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轮伐期刚果12号桉的萌芽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伐期龄5年的刚果12号桉采伐迹地萌芽更新调查结果表明:该树种具有旺盛的萌芽能力,且生长迅速。其伐桩萌发比、桩均株数及有效株平均树高、平均胸径1年生为97.2%、4.3株、2.7m和1.6cm;2年生为95.6%、2.4株、5.6m和4.4cm.显示了萌芽更新作为短轮伐期刚果12号按工业原料林的主伐更新具有高度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伐根嫁接在残次林改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通过对16年生小美旱杨伐桩嫁接中林46杨的生长状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每个伐桩保留1株~3株苗木的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有显著差异,胸径和单株材积保留1株的最大,蓄积保留2株的最大。经方差分析,各研究性状的重复力在0.8以上,说明各性状差异受较强遗传控制。综合分析,小美旱杨伐桩嫁接中林46杨保留2株,其综合性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3.
据日本《林业新知识》1982年第3期报道:大分县日田市林业试验场,为扩大间伐小径材的使用范围,向柳杉内注入染料,试制成彩色木材。这些木材将用于制造家俱等物品。所用树木为十七年生,染料为红、黄、蓝三色。用酒精和水溶解染料,在五月中旬树液流动期,离地面十五公分处开三个孔,用橡胶管,利用落差原理使染料液渐渐进入树中。八月下旬伐倒,制材。试验结果,染色部位可达树高十二至十三米处。  相似文献   

4.
利用“编案”的补充专业调查资料,通过计算机处理分析,获得林场主要用才树种马尾松,杉木胸径,树高生长模型,进而进行成熟龄论证,得到马尾松,杉木的轮伐期分别为28年和26年。分别树种面积,对其轮伐期进行加权综合平均,得到林场用材林的综合轮伐期为27年,从而确定出该场本经理期的采伐量。  相似文献   

5.
以长白落叶松工业人工林为对象,在综合分析数量成熟、工艺成熟和经济成熟得出基本轮伐期的基础上,借鉴纸浆材人工林复合轮伐期的概念,确定出2种复合轮伐模式的技术要点.比较2种复合轮伐模式与相对应基本轮伐模式的木材收获量及经济收获量,并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轮伐模式1比2次基本轮伐得到的经济材和商品材分别多28.287 2 m3·hm-2(10.34%)和28.173 4 m3·hm-2(10.04%),经济收获量多4906.67元·hm-2(4.50%);复合轮伐模式2比2次基本轮伐得到的经济材和商品材分别多20.916 7 m3·hm-2(7.36%)和20.763 5 m3·hm-2(7.61%),经济收获量多739.56元·hm-2(0.63%);复合轮伐的风险与银行利率、优势木保留比例、木材价格有关.在银行年利率为r,优势木保留比例为10%,基本轮伐模式的经济材价格和复合轮伐采伐90%树木的经济材价格为χ,保留10%树木的经济材价格为γ,情况下,复合轮伐模式1中γ>0.335 6[1 (1 r)18]χ、复合轮伐模式2中γ>0.367 3[1 (1 r)21]χ时,复合轮伐模式的经济收获量才会大于基本轮伐模式的经济收获量.  相似文献   

6.
根据多年对热带薪材林经营管理及林分采伐更新等的研究,总结了一整套经营技术,包括抹芽定株(保留2~3株/桩萌条)、追肥(复合肥300g/株)、采收更新的轮伐期(一般4a左右,超短轮伐期1.5~2a,桉树类与相思类树种的混交林约3年采收相思类树种)、采伐方式(短轮伐期薪材林皆伐、乔薪结合择伐或间伐)、采伐季节(避开雨季,最好时期为冬季,其次为夏季)、伐桩高度(桉树类约10cm、相思类约60cm高)以及其它与更新相关的林龄、桩径、树种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根据多年对热带薪材林经营管理及林分采伐更新等的研究,总结了一整套经营技术,包括抹芽定株(保留2~3株/桩萌条)、追肥(复合肥300g/株)、采收更新的轮伐期(一般4a左右,超短轮伐期1.5~2a,桉树类与相思类树种的混交林约3年采收相思类树种)、采伐方式(短轮伐期薪材林皆伐、乔薪结合择伐或间伐)、采伐季节(避开雨季,最好时期为冬季,其次为夏季)、伐桩高度(桉树类约10cm、相思类约60cm高)以及其它与更新相关的林龄、桩径、树种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方法标准地调查中最基本的工作是每木检尺,即测定标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高直径,树高的量测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标准地内树高全部实测,第二种是选取部分树木实测树高。根据实测的胸径和树高值,可以计算标准地蓄积量,计算方法常用的可分三大类:1、标准木法,即根据算得的平均胸径 (?) 和平均树高 (?) 在标准地内选择标准木伐倒求积,据此推算标准地蓄积。这种方法,标准木伐倒求积虽然精度很高,但由于 (?) 和 (?) 确定不当,使被选  相似文献   

9.
以秦岭南坡商洛地区栓皮栎次生林皆伐后的伐桩萌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生境条件下伐桩萌生幼苗监测,分析阴坡阳坡2个生境不同萌苗保留量对栓皮栎伐桩萌苗生长和生物量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皆伐后5年期间,2个生境条件下伐桩萌苗数量从伐后第2年开始减少,第4年数量趋于稳定.2)2个生境条件下,不同萌苗保留量监测表明,伐桩随着萌苗数量增多,萌苗平均基径、高度、冠幅减少.3)栓皮栎伐桩不同萌苗保留量监测表明:萌苗基径、高度均为阳坡>阴坡;与对照(自然生长)相比,确定萌苗保留量之后,伐桩萌苗基径、高度增长迅速,4年之后减缓;2个生境条件下栓皮栎伐桩萌苗随着萌苗保留量增多,高度、基径增长幅度降低.4)皆伐5年之后,2个生境条件下不同萌苗保留量栓皮栎伐桩萌苗器官生物量为主干>侧枝>叶片;随着栓皮栎伐桩萌苗保留量增多,伐桩萌苗生物量呈现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保留3个萌苗的伐桩萌苗生物量最大.萌苗保留量对栓皮栎伐桩萌苗生长和生物量累积影响显著;留萌栓皮栎伐桩保留1个萌苗有利于萌苗生长,保留3个生物量积累较多.选择不超过3个的留萌数量,更能实现不同目的的次生林培育.  相似文献   

10.
在林业科研和生产中,要经常估测已伐林木的材积。特别是在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调查中,经常用根径推算立木材积,以便测定以往的采伐量、误伐量和滥砍盗伐量。目前,最好的办法,是对树木根径的调查,然后通过根径与胸径的相关关系,导算出胸径,再根据胸径与单株材积的样木,编制根径立木材积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和标准地调查材料,运用数量化理论、聚类分析等数学手段,结合林业生产现状,将该区刺槐用材林划分为3个经营类型:甲类型,轮伐期20年,培育目标为胸径大于12cm、树高大于10m的坑木林,初植密度1995株/hm2,最终密度900株/hm2;乙类型,轮伐期15年,培育目标为胸径8—12cm、树高8—10m的椽材、脚手架材,初植密度3990株/hm2,最终密度1350株/hm2;丙类型,萌生林,轮伐期12年,培育目标为胸径大于8cm、树高8—10m的椽材、脚手架材,更新后密度2700株/hm2,最终密度1350株/hm2。  相似文献   

12.
正在秦岭余脉——伏牛山深处的河南省西峡县米坪镇石门村,有一株树龄800年以上的七叶树。此树高约28米,胸径220厘米。树干距地面2.9米高处分生出3个巨大的枝杈,直径均在1米以上,托举起浓绿匝密的树冠。尤为奇特的是:在主干距地面2.5高米处有一大洞,很像一只眼睛注视着天空,另一侧从自1米处向上开裂至分叉处,两洞相连,树干中空,洞内可容纳五六个人。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白石山林业局抚育生长伐小班的调查设计和采伐,采取现地实测等方法进行调研。发现以下问题:调查设计时,对于"杂木",只要够检尺径级一律检尺进帐;作业时小径设计应伐木应采未采、砸伤迎门树过多;集材过程中幼树、幼苗毁坏严重;小班清理不规范。其原因:有些中龄林林分质量较差,"四不像"林分占据一定比例;抚育目的不明确,存在单纯取材思想;工作责任心不强,伐区作业管理不到位;个别小班立地条件较差,采用畜力集材相对困难。  相似文献   

14.
根据同龄纯林及下层抚育间伐的特点,利用正态分布函数分别得出了伐前林分、间伐木、保留木的算术平均胸径、胸径方差、平方平均胸径及各径阶株数的计算公式。通过实例对预估结果进行了精度计算,结果表明,在株数间伐强度为22%~47%时算术平均胸径、径阶株数、平方平均胸径预估效果都较好,在伐前林分、保留木预估中其精度满足规划调查中相应调查因子允许误差的A类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人工林的培育方向和国营林场集约经营问题。近年来,国内一些林场按照林木工艺成熟的理论,开展了定向培育,缩短采伐期的试验。我区从1983年开始,在赤峰市喀喇沁旗的旺业甸林场进行了二年落叶松人工林短轮伐期试验,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短轮伐期的试验情况旺业甸林场从1983年起,连续进行了两年人工落叶松林短轮伐期的试验。1984年在美林营林区椴木沟搞了110亩的试验。采伐前林分的平均树高12米,平均胸径14厘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文县杨的生长过程进行调查分析及不同立地条件下3种杨树的生长比较,表明:文县杨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等特点,认为其轮伐期缩短是可行的.提出了缩短轮伐期的具体措施,并参照国外经验提出可选伐期10年的短伐期及具体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7.
欧美107杨伐根嫁接法造林技术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采伐迹地上,以意大利214杨的伐根做砧木,欧美107杨的1a生条做接穗,进行嫁接法造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该法造林具有成本低、适应性强、速生等特点。7a生的伐根嫁接法造林的树木平均胸径18.9cm,平均树高19m,单株立木材积为0.1562m3;而利用植苗法造林的同龄树木平均胸径为7.7cm,平均树高为8.4m,单株立木材积为0.0174m3,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利用调查获得的6 101组白水江地区阔叶树模拟活立木的伐桩高度、桩口直径和胸径数据,采用DPS(Data Processing System)数据处理系统分别杨树类、桦树类、栎树类、混合阔叶树类等4种类型模拟了推算其胸径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9.
《林业实用技术》2021,(5):49-56
通过比较分析国内有关不同立地条件、造林密度下,杨树林分平均胸径、蓄积连年生长量和蓄积年均生长量的生长变化,探讨找出在不同栽培目标和条件下,杨树林的最适轮伐期,为我国杨树林的经营和采伐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综合分析国内现有研究表明:不考虑经济效益,若以培育大径材林为目标,建议最适栽植密度可为500株/hm~2(4.0 m×5.0 m),合理轮伐期可定为10 a;若以培育中径材林为目的,建议最适栽植密度可为2 500株/hm~2(2.0 m×2.0 m),合理轮伐期可定为7 a;若以培育小径材林为目的,建议最适栽植密度可为4 444株/hm~2(1.5 m×1.5 m),合理轮伐期可定为7 a。若考虑经济效益,建议大、中、小径材的合理轮伐期可分别确定为9~11 a、6~7 a和5~7 a。同时,本文重点讨论了国内研究存在的“研究不够系统全面,指导生产实践的适用性不广”“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未统一,评价指标不一致,最适轮伐期的确定存在一定难度”“缺少对生态效益评价方面的系统研究”等3个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速生多用途树民占相思进行了不同伐桩高度(25cm,50cm,75cm和100cm)及不直径(4.1-8.0cm和8.1-12.0cm)萌芽更新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伐桩的萌芽率及平均萌条数随伐桩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直径的增大而减少,萌条直径,长度及直萌条(可望生长成材之萌条)总断面积随伐桩的高低和大小而增减,伐桩最低的萌芽率比以往的结果高4倍以上,以短轮伐期经营的马占相思人工林,采用50-75cm伐桩高度萌芽更新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