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旨在揭示黑龙江野生毛榛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为野生毛榛种质资源评价和优良种质挖掘提供依据,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9个地理种源的58份毛榛种质资源的7个质量性状、17个数量性状,共计24个果实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1)毛榛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7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086~1.087,坚果颜色和果基形状的H′值均高于0.8;有14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大于10%,果仁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9.98%。(2)17个数量性状之间有较高程度的相关性,果仁质量与坚果三径等11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可通过果仁性状来筛选毛榛优良单株。(3)主成分分析表明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高为48.301%,主要反映坚果质量和果仁大小指标;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8.394%,主要反映果仁饱满度指标;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4.045%。(4)聚类分析将58份毛榛资源分为3类,第1类坚果和果仁质量大,出仁率高、果壳薄,果仁饱满,适合选育大果品种;第2、3类坚果和果仁质量居中,出仁率较高,壳仁间隙较小,果仁饱满,可作为遗传改良的优良资... 相似文献
2.
3.
海南岛青梅天然居群表型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居群取样以及果实与叶片性状测定,揭示青梅居群间和居群内的表型变异规律,为其天然林保护与经营以及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亦为海南岛青梅种及变种的修订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全面调查海南岛青梅天然分布区的基础上,对9个天然居群133个单株的17个果实与叶片形态性状进行研究,运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青梅天然居群表型多样性水平及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巢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7个果实和叶片形态性状在青梅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这些性状在居群间与居群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居群内的变异(50.57%)远大于居群间(11.38%),居群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18.31%;各性状的分化系数变化幅度为4.52%(叶片侧脉数)~40.31%(果实小萼片长宽比)。相关分析表明,叶片长与叶柄长、叶片长宽比与叶片最宽处至基部的距离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果实大萼片长与叶片侧脉数、叶柄长显著负相关;青梅果实和叶片形态性状与年均气温、年降水量相关不显著,叶片侧脉数、叶柄长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而果实大萼片长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叶片侧脉数、叶片长与1月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利用居群间欧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将9个青梅天然居群分为3类。【结论】应加强现存青梅天然林及其生境的保护,对于变异丰富的卡法岭等居群以及具特殊土壤生境的石梅湾居群应予以重点保护;居群内变异是海南岛青梅居群变异的主要来源,开展种质资源收集、迁地保存与遗传改良时,可适当增加居群内个体数,减少居群取样数;由于海南岛各青梅居群间形态性状变异幅度大,且为连续变异,本研究不支持以往发表的分布于海南岛的青梅新种和变种。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为欧李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和良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内蒙古、山西、河北、甘肃、山东等8个省份的71个欧李优良单株为研究材料,对其叶片的长度、宽度、形状、基部形状等8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欧李叶片的质量性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多样性指数为0.841~1.572,叶片形状和叶片顶端形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572、1.404。叶片形状可被分为5种类型,其中窄倒卵圆形叶片的数量占比最大(28.17%),倒卵圆形叶片数量占比最小(12.68%)。欧李叶片的数量性状中,叶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高(26.61%),叶片长度的变异系数最低(13.12%),欧李叶片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0.76%。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样本中叶形指数与叶宽、叶柄长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叶宽与叶长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 <0.0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平方欧氏距离为5时,可将供试的71个欧李优良单株分为4个类群:第1类群主要包括内蒙古和山西地区的欧李样本,占第1类群数量的85.96%,其主要特点是叶片基部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701份杜仲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探究杜仲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为杜仲优良资源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和材料。 方法 对杜仲叶片14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探究杜仲不同种质间叶片表型的遗传多样性。 结果 不同来源地杜仲叶片的14个表型性状间存在较大差异,叶面积变异系数最大(20.68%),叶绿素参考值变异系数最小(4.57%);各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 1.90~2.09,叶片长和叶柄长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均为2.09;叶片表型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的有26对,呈极显著负相关的有19对,叶片长、叶片宽、叶面积、叶周长、叶柄长5个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的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9.211%。基于14个表型性状,将701份杜仲种质划分为4类,各类群间叶片表型性状存在较大差异。 结论 杜仲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筛选出叶面积、鲜比叶质量、叶片绿色成分、叶绿素参考值、长宽比、节间距6个性状可作为评定杜仲资源的主要表型指标,为叶用杜仲良种选育及综合利用提供了优异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四川省凉山州核桃和泡核桃农家类型的坚果为样本,研究其表型丰富度和变异特点,为其资源挖掘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个核桃和泡核桃居群的330棵实生单株为研究材料,利用18个坚果表型相关性状进行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凉山州核桃和泡核桃实生居群坚果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8.46%59.47%,平均为35.26%,单果质量极大(20.0 g)和极小(5.0 g)的资源均占一定比例;该地区坚果资源在《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核桃属》中所描述坚果表型性状的基础上,新增了3个垂直于缝合线纵切面形状和1个核仁皮色特征;居群遗传性状Simpson指数为0.201 0.855,Shannon-Wiener指数为0.649 2.873,说明凉山州核桃和泡核桃坚果表型多样性比较丰富。(2)18个坚果表型性状的居群内变异均大于居群间,居群间的表型分化系数为6.03%,说明居群内变异是凉山州坚果表型多样性的主要来源。(3)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凉山州坚果表型性状Manhattan距离表现出与地理距离或气候条件显著正相关的趋势。[结论]凉山州核桃和泡核桃资源坚果表型丰富度高,是重要的核桃资源多样性分布地区。 相似文献
8.
天山樱桃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天山樱桃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应用SSR标记技术对新疆天山樱桃4个居群44份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筛选的14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91个位点,包含148个多态性位点。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39 8和0.367 6,各居群遗传分化系数为0.193 5,基因流为2.084 3。天山樱桃遗传分化水平较低,各居群间基因交流频繁,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由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可知,裕民县与大西沟居群遗传关系最近,与特克斯居群遗传距离较远,4个天山樱桃居群中大西沟居群遗传多样性最高。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大别山山核桃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为种质资源收集、优选、改良提供理论支持,为大别山山核桃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从19个大别山山核桃天然种群中选取198个单株,测定其果实和叶片的表型性状共16个,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PGMA)等方法揭示大别山山核桃表型性状与地理分布的关系及其变异规律。[结果] (1)大别山山核桃的16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表明大别山山核桃的表型多样性非常丰富;(2)各表型性状的变异范围为1.64%~26.59%,平均变异系数为9.63%;果实表型与叶片表型的种群内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6.16%和15.42%,果实表型平均变异系数较小,性状相对稳定;(3)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性状间达极显著相关的有60对,达显著相关的11对;(4)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平均方差分量百分比分别为49.28%和17.53%,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66.25%,表明大别山山核桃表型变异主要来自种群间;(5)当距离系数为0.04时,19个种群被分为4类,聚类情况基本与经度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1.
12.
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属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e)山桐子属(Idesia Maxim.)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华北和西北南部的17个省区。另外,朝鲜、日本的南部也有分布[1]。山桐子树干通直,树形美观,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材质优良,3年生实生苗木即可挂果,是我国南方主要城市园林绿化和用材树种之一.研究发现,山桐子果实含油率及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而不饱和脂肪酸中尤以亚油酸含量最高[2-3]. 相似文献
13.
Three new compounds (Gardeniside A–C), 11α,12α-epoxy-3β-[(O-β-D-glucuronopyranoside-6′-O-methly ester)oxy]olean-28,13-olide (1), siaresinolic acid 3-O-β-D-glucuronopyranoside-6′-O-methly ester (2), and 3-O-β-D- glucuronopyranoside-6′-O-methly ester-siaresinolic acid-28-O-β-D- glucopyranoside (3), with seven known compounds oleanolic acid 3-O-β-D- glucuronopyranoside-6′-O-methly ester (4), oleanolic acid 3-O-β-D- glucuropyranoside (5), hederagenin 3-O-β-D- glucuronopyranoside-6′-O- methly ester (6), chikusetsusaponin IVa methyl ester (7), chikusetsusaponin (8), chikusetsusaponin IVa butyl ester (9), siaresinol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 (10)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oot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Six compounds (1, 4–7, and 9) showed cytotoxic activities against HeLa, A549, MCF-7 and A354-S2 cell lines. 相似文献
14.
以文冠果果实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研究区内44株文冠果果实的19个表型性状,利用变异系数、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调查区内文冠果人工种群的变异情况。方差和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文冠果果实表型性状差异都极显著,并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变异幅度。其中,单株结果量和种子产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大于76%),其次是单果质量、单果种质量和单果仁质量(变异系数约30%),再次是单果出种数和果柄长度(变异系数大于20%),而种子长、种子宽、种形比和心室数变异较小(变异系数低于10%),种仁出油率变异最小(变异系数6.13%);单株间丰产性差异明显,并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人工种群果实不同性状的相关性不一样并差异显著,其中果长、果宽、果质量、种质量、仁质量、种子长、出种数、出种率、千粒质量和果柄粗的相关性强,与多个性状呈显著相关,而果形比、出仁率、结果量和种子产量与个别性状呈显著相关,果实心室数和果柄长相关性最弱,与所有性状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蒙古栎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以蒙古栎全分布区的 8个天然群体为试材 ,对当年生枝的顶芽、叶、坚果、壳斗等 15个表型性状进行比较分析 ,讨论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 ,蒙古栎种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着极其丰富的变异。群体平均表型分化系数 (VST)为 0 5 397,群体间变异 (5 3 97% )略大于群体内变异 (46 0 3% )。蒙古栎表型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相关分析表明 ,其种内群体表型变异呈梯度规律性 ,随着经纬度的增加 ,坚果逐渐增大 ,坚果形状由近球形向长椭球形变异 ;叶形由长倒卵形向宽倒卵形变异 ;随着海拔升高 ,坚果逐渐变小。蒙古栎表型性状(顶芽、叶、壳斗、坚果 )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表明 ,蒙古栎群体可以划分为 4类。 相似文献
16.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and selected 4 natural populations of Picea likiangensis in Yunnan province, based on its natural distribution. The length, width, dry weight and C, N, P contents in needles of the 4 populations were measured to survey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of natural popula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and their altitude of distribution areas. The methods of ANOVA analysis, multi-comparison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were used for analyzing the data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remarkable (P<0.01) variations in needle length, width and dry weight among populations, with component of variance 15.05%-28.03%, but no variation of them within populations. The dry weight was significantly (P<0.01)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needle length and width, and thei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0.466 39 and 0.665 67, respectively. Regarding to element content in needle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P<0.05) variations of N and P contents, and C/N ratio among populations, excepting C content. Moreover, the component of variance among populations was higher (29.98%-37.56%) when compared with that within populations, and there was distinctly (P<0.01) variance of N/P ratio among populations, and its component of variance was 60.44%. For correlations between needle length and N/P ratio, altitude was nega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P<0.01) correlated; for needle width, altitude was significant (P<0.01) positive correlated, for C content and C/N ratio, altitude was significantly (P<0.05) positively correlated. 相似文献
17.
18.
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群体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分布区的10个群体,每群体10个个体 ,以系统揭示其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目的,对针叶、球果、种鳞、种翅和种子的17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进行讨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群体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除球果干质量和球果长/球果径外,其余性状在群体内都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表型分化系数即群体间变异为31.20%,小于群体内的变异(68.80%).17个表型性状间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表型性状呈现出以经度变异为主的梯度规律性.通过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可以将青海云杉10个群体划分为4个类群. 相似文献
19.
云杉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以系统揭示云杉全分布区天然群体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目的 ,以其全分布区 10个有代表性天然群体 ,每个群体 30个个体为试材 ,对针叶、球果、种鳞、种翅和种子等 17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比较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 ,讨论了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 :云杉种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极其丰富的遗传差异。云杉球果、针叶、种鳞、种翅和种子 5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19 14 %、2 6 4 6 %、13 5 8%、19 78%和 174 0 % ,种鳞性状稳定性较其他性状高。表型分化系数 (VST)的变幅为 2 0 9%~ 4 0 6 2 % ,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 30 99%。群体间变异 (30 99% )小于群体内变异 (6 9 0 1% )。 17个表型性状间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 ,球果长度、球果径、种鳞长度、种鳞宽度和种子千粒重为云杉易测定和重要的表型性状。云杉种内群体表型变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以纬度为主的单向变异模式 ,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表明 ,云杉群体可以划分为 5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