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基于一类清查数据的福建省立地质量评价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的标准木、样木和样地数据,构建主要树种(组)树高曲线,编制立地指数表,用地形和土壤
因子拟合立地指数估测模型。同时,基于林地空间分布数据,估测福建省小班立地指数,得到立地质量等级及分
布。结果表明:1)分等级的树高曲线符合林木生长规律,根据样地等级计算样木树高,筛选优势木,采用Richards
模型的导向曲线和标准胸径编制立地指数表的方法可行;2)地貌、坡位、坡向、坡度和土层厚度是估算华东华中低
山丘陵用材经济林区冶杉木立地指数的主导因子,逐步回归的多元线性模型精度高,拟合结果好;3)福建省小班玉、
域和芋立地质量等级所占比例达82郾58%,认为全省林地质量偏好,其中闽中北地区林地质量最好,而沿海宁德和
泉州属中等偏差,其余市区属中等偏好。基于森林清查资料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科学、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进行广东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以及适地适树造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7年广东省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254块桉树人工林样地数据中的地貌、海拔、坡向、坡位等11个立地因子为基础,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影响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构建立地质量评价函数并计算各样地立地质量评价得分值; 其次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划分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等级,对不同等级立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最后总结不同等级立地质量对桉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提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的主导因子为地貌、砾石含量、腐殖质层厚度、枯枝落叶层厚度、坡位、坡向和土壤类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取阈值为4时可将254个样地立地质量划分成Ⅰ(优)、Ⅱ(良)、Ⅲ(中)、Ⅳ(差) 4个立地质量等级,其中60.63%的样地立地质量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下等级;Ⅰ、Ⅱ等级样地桉树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位面积蓄量均优于Ⅲ、Ⅳ等级样地,坡位、坡向、枯枝落叶层厚度、腐殖层厚度、砾石含量和土壤类型的不同造成了立地质量的差异。【结论】广东适宜桉树人工林生长的立地质量特征为:下坡位、阳坡、缓坡、红壤或黄壤、砾石含量较低及土层较厚、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深厚的低山或丘陵地区,可通过适地适树造林、增加混交林比例、保护林下植被、提高土壤肥力等经营技术措施来提高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促进桉树人工林生长。 相似文献
3.
立地质量的准确评价是森林科学经营的前提,本研究采用四川省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筛选符合建模要求的样本,建立树高和蓄积量生长模型,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因子间基准年龄时林分蓄积量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立地质量评价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建立的林分树高和蓄积生长曲线簇能反映不同条件下林分生长差异;海拔、坡度、土壤类型、砾石含量和植被类型会极显著影响立地质量;立地质量评价方法准确性地位级指数优于多元地位指数和森林类型指数,多元地位指数与森林类型指数评价准确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基于遥感的高山松连清固定样地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
阐述了舒城县一类清查样地样木复位的实用技术,对实现一类清查样地样木的准确复位,提高清查数据的可靠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安康市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工作,总结调查经验,阐述和探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样地和样木复位的关键技术措施,为广大林业技术人员了解和掌握森林资源清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木定位较难的问题,提出交叉定位法,可减轻工作强度、节省时间,避免造成特殊对待样地。本文就样木交叉定位法作为罗盘仪定位辅助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提高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工作效率,确保调查成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归纳总结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中样地与样木复位这一关键环节中易出现的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新郑市43个样地和1个植被样地的,对该市森林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郑市近年来森林蓄积增加,森林质量提高,林分结构优化,林地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10.
11.
森林立地分类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植被途径、自然环境途径、综合途径分析和概述了森林立地分类和质量评价研究的发展和现状。详细介绍各学派的形成背景、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并对我国曾采用的各种森林立地分类和质量评价方法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提出多因子、多层次、多目标和多功能的森林立地分类和质量评价代表了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基于Landsat-8遥感影像结合同期的野外调查样地数据,建立青海省西宁市南北山森林生物量估测模型。通过对Landsat-8遥感数据6个原始波段的灰度值和4个常用植被指数(DVI、NDVI、EVI、SAVI),开展主成分分析后得到主分量PCA1、缨帽变换得到BRIGHT、GREEN、WET,分析遥感信息与生物量的相关性,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研究区森林生物量回归估测模型:B=119.495+3.704E-24eDVI+0.026OLI-52-3.478OLI-5(R2=0.554,p<0.01),经检验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3.509%,反演得到西宁市单位面积森林生物量为5.227 t/hm2,总森林生物量为998 991.768 t。结合西宁市遥感影像,绘制了西宁市森林生物量分布图。 相似文献
13.
以2009年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及同步获取的数字高程数据为数据源,依据土壤类型划分立地类型组,分别采用坡位指数、坡向角对坡位、坡向进行赋值,进一步分别对各立地类型组中的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土层厚度、腐殖质厚度和枯落物厚度7个立地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主导立地因子,依据主导立地因子划分立地类型。结果表明:浙江省森林立地可划分为7个立地类型组、400个立地类型,实现了更为精准的立地分类,可为造林规划、抚育更新、林业生态建设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多水平林木生物量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水平下林木生物量的估算方法,林分水平不同树种组成的样地生物量估算方法,以及不同尺度生物量的扩展问题,以便于探索大区域的森林生物量估算方法。基于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广东省的数据资料,分别选择针叶树种马尾松、阔叶树种桉树以及针阔混交林为优势树种的182、168、129个样地数据。在单木水平上,利用已有的各树种生物量模型估算单木生物量,在样地水平上以样地蓄积为自变量,样地总生物量为因变量,分别选用方精云的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一元截距式与一元无截距式、联立方程组截距式与联立方程组无截距式以及幂函数6种方法估算样地生物量,从计算原理和过程、方法特点、模型拟合效果等方面比较研究不同水平下林木生物量的估算方法。在样地水平上,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预估效果较差,马尾松林的样地生物量估算方法以含截距式的联立方程组模型预估效果最好,一元无截距式模型适用于针阔混交林,而桉树林的样地生物量估算方法以幂函数方程的预估效果最好。对单株树木而言,各树种的生物形态、树枝与树冠的丰富程度,以及木材密度的大小影响树木材积对生物量的贡献率大小。在样地中,树木年龄不同、大树与小树的比例的差异也会影响样地生物量。 相似文献
15.
16.
杉木人工林立地质量的数量化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1个立地因子中回归筛选出10个,与立地指数建立了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并编制了开化杉木数量化立地指数得分表。分析结果表明,海拔、母岩、土壤厚度和土壤质地是影响开化杉木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文中对这4个项目各类目组合而成的48个立地类型进行了数量化评价,预估出了各立地组合所潜在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ALOS PALSAR L波段双极化FBD微波遥感数据及多光谱光学遥感数据AVNIR 2为基础,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地面云南松林样地坐标,提取HH、HV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及极化比值3个因子,结合光学遥感数据提取4个波段值及NDVI、RVI 2个植被指数,作为云南松林生物量估测因子。分别以微波数据、光学数据、微波及光学数据结合的多源遥感数据,建立3个云南松林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经方差分析均达到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水平; PALSAR L波段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可以反映森林生物量的变化,但反演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AVNIR 2数据模型优于PALSAR L波段双极化数据模型;多源数据模型与光学数据模型的估测精度相近。 相似文献
18.
19.
以香格里拉市针叶林为研究对象,确定95%可靠性指标和85%抽样精度,选取1 km×1 km、2 km×2 km、3 km×3 km、4 km×4 km、5 km×5 km、6 km×6 km、7 km×7 km、8 km×8 km、9 km×9 km、10 km×10 km共计10种一阶抽样单元规格,基于二阶抽样的一阶单元间方差差异,对二阶抽样进行优化设计,进而对比分析优化前后二阶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和抽样精度。结果表明:在10种未优化二阶抽样单元中6 km×6 km的抽样单元具有最小的抽样误差和最高的抽样精度,其抽样误差值为9.12%,抽样精度为90.88%;经二阶抽样优化后,10种抽样单元的抽样精度均明显提升,抽样误差明显降低,其中6 km×6 km的抽样单元抽样误差最小为6.39%,抽样精度最高为93.61%。本研究中优化后的二阶抽样方法具有较好的抽样精度和实用性,可为今后的森林生物量调查提供精度保障。 相似文献