高遗传力、受中等或中等以上遗传控制,说明各性状的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所致,有较大的改良潜力。从参试的25个家系中选出5个优良家系,其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22.08 cm、14.25 m、0.2660 m~3,分别比群体平均值高8.72%、11.85%、29.66%,遗传增益分别为5.77%、10.57%、22.18%。  相似文献   

11.
(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作为我国南方林区重要的用材树种,经过几十年的遗传改良已进入到高世代时期,遗传改良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林木生长量也已获得较大增长.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省从杉木1代种子园家系子代测定林、杂交试验林和种源试验林中选择出优良材料营建了2代种子园[1],对新建的种子园材料进行子代测定是林木遗传改良的重要工作,不仅可了解其种子园的改良效果和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变异规律,也可为高世代种子园营建提供选择材料.  相似文献   

12.
25年生马尾松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家系变异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福建省华安县西陂林场的25年生来自省内不同产地的46个马尾松自由授粉家系试验林为试材,研究了达主伐年龄时马尾松生长、干形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家系差异以及性状间的相关性,并依据不同培育目标选择优良家系。结果表明,马尾松生长、树干圆满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皆存在显著的家系差异,其中生长和树干通直度变异相对较大,而树干圆满度和木材基本密度变异较小,变异系数在10%以下。生长和干形性状受到弱至中度的家系遗传控制,家系遗传力为0.23 0.46;木材密度受到的遗传控制相对较强,家系遗传力为0.46。性状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选择速生种源可同时改良树干圆满度,但对树干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影响不大。根据不同用材对材质材性要求,选出24个纸浆纤维材优良家系和6个锯材优良家系,平均木材干物质量和胸径生长皆为对照的1.16倍。  相似文献   

13.
以浙江省淳安县富溪林场马尾松巢式交配设计的15年生遗传测定林为试验材料,分析其生长、木材基本密度和产脂力主要经济性状父本/母本效应和加性/显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间、父本间以及父本内母本间的生长、木材基本密度和产脂力皆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各性状受母本效应影响较大,母本效应方差分量约为父本的1.29~2.19倍。马尾松胸径、木材基本密度和产脂力同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其中加性效应略高于显性效应。而树高和单株材积则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加性效应方差分量约为显性效应的2.7倍和3.4倍。估算各性状广义遗传力发现,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产脂力受中度遗传控制,广义遗传力在0.48~0.69之间,木材基本密度广义遗传力相对较低,为0.31。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与产脂力呈中度正遗传相关,遗传相关系数在0.4755~0.553 2之间,表明生长和产脂力可同时得到遗传改良。以产脂量作为选择指标,共选出14个优良杂交组合和14个优良单株,其产脂量分别比对照高出43.31%~93.01%和125.47%~252.64%。  相似文献   

14.
对海南岛乐东尖峰岭27年生柚木6个种源的生长及与材质有关特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树皮厚度、心材宽度、基本密度差异极显著,树高、材积、枝下高、边材宽度差异显著,而胸径、边材年轮数及心材率差异不显著,说明在种源水平上对柚木进行生长和与材质有关特性的改良具有较大的潜力,尤其进行木材生长性状、基本密度和心材宽度的种...  相似文献   

15.
枫香子代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自 2 0世纪 40年代以来 ,世界上许多国家注重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培育 (方乐金 ,2 0 0 0 )。由于阔叶树的生产效益及产量不及针叶树 ,故许多国家在人工林发展初期 ,均把针叶树作为发展重点 ,中国亦不例外 ,如南方杉木、马尾松等一些针叶树种占总造林面积的 80 %以上 (方乐金 ,2 0 0 0 )。大规模的针叶树替代了物种丰富的天然林群落 ,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失衡 ,物种多样性降低 ,森林病虫害频频发生 ,人工更新难度加大等问题日益显露。同时 ,针叶树林产品相对过剩与阔叶树林产品不足 ,严重制约了林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方乐金 ,2 0 0 0 ;施季森等 ,1…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应湖北及相似环境条件生长的枫香优良家系,以132个枫香半同胞家系为实验材料,以7年生的胸径、树高、冠幅、分枝角度等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枫香半同胞家系间差异较大,材积、胸径、树高、冠幅、分枝角度受中度的遗传控制。表明枫香半同胞家系可以进行优良家系选择,通过筛选得到43个生长表现较好的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7.
5年生木荷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家系变异和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年营建于福建建瓯和江西永丰两地点近140个木荷优树家系的遗传测定林,研究5年生木荷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家系遗传变异规律及家系与地点的互作,并初选出一批速生优质家系。方差分析结果显示,5年生木荷生长和形质性状在家系间的遗传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除第3组的最大分枝角性状外,木荷生长和形质性状也存在显著的家系×地点互作效应。性状遗传力估算值显示,树高、胸径和冠幅在两地点的家系遗传力估算值均较高,其变化在0.36 0.87间,受中等偏强的遗传控制,而树干通直度和分枝性状的家系遗传力估算值相对略低,受中等偏弱的遗传控制。性状相关分析显示,木荷家系树高、胸径和冠幅间呈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遗传相关系数在0.572 0.928间。最大分枝粗与树高和胸径也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说明对速生的木荷家系须加强早期修枝,以培育优质的干材。以树高为选择标准,在福建建瓯和江西永丰两地点分别初选出24个和17个早期速生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8.
21年生杉木无性系生长与遗传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来源于湖南省的38个杉木无性系在广西柳州市21年生试验林各生长性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中林龄杉木无性系间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及树冠指标生长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无性系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冠长及冠幅等性状重复力为58.65%87.19%,均达50%以上,表现为中等以上重复力,说明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及树冠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无性系生长性状胸径、树高及材积与树冠性状冠长、冠幅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从38个供试杉木无性系中筛选出88号、68号、300号等3个优良杉木无性系,单株材积分别达0.494 8、0.438 9、0.412 9 m3,较优良种源、改良代种子园种子及优良家系组成的5个实生对照平均值分别高出43.59%、27.37%和19.82%。  相似文献   

19.
36个美洲黑杨无性系基本材性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省长清县36个8年生美洲黑杨无性的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树高和胸径在无性系间的变异达极显著水平,用选优法选出5个密度较高,纤维较生,生长较快的优良无性系,它们的引种号分别是13号,3号,34号,22号和8号,除22号起源于加拿大外,其余均起源于美国,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树高和胸径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32、0.40、0.43和0.71,材性和生长性受中等或较强遗传控制。树木生长速度分别与  相似文献   

20.
The selection criteria for the first generations in the Portuguese Pinus pinaster improvement program have been the growth rate and form traits. In this work we study the consequences of this selection on wood quality traits. This study assesses genetic and phenotypic correlation between growth, wood density components, lignin content and mechanical traits (radial modulus of elasticity and radial modulus of rupture) of 46 half sib families from a progeny trail located in Leiria, Portugal, originated from seed collected in a clonal seed orchard. A total of 552 seventeen-years-old trees (about half of full rotation age) were sampled at 2 m height. Height measured at 12 years old presented a higher genetic control (h2 = 0.34) relatively to DBH, measured at 12 and 17 years old respectively (h2 = 0.17 and h2 = 0.15).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lso showed that DBH growth is more dependent on latewood components than earlywood components and that higher growth in Mediterranean regions can be due to an increase of the period of latewood formation. Further, we can conclude genetic selection based on growth will not result in a decrease of wood density, will not affect the occurrence of spiral grain, and is possible to obtain an increase in the radial modulus of elasticity. The present study also showed that it is possible to select for increased growth with lower lignin proportion.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selection for growth at 12 years will probably not affect negatively the wood properties at 17 ye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